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互聯網+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改革
一、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的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靈魂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育者、影響者、變革者和促進學生發展的實踐者,是教的活動的主體,同時,教師的教又要以學生為出發點,教師的作用及其發揮的程度,必然地要以學生的原有水平為基礎,在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中,都有一系列科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因此,教師隊伍的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的認識水平,直接影響著新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應用,有計劃組織教師學習一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的知識,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實施教育工作的理論水平,更有助於教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轉化。有了深厚的教育理論基礎,就能夠促使教師在組織教學的活動中,站在現代教育理論發展的前沿來看待、評價、設計自己的教的活動,還能夠把自己「教」的工作從科學研究的認識高度開展理性思考,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從中體現出教育大眾化、終身化、個性化、國際化、信息化的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先進教育思想,比如一堂課上,從表面上只是反映了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教師的思想、方法和他的教育理論水平,會在知識的呈現過程中隨時滲透的,只有具有一定現代教育理論水平的教師才能在他的講、畫、演、做的過程中靈活啟迪學生的思維、保持知識記憶、促進遷移運用,從而使學生真正獲得知識,已達成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的。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要加強硬體基礎建設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實施教學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由於計算機的不斷普及、網路技術、通訊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室實施建設,在現代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要求,學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建設多媒體教學環境: 1、綜合多媒體電教室。主要設備有:投影機、多媒體計算機、視頻展示台等設備。多媒體電教室一般用於教師以演示、講授為主的教學課,多種媒體供教師使用,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2、多媒體CAI網路教室。這種教學環境建有幾十個學生計算機工作站,並配有耳機等。網路教室功能強大,主要功能有廣播教學、演示教學、分組教學、在線討論等。這種教室可進行語音教學、協作教學、學生個別化教學。 3、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備課室、校園網等綜合型電教設備。其功能強大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方向。 4、閉路電視教學系統。有線電視信號網、錄像機、VCD、計算機等設備,主要適應教學中播放音像資料。 其次要開發多媒體教學軟體 當前學校的硬體建設設施建設基本上已達到要求,具備了一定的硬體環境,但要切實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就必須要自主開發多媒體教學軟體,並將課件應用到教學中,這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當前學校努力的方向和目標。開發多媒體課件可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合理選擇課程、確定開發對象 根據學校現有條件,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選擇那些課程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奏效的課程作為開發課題,另外對於那些市場上已經有開發成功,並推廣的教學軟體就不要再重復開發的,以免造成人力、物力和教育資源的浪費。 2、研究教材內容、製作設計腳本 教材是教學和課件設計的基本依據,只有把握好教材內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才能實施有效的教學。因此,在選好課題後,應仔細分析和研究教學內容,理解重點、難點問題,確定課件的內容結構、表現形式和教學順序。腳本的設計是製作課件重要環節,需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結構的布局、視聽形象的表現、人機界面的形式、解說詞的撰寫、音響和配樂的手段等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細致的安排。 3、收集媒體素材、製作合成課件 腳本設計完成後,即要開始對課件中所用到的各種視聽材料的收集,包括圖形、圖像、動畫、文本、音樂和配音等。素材的取得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利用掃描儀採集、多媒體素材光碟和取之不盡的網上素材等。多媒體課件最核心的環節是製作合成。其重要任務是根據腳本設計的要求和意圖設計教學過程,將各種多媒體素材編輯起來,製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視聽效果好的多媒體課件。這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製作者掌握過硬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 4、修改調試運行、網上發布推廣 課件製作完成後,要經過多次的調試、試用,不斷的修改、完善,最後趨於成熟。這一步是確保整個課件的質量最後一關,應值得注意。製作完善後的課件,鼓勵教師在校園網或Internet上發布,這樣既可豐富網上的教育資源,又可形成新的網路化教學資料庫,使優秀的有限的教育資源被更多的學習者所使用。 多媒體教學軟體的製作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成立一個多媒體課件開發小組,由專家、教授、一線教師、計算機教師和專職電教工作人員組成。對於一個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開發,可由這個小組共同協作完成,從而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三、現代信息技術及相關技術和方法的掌握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保障 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意識、理論水平、操作技能是教師素質的基本要求。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明顯,教育面臨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變革,做為教師,只有與時俱進的轉變教育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給學生創造最有力的信息環境,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作為教師教學的基本任務,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課堂教學改革的時代內涵,也才能在受教育者(學生)身上塑造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思維方法與行為方式。而我們的教師由於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加強教師隊伍駕馭計算機和互聯網等技術培訓,提高教師對數字信息的處理能力,走「惜時增效,輕負高效」之路,是有效開展新時期課堂教學改革,把素質教育思想落實於課堂的最佳途徑。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具有決定性的。教師是現代教育技術實踐、運作的關鍵要素。「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今日的教育技術很需要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熱衷於探索我國教育技術現代化的師資隊伍。因而對教師的培訓是十分緊迫的任務,不但要提高其學歷層次和專業水平,還要使他們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教師的培訓可採取按不同的要求分層次的方式進行。 首先要對學校領導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觀念的培訓。學校領導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水平及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水平。通過培訓,使他們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模式、方法的變革的巨大推動作用和在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其次專職電教工作人員和網路管理人員必須要經過系統嚴格的培訓,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熟練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特別是網路技術等知識,還要能承擔對其他教師的使用培訓工作。 另外其他教師可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學習,最有效的辦法是學校定期舉辦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班或專題培訓,通過學習使他們基本掌握常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多媒體網路技術等知識。 這樣學校通過培養和訓練,以形成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意識,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行動研究的教師隊伍,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隨著教育技術和方法的變革,課堂中「教」與「學」的活動,已從傳統的「教師、知識、學生」三維方式轉換為「教師、知識、媒體、學生」的四維乃至多維方式,在課堂上,教師是教的活動的主體,學生是學的活動的主體,教的活動如何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匯其中,改變傳統知識呈現方式,把教學過程從傳統的邏輯分析講授過程,轉變為讓學生通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意義建構過程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媒體從原來的教師演示工具變成學生認知工具;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從而真正實現教師從知識講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生活動的組織者,都需要教師具有靈活駕馭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有了這些技術和方法,現代課堂教學將發生歷史性的革命。 四、新型學習模式的建構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 課堂教學改革應以建構和探索新型的學習模式為核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應對學生的知識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景」、「協商」、「會話」和「意義建構」,而現代教育技術的特徵與功能最有利於四大要素的充分體現。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學習過程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不僅可以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更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現知識的深層次含義,通過對知識要點的超文本方式組織與管理,為學生提供圖文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不僅有利於引導學生發展聯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而且有利於學生更多、更好地獲取關於客觀事物規律與內在聯系,從而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其他教學環境無法比擬的作用。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課堂,學生可以通過「滑鼠」的點擊,立刻得到相關知識,從而實現其認知結構的有意義增長。從研究型學習的角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明確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個人(無一例外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性潛能。」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與發展,在當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是緊迫,而傳統注入式課堂教學知識的單一呈現方式和知識容量的限制,都不同程度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和發展空間。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創造了廣寬的空間,學生的才能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為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條件。響應了我校確立了「以人為本,主動發展」辦學方向和思路。可以說,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模式發生了重大變革,他們的綜合潛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教與學的結合,形成了課堂,科學的課堂設計、組織和管理又依賴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提供了物資、環境和技術保障。在工作實踐中,我們已深切體會到,現代教育技術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的淋漓盡致,人類已邁入一個以智力資源為依託的新世紀,課堂培養出的人要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體系創造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力度,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發展。
『貳』 用教學系統設計分析班級教學環境和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有何區別
網路課程教學評價與傳統的課堂講授型教學評價有何異同
一、兩種教學形式概述
(一)傳統的課堂教學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也叫課堂教學傳播,是同一時間師生面對面的公共活動。教師依據教學大綱撰寫教案並組織教學活動,課堂就成為了教師和學生的進行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活動場所。因此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個性統一實現的過程。傳統的教學由四個基本要素組成教師、學生、教學信息、教學媒體。從導入新課到布置作業,從一般內容到重點難點,從教師引導到學生活動,從提出問題到可能出現的答,都包含在教學設計的教案中。傳統課堂中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包括如何編寫目標、如何進行任務分析、如何選擇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如何編制標准參照測試等,教學設計也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
(二)現代遠程教育遠程教育發展歷史上的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基於現代電子信息通信技術的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教育等都是對遠程教與學模式的探索創新。現代遠程教育是指主要依靠Internet和計算機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信息的傳輸和共享, 以及師生遠程互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現代化教學形式。它的實質是個別化教學,與傳統的課堂集體授課區別明顯。現代網路遠程教學的主要特點: (i)開放性(2)技術先進性(3)自主靈活性(4)資源共享性。
二、現代網路遠程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比較
(一)教學環境傳統課堂教學對教學環境的要求比較低,使用紙質教科書、錄音帶等一些簡單的知識載體,以及粉筆、黑板和課桌椅等教學設備。這是傳統課堂教學幾百年來能夠延續、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計算機和多媒體網路信息技術在社會中大量普及和應用,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同時也是遠程教學興起的前提。遠程教學可以集圖、文、音、像於一體,能夠生動形象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一般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學內容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其特點是教師口授、板書,學生耳聽、筆記。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及時信息反饋, 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並據此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媒體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內容,教學大綱是教的大綱,教學計劃是教的計劃,學生的成績是教師教的水平的反映,』課堂作為教學的主要環境則是提供給教師表演的舞台。現代網路遠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生主動學習成為一種必然現象。在符合總體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課程和進度允許因人而異,學生根據個人的情況,可以反復學習、重點學習;學生通過查找、探究和加工這樣一個學習過程,能夠提高認知和思辯能力,有利於實現「個性化教學」,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慧潛力。教師也必然地從教室中的主宰地位轉換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三)教學對象方面傳統教育以校園課堂教學為中心,而遠程教育則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因此,傳統課堂教學對學生人數、年齡或知識程度有比較硬性的要求,不允許出現很懸殊的情況和大幅度的變動。而遠程教學則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學習可以單個也可以集體進行,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對學習對象、學習人數、學習時間的各種限制,所以比較適合進行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四)教學資源方面傳統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與單個教師的素質存在直接關系,教學能力受到教師人數和教室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大幅度地改進和提高。遠程教學則完全打破了教師人數、教師素質、教室容量等等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由學科內容專家和教育技術設計人員共同組成創作組設計、開發、發送多種媒體的學習材料和其它教育資源環境,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優質教學資源,讓最好的教師,在大面積范圍內進行授課,教學能力可以持續、穩定、快速提高,在空間距離、受教育人數上實現高速擴張。
社會需要和科技進步為現代網路遠程教學形式的發展奠定了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但是,無論遠程教育是如何的方便、靈活、實用,因現實條件和教學活動的內在規律,以及一些主觀因素的限制,使課堂教學形式還會在今後很長的時間里繼續發揮作用。無論是現代網路遠程教育還是課堂教學,都要在保證其好的教育內容的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好,這就離不開教育技術學的核心技術一一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其目的在於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優化教學效果。既然是兩種不同的教學形式,其教學設計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下面從幾個最主要的方面對這兩種不同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設計進行對比。
三、兩種不同教學形式的教學設計的比較
(一)目標設計方面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的區別也是兩種教學設計的區分點。教學目標代表教師期望學習者在學習環境中掌握的知識、技能;學習目標則是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自定的目標。課堂教學設計中主要關心預定的教學目標,而遠程教學的目的是要支持和幫助學習者達到他們的學習目標,所以網路遠程教學中教學設計主要關注的是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可以是學校教學課時、學生自學教材大綱、或者VOB點播系統播講、各種在線平台學習資料以及各教學組織活動。這些都決定了它們在進行目標設計的出發點有差別,設計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二)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既要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又與「如何教」有關。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或培訓機構有計劃安排的,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它具體體現在人們指定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編寫的教科書、教學軟體里。遠程教育中,教學內容可以有教學設計者根據學習者的學習需要來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確定不受統一規定的限制,即教學內容確定具有靈活性。
教學設計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因此,要獲得成功的教學設計,對學習者的進行分析相當重要。學習者的分析包括:一般特徵分析、學習風格分析和初始能力分析等。課堂教學中因教學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學習者分析主要是對全班學生一般特徵的分析和總體初始能力的分析,而在現代網路遠程教育環境下的教師本人做為信息源的優勢己不再突出,學習者還可以從多媒體課件中獲取更加豐富的、更加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本身就對學習者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加之獲取學習資源的手段是一種極其熱門的社會化行為一一上網,能極大的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學習者的獨立性、創造性、自主性會得到極大的促進,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表現方式的多樣化還從客觀上給個別化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創造了條件,使因材施教成為可能,所以充分分析現代網路遠程教育環境下的學習者,找出他們的個性差異即學習風格分析極為重要。主要是對學習者年齡特徵分析,遠距離教育的學習者的年齡范圍一般在2O一4O歲之間是一支以成人為基本隊伍的學習大軍,他們與成人學習的內涵外延是相同的。
遠程教育的學習者一是神經系統、大腦和智慧的成熟,多種條件反射相對穩定;二是各部分身體器官的成熟,智力水平具有一定的上升。一般情況下,遠程教育的學習者具有更適合於自學的智力及生理基礎,同時記憶將是影響遠程教育學習者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策略是指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總體思考、策劃和謀略。有效的教學策略能較好地發揮教學理論具體化和教學活動概括化的作用。
1.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就是反映特定教學理論的,為保持教學相對穩定,而採用的教學活動結構。課堂教學模式,是面向學生班集體教學的教育模式。在這兩種教學設計中,課堂教學模式改進的地方是在學生部分,為每一個學生配備一台多媒體計算機。教學過程在多媒體網路教室進行,教師與多媒體計算機演示系統進行交互,也可根據需要安排學生自主上網與多媒體計算機之間進行交互,存課掌教學模式中,這種安排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等。改進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組成主要有教師,學生,多媒體演示設備、文字教材,多媒體教材及網上資源等部分。
個別化教學模式,是學生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利用網路調片j多媒體教學資源進行自學的一種學習方式,其構成比較簡單,主要由學生,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資源三部分組成。這種教學模式是絡遠程教育的主要模式。
小組學習模式(也稱協作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存在一種有關學生群體的組織結構。其一是群體合作的關系;其是群體競爭的關系;其三是個人單乾的關系。比較起來群體協作分組關系,可以起到學生群體間積極相互作用的效用,改善教學的整體效益。小組學習模式,學習小組(學>]小組中小學以4-6人為宜,大學以2人為宜)這種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和網路遠程教學中都是比較提倡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
協同教學模式,這是當前發展的趨勢,也是研究的方向,是實現教育思想,落實全民教育和在職繼續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現代教育技術當前研究的重要領域。網路協同教學系統為遠程教育提供了教學資源獲取、增值的條件,是目前較為理想的遠程教育模型。
遠程教育有別於傳統教育更具學習個別化的特徵,學習由學習者控制,學習過程的設計特別要注重對學習者學習支助的設計。一是要有比較具體的對個別具體進行指導的具體指南。
凸起學習目標,學習的重點的難點,指導如何控制學習過程,有效地分配學習資源的時間。二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培養。刈學習不同的內容宜採用的不同學習技巧,如何有效地進行自我學習、小組學習和以教師為資源的學習。這要求學習過程有師生之間, 學習者之間多種途徑和形式的交互設計。蘭是要匡助學習者學會自我調節。學習者要學會自我評價,並根據反饋,及時調整目標、內容、方法和進度,以使學習更符合個體的特徵。
2.幾種交互方式設計的比較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現代網路遠程教學中,都存在學生一一媒體、學生一一教師、學生一一學生三種交 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存在面對面的交互,在現代網路環境下,網路能用某種方式的技術把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中的兩個或多個參與者及時連接在一起,使交互者之間同時進行雙維或多維的參與。不過交互者之間形成一個共同的虛擬活動背景。
網路環境下的交互存在以下特點,即交互對象的多樣件、交互內容的多樣性、交互方式的多樣性、使用符號的多樣性、交互的主動性、交互的遲滯性等,在網路環境下,學生成為主體,對課程的選擇和學習時間的安排更加自主、靈活,交互的發生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實現的。它和課堂教學環境下的交互存在很大的差別。
在遠程教育環境下,學生一一媒體這種交互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自定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通過指定上課件進行學習,學生通過網上查詢和閱讀在線資料庫的信息:
調用網路課件模擬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學生主動學習,但教學信息的廣泛,較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向學提供導航信息極為重要。教學課件不僅要給出教學重點,還應提出問題,並給出相應的網路信息資源及其參考書目。學生一一教師這種模式可以完成實時授課和答疑等教學活動,有同步和非同步兩種,非同步主要可以利用EMAIL,同步主要採用電子會議、電子黑板等形式。學生一一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通常可以採用同步方式即電子黑板、中繼會話、多用戶目標定向系統等來實現協作化學習。後兩種交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都是實時、同步的方式下進行的,教學信息的傳遞和反饋都比較及時。
(四)教學評價在任何教學活動中,都存在信息的反饋。課堂教學作為一個動態的系統,要達到即定的教學目標,必須在經常的調控中才能實現。形成性評價則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式,以便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隨時修改教學策略。在網路環境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交的作業或對問題的回答等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評價。和課堂教學設計中評價相比,網路遠程教育中的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滯後性。
遠程教育教學設計體現在教學要素擴展和重組上的這些特點是與當代教育與心理科學中以認知主體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更為注重在創設的情境中認知主體的意義建構和協作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本文從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模塊比較了現代4遠程教育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的不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教學、學習理論的深入研究,如何設汁在遠程教育環境下的有效教學將會引起更多的學者的關注。
『叄』 網路學習和課堂學習的優點和缺點
網路學習優點:
1、打破時空限制,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2、網上學習的時間和地點比較靈活,沒有硬性規定集中培訓的時間、地點、內容和進度等多方面的限制。
3、學員可以通過網上學習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4、交流更加容易,更加充分。每個人都可以提出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回答提問,而學員與教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都可以平等的交流,達到暢所欲言。
網路學習的缺點:
1、網路學習是遠程教育培訓,老師與學員之間缺少面對面的交流。
2、老師進行一對多的講授,這就偏離了現階段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為輔」的教育理念。
課堂學習的優點:
1、有助於發展社團學習氛圍和知識構建團體;
2、提供相互輔導協作的機會,有利於提高學員的學術表現能力和培養對課程的滿足感;
3、該方式還照顧到了學員的社會情感需求。比如:學員間可有效地彼此表達課程帶來的困惑、焦慮或失敗情緒,或者分享由課程而來的成就感。
課堂學習的缺點:
1、學習者。在以往的課程研製模式中,學習者常常只被置於課程內容的被動接受者地位。
2、中國的教育模式太「死板」,是傳統的「模式教育模式」 也就是像做模具一樣,先做好個模型,然後全部照搬過去。嚴重缺乏個性與創造力想像力。
3、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作用,扼制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與潛能的發揮。
(3)小學網路環境下名師課堂應用擴展閱讀:
營造良好網路學習環境的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有效地發揮網路優勢。 學習要集中精神。增強認知動力,達到學習的目的。
2、學習內容盡可能適應教學實際。
3、呈現學習材料的形式多樣化。通過閱讀、視頻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加強學習的吸引力,使學習者更加感興趣和集中精神。
『肆』 如何在網路多媒體環境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小學已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有所不同,知識更新快,對課堂教學環境與設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從課堂教學紀律著手。首先,制訂嚴格的課堂規則,獎罰分明;其次,採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再次,利用電子網路教室的廣播、監控、學生演示等手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自主有趣地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提高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被許多人誤認為是電腦課、計算機課,沒有嚴格的考核標准,沒有升學等壓力,把它當成娛樂課。課堂上總有出現吱吱喳喳說個不停的;有學生對課本知識不感興趣,希望老師不用講課的;有的只想上網聊天、看電影;有偷玩游戲的;甚至有吃零食的......。再則信息技術課在課程表的安排中比重小,每班每周就一節,中間間隔時間長達7天。由於某些農村小學受條件限制,根本無法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所以在我們學校有一大部分中學生毫無基礎可言。這樣一來,要上好信息技術課更是難上加難了。面對這樣的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教學和管理一直是我們所有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難題,課堂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由此,我總結了最近這段時間的信息技術教學而採用的一些措施,希望對感覺困惑的同行們有幫助。
一、規范與強調課堂紀律,明確學習目的。
1、教學秩序問題。以嚴格的電腦室管理制度為良好的教學秩序作保障,獎罰分明,重在教育。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給初一的新生在電腦室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時就向學生闡明電腦室規章制度、課堂規則。並一一地進行規范與強調,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才是規范的行為。在學生還未充分了解我的時候,總會存在僥幸心理,想了解一下老師的脾氣和試探老師做事的底線,為此,我做到言出必行。發現積極行為的好的學生及時的表揚。如:哇,你的作品真好看!,真不簡單,你的作品一級棒,上傳上來收藏,或是給一個滿意的、贊許的微笑。完成布置的任務後,學生們表現不錯的,可以在下課前幾分鍾的時間獎勵上網瀏覽健康網站或玩益智小游戲。發現有違紀現象的學生,如:不認真聽課、亂講話、亂走動的,視情節輕的,老師可採用沉默、皺眉、走近注視等方法處理;學生偷玩游戲或亂點、亂擊鍵盤的,老師採取暫時鎖機、批評等方法來提示、暗示和制止;如果出現亂丟紙屑、亂畫亂寫、隨地吐痰、吃零食等陋習,要進行批評或清潔電腦室來補救其過錯行為;如果出現破壞設備設施的,要照價賠償。總之,出現了違紀現象的,都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是錯誤的,要改正。有了獎懲制度,也有了威信,學生的自覺性也會加強了,課堂紀律就容易抓了,課堂教學也能順利地開展了。
2、明確學習目的。我給初一新生上的第一節信息技術課是 聊天,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①、告訴學生計算機不光可以用來玩,還可以用來學習,它可以幫助其他學科的成績得到提高。怎樣用它學習呢?利用網路,在互聯網我們可以查到任何一種學習資料。②、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都不可能離開電腦。同時舉一些帖切生活的例子:在學校里學生的檔案怎樣進行管理;在銀行里的工作人員利用什麼進行工作、怎樣操作等。③、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故事。通過這三方面內容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電腦可以玩,可以學習,可以工作,還可以獲得財富,一舉多得。學習不盲目了,學習的目的就更明確。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電子教室軟體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對多媒體電子教室一般都較熟悉,課堂上合理使用廣播、監控、學生演示、黑屏鎖定、作業提交、重啟與關機等功能,對課堂教學幫助非常大。如:在學習Flash動畫製作時,學生進入電腦室開始上課前。我把從網上下載的Flash動畫使用電子軟體廣播到學生機,讓學生欣賞。學生很快就能安靜下來了,課前紀律好抓多了!還能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聽課效率,一舉多得。
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對於簡單的內容,我讓個別會的學生操作演示,其他的學生跟著學。在觀察操作步驟時,看看是否需要補充的,是否還有別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多鼓勵和欣賞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專心致志,不會的學生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吸取知識,會的更在苦思冥想,尋求不同的方法。這樣即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合理安排時間,注重個別輔導、做到因材施教
信息技術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而我們的學生基礎差,接觸機子的時間少,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追求進度,不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一味地要求學生一個操作接一個操作快速地練習,那就導致學生當時好像掌握了而課後全部忘記的結果。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主要知識很難,更不用說根椐教學大綱的進度進行授課了。要讓學生真正的學會東西,數量不重要,關鍵在於質量。因此,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要安排充足,並強調學生珍惜有限的課堂練習,勇於嘗試,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操作及時做出評價,讓學生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及指導後,興趣更濃,學習的勁頭更足,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信息技術教學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老師對學生的個別性輔導量大,常常需要老師馬不停蹄地在機房轉上大半節課,以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步。如果老師放任學生自己練習而疏於輔導,有不少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及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會越學越沒興趣,越練越覺得沒意思,最後變得疲塌厭學。
四、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精心上好每一節課。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總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效果會不錯,但長期下來,學生便會慢慢地失去興趣,在課堂上就算不搞小動作也會死氣沉沉的。為此,設計一些形式新穎,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十分必要。例如採用圖片、動畫、視頻、作品欣賞等形式激趣引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於較易的知識點可以讓學生自己償試探索學習。適當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然後由小組派代表上台來講解和演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和實踐經驗。另外,布置學習任務時難易適中,要存在一些挑戰性的難易適中的 學習任務。比如在學習運動動畫升國旗這一節時,國旗已經升起來了,要求學生把紅旗搞飄動起來並為升國旗的場地添加一些景物,學生個個都躍躍欲試。讓學生接下挑戰後,該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完成重任呢?學生們很自然會搜腸刮肚,這時,老師讓學生先拿好幾樣法寶(操作技能)就能應付了。加上老師課堂上的巡視、輔導,適時給予點撥些操作技能、技巧,當然也可以派出優秀的小高手幫助學困生解疑答問。這樣即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深厚,還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
五、家校結合,共同教育。
每一節課里,認真做好課堂記錄,記錄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紀律、興趣方向、家庭作業等。教師的工作做得細致,做到了實處。有了課堂記錄的第一手資料,與各班班主任聯系和進行家校結合,共同教育就容易得多了。相信每位家長都想知道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現,好的會讓家長喜上眉梢、更注重培養了;對不好的現象可及時了解、教育和糾正。學生知道老師經常與自己的家長聯系的,也就相對好管了。也可以防止學生沉迷網路、游戲,發現苗頭,及時指引和教育。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利用好一切有利的資源如廣播軟體、適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自主有趣地完成學習任務。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管理,課堂紀律好了,教學效果相信也會跟著提高了。
轉載
『伍』 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開展小學英語教學
在最新的初中英語教學大綱的前言中提到:「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使外語,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各國交往的重要工具。」為此,國家對中學英語教材作了全新的整合,課本中的信息量和閱讀量大幅度增加,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這一形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其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可見,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要求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相應的教學設計則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方面進行。建構主義所倡導的學習環境是一種支持學習者進行建構性學習的各種學習資源的組合。近年來,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步進入課堂,它集聲音與動畫於一體,視聽結合,以聲像並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人們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
那麼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優化英語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也就是如何利用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創建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英語情境,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變為生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吸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探索式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聽、說、讀、寫並重,更主要的是注重「說」的能力培養,注重英語的應用能力訓練。教材上的課文雖然配有磁帶、掛圖,有聲音有圖像,但畢竟無法動起來,不生動,無法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去,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長時間的注意力,傳統教學中,教師雖在此作了不少工作,想了很多辦法,但從總體來看效果不是很好,最終英語教學仍停留在黑板、小黑板、收錄機、投影機上。教師講解語言點,然後用投影機打出例句或把例子寫在黑板上,學生做筆記。這種教學模式既費時,又沉悶,活躍不了課堂氣氛,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里的課文,教師只能依綱靠本按部就班,分單元、分課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很有限,難以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的英語課,學生累,教師也累,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有了計算機輔助手段,教師可以利用網上現有的資源或自己製作的與課文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將課文中的內容放到課件中,運用動畫效果創設情境,有圖有動畫有聲音,並可對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分層顯示,反復強調。例如:在英語課《Call telephone》,用flash製作一個動畫,首先出現提示:你是李雷,家裡電話是83376195,接到朋友王芳的電話,希望下午去火車站接表妹麗麗。而後出現李雷家的全景,桌上有一部電話,電話鈴響,李雷接電話,同時出現王芳在打電話,並隨著嘴動在屏幕下方出現以下對話字幕和聲音:
李雷:Hello, 83376195.
王芳:Hello, May I speak to Li Lei?
李雷:This is Li Lei speaking. Who's that?
王芳:Hello, Li Lei. This is Wang Fang. Would you please come with 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 to meet Lili this afternoon?
李雷:Ok, I would love to. 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王芳:Let's meet at school gate at 3:00 pm.
一列火車從遠方緩緩進站,火車站出口處,李雷看到人群中麗麗走出來,走上前打招呼,出現以下對話:
李雷:Good afternoon. Are you Lili?
麗麗:Yes, I am.
李雷:Oh, Good, I'm Li Lei. How do you do?
麗麗:How do you do?
這樣的動畫效果大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了現場,對話過程比老師解說要生動得多,學生也容易接受,學生理解後,可以將李雷的聲音及字幕去掉,讓學生從鍵盤輸入要講的話,與電腦里的人物聲音對話,當學生輸入的字句有錯時,電腦顯示錯誤,並讓學生選擇返回糾正或繼續,直到全部正確,通過這種情景練習,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以提高,從而使情景學習在學生腦中得以深化、鞏固,為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網路進行合作學習
近十年來,Internet飛速發展,隨著上網人員和組織的增加,Internet所能提供的信息也在迅速增長。如今的Internet,是一個擁有信息最豐富、交流信息最為快捷的媒介。每天,千百萬人正在通過Internet學習、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說,Internet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學校。學生可以在世界范圍伺服器主頁上瀏覽,可以利用E-mail雙向非同步交流,可以通過聊天室雙向同步通話,可以通過BBS進行雙向同步討論,可以使用同步多媒體環境的虛擬教室。因此,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網上去,讓同學或其他人為他解答問題。他也可以通過閱讀、查資料等方法去解答其他人的一些問題,當他為別人成功地解答好一個問題的時候,心裡就會充滿歡樂和成就感。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平時見到老師都會臉紅,更談不上向老師提問了,而在網上,他們就可以無所顧忌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了。學生上網用英語聊天,可以到一些著名的網站去和同學、網友用英語進行交談,這樣學生們既增強了運用英語的能力,還學到了很多書本學不到的知識,在聊天中也使學生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這對於學生們的協作學習很有好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遠方的專家、教師、同學替代計算機有針對性地來幫助、讓學生集體通過交互討論、合作解決復雜問題。同時,學生還可以向網路資料庫、知識資料庫學習,從而形成最合理、最科學的學習途徑。這對於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和製作信息的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都是很有成效的。
三、利用網路進行分層教學,分層評價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於背景知識、學習習慣和能力、認知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必然會產生好的學生吃不飽,學習困難的學生又消化不了的現象。而在傳統的講授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存在著無暇顧及學生接受能力存在差異的現象,往往按照「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很難「讓胃口小的吃飽,胃口大的吃好」,效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校園網路的起用,計算機的交互性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可以在不「分班」的情況下,切實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把主要精力用於優生的點撥與對後進生的個別輔導上。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薄弱的環節學習,有的放矢的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針對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按難易層次設計的練習,通過計算機的交互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則依據自己的實際能力有選擇性地做各種練習,無論是能力高還是低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速度快的學生在完成練習之後,可以去有關網站,如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碧海英文網站等,去閱讀英語短文,自己去獲取知識,基礎弱的學生則可以多次重復練習,也可以回過來復習、鞏固課文中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識,這樣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發展的機會,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同時也給基礎薄弱的學生提供了多次嘗試的機會,利於他們在自己選擇的練習中建立自信心。
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引入CAI教學,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提高了課堂效率,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能超時空、多方位感受世界,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課本知識,還能學到豐富的課外知識,更能感受到現代科技帶給他們的樂趣。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CAI的深入開展,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將成為一種趨勢,這必將引起一場新的革命,並形成一個新的英語教育前景。
『陸』 網路環境下學科整合教研指導能力的提升策略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網路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日新月異,基於網路環境下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也逐漸盛行起來。網路環境下的校本教研是指通過對新課程理念的運用,充分利用學校網路資源為平台,輔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發揮網路平台開放的、富有個性化的特點來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深度整合和優化網路上優秀的教學資源,進一步加強教師教學中的研究和實施,提高校本教研的效能。
基於對網路環境校本教研的認識,以及學校硬體、軟體等條件的具備,我們對網路環境下開展校本教研作了大膽的嘗試。
一、開展網路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認知
在開始階段,由於教師的年齡差異,對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掌握參差不齊,對網路教研的認識也各不相同,如觀念上的落後等會使得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不能接受網路教研。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在學期初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發展評測,掌握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結合評測報告,聘請相關專家,充分利用教師的課余時間開展了幾次現代教育技術的專題培訓。培訓結束後,再以比賽的方式促使老師掌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開展網路環境下校本教研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網路資源,開展集體備課
1.以網路為主要載體,打破傳統教研時空的束縛,把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傳遞給每一個教師,讓教師們與專家名師們零距離接觸。每學期開學初,學科組組長帶領本學科教師一起學習相關學段的《新課程標准》精神,結合本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認知發展規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情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制訂詳實的教學計劃,還要將備課內容詳細劃分,即把整套教材的備課內容按單元具體落實到人。
2.每個教師專攻自己分配的備課任務,這里的主攻是指利用網路資源,如微課、典型課例等,深入研究各單元教學內容,在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學情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寫出自己相關備課內容的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製作微課等。教學設計在格式上有統一的要求,在右測留有一部分的距離,方便教師們在集體研討時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改。
3.利用每周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按照單元教學進度,每單元主要負責人提前一周對自己負責的備課內容以說課或微課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參與者在聽取主講人的展示後,針對相關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學程序設計、重難點問題的解決、練習的設計、課堂評價等方面進行集體研討,最終達成一致,確實有爭議的,可藉助網路進行查詢,達成共識,形成教學設計定案。同時,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準確的預判,亦可利用網路資源,查找相關資料,上傳到學校交流平台上,實現資源的共享。
三、利用網路錄播手段,以微課方式呈現課堂教學,分析和反思教學
每位上課的教師結合自己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用具有個性化的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授課人可利用網路錄播室,在課堂教學的同時,錄下自己整節課的上課過程,教師後期通過看錄像的方式,可以清晰、直觀地再現出問題的存在,發現自己在講課過程中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寫成分析報告。優秀的課例或成功的地方通過對錄像進行精心剪輯和處理,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和保存,充分利用微課的短小精悍,不僅有利於教師之間的交流研討,也可作為其他班教學的有益補充。
網路環境的日趨完善,給我們的校本教研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與以往傳統的相比,網路環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動極大地拓寬了校本教研的空間和距離,有效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果,也成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柒』 網路環境下課堂問題行為的表現
學生課堂行為問題一直是教師關注的重點,它的分類多種多樣,標准很不統一。但大體而言,國內外學者主要依據行為的外顯與否將其分為兩類:(1)美國的威克曼在20世紀20年代,把破壞課堂秩序、不遵守紀律和不道德的行為等歸納為擾亂性行為;把退縮、抑鬱、神經過敏等行為歸納為心理問題行為。(2)阿肯巴克將其分為內隱行為問題和外顯行為問題。內隱性的包括退縮、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六個維度,外顯性的包括違紀和攻擊兩個維度。(3)南京師范大學的孫煌明教授主張把問題行為分為外向性的(攻擊行為)和內向性的(退縮行為)兩類。這種分類方法的缺點是分界較不明確,如上課不認真聽講,既可以表現為外向的擾亂課堂,也可以表現為內向的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4)左其沛等人用內部動因、外部情境、心理活動狀態及個性特點、行為方式及其特點、行為後果、自我評價及體驗、性質程度等七項指標,將問題行為分為四類,即過失型、品德不良型、攻擊型和壓抑型。
那麼課堂問題行為的發生,一定有其誘因。英國心理學家科恩研究認為,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不安的家庭環境、同伴壓力、缺乏科學興趣等。綜合有關的研究資料,對課堂問題行為的成因多是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分析的:
一、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行為問題的產生可能有其生理因素,如多動症,有研究表明,約12%的學習困難兒童患有多動症。另外,學生的注意特性與課堂行為存在一定相關。
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習慣等,對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它不直接介入對各種知識進行加工、處理的學習活動,而是以動機為核心,調節著學習活動的進行。在這一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對學習起著動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補償作用。此外,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面對的是很多學生,教師很少有精力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行為,因而學生的自我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師因素
(1)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如授課內容熟練程度、授課技巧等,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及注意程度,從而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
(2)教師在課堂中缺乏適當管理,也是引發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重要因素。
(3)教師對懲罰手段的濫用,主要表現為對學生課堂行為的處理適當。
(4)教師對於學生的態度與評價,有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學習結果的好壞與教師的態度及評價有很高的相關。
(5)教師的領導方式。李比特和懷特於1952年曾對教師的領導方式進行了專門研究,結果發現,教師的領導方式影響著課堂心理氣氛的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及學習效率。
三、課堂環境因素
課堂教學環境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均有著重要影響,從而影響教學活動的實施及學生的發展。大量研究證實課堂環境與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學業自我概念、學習態度、學習動機等都有顯著關系。對於課堂心理環境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師期望、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課堂氣氛、 學習興趣等。
四、家庭環境因素
特多塔的研究顯示,父母的懲罰程度與少年犯罪以及攻擊性行為有正相關,家庭結構、家庭氣氛、父母的教養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有影響。良好的家庭環境對於學生的的行為表現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反之,則會引發學生在行為、情緒等方面的一些不良表現。
通過以上對學生課堂行為問題的類型及誘因的分析,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環境中,要能夠正確了解某個學生的課堂行為問題的所屬類型,並及時分析其問題產生的原因,做到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將學習成績得到提高。
『捌』 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進行數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感與認知是人類精神世界中兩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彼此是融為一體的,也是「完整的人」應具備的兩個方面。然而為了培養「完整的人」,教師必須採取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學生的變化和學習,培養他們適應變化和知道如何學習的能力。現階段開設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寓教育於游戲活動之中,以實際操作或數學游戲為主要形式,充分發揮個性特長。因此,教師要擺脫重知識傳授、灌輸,輕教法、學法、能力的指導,要還給學生快樂的童年,在當前要強調「樂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樂園式」教學要通過創設愉快的活動情景和新奇有趣的事物,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活動, 能使學生學得主動、活潑、愉快。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靠教師搜尋、製作素材來實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活潑、有趣」,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備工作,創設的情境還不一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現在有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加盟,給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使我們逐漸探索出在網路環境下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模式。
一、藉助網路環境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是構成學習動機最活潑、最現實的成分。因此我們可以用網頁來製作出一個虛擬的問題情境,這樣會使畫面更加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做到課開始,興趣生。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自己在電腦中反復看到這個問題情境,方便他們收集相關數學信息。
二、在網路環境中自主收集數學信息
通過電腦游戲(或網頁中的視頻),把單調乏味的活動過程變為富有趣味性、挑戰性的數學游戲。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要把學生推到活動的主體地位上去,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旨在「玩中學,學中玩。」 把知識加以引伸、運用,促使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鼓勵學生互相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越來越多的接觸到電腦,對於小學生而言,電腦游戲就好比一塊美味的蛋糕,充滿了誘惑。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就要利用這塊蛋糕的,不僅讓它「美味」,還要讓它有「營養」。在設計游戲(或網路視頻)時,讓學生能夠通過操作游戲找到數學信息。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就要在游戲中多設計提示信息;如果是高年級學生,就要讓這個游戲設計的富有挑戰性。
三、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開展合作交流
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節實踐活動課的主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學習活動可以通過在電腦上輸入一些文字或數據來完成。(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把要用的文字或數據事先准備好,讓學生通過滑鼠拖動來完成。)在這樣的過程中,既方便學生進行修改,還可以省去學生寫的時間。學生完成之後可以直接通過網路提交給老師。比較傳統的課堂,這樣更增加了一節課的機動性、靈活性。
四、在網路環境下實現及時的課堂反饋與評價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不能全面看到學生的反饋情況,但在網路環境下,區域網的支持,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結論上傳到教師機上,使教師能夠及時看到學生的反饋,從而加以正確、有效的指導。 但在此時學生可能會樂而忘返。教師如果在課結束前進一步做到評價激勵,就能把學生的情緒引向遠方、引向未來。教師要採取正面的評價。因為學生通過電腦不僅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還可以欣賞到別人的作品,所以讓學生參與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全班評價,也是很重要的。比較傳統的課堂,這樣的網路環境下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可以顧及到更多的學生,甚至是全班,並且能及時調控學生的上課狀態,有張有弛。
五、在網路環境下對所學知識進行擴展和延續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辛辛苦苦准備的內容,只能在這一節課上發揮它們的作用。這節課結束後便缺乏可操作性,學生不能對所學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而在網路環境下,如果我們設置了BBS這樣的交流版塊,這節課的素材可以隨時再拿出來看,學生可以隨時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師進行交流。使這節課得到很好的延續。
題目:24時計時法實踐活動課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綜述:
1。學生對於24時計時法的學習是在認識了時間單位時、分、秒的基礎上進行的,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此通過這樣一節實踐活動課,使學生能夠
分別會用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表示時間。使學生感悟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通過安排學生感受、體驗時間和空間的學習活動,使學生逐步養成時間觀念。
2、這節課就它的知識性質分類而言,應屬於問題知識,因此在教學策略上就要能夠讓學生設疑思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根據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情境的設置上,我安排了一個很自由、又充滿人情味的心理環境——讓學生幫助外國小朋友設計在北京一天的行程安排。在這樣一個情境下學生很容易,也很樂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並能很大程度的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同時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也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點。一般情況下,學生在這個年齡很難勝任這樣一項任務, 我在設計這個環節的時候,有意增加了拼圖游戲這個小插曲,並在後面的設計行程安排的學習活動中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
3、在信息媒體方面,綜合運用flash和網頁技術,提供了其它媒體和手段很難代替的豐富資源;給學生的主動學習、自我探究創造了更為理想的操作性平台。用Flash製作一個小動畫,首先滿足學生喜歡卡通動畫的特點;其次在網頁中插入的flash拼圖游戲,又再次滿足學生喜歡電腦游戲的特點;而這些卡通和游戲又恰好是學生在設計行程安排時的一些必要資源,因此不僅學生樂於參與,還把多媒體資源加以很好的發揮和利用。在多媒體網路環境支持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有效的改善了學生舊有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的成為了課堂的主題,教師則起到指導、幫助的作用。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使每位學生的優質潛能得以有效發揮。
教學模式流程圖(方框圖):
教學策略分步闡述(教案模板):
課題 24時計時法實踐活動課 學科 數學 年級 三年級
教學目標 1、分別會用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表示時間。使學生感悟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
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3、通過安排學生感受、體驗時間和空間的學習活動,使學生逐步養成時間觀念重難點 會用24時記時法和12時記時法表示時間。
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使學生逐步養成時間觀念。
信息環境及媒體 網頁(插有flash動畫和小游戲)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Flash 動畫引入:明明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很喜歡數學,平時經常和當數學老師的爸爸一起探討數學問題。這天爸爸邀明明一起玩個電腦拼圖的游戲,你們想一起看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游戲嗎?
拼圖游戲結束後,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北京幾個著名旅遊景點的圖片。
Flash動畫繼續:爸爸的學校要來幾位外國的小客人,爸爸平時總是帶明明去玩;這次爸爸想考驗考驗明明能不能帶著別人去玩?你們願意給明明幫幫忙嗎?
設計完的小組可以通過點擊提交按扭,傳到教師機上,教師可以了解到每個組的情況,並針對個別情況,進行有力的輔導。
設計比較合理的小組向其他小組介紹,並說明理由。說說你回選擇哪一種方案為什麼。 學生獨立完成拼圖游戲。如果從圖形上看不出來,可以通過點擊單塊拼圖查看上面的24時記時法是大圖上的哪個12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這兩塊就對應。前10名拼完的同學可以有獎勵。
學生小組合作:通過拖動景點圖片和輸入時間,來完成行程安排
學生提交設計好的形成安排。
學生介紹設計方案。 通過多媒體技術,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就能進行電腦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找到後面學習活動的資料。
學生玩的同時還能復習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
為學生後面設計行程安排創設了情境。
生生交流 師生交流更好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增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學會和同學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