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效
《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發展。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其有效性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課堂教學前幾分鍾,教師熱情地和孩子們問好,和孩子們一起作課前准備,課桌上只擺放哪些與學習有關的用具;告訴孩子們課堂發言要大膽,爭取一切機會,教孩子們要自信,把一隻小手當作一棵出類拔萃的大樹,舉得高高的,引人注目,引起老師的注意;給孩子們介紹如何做一位聰明的孩子,善於思考,傾聽他人發言,尊重別人,不打斷別人的發言;猜測今天的學習內容,說說怎麼知道的,讓孩子們明白收集信息的途徑;讓孩子唱一唱自己喜歡的歌把心情調到最愉悅的狀態……心理學上認為,人在心情愉快時,更容易接受事物。在交流中,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在風趣幽默的談話中拉近師生的距離,親近師生關系,讓課堂教學溫馨而自然,同時,老師耐心地培養了孩子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讓養成教育於情於理,無形而有形地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做到了教育無痕,潤物細無聲。孩子因喜愛老師而接受老師的諄諄教誨,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善於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
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機。因此,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就要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老師在教學中利用各種各樣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展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不斷提高。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凝聚課堂氣氛,情境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理論知識的橋梁,教師應搭建好這座橋梁,讓學生主動渴望走向橋梁的另一端。
三、開展游戲,激發興趣,拓展思維
一年級學生是剛從學前班轉上來學學習,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於游戲活動情境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教學「認識人民幣」的第一節課上,為了鞏固認幣,我設計了一個拿幣的游戲。屏幕上有5件商品,分別是5角、1元、2元、1元5角、3元7角。請學生分別拿出買每件東西要付的人民幣。有的學生竟然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找零來解決。「老師,我用兩個2元買3元7角的小熊,你要找我3角。」聽了學生不同的付錢方式,我激動不已,深深地被學生的聰明所感動。真切體會到,只要你願意,學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在活動中激起學生興趣。同一件商品,不同的付錢方法。經驗在這里豐富,思維在這兒拓展。
四、課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一個大膽提問、質疑、創新的機會
課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打開了一個學習數學的窗口。學生通過這個窗口進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發現數學王國的奧秘,從而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親進數學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創設情境,以「大情境」為線索,串起各「環節情境」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課堂情境,這是我們各位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時應時時注意的一點。學生在有趣的、現實的問題情境中,對數學有了更加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創新的樂趣;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聆聽、互助、接納、贊賞;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樹立了自信;在發現問題,應用問題的過程中,深刻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的價值等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雙基、數學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四者之間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並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五、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有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教學《分一分》一課時,我不是局限於讓學生只會折1/2,而是給他圓、正方形等圖片,讓他們自己探究,自己創造,使他們對分數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數的知識。
總之,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更多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
②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活」了,「動」了,傳統的課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內涵和形態.如何有效組織課堂紀律一直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在這新舊課堂教學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是部分教師放棄課堂管理的現象,使缺失規則的課堂教學走向了秩序混亂的極端:多了熱鬧,少了安靜;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渙散,少了專心.二是有些教師寧可對這種教學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並常常無奈地說:「我又何嘗不想放開課堂、放開學生,讓學生能順心地學,可是課堂千變萬化,一旦放開,學生的興趣是有了,可是把課堂的有限時間佔用了,後面的教學內容完不成,這樣還能叫成功的教學嗎?」對於課堂教學的這些尷尬處境和疑問還有很多.作為教學的主要實施者的教師,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一、創建積極課堂環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由於課堂環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許多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縮不前的行為.因此,有效的組織教學,只有通過創建一個有意義的、真正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積極的課堂環境.1.等學生做好准備再上課.盡管課前也指導過孩子如何做課前准備,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課音樂響了,還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備些什麼,有的孩子甚至還沒坐好.這時,不要急著上課,而是要耐心地示範課堂上需要准備的東西,等學生全部准備好,坐端正,再和學生行禮.特別是開學的第一個星期,要讓學生從假期的氛圍中適應過來,養成學習習慣,良好的開端會是課堂成功教學的一半!2.榜樣引導,用積極的話「誘惑」學生.通過觀察、調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現行課堂環境對學生需要的滿足情況.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時,我都會這樣說:「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師真喜歡!」其他孩子一聽,馬上也會坐坐好.這句話還能遷移成「某某讀得真響亮,聽得真認真,真仔細,寫得真漂亮,說得真完整等等」我發現孩子都有一種攀比心理,這種話說出來提醒孩子,百試百靈.而有時,孩子為了搶發言,都會發出「恩!恩!我!我!」等聲音,這是,我馬上說:「我請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學生馬上坐好了.「我請聲音響亮的小朋友回答.」學生站起來,會回答得很響亮.二、設計優質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有效的教學是防止課堂問題行為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因此,採取有效策略,設計優質教學過程是切實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所在.
③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毫無疑義的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意義體現在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自我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建構。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學生走。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標准。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
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游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了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
如教學《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當學生探究出豎式計算的「原始」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出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三、重視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為此,《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不排斥接受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
2、重視探究學習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量」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我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的竟拔掉一根頭發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麼測量後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數學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學習內容是否適合於探究學習,從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四、重視學習情感的有效性
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教學的和諧性,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生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形成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
④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毫無疑義的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意義體現在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自我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建構。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學生走。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標准。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
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游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了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
如教學《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當學生探究出豎式計算的「原始」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出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⑤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一、本次賽教活動總體特點
(一)選材多樣,內容豐富
本次參賽的32節課涉及到數學的四大知識領域,照顧到了每一個學習年級。其中還有部分課是用北師大教材來上的。比如紫陽的《用字母表示數》。
(二)准備充分,特色鮮明
本次的32節課,無論是城市的課,還是鄉鎮的課。從課的流程,課堂結構的把握,方法的運用和技術手段的運用上都有明顯提高。
(三)教案規范,理論聯系實際
教師的32份教案都能夠很好的按教學內容,教材簡析,學情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統一模式結構來進行。為我們進一步規范教案書寫,相互學習借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學生學習習慣良好,課堂文化氛圍有凸顯
一、二年級學生的聽說,口語表達的能力是很強的。合作的習慣,傾聽的習慣、思維的習慣等課堂上都有良好的表現。xx城關一小的學生課前准備的了學生優秀的文化大餐。有介紹xx的特色的,有介紹xx小吃的,有介紹xx名勝古跡的。還有孩子高唱xx的菜花節之歌。給我們所有的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老師的團結和互助協作精神有突出的表現
當我們的做課老師在使用實物投影儀遇到了一點困難的時候,我們看到了胸前佩戴的「xx城關一小」字樣的老師隨時為我們排出了故障。這一幕讓我很感動,也很感激。就是這一小小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老師的職業的崇高,胸懷的坦盪和心靈的美好。讓我們為我們自己鼓鼓掌。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亮點回顧
(一)學生自主學習方式逐步改善
1.自主探究的隨機性、主體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應有的體現。
2.合作交流的時效性、必要性和自主性也得到了應有的體現。從《重疊問題》中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出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最後得出韋恩圖。
3.動手實踐的操作性、規范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應有的體現。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規范要求和具體實際。規范要求:明確怎樣操作,應該注意的事項是什麼?操作中思維有所提升,能力得到鍛煉,品位得到提高。
(二)學生學習興趣明顯提高
1.情境創設到位。
【案例一】《植樹問題》用手指引入,兩顆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案例二】《平移和旋轉》開課伊始讓學生先向前後左右的移動,再轉動一圈,都是讓學生初步的感知一下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再比如,xx的臭豆腐,也作為了學生學習的素材了。在老師參加活動中培養學生數感。《重疊問題》以做游戲引入課題。聽音樂的有3人,玩悠悠球的有4人,明明是7人,怎麼實際一數卻只有6人。帶著這個沖突和矛盾,學生在一起合作,交流,討論。《找次品》一課,引入很吸引人,從樂樂頭上少了一隻花瓣入手引入課題。
2.活用教材到位。
(1)活用主題圖或情境圖。(2)活用內容。(3)活用練習。32節課,沒有哪一節課是原原本本的用教材中的例題和既定的素材,或多或少,老師都有取捨、加工或者改造。
3.方法運用到位。
(1)講授法,培養學生有意義的學習。(2)注重啟發式與因材施教。啟發式,啟而能發,發而能導,導而能活,活而不亂。啟發式的要害和關鍵是啟發學生積極地,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啟發式的關鍵不在於課堂問了多少個是不是,對不對,那是形式。因材施教,因為不同人,他的秉性,他的生存環境,他的先天性的很多東西可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這也是國家領導人多次提出來的原則。溫總理到北大和北京35中聽課都提出這兩個原則。
(3)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
多從培養學生的「四基」、「四能」、「兩種思維」的角度出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
A.傳統教學手段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
a.復習引入與情境創設相結合。大多數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又通過復習來引入新知,比如,計算類的課;也有直接創設與本節課有關教學情境而引入新知的。比如《觀察物體》,現場拍攝照片,再現場呈現在大屏幕上。
b.講授例題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現在的一些內容,有的老師除過用講授的方法以外,還讓學生自學,或者通過實驗操作來獲得結論,也有讓學生自己進行復習整理。《除法的運算性質》教學。
c.講和練與拓展延伸相結合。實踐證明,傳統教學中的講與練是有效幫助學生鞏固新知的最有效途徑。新課程以游戲的形式,操作的形式,活動的形式進行拓展延伸也是很好的形式。《統計與概率》玩飛行棋的設計。
B.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有了創新與提高。
a.突出了直觀性,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三角形的內角和》、《初步認識角》、《包裝的學問》等課的教學。
b.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現在的練習設置就可以節省一些抄題的時間來提高練習的容量。(圖形的面積、體積、容積計算、解決問題類題目等)。
c.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平移與旋轉》播放上海音樂廳平移的視屏。《重疊問題中》維恩圖的各部分名稱的含意的講解與說明。
C.多媒體使用技術被廣泛普及與推廣。
a.與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相適應。今天的32節課無論是村鎮還是城市的老師都能夠嫻熟的運用電化手段進行組織教學。
b.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帶來了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學生在課堂上學的輕松,學的快樂。
c.能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找規律》的趣味設計。
(三)教學資源開發實用有效
1.學校資源(教學掛圖、教具、學具)。
2.教師資源。教師自製自創學具、教具。【案例】《重疊問題》的搖呼啦圈、《包裝的學問》。
3.學生資源。利用學生的錯誤生成來引起學生的注意。
4.教材資源。調整內容——《植樹問題》,教材中內容安排是只講一種規律,而實際教學中有老師根據自己的設計把三種規律巧妙的進行了整合與轉化。讓學生掌握起來更加簡單。調整情境——《重疊問題》,老師把教材中的畫面直接變成了人來做游戲。
(四)教學風格和特點自然獨特
1.注意了教學設計的「三度」指標。
(1)有尺度。沒有哪個老師只僅僅講教材中的內容。說明老師們把尺度都把握的都很好。
(2)有厚度。比如,《平移和旋轉》一課中對於盪鞦韆現象的解釋。就是一個有厚度的解釋。它是一個平移現象,對於的深度理解,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還可能遇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鍾擺現象,或者擺動現象。
(3)有溫度。像嵐皋《找規律》一課老師聽完後,不是感到在聽課,而是感覺到是一種享受。還有《找規律》一課中對大數學觀的滲透。在「好讀書好」中找規律:「好好讀書,好讀書好,書好好讀」。《找次品》在3的倍數中找次品,最簡潔的方法就是「三分法」等等。
2.體現了教學中的「四字」方針;(實、新、准、活)。
從這32節課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就可以看出來,都是在認真閱讀了教材,閱讀了教師用書和一些相關的資料後,才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和特點來組織教學的。從評委的反饋信息來看突出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體現一個「實」字。
①朴實(簡簡單單,形象直觀,清新自然,朴實無華)。
②扎實(該講的講,該練的練)。比如,《平移和旋轉》平移向上,或者向下的直直的運動叫做平移;繞著一個點或者一個軸的運動叫做旋轉。該下定義的時候就下定義。注意深度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圖形平移之前和平移之後什麼發生了改變,什麼沒有變?明確,大小、形狀、方向沒有改變,圖形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③豐實(既有知識傳授,又有能力培養,還有思維訓練和習慣養成教育)習慣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級的孩子上課組織教學的環節就是特別重要的,教師必須要嚴格規范要求。
(2)突出一個「新」字。
①設計新。有的老師用猜謎語,唱兒歌,做游戲的形式來引入,很容易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理。
②理念新。讓學生用幾十秒的時間來互相的評一評誰這節課表現的最好。這是一個全新的評價方式的體現。
③手段新。練習設計有層次,電腦輔助有效果。老師帶著呼啦圈兒、花環、進教室,並充分利用xx的人文景觀和風土人情。
(3)落實一個「准」字。數學是一門真與實的科學,既要保證知識的准確性,還要保證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要避免類似噴泉是平行線,五線譜是數字編碼,圖形的形狀與面積的大小沒有關系等不夠嚴密科學的結論來刻畫數學。
(4)彰顯一個「活」字。一是學習方式活。對話交流自主探究。二是課堂氛圍活。
(五)教學理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1.基本數學思想方法有了明顯滲透。
第一,滲透一一對應思想,化繁為簡的思想。比如,《植樹問題》中鍾聲敲響的情境。第二,數感的培養。《用字母表示數》一課中N可以表示一個數也可以表示一些數。比如,用N表示一排的8個人,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幾個人。第三,集合思想的培養。如,《重疊問題》用最基本的呼啦圈把學生圈起來,就是集合思想中韋恩圖的雛形。如果不培養這種思想的話,正像老師所說的,我們不可能走到哪裡都背過呼啦圈兒吧。第四,優化思想的滲透。比如,《找次品》的教學。第五轉化的思想的滲透。比如,《等量代換》的教學。第六,估算意識和演算法多樣化思想的體現。比如,《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
2.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更加理性。
數學是科學,科學是嚴謹的;數學是工具,工具是實用的。真有感情就表達,不要無病呻吟。比如,《找次品》中就可以滲透誠信教育。例如,課堂上我們老師對學生的一個擁抱。可能這個學生一生都會感到是溫暖的。
(六)數學學習習慣初步形成
1.聽、看、問、答的思維品質較好;特別是學生自由討論和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的培養是很讓我們感動和欽佩的。
2.實踐操作的習慣較好;想和做能夠巧妙結合,操作中思維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鍛煉,技巧進一步掌握。
3.語言表達的能力有明顯提升。在平時的教學中很注重學科的整合。
(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
1.情境創設注重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比如,課堂中呼啦圈、溜溜球都作為了學生學習的道具。
2.練習設計注重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植樹問題》的敲鍾問題,給小路兩邊的植樹,街道兩旁安裝路燈。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行為反思
1.操作比較被動。一是缺少起碼的教具的操作。比如《等量代換》中沒有天平,讓學生用手來比劃。
2.合作比較勉強。讓學生塗出有規律的圖案,就不再需要學生合作學習。
3.討論顯得多餘。明明是兩個空白的集合圈,還讓學生來討論。
4.設計不夠大膽。該自學的地方,就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學。評委們一直認為,我們的數學課堂,老師講的還是多了一些。給學生自學課本,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還顯得有些單薄。
5.評價不夠到位。一是沒有很好的實現目標多元和方法多樣;二是形式還比較單一。認為師評的較多,生生互評的較少。偶然碰到了一個生生互評的,還只說了名字,沒有說好在哪裡。三是缺少靈活處理問題的機智。
6.技藝不夠高超。比如,板書的技能,有的板書很有特點,有的板書沒有特點。有的板書讓人感覺去掉了一個字就很可惜。這樣的板書,我們的32節課中有,但還顯得比較少。
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今後的發展方向
(一)抓住「一個核心」(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1.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比如,讓學生選擇學生自己喜歡的題目來做。
2.注意收集和處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實際生成的問題。比如,《植樹問題》教學中讓學生充當小小設計家。變換行距,來植樹,並歸納棵數和間隔數的關系。《用字母表示數》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自己想要表示的物品。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個具體情境中同一個量,就用同一個字母表示,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
3.要切實把握課堂教學的本質。
(1)在於心。用心准備,用心設計,精心預設。《找規律》的教學,老師穿戴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比如,戴的項鏈,穿的衣服都是有規律的。
(2)在於細。細化、細膩和細微。課前想細。預案想多、想開、想細。比如,課前教具學具的准備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天平,學生沒辦法操作實驗,學具沒有拿夠,學生只好在虛擬的情境中進行合作學習。
(3)在於實。朴實—簡簡單單,形象直觀,清新自然,朴實無華。扎實—該講的講,該練的練。豐實—既有知識傳授,又有能力培養,還有思維訓練和習慣養成教育。習慣養成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中低年級的孩子上課組織教學的環節就是特別重要的,教師必須要嚴格規范要求。概念課的教學,最終要落腳在對概念定義的理解上。計算課最終應落在思維上,而不是在掌握技能、技巧上。圖形與幾何教學最終落在空間觀念的培養上。綜合與實踐關鍵落在綜合與運用上,即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遵循「兩律」
一是遵循學生認知的規律;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復雜,由順向到逆向等等。二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形式要活,活動呀,游戲呀,要有吸引力。
(三)把握「三定指標」
定標 ——指要確定好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教學設計,情境創設,思想方法的滲透都要緊緊圍繞這個教學目標來實現;定點 ——即一節課的教學知識點。無論設計如何新穎,手段如何高明,最終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點應有所掌握。定法——要切實做到因材施教與啟發式教學。並力爭做到啟而能發,發而能導,導而能活,活兒不亂。
(四)實現「四個超越」
只有切實做到把握「三個讀懂」,認真落實「三定指標」才能實現「四個超越」,即「超越教材」,(把教材作為素材,可以創造,可以加工。) 「超越課堂」,(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一種文化交流、傳播、拓展的平台。)「超越學生」,(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真正使學生思維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鍛煉,素養得到提高。)「超越自我」。【我們的教學只有超越自我(教書匠),才能走向更高的境界。】因為自身沒有數學味的數學老師,不可能上出具有數學味兒的數學課。
(五)提高五項技能
1.要提高提問的技能。(淺、碎、多、深、窄、白)。
2.要提高語言的技能。一是銜接過渡語缺乏流暢性。二是總結歸納語缺乏嚴密性。三是提問指向語乏針對性。四是隨機應變語缺乏時效性。五是綜合評價語缺乏激勵性。六是會話肢體語缺乏技巧性。
3.要提高處理教材的技能。一是既要切實理解教材,還要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找規律》一課的教學。不要例題,練習設計的規律都是一、一,其實還可以是多樣的。比如二、一,一二,一、一、二,二、二、一等等。二是要切實把握課時教材與學段教材之間的聯系。比如。當學生回答圖形是通過平移得來的時候,老師認為學生對平移知識的掌握是通過自學得來的。
4.要提高預設與生成的技能。
首先,要精心的預設生成。課前的思考和把握。其次,寬容的接納生成。當學生說的不沾邊時,當學生說的離題千里時。第三,機智的篩選生成。例如,《重疊問題》老師遊了一圈就讓學生把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的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了。第四,巧妙的利用生成。要善於把學生的錯誤作為一種資源來開發。第五,及時的反饋生成。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學生已經到了思維的高層次了,老師還停留在低層次的走教案上。
5.要正確把握課堂教學評價的技能。
第一,應注意發揮集體的智慧。藉助集體的力量適當進行歸納和點撥。第二,要善於運用得體的評價語言。請聽來自A組一位老師的課堂評價語。你觀察的真仔細;你提出的問題真有挑戰性;這位同學的思維非常清晰;你一下就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第三,適當運用獎品激勵法。例如,給學生發獎品。第四,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例如,「媽媽經常打我」。專家的評價是這樣的處理欠妥,原因是不符合真善美假丑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課後我們溝通一下,看你媽媽為什麼打你。
(六)追求六個目標
1.確保質量。不僅要確保課堂教學的質量,更要確保素質教育質量。
2.講究實際。要讓課堂盡量顯得朴實、扎實、真實和豐實。
3.提高效率。講授、啟發、思考、合作、探究都應該是積極有效。
4.促進發展。不僅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更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增強品位。讓學生不僅僅學習數學知識,還要對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的一些相關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和積極的情感,如數學史,科學史和金典例題等內容的滲透。
6.追求特色。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⑥ 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有哪些
一、准備的策略 1、分析教材 新教材具有聯系生活、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學習方式等特點。作為教師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挖掘新教材內涵,利用新教材課程新的優勢,用好、用活教材。上課前的課時分析時應考慮的諸多因素,如:本節課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教材內容與課時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否是必須的?;需要補充什麼或是刪減哪些?;需要調整什麼或是融合哪些內容?;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如何滲透?;教學如何導入又如何結尾? 2、分析學生 「知彼知已,百戰不殆。」能否實現有效教學,關鍵在於能否備好自己的學生。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學生: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點撥和引導? 3、處理教材 把握教材中豐富的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使用價值,有效利用教材資源。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還可以改變教材的呈現形式或調整、補充教材資源,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也可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或當地特色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為教學所用,大膽、合理地進行補充、開發新的信息資源,並進行重新設計,使之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更好地體現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4、設計預案 教學之前根據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影響學生課堂情感的因素、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原有的情感反應狀況、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從而策劃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預案。在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包括縱向的教學順序和橫向的師生交往形式,教師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多種教學藝術,優化教學結構,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所進行的一種有準備的、有意識地預設。 二、實施的策略 1、轉變教師角色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觀點已逐步被廣大教師接受,但話語層面上的認同並不能自然生成相應的教學行為。怎樣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恰當引導學生探究、交流?怎樣以學習共同體一員的姿態,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夥伴?這些問題讓我思考著、探索著,並要求我們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 2、引導自主探索 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數學知識。力求做到: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解,方法讓學生悟,思路讓學生講,錯誤讓學生析。 3、關注體驗感悟 學生的體驗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與單純的模枋,更多的是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體驗、感悟。一位老師這樣設計「10的認識」:先從生活中找「10」:10個手指頭、一(10)班……小朋友興趣盎然,紛紛舉例。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影密切相關的情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4、強化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於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新教材提倡課堂學習活動化,因此可以把學生分成各種各樣的合作小組,進行角色表演、游戲、做分工、完成項目以及陳述、討論、辯論等。但要注意兩點:一是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合作任務,每一位都有事可做,有話可說,有問題可想;二是要創設合作的氛圍,並採用多樣化的合作方式。 三、反思的策略 教師自我有效反思可貫穿教學全過程。課前反思: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課中反思: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拘泥於原有的教學設計,要根據課堂上的實際狀況及時作出調整,隨時思考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妥當等,及時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二度設計」;課後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如果達到的話,有哪些標志?事先的設計與實際的進程之間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麼處理的?教學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哪些是關鍵性的問題?你打算在後繼的教學中如何解決這關鍵性的問題?在教學中有無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話,記錄下來。通過反思進行總結,通過反思加以調整,通過反思實現發展。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效益,我們教師要在數學理念上堅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努力開創小學數學教育的新天地,在教學實踐上,堅持「扎實有效」的原則,努力把新的教學觀念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之中,使我們的數學教學走向求真、求美、求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