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應該如何教學,如何管理課堂秩序。
新課程標准提倡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主張引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那麼,在一年級新生中怎樣來實現學生「主體」呢?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應該是其中的一方面。在一年級學生的課堂學習中,怎樣讓剛上學的新生適應合作型的學習方式,這個問題值得做一番探究。
一、激勵交往熱情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藉助課程內容這個重要中介而進行的認知、情感態度諸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教學目標上,要注重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學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針對一年級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缺員參與的問題,教學要多方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熱情,引導學生從交往中體驗合作的快樂。可以從兩個方面嘗試:一是創設交往情境,讓學生入境生情,產生良好的交往情緒,從而主動地參與交往。創設問題情景、游戲情境、交際情境都是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有效做法。在識字教學《自選商場》時,針對城市的孩子都喜逛大型超市的習慣,設置到超市中的情境,讓大家說說超市中有哪些物品,學生立即充滿興趣地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二是改變評價方式。教師對小組合作交流的評價,除了對小組成員個體的評價以外,更要注重對小組團體交往過程的評價,會利用恰當的時機表揚小組學習過程中團結合作精神,並對這些小組給予整體的小獎勵(如小紅花、得紅旗等),激發學生的小組榮譽感,讓學生願意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
二、培養交往技能
小組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出現在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一開始組織實施時,學生會因缺乏方法而顯得生疏,難免會出現亂說亂叫,秩序混亂等狀況。為了達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師必須進行恰當地引導。比如提倡學生「說明白話」,小組合作交流,每個成員都有說的機會。一年級許多學生的特點是心直口快,往往還沒有想好就急於脫口而出,有時是會說半截話,有時說一半話又重說。對於這樣的學生,要求小組成員要對他們提出更正的意見,再重新來說。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小組成員在交流時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才能聽清楚別人說的意思。在實際課堂上我們發現許多一年級學生聽的習慣特別不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比如讓學生靜靜地聽老師讀五個詞語,然後再按詞語順序說出這五個詞語。也可以請同學說一句話,聽完之後讓同學來復述,逐漸讓學生學會認真傾聽。
當然,學生交往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只有教師有意識地引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小組合作交流的質量才會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目標導向的活動,強調課堂上的互動交往,以此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盡量提供適量的交往機會,不要老是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而剝奪學生交往的機會。教學中注意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識。
(1)在交往中識字。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生在聽讀識字的過程中,通過聽與問的途徑自學生字,還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自製生字卡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提供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的機會,這樣學生在互聽互檢的形式下交流,每個人把認的字讀給夥伴聽,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組里的夥伴可以提醒再認一認。如此一來,學生在小組內互教互學,其樂融融,教師則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針對難認的字再重點指導,提高了識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賞。在學習識字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自製生字卡片,回家後在家長的幫助下,許多學生會做出許多的漂亮實用的生字卡片,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學生小組交流展示,引導學生在夥伴的欣賞中體驗親自動手勞動的快樂。從而更願意動手去做這些工作。
② 怎樣控制小學的課堂紀律
一、處理違紀行為要及時、妥善、合理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違紀行為時,教師應該迅速判斷學生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破壞課堂紀律,並作出反應及時處理。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消極、散漫,教師不必立即公開處理,可採用沉默、皺眉、眼神提醒等方法。如果一個學生的違紀行為已明顯干擾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就應該立即處理,並按情況採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懲罰的方法。如果學生為了吸引教師的注意,比如接話、出怪聲等,教師可以暫時不予理睬的方法,課下再給於處理。我在上課時,如果學生違反了課堂紀律,大多的處理辦法是有意無意地走到他身邊悄悄提醒他。這樣,既不影響上課,也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總之,在處理違紀行為時,盡量不要中斷教學的正常進行,尤其是不要頻繁地中斷教學來處理違紀行為。
二、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俗話說:「罰其十,不如獎其一」。當學生的積極行為得到獎勵後,這種行為將得到鞏固與強化。同時,給一個滿意的、贊許的目光和微笑;物質性的獎勵,可獎給學生一張小貼畫、一塊小橡皮、一個小本子,這都會使學生激動不已。 最近,我在嘗試利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自律能力,使之養成自覺守紀的好習慣. 小學生對所在小組和班級有一定的歸宿感和主人翁精神。特別是課任教師所任班級較多,進行小組競賽或是班級競賽,對進一步鞏固他們的行為是比較有效的。
為了維持課堂紀律,一定的懲罰也是必要的。懲罰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經受不愉快的體驗,以影響和改變學生行為的一種手段。懲罰的目的是為了制止或阻止違紀行為的產生和重現。所謂「殺雞嚇猴」,一般情況下不搞集體懲罰。懲罰的方式有:一是暫時中止違紀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權利。課堂上活動較多,都深受學生喜歡,一旦中止違紀學生參加活動,而眼看著其他同學躍躍欲試的快樂,他們將會對自己的做法進行反思,因而也會收斂自己的行為;二是否定型,即當眾批評、教訓、課後留下來等。但在運用懲罰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懲罰的是違紀行為,而不是針對學生。
三、創設合理的課堂結構,提高自身修養。
課堂中的紀律狀況往往與教師給學生的形象、威信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密切相關。別看小學生年齡小,可「心眼」還挺大,為了維持紀律和進行課堂管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在思想方面的素養水平,熱愛本職工作,對工作充滿信心,情緒飽滿地投入教學,熱愛學生,與學生建立融洽師生的關系,並注意有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妥善處理違紀行為和進行課堂管理,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結構,這是管理課堂紀律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要花大力氣認真細致地進行教學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情緒穩定,安全感強,教師要用學生喜歡的方法,教學藝術性和愉快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去感染學生,減少學生的背離性,避免課堂秩序的混亂。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既要以學生的需要、興趣為前提,也要考慮教學內容的性質。不能為了紀律好,而脫離教材的內容去講一些笑話之類的東西。課堂常規也是一處課堂情境結構,因為必要的課堂常規可以起到安定情緒的作用,學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當前的聽講的學習活動上。教師還應該用富有吸引力的語言和神情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應該靠老師合理的豐富多採的教學方法,採用快樂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③ 如何提高小學教師的課堂組織管理能力
在課堂抄教學中,教師除襲了「教」的任務外,還有一個「管」的任務,也就是協調、控制課堂中各種教學因素及其關系,使之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這一活動課堂管理即為通常所說的課堂管理,課堂管理包括課堂人際關系管理、課堂環境管理、課堂紀律管理等方面.課堂人際關系的管理指的是對課堂中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確立群體規范、營造和諧的同伴關系等;課堂環境管理是指對課堂中的教學環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環境的安排
④ 小學教師如何建立有效的課堂規則
有效課堂規則是營造良好課堂管理氣氛的重要開端。20世紀20年代,國外就有學者提出,維持良好的課堂常規是「任何系統的教學技術的基礎」。高效率的教師在學年的開始會花一定的時間來制定課堂規則,以便於順利進行課堂教學和減少課堂行為問題,從而增加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雖然課堂規則非常重要,但是建立課堂規則卻常常使很多小學老師感到矛盾和緊張,甚至陷入誤區[1]。(剩餘5090字)
⑤ 如何管理小學課堂紀律
課堂紀律的維持與教師的威信、領導作風、班級人數的多少、學生年齡特徵、班風、班集體的性質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聯系。指導教師維持好課 課堂紀律的維持與教師的威信、領導作風、班級人數的多少、學生年齡特徵、班風、班集體的性質等等因素都有密切的聯系。指導教師維持好課堂紀律,矯正學生的攻擊型問題行為,除了要求他們改善師生關系和領導作風、提高自己的威信外,還需要與他們一起討論課堂管理的方法。 根據課堂紀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將課堂紀律分成四種類型。 一是教師促成的紀律。教師的指導、懲罰、獎勵、組織、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解、協助、支持、徵求採納學生的意見等等都可以促成一定的課堂紀律,這對兒童、青少年紀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集體促成的紀律。兒童進入小學,開始了真正的集體生活。為了得到群體的認同,便開始參照群體准則、行為規范來規定自己的言行。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越來越多地把同輩人的行為准則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點,以「別人也這么干」為理由而從事某件事。 三是任務促成的紀律。某些學習任務會引起學習者的高度重視,而對其他誘惑性的活動置之不理。任務促成的紀律是以每個人對學習目的、任務的充分理解為前提條件的。學生對任務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把眼前的行動與任務聯系起來,使自己的行為服從於任務的需要。 四是自我促成的紀律。隨著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進,兒童逐步將社會要求、班級和教師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准則,學會獨立思考,自覺地遵守正確的班級社會規范,養成良好的守紀習慣。 既然紀律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麼,我們就應該不只是關注教師自身的管理、督促,而應該多方面促成紀律的形成,培養優良的班集體,加深學生對學習任務、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以任務促成紀律,還要使守紀要求與學生要求相一致,促使正確的班級社會規范內化為兒童自身的需求,提高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 研究表明,在小學,有成效的教師與成效較差的教師在學期開頭幾周的管理有差別。有成效的教師在開頭第一天就使活動井井有條,忙而不亂。他拒絕離開班級,在開學頭幾周內,堅持課堂教學常規,不僅反復訓練排隊、坐姿、削鉛筆、做好上課准備之類的常規細則,而且還講解這樣做的道理,一旦發現違紀行為,便立即制止並提醒違反者注意有關規定。成效差的教師在第一天就亂了秩序,如果領導或家長叫他,便會隨便離開教室。他們或者不向學生講解有關細則,一旦發現違紀行為,只是籠統地提醒他們舉止要守規矩,至於規矩是什麼,學生不得而知;或者有布置,沒有檢查,對違紀行為不予理睬。研究者饒有興趣地發現,在相當的程度上,頭幾周的課堂行為對整個學年的紀律和成效具有決定性影響。「凡事要有一個好的開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許多富有經驗的教師對此都有切身的體會, 加拿大教育心理學家江紹倫教授將學生在課堂內的行為劃為積極的、中性的與消極的三種。積極行為指那些與促進教學目標實現相聯系的行為。中性行為指那些既不增進又不幹擾課堂教學的學習行為,如顯然不在聽課,但靜坐在座位上,睜大雙眼出神地望著窗外,在紙上亂寫亂畫,看連環畫或與課堂學習無關的其他課外書籍等等。消極行為指那些明顯干擾課堂教學秩序的行為。在正確對待這三類行為的問題上,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期望把學生的消極行為直接改變為積極的行為。中性狀態是積極與消極這兩個極端之間不可缺少的過渡環節。有技巧的教師總是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抑制消極行為,使其成為中性的力量。對極少數學生的中性行為不要過於關注,不宜在課堂上公開地指責他們,以免使其成為全班學生的注意中心。 對於課堂違紀行為的出現,教師應該及時予以制止。教師向學生傳遞「停止」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按其強制性水平可分為低、中、高三個不同的強度。在低強度上,教師採取非言語的信號作出暗示,如某一兒童正在做小動作,教師以眼神,或搖一下頭,或者以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走近該生,使其領會教師的意圖。中強度的制止指令是以言語、談話式的非強迫的方式向學生發出「停止」的信號,例如言語指令學生移走干擾物,停止不良行為。而所謂高強度的停止指令,是指教師以改變音調的言語行動或以強制性的非言語方式,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如大聲命令某生停止講話,要求學生站起來。很明顯,最佳的停止策略應該是低強度的、私下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影響課堂教學的繼續進行,才能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那種動輒大聲訓斥、威脅,或者諷刺挖苦,一人違紀、全班受訓的方式,是要不得的。至於揪耳朵、打耳光等等體罰和變相體罰的做法更是必須堅決制止的。 有經驗的教師在學生不聽講的時候,向其發問,或者通過表揚好的來間接地制止不良行為,這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通常是有效的。 積極的引導旨在塑造學生的行為,給予正面的教育。消極的引導注重監督、批評、訓斥,甚至體罰。前者使用積極性的語言,後者使用消極性的語言。 積極性的引導語言與消極性的引導語言 積極性的語言 消極性的語言 關門要輕一點。 不要「砰」地一聲關門! 自己多想方法試著做。 不許抄襲同學的來騙人! 看誰坐得好。 不要沒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 積極性的語言 消極性的語言 如果你能回答問題就舉手。 怎麼不舉手? 你盡最大的努力就能進步。 你怎麼老是這樣不爭氣! 你完全可以考得更好些。 你怎麼這么笨! 如果你能把東西收拾整齊該多好啊! 為什麼總是亂丟東西! …… …… 學生的課堂行為,受他們課堂座位的影響,坐在前排的學生往往聽得最專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學生,往往認為自己更受老師的喜愛,因而地參與學習。教師給學生分配座位時,主要關心的是減少課堂混亂,總是試圖把愛吵鬧的學生分開,讓愛吵鬧的學生坐在前排,坐到講台前,這當然有利於教師對其違紀行為的調控,但要使每一個學習小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組內大致平衡,即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既有利於小組內、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開展合作學習,又有利於小組間展開公平合理的競賽。讓文靜的、內向的與活躍的、外向的學生坐在一起,還能促進性格的互補。不過,少數班主任老師在教室最後一排的角落設有調皮學生的「專座」,這極易形成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是不可取的。學生座位不應是固定不變的,教師適時改變學生的座位,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課內交往范圍的擴大,而且有助於維持課堂紀律,促使學生地參與課堂學習。
⑥ 如何控制小學生課堂紀律
教師必須注重採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的組織調控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適應課堂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指導其行為。 同時對於學生而言,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准。
加強課堂管理對於老師來說至關重要,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我根據自己的實踐,介紹以下幾種方法:
一、對於全班同學,我運用不同的競賽形式吸引他們,讓他們互相提醒、監督。比如,登山游戲,看哪組最先到山頂。比如,七色花游戲,看哪組花瓣最多,還有分草莓隊、菠蘿隊等打五角星,四隻小鳥,每隻代表一隊,看哪只小鳥最快飛到枝頭上。這樣做以後,我發現他們的積極性特別高,生怕自己的行為會使整組影響,所以互相提醒,課堂紀律較容易調控了。但有個缺點,那就是你要變換花樣,不斷地變,不然學生的興趣和新鮮感沒了就又不行了。其實,這是老師促成的紀律和群體促成紀律相結合的產物,老師的體貼和課堂結構的創設讓生有安全感,群體的促成能讓學生會寧願犧牲自己的一點利益而遵守群體促成的紀律。
二、選用節奏代替「喊」。這說的是當學生自己讀書一段時間或開始有些吵鬧後,我怎樣讓生盡快地安靜下來。以前,我只能扯著嗓子喊:「一、二、三,快坐好!」可效果越來越差,後來,得到其他老師的啟發,我用有節奏的拍手來代替。我要讓學生們停下時就拍「噠噠」兩下,學生聽到後拍五下,一拍好就坐好。我發現這個方法十分奏效,既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也使課堂顯得張弛有序。 三、對於個別學生,我對他們嚴慈相濟。比如,班上有一個學生叫羅玉林,他老喜歡不舉手在下面講甚至喊,我於是在課堂上嚴肅批評了他,課後把他叫來辦公室,聽聽他的感受。讓他明白老師是喜歡你的,為你好的,你的行為要影響整個班級,他聽了之後有所改變。另一個學生曾傑,喜歡在課堂上故意搞出點事情來,像是敲桌子、翹板凳,我狠狠地批評了他,課後找他談心,原來那孩子這么做是為了引起我的注意,我覺得慚愧,自己沒有好好地關注每個學生,以後一定讓每個孩子覺得老師在關注他。孩子是需要愛的,老師對他好他心理可記著呢!對這樣的孩子,當他做錯事時批評,對他的進步及時表揚,讓他感受到你的愛,他就會努力控制自己做影響課堂紀律的行為,一天比一天進步。
⑦ 小學教師如何管理課堂紀律尤其是新人老師
新老師來有花時間在課堂後好好源琢磨,每個老師的方法都不一樣,這是因為我們所面對的孩子是不同的個體,所以你要去理解你所教的孩子,然後再來找合適地方法。不要對孩子討厭,1-3年級的孩子本身就好動,你要花心思在課堂上,這些都需要你去琢磨。
⑧ 2017年國外的小學課堂教學是怎樣的
1.
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促進學習
.
教師給學生提供信息
,
讓學生做出批評性判斷。在這里
,
信息被看作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
即做出批評性的
結論
),
而不是目的本身
.
而且鼓勵學生思考如何將信息運用於他們自身
,
並確定他
們個人能利用哪些信息
.
個人洞察力和應用能力是學習過程中的期望的最終結
果。
2.
教師對各種不同觀點是開放的。美國教師認為知識是多側面的
,
可有不同
的解釋。因此
,
教師提的問題往往是解釋性的
,
而不是事實性的。在一定限度內
,
每人可做出不同的解釋。
3.
認為教室環境應是舒適的
,
沒有畏懼感
.
美國教師一般認為正面教育比批
評好
,
故教師盡量表現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師生之間的距離
,
不論是身體上的
還是心理上的都是極小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在學生中走動
,
課堂氣氛是無拘
無束的
,
教師很少站在講桌後
,
學校也根本沒有講台。
4.
活動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
理論很少脫離實際。每節課都進行著某種應用
,
寫作課上
,
學生寫文章
;
歷史課上
,
學生演歷史劇
,
以歷史人物的身份寫信
,
或對某些
歷史性決策展開爭論
;
經濟課上
,
學生用假想的錢在股票市上投資或為假想的家庭
作消費預算。一直到大學
,
很少時間用在講課上。
⑨ 國外的中小學生上課時間 是怎樣的
各國情況不一樣:
英國公立中小學生一般是上午9時左右到校,15點分左右離校。高年級和低年級稍有差別,但相差在半小時之內。比如最高年級上午8時45分到校,最低年級9時15分到校;有一條是統一規定的,所有中小學必須在17時前凈園。同時國家還明文規定兒童每天學習不得超過6小時。
另外,英國的教師資源長期嚴重缺乏。中小學教師很多是從北愛爾蘭等遠地而來,他們每天上完課還要回家,因此學校必須早放學,才可以使這些教師從容趕路。而且,他們的工資是按課時計算的,通常學校不允許隨便加班。
美國小學生每天8時45分到校,15時15分離校。除了中午有一個小時午餐,上午的課都不分明確的課時,也就是沒有45分鍾一節課的制度。老師會調換上課內容以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時,如學生要上廁所,可隨時舉手示意,獲准後即可前往方便。沒有統一的「方便」時間。中學生也是早上8時45分上學,15時15分放學。他們每天的課是1.5小時一節的課三節,1小時的課一節,總共是5.5小時的課。中午有一小時吃飯時間。
阿根廷公立學校(中小學一般合校)都是二部制,即分上午和下午班。上午班8時到12時上課,下午班13時到17時上課,都是4小時。學生大部分就近入學,家遠的有學生車接送。私立學校是全日制,一到放學時間,接孩子的汽車塞滿大街。
墨西哥中小學生都是8時上課,14時放學。上午10時30分是加餐時間,公立學校由政府免費提供牛奶和小點心,私立學校則由學生自帶。另外,公立學校分上午班和下午班,每節課40分鍾,一天共6節課。私立學校有校車專門接送孩子。公立學校離家遠的學生家長接送。
委內瑞拉公立小學因校舍緊張,分上下午班上學。上午班早上7時上課,11時下課,學習4個小時,下午在家自學。下午班13時上課,17時下課。上午和下午兩次下課時學校都供應點心,學生吃完後回家。少部分學生由家長接送,多數學生乘桔紅色的校車往返學校。
巴基斯坦學校8時上課,13時放學,下午就沒有課了。作業幾乎沒有。家境好一點的都用車接送孩子,但開車的多是家裡的司機。條件不好的家庭就讓孩子坐校車上下學。
德國小學生早上8時開始上課,每天低年級只上4小時課,高年級最多上6小時,最遲13時20分放學。德國的學生一直教育學生要獨立,要求學生自己上學,但許多媽媽還是自願送孩子到校。
羅馬尼亞小學生每天8時整到校,一般有家長送。他們每天只上4節課,每節50分鍾。通常每個班有30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