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戰場,是學生素質形成的主渠道。
每一位教師課堂四十分鍾的教學,往往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優劣和學生素質的培養。
但是,現在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是存在著這樣的問題: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不強。那麼,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下面我就結合一年級《認識鍾表》一課,談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願意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認識鍾表》一課中,
老師可以藉助課件演示鍾表的形成過程,出示「生活中的好朋友」---各種各樣的鍾表,讓學生在聽、看的過程中,走進鍾表的世界,對鍾表產生極大的興趣,引發學生想了解鍾表知識的內在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練習中,教師可以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找朋友的游戲」和「乘車游戲」,融鍾面知識於游戲中,使學生在玩的過程鞏固新知識,掌握新知識。其次,用好教材中教學情境的文本資源。這節課教材特別注意選取了生動有趣、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素材--「小朋友起床」的情景作為教學主題圖。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發揮教學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由觀察小朋友起床,逐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圖中鍾面的特徵。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課堂提問是師生在課堂交往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有利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獲得教學反饋,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教師設計的問題應具有四個特點:
1.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如在這節課中我們可以藉助不同樣式的鍾表情境,問學生:
「看到這些鍾表,你想到了什麼?」「你知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戴手錶?」(師出示7時鍾面後)「這是李老師早上出門的時間。看看鍾面,你知道老師幾時出門嗎?你怎麼看出來的?」這些看似比較隨意的問題問題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第一個問題利於教師及時的了解學生對鍾表的認知情況,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強烈的感受到鍾表的作用,通過第三個問題,教師可以較好的了解到學生對鍾面時刻的認知情況,並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發現鍾面上的一些特徵,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得到提高。
2.問題要有層次,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這三個問題循序漸進,有坡度。隨著這個「漸進的問題階梯」,學生的思維也在不斷的發展,通過動腦思考,動手在自己的鍾面上撥出時刻,在學生教老師、學生教學生,學生獨立動手撥以及說說撥撥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操作過程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會認也會撥整時刻,進一步感受整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關系。
3.問題應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教學完例題中的8時、3時、6時之後,教師可以結合這些不同時刻,提問:「觀察這些整時刻,你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較大,少數學生可能會發現整時鍾面的特點,但又不善於表達。這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再問「仔細觀察鍾面的時針與分針,你發現了什麼?」,在這樣問題帶有啟發性,學生能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發現整時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關系,真正體驗知識的建構過程。
4.問題要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總之,恰當的問題,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三、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過程,促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要發展,就必須體驗學習的過程,而獲得體驗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參與。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低年級的學生通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系統化,並在其間得到經驗,通過已有經驗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過已有「經驗」,學生才能經歷知識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從而獲取知識,得到新的經驗。在這節課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鍾面,感受時針與分針。利用兒童愛玩,好表現的心理特點,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積極思考、大膽表現的機會,如:
四、創設參與與交流的空間,促學生主動發揮。
由於每個學生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觀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們站在不同思維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這些反映面來引發學生交流,使學生互相促進。在這節課中,老師可以讓同桌的兩個學生一起觀察鍾面,在組內交流認時刻、撥時刻的方法,共同探究整時刻鍾面的特點,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探索中,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感知和更新的認識,更是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主動發揮。
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麼他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學生就會在愉悅的情緒中產生一種渴求學習的願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識,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該由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就盡量讓他們自己去經歷,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思維受阻時,教師只作適當的提示和暗示,讓學生體會到所學會的知識是自己「發現」的,自己「創造」出來的,從而使其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在這節課中,老師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經驗,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掌握新知,並學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老師要不斷的激勵每一個學生,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應及時地給予適當的表揚,使學生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更加努力,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要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把課堂變為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習樂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② 淺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歡學
良好的興趣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力量。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特別注意、重視,力求認識它、研究它,從而能較快地獲得關於它的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反之,如果感到無意義、沒意思,即使勉強去做,也很難收到好的效果,而且這種努力本身也往往不能持久。數學學習尤其如此。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強調的是興趣。興趣就是學生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為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在教學預習環節中,注意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與教學有關的資料。如在幾何教學中利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背景、圖片、資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製作各種各樣的幾何體模型、教學演示圖片,同時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實物模型,通過物體的直觀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從而有了進一步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習「四邊形」這一章的內容時,我利用教科書中引言的圖形、「讀一讀」中的有關資料、生活中的實例(不規則的瓷磚鋪在地板上)製成圖片,進行演示。通過生活常見的圖形實例,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不僅來自書本,也來自於生活,研究它們具有實際應用意義,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求知慾,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二、實施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怎樣學
利用啟發式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體參與是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具有主體意識的一代新人,以實現和促進其自身的發展。主體參與的目的在於養成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主體性的行為特徵表現為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一個綜合體,既有認知心理系統――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智力等,又有情意系統――動機、態度、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此,教師於教學中在注意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典型示範與一般要求相結合、講授與引導相結合的原則下,可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啟發,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1.正面啟發。即依據教學的重點、難點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它往往在教材的關鍵處、銜接處等地方提出問題。例如,在「因式分解」這一章中,我抓住了「平方差公式」的教學,因為它是「因式分解」中介紹的第一個公式,又是應用較多的一個公式,是學好其他內容的基礎,學生掌握了它,就能樹立學習的信心。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公式的特點,再啟發他們思考:怎樣才能讓式子符合公式的特點呢?經過一番思考、討論,學生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只要把式子轉化成( )2-( )2這種形式就能進行因式分解了,也就是要進行因式分解的關鍵在於能不能迅速把一個代數式寫成平方差的形式。再通過這方面加強訓練:從數字的平方,如: 9=32,■=■■, 0.01(0.1)2 ,到簡單的單項式,如:m2n2=mn■,16x2y2=(4xy)2, 再到復雜的多項式,如 9(a-b)■=3a-b■,層層深入加強訓練。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引導和層層遞進的練習後,學生能比較容易地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且有了這個基礎,再學其他的公式就不難了。
2.情境啟發。所謂數學問題情境,是指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各種障礙和困難,激發他們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排除這種障礙和困難,進而獲得學習上和心理上的成功的情境。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動、引導思路、掌握思維的方法,從而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簡易方程」和「絕對值」後,學生在解|x-1|=2這種類型題時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減緩難度,可以啟發學生這樣來思考:
(1)由於|2|=2,-2=2,所以2 與 -2 的絕對值都是。
(2)由於|a|=1,所以a=2或a=-2。
(3)如果|b-1|=2,把b-1看成問題(2)中的a,則有b-1=2或b-1=-2 。
對於方程|x-1|=2,同樣有 x-1=2或x-1=-2 ,從而求出方程的解。
通過這樣的啟發和引導,學生發現知識容易理解,課堂上也踴躍發言,氣氛活躍,連平時覺得數學難學的學生也爭著發言。在濃烈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學起來也就覺得輕松,學得有信心,課堂教學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落實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上,知識和能力的關系是辯證的,相輔相成的。任何能力都離不開一定的知識基礎,離開了知識,無能力可言;反過來,學生的能
③ 淺談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新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數學教育已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適應今天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通過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把新的理念帶進課堂,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小學數學教師角色的新理念1、課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師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而我們原來的有些教育方法,對學生個性心理的發展,以及創新素質的培養是格格不入的。針對這一客觀事實,教師的職能應該做相應的改變,由封閉式的教學改為指導學生"開放式學習,"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另外,"雙基"是我們的特長,但"雙基"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數學運算的熟練和邏輯推理的嚴謹"雖然是雙基的兩個基本點,但歸納、猜想、創新的思維方式,廣闊的數學視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應該是"新雙基"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2、課程中新內容的增設,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新課程中,增設了"數學活動,探究性問題,數學文化"這三個模塊式的內容。這些內容的增設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因此,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和以創新為榮,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使思維具有超前性和獨創性。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數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准等。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3、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人格首先,終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為一種責任,使"終身學習"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其次,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都會從教師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來。並通過他"映照"在學生的人格世界中,作為數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按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二、小學數學教師應更新觀念1、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首先,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師要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認識到:"數學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而"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師的教學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真正理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獲取信息本身更關鍵。教師給學生的應該是方法庫,工具庫。教學模式應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2、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由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組成。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應是:信息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真線化前沿結構。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從課程改革來看,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將增加很多新的知識內容。有些內容是教師學過的,也有內容是教師沒有學過。為了適應教學,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信息技術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分自己的實踐知識。數學文化課的開設,綜合課程的開設,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數學史,了解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了解數學在其它相關學科的應用等。也就是說數學教師不僅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會更加復雜化,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三、教師施教能力的提高1、教師要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新的課程標准在保證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的前提下,刪減了用處不大的,而且對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困難的內容。與此同時,增加了一些為了進一步學習打基礎,
④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怎樣上好數學課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做好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在新課程改革的當今時代,教師要想適應時代發展提出的要求,就必須從自身做起,搞好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學效率。第一,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加強理論知識儲備,吸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防微杜漸。第二,教師要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達到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目的。第三,優化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我發展。教學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要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教師要認真備新課程標准
認真備課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第一步,教師要強化學習,首先要加強備課工作。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是數學教師備課的依據,是指導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教師要深入學習研究課程標准,在備課過程中充分體現出新課程標準的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活動也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標准中的教學目標必須要體現在教師的備課當中,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明確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課標。
二、教師要認真備教材
教材是指小學數學課本當中的具體教學內容。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准確把握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能力要求以及重難點。教材中哪些內容需要理解,哪些內容需要聯系舊知,哪些知識要學會靈活運用,哪些學習能力要培養,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書。
三、教師要認真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開展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是圍繞著學生的發展進行的。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備學生。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備課主題是如何教,而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的備課主題應該是學生如何學,我們設計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要多維度、多元化地為學生考慮。我們要從三維目標上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教學的根本目標,一切教學工作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四、教師要認真備教學設計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一個成功的教學活動設計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為這是一份創造性的工作。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為依據,在吃透教材、備好學生的基礎上,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活動。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合理有效的教學活動、恰當靈活的教學方法等。教學設計完成之後,教師還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學特色。這樣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才能夠做到有據可依,又不會受其束縛。
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之後,他們就會產生渴望獲得知識,並願意付出努力、積極探索。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數學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幫助他們形成堅強的意志,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也不會輕言放棄,並且能夠從困難中發現問題,尋找原因,最終解決問題。通過努力克服困難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堅強意志,使他們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長此以往會形成良性循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
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放鬆身心,消除對新知識學習的緊張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自主探究展示學習成果的平台,是學生之間思維碰撞的理想樂園。要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教師首先要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敢於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是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前提保障,學生的積極情感被調動起來,就能發揮出創造性潛能。那麼,怎樣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呢?第一,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第二,教師要和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既是起著表率作用的老師,又是可以信賴的朋友。第三,學生之間也要形成團結、和諧、互助、競爭的關系。
七、變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做」
傳統的數學教學一般是先讓學生學會數學基礎知識,然後再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這種方法實際上是行不通的,造成了很多學生聽懂了教師講的課,卻解決不了問題。最好的數學學習方式應該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參加數學實踐活動來直接接觸這些數學事實,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數學實驗,從而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應用的印象,並最終獲得有用的數學經驗。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應該重視數學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練習,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到數學知識,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要想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教師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綜合思考。教師首先要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認真做好備課環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全面和諧發展。我相信,只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不斷努力學習、總結和反思,用心去做好教學工作,就一定會有收獲。
⑤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以生為本
新課改基本教育理念是促進學生發展,從其深層意義上來講,不僅僅是指在學業上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同時還要促進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提升,使學生的特長以及個性得到發揮,進而長期保持一種持續、穩定的發展狀態。為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始終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教學行為都立足於促進學生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使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得到豐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出更加完善的學習條件。
1.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課堂氛圍的營造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本身就是一個較為好玩、好動的群體。如若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去考慮數學課程以及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而一味地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就容易使課堂氛圍變得沉悶、無趣,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因此而分散到別的事物上,進而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不好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無論是對學生、教師還是教學本身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在充分認識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特性出發,通過採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努力活躍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在緊緊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如,在學習基本的加減法知識時,教師可以以學生日常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設定一些與學生貼近的題目來講解。這樣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公式、數字變得立體化,更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從課堂教學中被動的傾聽變為主動的學習、組織、參與,在增強學生話語權的同時,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良好體現。
2.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
以人為本理念下,針對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能力,圍繞數學教材,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在充分認識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將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從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考慮,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作出進一步的優化。具體而言,教師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應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並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聯想到舊的知識,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大腦當中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系統。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對以前學過的、與習題類似的知識點再次進行回顧,並對以往做過同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行比對與聯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完成該習題。這樣不僅充分展示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內容優化理念,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使以往學習的知識點得到良好的鞏固,使學生對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加清晰。
3.以學生為本理念下學生教學活動參與性的提升
學生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是反映課堂教學以學生程度為本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教師要想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就必須在以學生為本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對教學活動內容、形式等的設計,來提升學生的參與性。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中對以學生為本理念的踐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在對幾何圖形進行學習時,要求學生通過素材的收集,將其所熟悉的幾何圖形製作成模型,在課上向大家進行展示。第二,可以通過對常用數學知識的收集與整理,組織學生開展數學知識問答賽,對比賽中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得到鍛煉,也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得到很好的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當今素質教育發展的影響下,整個社會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關注程度逐漸加深,並逐漸認識到以學生為本理念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必須端正教學態度,時刻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出發,通過對教學各環節的設計來使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⑥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求,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版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權效益不僅取決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更取決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苦學」變成「樂學」。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1、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在平等對話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有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願配合老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師生間心靈不溝通,產生了對立情緒和對立行為。
⑦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德育
探索德育教育的路徑,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重要課題。
一、切實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十分善於模仿,尤其善於在學習過程中模仿教師的行為。不管好壞,他們都會在短時間內模仿學會,卻無法有效進行辨別和思考。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正確地處理和規范自己的言行,就很容易給學生留下負面的影響,進而影響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要想充分發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德育功能,首要的因素就要努力提升小學數學教師的能力和素質,尤其是要提升教師的道德素質,鼓勵和引導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一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即使學生有什麼錯誤的行為,教師也應該以說服教育為主,而不能採取簡單粗暴的體罰。二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對數學這門學科的理解和領悟,進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潛移默化間對學生的人格塑造產生積極作用。
二、用數學發展史和先進人物事跡鼓舞學生
數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及其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等,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寶貴資源。廣大教育工作者應找准切入點和著力點,努力用數學發展史和先進人物事跡鼓舞學生、激勵學生。一是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當前,在小學生中存在一些對數學的錯誤理解,如有的學生認為數學是由西方傳入我國的,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數學發展始終處於滯後狀態,針對這種錯誤的思想和認識,數學教師一定要及時予以糾正,並且進行正確地引導。比如,數學教師可以列舉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事跡:在南北朝時期,社會生產力發展極為落後,祖沖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精確地計算出了圓周率的數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這比同時期的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通過這樣的例子,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而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通過數學先進人物的事跡感染學生。在新中國數學發展歷史上,涌現出許多傑出的人物,如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生活趣事,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為國奉獻的積極性。如在當時研究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陳景潤克服重重困難,成功論證了「哥德巴赫猜想」,為此他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光是驗算草紙就裝滿了幾間屋子。通過這樣的鮮活事例,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獻身數學事業,自覺為國家民族做出積極貢獻的信心和決心。
三、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態度
在一個人漫長的生活和工作經歷中,踏實嚴謹的作風和態度是其獲得成功和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構成道德素質和個人操守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要在這些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和引導。一要培養學生不怕困難,敢於求索的數學精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數學趣味習題,如小明和小華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幾塊。只知道小明給了小華8塊後,小華又給了小明14塊,這時兩人包里的糖的塊數正好同樣多,這樣算來,原來誰的糖多?多幾塊?學生剛剛接觸這樣的題目,可能會覺得難,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不放棄、不畏難,獨立思考,敢於發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養成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數學精神。
二是培養學生嚴謹細致、一絲不苟的數學態度。在這方面,小學生常常有很多不足,如有些學生作業馬虎,或是計算不準確,或是書寫不規范等。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積極進行教育和引導,要讓學生知道「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如果在一項重大的科研項目里,一旦一個數字寫錯了,或者是小數點點錯了,都會給研究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需要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提升自身素質能力,加強研究探索,努力突破難點問題,豐富教育的路徑和渠道,推動小學數學教育實現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