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調動學生思考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調動學生思考

發布時間:2021-01-10 03:13:19

1.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提供思考空間變"要我問"為"我要問

新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
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好的課堂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而學生思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培養和訓練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最終獲得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一、創設現實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思維啟蒙 弗賴登塔爾提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並且服務於生活,而教學過程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因此通過創設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景,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數學就一直在我們身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現問題。
例如:教學六年級「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時,針對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會感到枯燥、無味的特點,於是我給同學們講了他們耳熟能詳的《烏鴉喝水》故事,使學生初步感受到小石頭在水中佔有一定的空間,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現象,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
二、搭建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引發思維程序
合作交流是當今世界首選的最佳學習形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不同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等的優勢互補,這樣不但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對成功的渴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圍繞中心議題展開合作交流,能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化,促使學生主動地、開放地學習。同時它能充分發揚民主,吸引學生參與,激活思維火花,開啟智慧閘門,給學生以發展個性、展示才華的機會,使學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與發展。 例如:教學五年級「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時,由於學生的思維定式,只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因此學生剛接觸這個問題時,會一籌莫展,無從下手,因此在教學中,我先幫助學生養成事先做好規劃的習慣,告訴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圖形的面積,然後放手讓學生合作交流,形成學生自己的思維模式,讓每一個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再如:教學「最大公約數」時,教先出示下題:分別找出12和18的所有約數,並思考。
(1)12和18的公約數有哪些?什麼叫公約數? (2)12和18的最大公約數有哪些?什麼叫最大公約數?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列舉,順利地找出了12和18的所有約數、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經過思考得出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的意義。
教師再出示下列題:分別找出下面各組數的公約數,觀察其特
征。
(1)5和11 (2)3和8 (3)6和7 (4)4和11 (5)1和10 (6)9和25
學生積極思維,很快找出上面各組數的公約數都只有1。在此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就能深刻理解互質數的意義和判別方法。 由於教師對學生的思維程序和方法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學生拾階而上,學得輕松,思維具有方向性,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三、設計操作活動,培養建模思想,引發思維內化
思維始於動作,動作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學生進行思維提供了支柱,從而幫助他們理解新知識。動手操作是直觀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運用學具,拼一拼,折一折,擺一擺或親身參加實踐,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獲得新知,培養自學能力和創造思維。
例如:教學六年級「表面塗色的正方體」時,讓學生通過動手切一切、數一數、填一填等方法探索正方體表面塗色的規律以及塗色面數不同的小正方體在大正方體中的位置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動眼、動腦的機會,自主建立手腦鏈接、在動手、動眼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獲得一些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四、打破思維條框,實現再創造過程,引發思維升華
在學生的思維過程中不要定框框,不要求設卡子,不追究所出現的錯誤,不要求全面准確可以尋根問底,可以推廣發散,可以歸納類
比,可以聯想假設,鼓勵標新立異。要求學生對問題不要死盯在一點思考,一處想不通,另尋一處;一面不行,另找一面;一種方法難理解,多想幾種。
例如:教學「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滿。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3
1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可用圖解法、分析法、假設法、轉化法等,著重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理清楚數量之間的關系怎樣由復雜變為簡單,在教學中,對學生中突破常規標新立異的解法,教師應予以鼓勵,並引導他們分析比較,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銳。
總之,小學生思維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真正的做到「引思」,教師既要了解學生當前的思維發展水平,又要明確下一個階段應達到的目標,要能駕馭全部教材,掌握其內在的聯系,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邏輯因素,讓學生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過程中,充分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2. 如何調動小學數學課堂

興趣是學習成功的源泉,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成績好壞有直接影響。所以,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下面,我談談幾點看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請學生用學具(小圓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例如: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小圓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就拿出兩個小圓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小圓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就把小圓片對折成半,問他表示什麼?學生卻回答不出來。這時,我就問:有沒有興趣解決這樣的問題呢?這就把學生的學習慾望集中到課堂上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利用語言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上語言要生動、形象,並將死板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化,甚至幽默化,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理解並接受新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還可以安排既嚴謹又活潑的教學結構,形成熱烈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充分地調動學生打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教學「左右」時,先讓學生說出我們常用左右手各做哪些事?身體哪些部位像左手右手這樣成對出現?接著,讓學生開展正面幾項有趣的活動:每個同學都要說出自己左邊是誰?右邊是誰?同桌兩人伸出右手握握手;同桌兩人手牽著手走,並說出自己伸出的是哪一隻手;上下樓梯,分別注意靠哪邊上。最後,讓學生擺學具:先擺出一個★,再在★右邊擺4個O,左邊擺5個▲,同時讓學生說一說誰在誰的什麼邊。他們在活動中體會了左右的相對性,還培養了學生追求真知的熱情,同時消除學生學習緊張的情緒,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牢牢掌握知識。又如:在教學9+8的進位加法時,可要求學生講出多種想法。如:把8分成1和7,9和1湊成10;10加7等於17;又如假如9為10,10加8等於18,18減去1等於17,還可以假如9為10,那麼8應假設為7,要算9+8=?,只要算10+7=17就行了,「說」自己的想法,即說思路,思路說出來,算理也就掌握了。
3. 通過實踐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的內容比較抽象、枯燥、沒有動人的故事情節,單憑老師講,學生往往感到疲勞、厭倦、聽不進去、記不牢,效果就差。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好動的特點,讓他們親自動手做一做、量一量、畫一畫、擺一擺,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更加濃厚,課堂教學效果就會顯著提高。例如,我在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親自動手用「割、補、拼」自己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樣學生對面積公式理解得更深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利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得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總量,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地興趣。
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美麗的三角形狀的實物圖,接著抽象成幾何圖形,並利用多媒體具有動畫與聲音的特點,一一出示三角形的三條邊,出示的同時還伴有悅耳的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條錢段圍成的圖形,練習時還讓學生利用滑鼠操作,在眾多的圖形中找出三角形,找對了電腦會鼓勵學生「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這樣利用美麗的圖像形象的動畫,悅耳的聲音等引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5.利用游戲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新教材的教學致力於使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層可能地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教師在知識鞏固這一環節中安排游戲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適應應用到模擬現實的各種活動中,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興趣,一種學有所獲的快樂情感。如:一年級上冊10以內加減法課尾的各種游戲:《物體分類》動手搭出喜歡的東西;下冊《小小養殖場》的猜數游戲,《動手做》的剪一剪和拼一拼,《去商店》的小百貨游戲等等,我都組織學生學習,鼓勵小組成員之間充分交流、配合,經過共同努力完成一次次的任務,使他們在學中玩、玩中學,當下課鈴聲響聲響起時學生都有「課已終而未盡」的感覺,而對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則可以通過增加問題的難度,引導他們獨立,深入地思考問題,培養其解決深層次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並保持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3. 怎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年級 何桂蘭 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需要經歷一個從敢問到愛問再到善問的過程。教師只有主動地為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條件,才能促進學生養成善於質疑的習慣,進而提高學生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是學習或實驗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則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於提問,學會提問,善於提問,在提問中獲取新知呢?結合我們三年級的課題研究,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1.明確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問題意識主要是指學生具有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闡述問題等自覺的心理活動。問題意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發展數學思維,驅使學生積極思考,質疑、解疑,最終達到對事物認識的深化從而創新。所以說,問題意識是創新思維的基礎,是成就事業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的結論得出更為重要」。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教師轉變角色,依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我精心設計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並不是代替教師的提問,教師的提問應起到加深探索、畫龍點睛的作用。 2、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培養提問意識: 學生的提問能力其實是一種心理素質、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和語言技能的綜合能力。小學生在課堂上往往不敢提問,害怕提問不好被老師、同學譏笑,或是不知從何而問,久而久之,在課堂上不樂於、不敢於提問。怎樣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呢?課堂教學中,創設師生間平等、輕松、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要「蹲下來看孩子」,從他們的視角看問題,積極地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者」、「朋友」式的關系。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信任、相互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們感到老師是最可信賴的。當學生提問題時,教師贊許的目光和專注的神情,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是非常重視的,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對培養和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即使有些同學的問題不能提到點子上、關鍵處,教師也應該以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他們質疑問難的熱情。如果遇到學生認為都懂了,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重點、難點問題,同時發揮小組協作精神,讓學生在自由討論中嘗試解答。 3.教給方法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問: 學生只有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能更深層次的理解問題的實質。反之,提問方法不當,或是提的問題過於簡單、機械,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和厭倦。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使學生知道「問什麼」、「怎麼問」,還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學會提問。①從課題切入,培養提問能力,課題一般都是學生學習的中心,學習的主要內容,學習的重點。學生抓住課題提問的過程,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也是訓練思維能力的過程。如教學「認識角」一課時,結合新課的導入板書出課題後,面帶微笑親切地問學生:小朋友,你們看到課題想知道什麼呀?學生思考片刻後說:「角是什麼樣的?」、「角有名稱嗎?」、「角有大小嗎?」、「角在生活中有什麼用呢?」……學生提出問題後,教師通過課件演示實物的角、抽象出角、做角、比較角的大小等活動,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解決提出的問題,學生興趣高漲,學習積極性高,理解和掌握了學習內容,也培養了他們提問的能力。②聯系生活實際,提出數學問題 新教材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看待和處理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教學中,教師選擇學生身邊的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情,創設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如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一課時,聯系本校準備召開的一二九長跑作為素材,讓學生根據教師創設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課堂上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每個運動員跑兩圈要跑多少米?」、「女生共跑多少米?」、「男女生共跑多少米?」……對於本課重點,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題方法;對於用已有知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口頭解答,使學生感到「問題」就存在我們的身邊,每時每刻都會產生,而解決問題又是必須的,拉進了數學問題與學生情感的距離。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不僅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點燃求知慾望,而且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參與。通過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親自動手操作,親身去體驗、感知,從中發現新知識,學起來興趣更大,更加積極主動、善於動腦,對學習新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③增強問題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學生不滿足課本中的方法,而根據自己的觀點提出質疑的現象,這正是學生主動參與的表現,也是訓練數學思維的大好時機。因此,對學生課堂上的質疑應當加以鼓勵、引導,促使學生不斷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構想,找到新方法。 如在教學「周長是多少」一課時,我讓學生動手測量准備好的樹葉的周長,大多數學生都是按照書本上的方法進行測量,巡視中我發現有一位學生眼盯著樹葉不測量,就問:「你為什麼不測量?」,這位學生說:「我想把樹葉對折一下,只量一半再乘2不知道行不行?」(樹葉比較規范)我說:「你大膽試一試不就知道了嗎?」一句話,多數學生用這種方法把樹葉對折後又一次進行測量,並通過比較兩次測量的數據得出了同一結果。我及時地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加以概括,滲透數學對稱思想,發展了數學思考,拓寬信息渠道,給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使提出問題的同學有一種成就感,也鼓勵其他學生敢於創新,思維不被書本所局限。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積極主動地探索,真正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④強化問題意識,發散思維訓練,發散思維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變通性、深刻性。發散練習(開放性練習)往往是一節課的高潮,也是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具體體現。例題教學後,適當進行發散性練習,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例題,掌握規律、方法,還可以促進知識結構化,加強深度和廣度,使學生提問步入更深的層面。⑤積極主動思考,培養質疑能力,「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探索和創新的源頭。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學習好的學生」。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對學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表揚他善於思考,贊揚他質疑問難的精神;對於想不出正確答案的問題,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從網上查找資料,從社會中學習。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社會知識,進一步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 總之,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發表獨立見解,標新立異,「異想天開」,會促進學生主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拓展思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4.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深度思考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思維的教學。作為數學教師就應該抓住數學教學的核心進行版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權思維為首要任務。孔夫子也說過:「學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說明了學習與思考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它們必須緊緊聯系在一起。在新課標理念的引領下,教師們更是各顯身手,使數學課堂精彩紛呈。可真正能引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的數學課堂還是少之又少。

5.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

前蘇聯教育學家巴班斯基曾說過:「課堂教學如果擺脫不了『教師牽著學生走』的局面,不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那麼『不管教師教得如何出色,講得如何生動直觀,都無濟於事』。」 學習是學生的權利,教學是教師的義務,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的發展,而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學習又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要求。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高低,影響著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師應採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呢?下面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與同行商榷:
一、 培育學生的積極的情感,使學生自願參與。
素質教育觀認為:情感教育不僅是教育的手段和策略,而且更是教育的催化劑。因此我們要重視情感教育。
1、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要以學生為中心,要以平等的關系對待學生。要多與學生交心,理解學生的困難,要樂於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想辦法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如多和學生平等對話;將微笑帶入課堂;正確對待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的錯誤等。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每一位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使學生感到我們的老師是和藹可親的、平等相待的。讓我們的課堂生動活潑,成為師生雙邊活動的樂園。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以正常的心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並在學習活動中大膽地,真實地展示自己,充分發表自己在學習活
的感受和體驗,交流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只有這樣才能,我們才能真正引導學生自己去揭示問題,去探究新知,去發現規律,去創造學法,去拓寬自己的學習領域。
2、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但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多向的互動的過程。要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就應該開放我們的課堂教學,形成師生積極互動的局面,要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應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以學生同樣的好奇、同樣的興趣、同樣的激情、同樣的行為參與活動,讓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交融、情感呼應的園地,完成教學的和諧共創。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富有變化的語言,配合生動形象的手勢去感染學生,實現情知交流。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學生的每一個想法。學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簡單判斷,要認真傾聽,仔細分析。即使有錯也要分析其中對的成分,並引導到正確的想法上來。同時要加以鼓勵。尤其是我們的學困生,我們更應注意到他們獲得的微小的成功。這樣他們就會產生高層次的愉悅,就會產生更強大的動力使他們爭取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要創設適當的情景,激發學生參與。
事實證明:人只有對他們感興趣的事才會樂於參與、而且積極性很高,並爭取成功。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他們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無論在什麼環節都應採用一定的形式,創設一定的情景,努力去激發他們的興趣。
1、以游戲、動畫故事、猜謎語、設置懸念、結合生活實際等引入新課。如: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我們可以通過「猴媽媽分桃」的故事引入。在故事的敘述的同時又在黑板上出示這樣一組算式:8÷2=4 16÷4= 48÷12= 480÷12= 讓學生計算、觀察、討論他們之間的規律。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學具的操作讓學生眼看、耳聽、手動、腦想,使他們用多種感觀投入學習。如教學「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是課前指導學生製作一個圓柱體,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對圓柱體的拆、合、比等方式去探索圓柱體側面展開後形成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體底面的圓的周長、圓柱體的高的關系。從而藉助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的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3、採用競賽、板演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練習。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具、學具以及多媒體等直觀、靈活、生動的電教手段,拓寬練習的面,豐富練習的形式,縮短練習與練習之間的時間差,增強練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情景,讓學生的感官都積極動起來。
4、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克服長期採用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習慣。
三、要創造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
1、巧設問題,激發學生去質疑、思考。「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抓住時機,巧妙設問,就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促使他們去質疑、思考。如教學圓柱體的體積時,可以這樣設計:我們在探究圓的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是轉化為已學過的什麼圖形來計算的?怎樣轉化的?那我們今天要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又可以轉化為已學過的什麼立體圖形來計算?如何轉化呢?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系呢?讓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藉助學動中具的拆、拼等形式主動去探究新知。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去主動參與。
2、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時間,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中我們要堅持問題盡量讓孩子們自己去揭示,知識讓他們自己去探究,規律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學法讓他們自己去創造。而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設計一些情景,組織引導學生自己去參與研究,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給學生一定的點撥,給學生一定的啟發,幫助學生總結歸納等。如:給學生創設觀察活動,讓學生自己通過對圖表、演示、板書的觀察去發現;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對學具的操作,自己去探究其中的規律,關系;給學生交流、展示的機會,給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多在小組內、班上與同學、老師一起互評互議,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登台講解等,以逐步完善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素質。
3、因人而異,盡量讓學生參與。由於學生的智力和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差異,客觀上存在著學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將問題與學生對應,讓學生去探究,發表意見,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讓每個學生學到一定數學,讓每個學生在每一個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
四、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參與。
「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未來社會對公民的要求。更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的基礎。因此作為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到一定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教會學生上課應如何做,如何自學,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給學生一定的研究方法,一定的思考方法等,只有讓學生掌握了一些參與的方法,他們才能有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並取得一定的效果。
總之,只要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挖掘學校及周圍的教學資源,並利用好這些資源,就能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的全方位參與創造條件;能更好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心理需要,使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能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能使我們的課堂成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

6.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調動學生內在的數學思維能力
1.設定正確恰當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學習目標的設定要符合新課標,要與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思維水平的實際相適應。教學時要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幫助學生理解各種數量關系,把握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之間的數理聯系,從而激起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我以學生已經掌握的「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知識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思考能否變圓為方?通過已經掌握的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再通過課件演示,將圓分割拼成一近似長方形的物體,讓學生分析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再通過推理、計算,概括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2.創設生動和諧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學會科學地思考,生動有趣的學習情景,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輕松、自信、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維活動的每個環節中去。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提出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 層次性和指向性,要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但又不能超越學生的認知水平,要能夠積極地指向學習的中心目標。
當然除了定向思維的訓練,我更加註意加強學生逆向、橫向、縱向、多向思維訓練。應用題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有效途徑。例如:教學「根據條件提問題」,在中低年級對學生進行「提直接與條件相關的問題」的訓練;在高中年級對學生進行「從多角度思考,提出根據條件能夠解決的問題」的訓練。學生從分步解答問題到列綜合算式解答、從用一種方法解答到用多種方法解答,都體現了思維訓練的漸進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學會了科學地思考並培養了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3.開展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開展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張揚個性,閃現靈動的思維火花,放飛理想的翅膀,激發思維潛能。在教學中,身為教師的我們要逐漸教給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發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圓錐和圓柱之間的體積關系。當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並沒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學習內容來綜合選擇最恰當的方法,更不能根據設計好的教案來進行機械操作。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況,根據師生、生生互動中的反饋信息,智慧地把握學習進程、調整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4.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練習,鞏固、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作業練習的目的是要進一步鞏固學生思維,但是學生通過有組織、有層次、有強度的課堂學習,頭腦已經很疲憊了,所以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注意緩解學生思維的緊張。要盡可能地設計游戲、探險、尋寶等趣味活動,增大口頭訓練量,減少書面訓練,加強實踐操作。以合作練習代替學生單獨的冥思苦想,實現題型多樣化、靈活化、適用化、趣味化。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了學生智力。同時作業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創造性,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各類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實現「相同起點,不同終點,分層次達標」的目標。
二、要教會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恰當地說明了學與思的關系。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要學生善於思考,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數學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我們要堅持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得出規律的思維能力。
數學的教學就是要啟迪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總結規律並掌握規律。掌握規律,是學習上一條有效的途徑,它能克服干擾,使學生的認知得到改善,從而實現思維水平發展到新高度。在例題課中要把概念、規律的形成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該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是什麼促使自己這樣做、這樣想的。這個形成過程可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或由教師講出自己的探尋過程。
例如,學習「商不變的性質」。首先,通過准備題使學生明確「一個數乘幾可以說成把一個數擴大幾倍,把一個數擴大幾倍就是乘幾」;「一個數除以幾可以說成把一個數縮小幾倍,把一個數縮小幾就是除以幾」。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歸納出商不變的性質。笫一步:觀察下面一組算式,先比較被除數和除數有什麼變化,再求出商,看看有什麼變化?
①12÷3=②24÷6=③120÷30= ④240÷60=
(1)用②③④式與①式比較,問:什麼變了?什

7. 如何調動小學數學的課堂的氣氛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們都很想充分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如何活躍課堂氣氛,不同的老師可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方法。現在談一下我的一些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師生交流融洽了,師生雙方才能進入最佳的狀態,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對於學習落後、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也絕對不要出現點名辱罵或打學生的舉動,應以我們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或制止這種行為,善意指出學生不對的地方,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昨天我在教學中批評個別學生這樣做是不對時班上最調皮的一位男生嬌聲說到:「討厭!」我用眼神瞪了他一下,也學著他的語氣說到:「是啊,真討厭!」接著又說到:「不過,這句話平日里老師不會對你們說,只能對某個人說。」學生們聽了,就有些興奮了,幾個想睡覺的學生也把腰桿直起來聽。但這時我又繼續講我的課,此時既不影響教學,又很有效的「叫醒」了幾個趴台的學生,並且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很多,我覺得這樣既不影響課堂,又達到了效果,挺好的。所以,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照不宣,師生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達到有效教學。
二、善於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
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機。因此,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就要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老師在教學中利用各種各樣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展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不斷提高。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凝聚課堂氣氛,情境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理論知識的橋梁,教師應搭建好這座橋梁,讓學生主動渴望走向橋梁的另一端。
三、積極開展探究合作學習
主動學習的核心是探究,探索交流,提升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情景中實現了主動的實踐、體驗、探究與交流。 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課堂教學目的以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為宗旨,課堂氣氛的調動,對於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非常感謝研修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台,讓我學到了很多方法和技巧!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堂怎樣調動學生思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