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好還是小好》教學反思
我的課是所有新教師中的最後一堂課公開課,也是自己作為新教師的最後一堂公開課,說實話倍感壓力。在講課之前,我常常會問自己:作為新教師,我將呈現給領導是怎樣的工作效果?我能傳遞給學生的是怎樣的閱讀體驗?我會帶給自己的又是怎樣的一種收獲?上完課之後,我把這些問題寫在紙上,一樣一樣,進行反思。
一、教學技能仍需打磨
很榮幸能夠從這學期初承擔閱讀教學工作任務,我很感謝領導給我的機會,也感激領導對我的信任。所以每一次去上閱讀課的時候,我都會問自己,怎麼做才能對得起領導的託付,真正使閱讀課不是一個烏托邦,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課堂。對於這次的轉正課,我更是將之視為自己這半年來閱讀教學工作的一個「匯報」。成果匯報那肯定是相去甚遠,不敢擔當,但我卻希望這堂課,能夠讓大家看見我們在閱讀課上的努力,看見我們在閱讀課上的探索。我希望領導和同事在聽了這次課後的感覺是這堂課沒有白開,而不是失望;能夠希望將閱讀課堅持下去,而不是動搖。周校長在評課時說,「聽了課覺得韓鵬老師的教材選擇得太好了」。所以,反思我的這堂課,效果應該是還差強人意吧。
聽了周校長的話,我在心裡告訴自己:讓自己的教學技能配得上這本教材!
我們不是一個教書匠,我們也不是在教教材,是在用教材傳遞給學生閱讀的理念,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閱讀成為學生一種生活方式,讓書籍成為日用品而不是奢侈品。
二、「生本課堂」仍需堅持
檢驗一堂課的好壞不是教師教育技巧的高超與否而是學生真正收獲的是什麼。「生本課堂」不是一句空談,我真正認識到一堂課如果不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那教育豈不成了一場嘩眾取寵的鬧劇。這次課堂上,我盡量在課堂上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學生。閱讀課上出現的就應該是書生琅琅,閱讀課上就應該是生機勃勃,即使是默讀,空氣中彌漫著的也應該是閱讀的熱浪。另外,這次課堂上,我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這是一堂富有哲思的閱讀課,盡管對於他們來講有些難度,但是,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可剝奪的,即使他們失敗了,這也是有意義的。把表達的權利還給學生。孩子是有強烈的表達欲的,因此,在課堂上,我給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去表達閱讀的感受,去發表思考的結論。
當然,生本課堂是一條看似簡單實則深邃的路,教師怎樣去導,學生怎樣去學,並不簡單地存在於一問一答中。我始終認為:老師的手裡應該有一根松緊帶兒,讓學生有相當的彈力空間,但是終究有一根繩子去引導學生的發展的。
三、教學探索有待斟酌
其實,這堂課上得挺沒底的。總覺得,每一次公開課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成長機會,所以,一定要抓住機會。但是,公開課若成了自己的一種表演展示就失去了意義,它應該是我一種教學探索的嘗試。受今年「親近母語」論壇的影響,我也想不自量力地探索下「兒童與哲學」這個閱讀主題。所以選擇了這樣一個「大好還是小好」富有哲學意味的主題,並力求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哲學思維。但道路畢竟是曲折的,不得不承認,效果並不理想。究其原因,分析為以下幾點:
第一,對學生情況分析不足。這是一個需要辯證思維去思考的論點,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樣一個哲學命題確實有一定難度。第二,對閱讀課實質認識不深。閱讀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有終身閱讀習慣的讀書人,而這堂課過於偏重哲理思考,沖淡了閱讀味兒,反而使課堂更像一節思品課。
當然,這次的嘗試雖然失敗了,但我探索的信念沒有喪失,我也許只是無數人民教師中一隻微不足道的小爬蟲吧,雖然爬得慢,但是,我會一直堅持,為學校,為教育,獻點綿薄之力吧。
我沒有套話版的「萬能反思」,我沒有情感版的「激情反思」,我的反思,只是從職業信仰發問,從師者仁心發問,從心靈深處發問。問世間,水流雲在,月到風來,我要對得起優秀的教材,對得起學生的期待,對得起對教育的一捧情懷。
㈡ 如何解決經典誦讀進課堂所產生的問題
較之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的十四條精闢論述,我更認同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的觀點:「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於實用,而在於文化。」
在飽受戰火之亂而導致千瘡百孔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大門上懸掛著一條字幅:只有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活著,這個國家才活著。
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位智者之口,然而,我知道它是屬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我曾經讀到過韓少功的一段話:「一個民族的衰亡,首先是從文化開始的,從語言開始的。侵略者從來明白,攻城莫若功心,而一個人的心裡只有語言,精神惟有語言可以建築和守護。」
為什麼那篇捍衛母語的《最後一課》能令所有讀過它的人潸然淚下?為什麼餘光中的《哀中文之式微》會令炎黃的後代子孫傷痛?
因為文化和歷史是以語言的形象活在我們心裡的。
「在疑惑不安的歲月里,在痛苦地思念著我的祖國命運的日子裡,能給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偉大的,有力的,真實的,自由的俄羅斯語言!」這是踟躇巴黎街頭孤獨無助的屠格涅夫滴下的淚,而只有自己祖國的語言能慰藉他那顆漂泊的心。
相比於屠格涅夫對自己祖國語言的虔誠,我們真的應該感到慚愧呀!曾經一度竟有那麼多中國人自己吶喊著要「去漢字化」,甚至包括我所崇敬的魯迅、陳獨秀等等文化巨擘們都認為漢字是阻礙中國進步的罪魁禍首。魯迅在《致許壽裳》中說:「漢字終當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必亡,在此時代,已無倖存之道。」「中國古書,頁頁害人。」 每次讀到那一代文化人的此類文字,我就驚恐不安,同時又多麼慶幸漢字終沒有被「拉丁化」。據文字學家之言,四大文明古國的古老文字,只有我們的漢字還倖存於世,成為當今唯一還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只有我們的漢字所負載的古老的文明信息能為當今的世人讀懂。
所以,當西方的那些有識之士發現中國人丟棄了自己的國粹時,不約而同地疾呼要守護中國傳統文化。歐文•白壁德在《白壁德中西人文教育說》一文中疾筆:「中國人之文藝復興運動,絕對不可以忽略道德,不可盲目從今日歐西流行之說。」他認為中國「同時必須審慎,保存其偉大之舊文明之精魂也。」尼採在潛心研讀了《道德經》之後,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可是,時至今日,漢字的主要功能似乎也僅僅只是被當作一種尋常的書寫符號而已,她那屬於我們本民族所特有的靈魂內容似乎已經被遺忘了。我們的大學畢業生不僅不讀《論語》《老子》《莊子》,連唐詩宋詞也沒有讀過幾首。我們的孩子從會說話就開始接受外語熏陶,母語只是作為日常對話的口語交際而已,似乎只要識得幾個漢字字形會說日常的中國話就完成了母語習得的課業了。現在,小學一年級的英語科也成了必考科目,中高年級的英語跟母語的課時是一樣多。到了中學,外語就更加成了強勢學科而高居霸主之位。有些學校每天的早讀都是以背誦英語單詞為主,凡讀書的時間都讓位給了英語。再加上科目日漸增多,天質稍好的孩子還被各種課後的奧數班、奧英班,母語習得空間越來越小。小學畢業生沒有背誦多少名家名篇沒關系,而沒有記下一兩千個英文單詞卻不行。
因此,從保護我們的文化使命而言,經典誦讀應該進入我們的課堂。
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除了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國粹外,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引以為豪的傳統?當我們發現以漢字為載體的中華文化正被或已經被丟失得所剩無幾時,作為以傳承和發展文明為使命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該盡什麼職能?
《中庸》的開篇之語:「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句話告訴我們遵循人的本性發展原則而進行教化就是「道」。子思在《中庸》里還引述了孔子的一個重要觀點:「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也就是說,踐道者要以人為本。現在許多重要的教育難題沒有被解決,實乃走著一條「遠人」之道。
就一個人的終身發展之道乃至一個民族的發展之道來看,小學階段如果得不到本民族語言的源泉浸潤,汲取的是他民族潺潺溪流中的幾朵浪花,似乎絢爛,可終難開出今後人生的活水之渠。任何文化的特性都以語言為展示形式。我們要認識一種文化的途徑只能從語言開始,而保護語言其實就是在保護文化,可見,語言是文化不可替代的基因。屬於我們民族語言的基因無一例外都濃縮在歷代的典籍里。諸子百家的哲思,史實典律的精明,詩詞歌賦的飄逸,政論的嚴謹,人情的練達,世風的諷喻,那些祖輩留下的華章哪一個文字不值得我們潛心研習呢??比如《老子》才五千字左右,可是文辭優美,思接千古,理盡終極。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這些充滿漢語音律美飽含哲理美的語言,後世的文字有多少能及得上呢?再比如《莊子》,不說這本書思想之淵博,單就書中的200多個寓言故事,單是作者綺麗的文風,出神入化的表現手法,俊俏幽默而精彩紛呈的語言,已足為後世驚嘆。我們後來所讀到的有關人心世道的說理文章,已難以見到這樣集文辭優美,豐富的想像力和瑰麗的意象於一體的範本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成語、典故和精闢的哲理格言,大多數出自先秦文學和唐宋詩詞中。而這些內容,當我們的人生過了青少年時代再來讀,就只能欣賞,過眼即忘,很難把其中的字字珠璣變為自己的文字,化解的力道也就弱了。近代之前的語文教育,正是因為洞悉語言習得所必遵之道,故而把這些最有價值的文字讓學子們在幼小時期就開始記憶。試看,那些傑出的文化之士,哪一個不是脫得了經典的熏習呢?試想,認為「捧著古書是完全沒有用處的」(《寫在「墳」的後面》,《魯迅全集》第1卷)的魯迅先生如果不是仰仗深厚的國學功底,沒有少年時代打下的文言童子功,魯迅能以文字立言而彪榜史冊嗎?
再說,單從語文教學的規律而言,其一,人人皆知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絕不是靠一個老師把課文講透就能提高的,唯一的一條途徑就是閱讀;其二,語言的習得並不都是以當下的實用為目的,更多的是為未來的「調用」作儲備糧,整個小學階段的語言訓練應該以積累為重,以輸入為主;寫作、輸出應該押後到高年級以及中學段。目的是節約大量時間實現小學階段的閱讀目標和積累目標,讓孩子的內存飽滿,以消彌將來的「書到用時方恨少」之蹇促狀。因此,經典誦讀訓練應該是人生12歲之前的重要課業;其三,並不是所有書中的文字都能成為我們精神的內核組織。在出版業突飛猛進、各種文字漫天雪舞的今天,我們有限的人生自當要區分哪些是娛樂消遣的讀物,哪些是要咀嚼消化的經典;其四,我們現在過於倚重語文課本,總認為把幾篇課文窮通後就能提高讀寫能力。其實,就算把十二冊語文書背誦得滾瓜爛熟,對每篇課文的解讀再精準,沒有經典的熏陶,沒有大量自主的閱讀,語文素養的提升依然是微乎其微的。就自主閱讀的動力而言,只有在孩子突破一定的識字量,記憶中裝下了一定的文化因子,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誘因。
我們現在把人生記憶最珍貴的黃金期耗在了幾個外文單詞上,把自己母語的精華棄之若敝履,在缺少語言環境的柵欄邊鸚鵡學舌。幾十年的實踐已經證明,這樣的語言學習是不合乎學習之道的。最令人扼腕的是,由於錯過了誦讀的蒙學期,一代代的中國人讀不動自己的經典文籍了。兒童期的濡染是人生最關鍵的教育過程。這個時期接受的如果只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單詞」訓練,而錯過了對典範篇章的記憶訓練,是個極大的損失。不由得令人想起詩人餘光中的反問:當你的情人已經改名為瑪利亞時,你如何叫她讀懂你的《菩薩蠻》?
因此,從遵循語言習得的規律而言,經典誦讀進入語文課堂十分必要,並且是宜早不宜遲。
經典,是先賢者贈與我們的隱形翅膀。而只有在人生的初始階段接受經典的熏習,才有將來的羽羽豐滿。因為等我們恍然醒悟時,我們的翅膀已經經脈僵硬,不復生長的活力,吸納之力微弱,再生之功盡失。「書到今生讀已遲」是古人的追悔,何嘗不是對後人的警示呢?
所幸,越來越多的有心人認識到經典的不可替代,把經典誦讀當作學生的必修課業來抓。城鄉的不少社區里都開設了讀經典的班級,許多學校也開設了誦讀課。事實證明,在如今的學生作業中,誦讀是學生最輕松的作業。不要求像古人那樣非得鴻篇巨幅地死背,以集體為單位,以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沒有限量,沒有特別硬性的考核,只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每天幾句,集腋成裘。背下幾萬字的經典文字,為學生今後自能翻閱更多的經典提供資力。
就目前的教育實情分析,推廣經典誦讀的重責只能在語文課堂上進行。首先,我們的家庭教育是極難開展經典誦讀課的,部分家長以自身錯過經典訓練的教訓而逼著孩子捧讀經典,但能持久者鮮矣。究其因,一是正襟危坐的誦讀模式已經被證明不適合現在的孩子了,二是家長平時本人也極少閱讀經典,孩子缺少榜樣的激勵。其次,其他的課任老師跟孩子的語言習得關系不如語文老師密切,學以致用的效果不明顯。
所以,語文課要為經典誦讀敞開大門。每天引導孩子誦讀,也宜於孩子接受。另外,經典誦讀,並不需要過多的微格技術,強調的是「讀」,直至熟讀成誦。正如朱自清在《論誦讀》說的:「誦讀只是誦讀,看著書自己讀,看著書聽人家讀。」古人認為「書不可不成誦」,還提倡「諷誦」,就是朗讀和背誦。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確乎如此。所有語言的學習無論是基於理解還是為了記憶,只有通過誦讀才能實現其目標。
㈢ 老師應該怎麼給小學生上散文課
將抽象化為形象,可以用一些比喻,重要是慢慢引導他們得出散文主題,還有注意把控時間,掌握節奏。
小學時期是一個人發展最快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個性開始形成,價值觀逐步確立,對小學生來講,閱讀的重要性不單是獲取知識經驗,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為將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方面應注重各個環節,抓住語文知識的每一個方面。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在新的課程標准下,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引領學生暢游書海,無疑是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增強閱讀能力、親歷閱讀過程、提高語文基本知識和素養的有效途徑。閱讀,是提取、加工和運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也是體驗情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方法。 現今的閱讀教學可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種,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課內閱讀,封閉在課本之中,忽視了課外閱讀在培養學生能力、促進發展方面的特殊作用。因此,關注學生成長需要的閱讀教學,應該重視課內與課外閱讀的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中,課內閱讀是准備,課外閱讀是應用。閱讀能力的培養,單靠課內閱讀很難完成。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有多高,沒有課外的閱讀,都不可能獲得十足的成效。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進行多種方式的閱讀指導,才能培養熟練的閱讀技巧和較強的閱讀能力。學生在閱讀中往往受其生活經驗、認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教師則可以通過課內閱讀來啟迪、引導學生提高文章鑒賞力和審美情趣。課文是教師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指導如何進行閱讀的例子,也是教師引發課外閱讀的重要途徑。
通過課外閱讀,學生會驚喜地發現作品的精彩、豐富。他們身上的文化趣味性會增強,能夠自主選擇文本,閱讀文本。語文閱讀能力將得到很快提高。事實證明,只有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密切結合,才能使閱讀能力的培養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拓展閱讀思維
「興趣是認識的內驅動力」,只要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了興趣,開展課外閱讀、拓展思維就會成為可能。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穩定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社會以及學校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因勢利導,以課堂教學為契機,激發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當我們以檢查作業的形式去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時,會發現有很多筆記是應付了事,詢問起來,學生會告訴你他對老師推薦的書沒興趣。這就不能不引發我們對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思考。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學生主動去閱讀。那就是教師首先具備豐富的閱讀經驗與知識積累,再以恰當的方式點撥學生。試想,將所有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書籍擺放在學生面前時,冰冷的鉛字、厚重的版本,會讓他們望而生畏。如果作為教師,能以自己的閱讀經驗,講述書中某一動人的情景,告訴學生有關作者的趣聞、佚事,精選某人的代表作朗讀、背誦或講述,那麼學生或許就從此知道了魯迅、冰心、林語堂……聽說了王朔、劉墉、李敖……再捧起那些厚厚的書,也就不再那麼陌生了。
此外,故事會、朗讀比賽、出牆報、開展讀報活動等,都是交流閱讀成果的好方法。使學生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時,激發更大的閱讀興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厚積而薄發,注重閱讀積累
教育界把一個人生平的積累概括為三個方面:情感的積累、生活的積累和閱讀的積累。對於小學生來說,積累閱讀材料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關鍵。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應當讓學生大量的背誦兒歌、淺顯的詩歌,記憶一些童話故事和一些優美的散文。這樣,小學生的說話能力,表達能力就會提高,頭腦中積累的詞彙越來越多,不僅促進了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促進了閱讀材料的更多積累,並且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小學生的思想單純,懂的知識少,理解力不夠,但機械記憶力特別強。最適合輸入大量的信息和強行訓練。因此,閱讀訓練的重要方法就是多讀。一是次數多,反復讀。從一開始就要引導學生對字詞句段和文章反復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第二個就是要數量多。新教材增添了課文的篇數,增添了口語交際內容,本意就是讓學生多讀多拼。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每日向學生推薦1-2首古詩詞,讓學生背誦,使學生在大量的積累中感悟運用。
四、讀寫結合,發展個性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讀錯音、寫錯字的現象較為普遍,用詞不當、語言匱乏的現象也很嚴重。而這些問題光靠我們的課堂教學是難以解決的。因此,就有賴於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由於自製力差,學生在閱讀中往往是看熱鬧,不會自覺積累。這就需要我們加以正確地引導。有效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即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抄寫、仿寫。
讓學生抄寫一些優秀片段、好詞佳句,寫景狀物、人物外貌、內心活動、行動語言等。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有了一定的閱讀量,才能引導學生注重語言的感情,才能使學生產生自己的領會,才談得上小學生個性化閱讀。
要促進閱讀材料的積累,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還要讓學生平時依照閱讀材料寫片段,鼓勵學生多作仿寫小習作。例如記錄難忘的人、事物或景色;堅持寫日記;寫一些散文、讀後感等等。在閱讀仿寫的過程中,自讀自思、自我感悟。這樣,學生在不斷的仿寫過程中,語言會越來越豐富,最終創造出自己的語言和獨特的閱讀方式。
總之,課外閱讀應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主動發展為主旨,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閱讀書籍,以促進語文改革的步伐,提高學生認知水平。而學生也會隨著讀和悟的步步推進而由量變到質變,從而使身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求採納~~~~
㈣ 哲思小故事
缺陷的優勢
時間:2009-2-10 20:31:02 點擊:53
有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有殘疾,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從小他就看慣了太多人的白眼,聽慣了太多人的嘲笑,於是他變得沉默而敏感,用自卑把自己封閉了起來。
每次上體育課都是他最難熬的時間,行走在隊列之中,他是那樣顯眼。而且,許多活動他都無法參加,只能坐在一邊眼巴巴地看著別人玩兒。還有就是每天上午第二節課後的課間操,是更令他難堪的事,在大操場上,全校的學生都在,他搖搖晃晃做操的時候,周圍總會有人小聲地笑。
於是他每天就更沉默,拚命地學習,什麼活動也不參加。初二的一天,班裡組織去爬山,老師說每個人都要去,誰也不能請假。這讓他慌亂不已,因為自己的腿,他從沒爬過山。他無法想像在爬山的時候,別人會怎樣地嘲笑他。可他必須去。下了車,到了山腳下,那山不是很高,卻很陡,而且沒有現成的路,只能一步步地向上硬爬!
老師一聲令下,同學們向山上沖去,他也向前猛沖,一開始還踉踉蹌蹌,可一上了山坡,這種感覺立刻沒有了。原來在爬山的時候,別人是看不到他的缺陷的。而且,由於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他邁步攀登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竟比別人省力得多!這一發現讓他驚喜不已,很快,他已超過所有的人而遙遙領先。他回頭看時,身後的老師同學都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
那天回到家,他忽然問:「媽媽,為什麼我在平地上走路搖搖晃晃的,而爬山的時候卻又穩又快呢?」媽媽說:「孩子,上天給了你兩條不一樣長的腿,就是讓你比別人走得更高啊!」他一下愣住了。
讀者感悟:
不要為自己的缺陷而自卑煩惱,最艱難的路段上,缺陷有時就是引領你向上的優勢。
不遠足者沒有未來
時間:2009-2-6 19:46:43 點擊:36
⊙地圖和此時此地的生活
很多人的房間牆壁上掛著兩張大地圖,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很多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都會買一張當地的地圖留作紀念。地圖代表了一個人的內心所能抵達的世界。
大多數時候,很多人都安於此時此地的生活。他們成長、戀愛、工作、交友、結婚、生子。但這不等於他們滿足於這種生活。因為地圖泄露了他們的真實想法——無人拒絕遠足,無人拒絕體驗不同環境的風情萬種,因為他們聽到和讀到別人的游記、陌生世界的資訊時是那麼地神往。
⊙桂林和時間
桂林山水甲天下——小學語文課本里的一句話,牽動了一代代中國人的遠足之心。「我想去桂林」,這種想法的真實內涵是,我想去遠足,去包括桂林在內的所有好地方。
然而還是有許多國人從未去過桂林。因為「當我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當我有了錢的時候卻發現沒時間」。
金錢和時間,這兩個遠足必備的要素,只在「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里統一過,除此之外它倆一直南轅北轍,不能兼顧,折磨著一顆顆渴望遠足的心。
⊙西藏和靈魂
人人都說西藏與靈魂有關,我倒覺得西藏與辭職有關。有人為了去西藏而辭職,有人從西藏回來之後大徹大悟般地辭了職。
西藏的好處體現的正是遠足的妙處。首先,交通不便,進藏不易,費用不菲,對身體素質有要求,西藏與都市生活形態差異大,這些都構成遠足的稀缺性價值;其次,藏人在虔誠信仰里生活的景象,容易成為遠足者日常生活中罕有的精神資源,使其對自我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進行反思;充滿玄機和燦爛色彩的藏文化,進一步充實著遠足者的行囊和談資,並成為文化營養。回來之後,他們愛上西藏,或愛上遠足。
當然,也不能排除是高原缺氧反應作怪。
⊙馬爾地夫和浪漫
香港肥皂劇里,女主角問男主角:你真的會帶我去馬爾地夫嗎?男主角肯定地回答之後,女主角幸福地依偎在這位馬爾地夫代言人的胸前。
以前是海南三亞,後來是廈門鼓浪嶼,再後來是越南西貢,現在是馬爾地夫—這些名字代表一種浪漫的遠足。愛情在這場遠足中是越走越疏遠,還是越走越堅貞,許多情侶樂於接受考驗。
⊙說走就走與文化苦旅
台灣作家吳淡如從19歲第一次遠足,至今踏遍五大洲,她的電腦桌前還貼著未完成的夢想:一、到印度的普那社區上心靈大學;二、到阿拉斯加看北極光;三、到永晝的南極享受白茫茫一片真干凈;四、爬澳洲的愛爾斯岩;五、開著帆船再去大堡礁潛水;六、到西薩摩亞群島拜訪金銀島作者的長眠之地;七、到北非過一個月的游牧民族生活;八、住遍世界最豪華的旅館;九、到亞馬孫河看象魚;十、到巴厘島的烏布養老。
㈤ 《感悟哲思》的讀後感
《人生哲思錄》共分「生命感悟」、「情感體驗」、「人性觀察」以及「精神家園」四編,每一編又具體分為若干不同的文章。由於這本書是周國平先生用他的人生經歷、他的思索、他的沉澱寫出來的,實際上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其人生進行的哲學思考,感覺可對自己的未來人生之路有所幫助,於是便不假思索買了回來。
周國平先生的《人生哲思錄》在篇幅上來說比較短,從語言風格上來說質朴平實而又不失詩的光華,從內容上來說暢達深邃而又滲透著哲學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於世。雖然他的一些觀點現在看來可能是消極的,但是更多的是對人生的積極態度。
周國平先生在「情感體驗」《幸福》這篇文章中寫道:我對幸福的看法日趨朴實了。在我看來,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靠這養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使他(她)們也感到快樂,即可稱幸福。
周國平先生又寫道:人世間真實的幸福原是極簡單的。人們輕慢和拒絕神的禮物偏要到別處去尋找幸福,結果生活越來越復雜,也越來越不幸。
周國平先生對幸福的定義如此簡單!
而我卻在生命的旅途中對幸福要求的太高,以至於我苦苦尋覓、苦苦奔波,就像一個被生活所抽打的陀螺一樣停不下來,但卻始終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答案,內心因而充滿了痛苦與失望,人也因此變得消極起來。
生活中的怨言與不滿足源於內心充滿的慾望太多,以至於被物化的雙眼所遮擋看不到眼前的幸福。其實幸福就在身邊。就在節假日里學生發的一條條信息,就在空間里學生的一條條留言,就在課堂上學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課下學生的一聲「老師好」。就在累了一天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就在兒子在懷中撒嬌的喊「爸爸」,就在家人雖離的很遠仍聯系不斷。。。。。。
讀了《人生哲思錄》,讓我覺得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內心會得到安撫,它讓躁動的心沉靜安寧,它教我要淡泊名利沉澱自己。它讓我認識到「對於體驗幸福的人來說,是不會沉溺於眼前瑣屑享受的」,因為沉溺於眼前瑣屑享受的人是不足與言真正的歡樂和幸福。
㈥ 小學開學寄語詩詞
1、歲月綻放青春笑容,又到九一開學日。熟悉的學堂充滿全新的氣息,可愛的同學依舊充滿著朝氣。知識的魅力,為你注滿前進的動力,開心新學期。
2、你從此能成為一名學生,願你好好兒把握所有屬於你的機會和機遇,你會在你的人生中找到你的不同,你的閃光點,發揮你的光和熱,也為社會和國家貢獻你的一分力量!
3、誰說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已有了電腦;誰說學海無涯苦作舟?現在講的是愉快學習。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祝你學有所成且學得開心!
4、我把暑假折起來放進記憶里,把玩具收起來放進櫃子里,把游戲收起來放進電腦里,把心情收起來放進油鍋里。一切都收拾好,因為,就要開學了。
5、暑假美了吧,心情爽了吧,開心足了吧,玩樂夠了吧,現在開學了吧,該收心了吧,定下目標了吧,認真學習吧,加油努力吧,祝福送你吧,開學日,願新學期,新氣象,學業更上一層樓。
6、新學期,讓我們都加油去超越自己,開心享受青春歲月的絢麗多彩,把每一個日子都串起,編織一條閃亮的珍珠,藏在心靈深處。開學日快樂!
7、雄赳赳,氣昂昂,開心上學堂。樂呵呵,笑嘻嘻,見面點頭忙。筆刷刷,書嘩嘩,遨遊在海洋。興沖沖,神爽爽,開啟新旅航。惦惦你,念念你,發條簡訊問候你,開學快樂。
8、假期近尾聲,開學日在即,捎來問候語,聊表我心意,願你在校順,事事都如意,老師都青睞,學生全喜歡,走那那熱鬧,幹啥啥成功!
9、小小的你上小學了,恭喜哦。希望你會取得好成績哦。
10、沒有不謝的花,沒有不落的日,沒有不停的時光,沒有永久的假期。開學日子漸近,收一收飛揚的心,重整旗鼓壯雄心,蒸蒸日上好成績。祝你新學期取得好成績!
11、向假期揮揮手,說聲再見。風景也游過了,好東西也吃過了,覺也睡夠了。打起精神,迎接全新的學習生活。祝:開學快樂,新學期有新收獲!
12、開學的鍾聲響起,上課的鈴聲響起,喚醒我們年輕的心,抖擻我們青春的勁,開學啦,朋友,祝願你快樂學習,開心生活!
13、九月揭開入學的序幕,你嚮往已久的大學生活要到了,你准備好了嗎?如果沒有,請記住我的格言:雄赳赳,氣昂昂,開心上學堂;興沖沖,神爽爽,開啟新旅航!
14、假期近尾聲,開學日在即,捎來問候語,聊表我心意,願你在校順,事事都如意,老師都青睞,學生全喜歡,走哪哪熱鬧,幹啥啥成功!
15、開學之際,把一顆顆幸運星裝進許願瓶中,把一個個千紙鶴掛到許願樹上,把一句句祝福語寫在信息上,它們承載著最真摯的祝福,願你永遠都快樂!
16、休息了一個暑假,放鬆了心情,充實了信念,調整了狀態。馬上就要開學了,願我的朋友新學期,新氣象,更上一層樓!
17、少年讀書郎,又逢開學時,收拾行李包,滿懷期待情,壯志在心中,正是學習時,願君多珍惜,大好讀書日!
18、開學嘍!新學期,新氣象,新書本,新課堂,新的你,新的我,在此送你新的祝福,願你開心快樂每一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哦!
19、休息放鬆是一種幸福,其實為自己理想奮斗更是一種幸福。親愛的朋友,讓我們在新學期努力拚搏,爭取屬於自己的幸福新樂吧!
20、開心假期,快樂輕松;新的學期,加油奮斗。開學伊始,獻上我美好的祝福:祝你學業進步更上一層,生活愉快更進一步!
21、昨日是煙花,輝煌也隕落;今日是水花,及時把種子播;明日是禮花,一定為你繽紛閃爍。開學了,祝你踩著智慧,揮舞勤奮,看著指引,把成功寫進這個學期的年輪。
22、新學期,新氣象,個個心情好舒暢。你學我趕上游,德智體美好榜樣。
23、莫怕太陽寒,莫怕風雨揚,背著書包上學堂;不是為做官,不為面子寬,求學只為人生燦;同學恰少年,青春來相伴,美好時光莫辜負!
24、再多的悠閑時光已隨時光遠去,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迎來新的學期。與家人揮揮手,邁出堅定的腳步;與朋友肩並肩,走向校園美景。祝你新學期萬事如意!
25、雄赳赳,氣昂昂,開心上學堂;樂呵呵,笑嘻嘻,見面點頭忙;興沖沖,神爽爽,開啟新旅航!
㈦ 小學生作文我期待的理想的語文課堂
語文是什麼?我曾經這樣干百次地問過自己。
曾經以為,語文就是教學生讀好課本中的一篇篇文章;
曾經以為,語文就是圍繞課文讀讀、議議、寫寫、練練;
曾經以為,語文就是訓練學生學會聽、說、讀、寫;
曾經以為,語文就是培養學生愛語文的情感,用語文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
這是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在「語文的審視」中的一段話。語文是什麼?或許一千個語文老師就有一千種答案;或許昨天、今天、明天的語文會有著不同的答案。這不是永恆不變,但卻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對此,談談我理想中的語文課。
一、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我們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因為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這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但是在語文課上會遇到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需要教師巧於應變,用智慧啟迪,用妙語點撥,使課堂充滿生成的魅力。
打個比方,預設與生成就如同做一盤菜,材料准備好了,步驟醞釀好了,但在操作過程中火候掌握得怎麼樣,調料放多少,要根據出現的種種情況隨時調整。只有兩者相得益彰,才能燒出可口的菜餚。
如一位教師上《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家都沉浸在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無限同情中,整個教室氣氛凝重,很切合這篇課文的學習。突然,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我旁邊的同學在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塗口紅。」教室里一片嘩然,先前創設的氛圍全沒了……這位教師用和藹的語氣說:「在這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晚上,你們想,光著腳賣火柴的小女孩會塗口紅嗎?小女孩盼望的是口紅嗎?她最需要的又是什麼呢?」這位教師此一問又把學生拉回到了課文中,而且直楔文章的主旨。
如果以上案例讓我們看到的是教師的教學機智,化干戈為玉帛,那麼,孫建鋒老師在教《做一片美的葉子》時抱起孩子的那一刻,已不能用教學技巧、教學機智來概括,它飽含著孫老師對孩子深深的愛。
在對話交流中,孫老師突然示意大家放下高舉的小手,走到一個孩子面前。
師:剛才我發現你一直沒有發言,現在給你一個機會,你想說些什麼?
生:每片葉子都為大樹做出自己的貢獻,我的爸爸媽媽……(孩子話未說完就泣不成聲)
(這一舉措讓在場的老師都呆住了。孫老師好像立刻明白了什麼,他把這個三年級的孩子抱起來,盡管有些吃力)
師:孩子,我要講一個珍珠蚌的故事。在海邊,有一些很不起眼的蚌,它們的體內鑽進了泥沙,特別的痛苦,但它們用自己的寬容和毅力將這些泥沙一層層地包裹,一直把它們變成璀璨的珍珠。孩子,我還要對你說,你的心靈可能受到了傷害,但是,你現在的不幸正是你人生的一筆巨大的財富。
孫老師輕輕放下孩子,用自己潔凈的手帕擦去孩子臉上的淚水,並送他回到自己的座位。(整個禮堂掌聲雷動)
孫老師沒有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孩子的感受。關注孩子的異常表現,主動詢問孩子,直至抱起孩子,對孩子喃喃細語。這一舉措完全出平孫老師的預設,課堂上這一不和諧的音符,在孫老師和諧動情的伴奏下,生發出讓人回昧的美。如果說,這是一堂理想的語文課,怎能不讓人信服!
二、語言與精神齊飛共舞
語文課通過鮮明、生動、准確、有力的語言以及語言所承載的內容,為學生打開了一個個廣闊而深邃的人類精神世界。語文課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教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者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影響著學生的感受和思考,並最終積淀成為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
綜觀我們的語文教學,多年來始終堅持以「實際應用」為本,隨之產生了支離破碎的閱讀分析,或人為地將課文肢解成字、詞、句、段,一味地進行語法、寫法的指導。我們的語文課是」戴著鐐銬跳舞」,少了真正的心靈自由。很多時候,學生不是在閱讀,而是在做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
其實,「語言」與「精神」是合二為一的,它們共生共長。語文內容本從生活中來,離開了人文的文章就不再是文章,離開了人文的語文也不再是語文了。語文就是以語言為載體,生動形象地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真諦,陶冶學生情操。學生通過閱讀走進課文,與作者交流、與文本交流,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但是有的語文教師為了所謂的「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而置文本價值於不顧,這是不能讓人接受的。
一位教師在總結《烏鴉喝水》一文時問: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
生1:烏鴉愛動腦筋,它很聰明,自己想辦法喝到水,他想的辦法真好。
生3:烏鴉不講衛生,小石子放進水裡多臟呀!
生4:烏鴉不太會動腦筋,找根吸管喝水多方便。
生5:烏鴉的叫聲煩人,還上過狐狸的當,真笨。
這位教師對每種答案都給予了肯定,特別是對後三種意見大有贊賞之意,這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說每篇文章都有它的教育意義,難道《烏鴉喝水》的作者是想告訴小朋友烏鴉不聰明,烏鴉的叫聲煩人嗎?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這樣的「創新」,這樣的」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完全背離了文本承載的教育價值,與《課標》相悖——新課程非常重視培養學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再如,浙江省第四屆」教改之星」宣敏老師上《田忌賽馬》時提的一個問題也有此嫌疑。師出示:從剛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
教師首先讓學生對「快不了多少」進行了理解,然後問,田忌有沒有聽懂孫臏的話?(沒有)師:田忌真是——(生答:真笨,真傻。教師補充:真不動腦筋。)有幾個同學還在小聲議論著田忌真沒腦子。我們說田忌笨,田忌傻嗎?根本不是。教師這一問題真是多此一舉,不僅沒對領悟課文主旨有幫助,反而把學生領進了一個岔道,背離了文本承載的教育意義。
三、感悟與對話使課堂閃現智慧
感悟,是語文教學活的靈魂。學生對文本沒有感悟,那麼一切的文本對話,都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新課程提倡「生本」意識,於是課堂上就由教師的「一言堂」,煥然成了學生的「多言堂」,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角,這本沒有錯。但隨之而出現的是學生想的少,沒有真正做到靜心思考、認真感悟,那又怎能有效地進行對話呢?面觀現在語文課堂中的感悟,一是沒有給足時間讓學生感悟,二是感悟不夠深入。眾所周知,學生對文本的內化有個過程,需要磨合的時間,思考越充分,個性感受才會越深入。另外,在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深刻感悟時,個別學生的觀點對多數學生近乎空白的思維會起到一定的誘導作用,思維或多或少地會受到限制,不利於整體感悟。
教師要想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妙語連珠,大膽地進行交流、對話,同時又能切入要害,言之有理,除了平時大量的語言積累外,還必須有深刻的感悟作基礎。讓我們來看看《我的戰友邱少雲》的兩個教學案例。
[案例一]
師: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你讀懂了「我」的哪些心情?
(讀書聲剛落,教師隨即請舉手的三四位學生回答問題)
生:我從「我的心綳得緊緊的」讀懂了「我」的緊張。
師:現在請你「緊張」地讀一讀。
生:我從「我擔心這個年輕的戰士會突然跳起來」讀懂了作者很擔心。
師:現在請你「擔心」地讀一讀。
生:我從「我的心像刀絞一般,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讀出了「我」痛苦的心情。
師:你體會得真好,現在也請你」痛苦」地讀一讀。
師:同學們,「我」的心理活動變化寫得很生動,現在大家清楚了嗎?讓我們再帶著復雜的心情讀一讀這段話。
(課堂效果:學生讀不出那種擔心、緊張的心情,致使最後教師問學生邱少雲是個怎樣的人,學生也只能是貼標簽似的說,是個偉大、勇敢、不怕犧牲的戰士。)
[案例二]
師:(深沉地說):請同學們反復誦讀這段文字,想像一下,如果你在戰斗現場,親眼目睹你的戰友邱少雲在烈火中被活活燒死,你的心情怎樣?
(有幾個學生舉手,但教師並不急於迅速讓其作答,而是耐心等待更多的小手舉起,才從容地請學生作答)
生:我的心如刀絞一般。
師:體會一下,這是怎樣的一種痛。
生:如同刀在心口上絞一樣難受。
師:課文中指什麼像刀絞一樣絞著我的心?自讀課文,討論交流。
生:火燒到邱少雲身上,我擔心他會忍不住痛而大叫起來。我的擔心如刀絞一般難受。
生:邱少雲被大火活活地燒著,而我又不能救他,這種心情如刀絞一般。
生:看著火苗在邱少雲身上亂竄,我真想出手幫他熄滅身上的火,可我又不能。我的心很矛盾,又很心痛和無奈,這如同刀絞一般絞著我的心。
生:我真想大聲地說,這樣的戰友不能犧牲,我覺得心真的很痛……
(學生痛苦地訴說著,有幾個眼裡還噙滿了淚花)
[案例一]中的「對話」形式至上,閱讀交流只停留在對語句的表層理解上,教師、學生都沒有很好地進入角色,與作者及文中人物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和感悟,所以對話交流也顯得蒼白無力。而[案例二]中,教師創設情境,「如果你親眼目睹了你的戰友邱少雲被大火活活燒死,你的心情怎樣?」使教者、讀者、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學生的對話交流如同奔涌的泉水,滔滔不絕,他們心中裝滿了訴不完的哀痛和崇敬。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這生離死別、刻骨銘心的人間真情。
語文憑借多彩的語言、豐富的人文、深邃的哲思、綿延的情感,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語文奼紫嫣紅,春意盎然。教師要引領孩子步入語文的殿堂,讓孩子們去感受、揣摩、體驗、感悟和對話交流。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會隨著時代的步伐前進,而我對「理想的課堂」的詮釋也會不斷地完滿。
㈧ 中南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中南師資還是很雄厚的!!!老學姐吐血總結一波教授的課給大家!
一、法學院 何煉紅老師
如果你對法律感興趣,特別是工科學子們,想擁有自己的專利,那麼一定不要錯過何老師的知識產權法課堂。老師是教知產的,老師的課堂也特別有意思。她喜歡結合實務給大家講課,經常請到法官,還有其他學科的老師來給學生們講課。法律本就枯燥,但結合了實務,便變得有趣了起來!相信我,何老師一定能激發你對法律的興趣!
二、外國語學院 夏高娃老師
這個老師超級可愛的說!我上過她的全校性公修課,法語入門,老師超級可愛的!而且能把語言這種枯燥的東西教的生動!她會給你放法語歌,給你講法國的習俗,講她在法國的故事。很棒棒!據我法語的同學說,這個老師在她們專業口碑超級棒!!!
還有很多教授的課值得去蹭,那就親自來中南發掘吧!
㈨ 在哲思雜志里有這么一篇文章我只記得大致意思就是說 你在一個地方學到了能在一個地方學到的所有東西
我所要說的是--人為什麼都不一樣?
當然,人不可能一樣,起碼,一個只要不是智障的人只要用眼睛就可輕易分辨得出男人、女人、高個、胖墩、竹竿等等。
所以,人就不一樣?
5歲的時候,我就一直幻想著哪天,若能坐上不用人力就可跑的車那該有多好!快6歲的時候,夢想成真了,從村裡的小學到鎮上去考試,要走十多里的路,好心的老師自掏腰包為我們那群沒見過世面的小傢伙請了一輛手扶拖拉機,下車的時候司機瞪著眼睛用力地掰開我們撫摸著拖拉機車頭一雙雙胖乎乎的手--說我們把他的新拖拉機弄得污七八臟全是形狀不一的泥斑。
11歲的時候,我忽地發覺自己上課的時候時常不由自主地走神,若是下課或放假就更加心神不定了,我試著解釋--都應該是坐在我前面那個小女孩子一頭烏黑長發的錯,飛動著的長發有些清香,還不止,更令我痛絕的是它還能擋住我的視線,盡管那時的我較同齡人高了許多,盡管我竭力地揮動著一雙已經不小了的手,然,卻終無能為力、撥弄不開那些似乎已經約定俗成的頭發對我的束縛。有時,我會天真地想:若我是一陣風該有多好啊!我不就可以吹開她那些長長的頭發嗎?可我是風嗎?不是。
十多年後的現在,我仍然孤獨地在這陌生的城市自嘲--她的頭發真那麼利害嗎?真的像網嗎?是網住了我嗎?我笑著搖頭喃喃自語--這又是誰的錯或是誰的禍呢?
14歲的時候,我對自己說--你也要讓你難看的鋼筆字變成鉛字。十七歲的時候,我看見別人拿著小報或是小刊物指著我說:就是他!就是他!我心裡就常有異樣的感覺在心頭盪漾。
……
㈩ 小學生讀書計劃怎麼寫幫幫忙!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為了提高我的寫作水平,課外的知識面更廣,我定下了如下計劃:
一、每天早睡早起,利用早晨的半個小時,在爸爸媽媽的面前背誦一些古詩,背誦一些名著的經典段落。
二、平時多和同學們換好書,好書讓大家一起分享。但書畢竟是借來的,一定要打好借條,好好愛護書。
三、讓媽媽幫我訂作文報、學習報。每天堅持讀書看報一個小時,不單單是利用早晨的時間,還要適當地利用課間十分鍾、放學後、回到家之後的時間,遇到休息日或節假日,堅持用半天來讀課外書。
四、在學校,要積極和同學們交流課外讀書的情況。做到取長補短,對我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五、讀書固然好,但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去鍛煉鍛煉。也可以和夥伴們一起玩一些對學習很有幫助的游戲,比如,成語接龍、詞語接龍、繞口令、背古詩比賽,演講比賽,搶說 後語,對名聯……這樣,不但能放鬆放鬆大家心情,而且還能檢查知識積累情況。
六、看書時做好讀書筆記,歸類摘抄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在書上做批錄,同時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另外,還得多看些工具書,比如,成語詞典,新華字典,同義詞反義詞詞典,俗語大全,諺語,格言警句等。
七、有空在網上多看些小學生網上優秀作文,在網上讀書時間、少年影視評論、作文超市等方面增大自己的知識面。適當看些有益電視節目,比如科幻動畫片,百姓講談等。
我堅信,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成為一個有知識、明事理、博學多才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