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語文課堂觀察日記怎麼寫
讓思維轉彎
一位國王有潔癖,他最害怕自己的鞋底會沾上泥土,於是命令大臣把整個
國家的道路都用布覆蓋上。大臣開始組織人力丈量全國的道路,之後他做了計
算,全國所有的路覆蓋上布,需要
20
萬工匠不停的工作
50
年,而全國的人口
也不過
50
萬。大臣心急如焚,向國王痛陳利弊,說不好回亡國,國王一怒,將
大臣處死。國王又派另一個大臣來辦此事結果這個大臣很容易就解決了此事
--
用布給國王做了一副鞋套。想一想,後一個大臣只不過是把自己的思維從路轉
到國王的腳上,天大的難題迎刃而解了。
一個夏天的上午,一個男孩在村邊割草時被兩只狼圍困住了。兩只狼一前
一後,虎視耽耽。男孩很害怕,他想求救,但他知道,此時求救是徒勞的,因
為村裡的青壯男女都下天里幹活去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如果喊狼來了,
喊破喉嚨也他們也不敢出來。孩子在危急中開始大聲喊到:耍猴了、耍猴了。
那時候農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耍猴是非常盛行的,很受村民們的喜愛。
結果,聽到喊耍猴,村子裡的老人和孩子多向村子邊跑來。兩只狼一看到
這陣勢,馬上夾著尾巴落荒而逃。那個男孩如果當時喊狼來了,他肯定成了狼
的午餐。但聰明的他讓思維拐了個彎,就成功化解了自己面臨的危機。
讓思維轉彎,是一種大智慧,有了這種智慧,四兩可以拔動千斤,付出最
少的代價能收獲到最大的成功
2. 怎樣做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
⑴描述體系,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回描述,是一種答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
⑵敘述體系,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
⑶圖式記錄,用位置、環境圖的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⑷技術記錄,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課堂觀察記錄的方式有很多種,觀察者應該根據具體的觀察內容、觀察類型,選擇有針對性且擅長的記錄方式來進行觀察記錄。
3. 課堂觀察中的理論筆記是什麼
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研究的方法,課堂觀察理所當然地應聚焦於「主題」,「帶著明確的目的」收集資料,作相應的研究。因此,「主題思考」是課堂觀察走向有效的必然前提。觀察與分析當前教師與學校所展開的「課堂觀察」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主題缺失傳統意義上的聽、評課,隨意性很強,沒有事先的系統思考,沒有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的預先學習,也沒有對聽、評課活動的預計成果。很多教師的課堂觀察是沒有主題、漫無目的、不著邊際的,甚至純粹是抱著任務觀點和應付態度,敷衍了事。由於活動沒有主題,有的教師在課堂觀察時人在曹營心在漢;有的教師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似聽非聽,似記非記,懨懨欲睡;而一支筆一本聽課筆記一五一十做全課實錄的已經是最認真的了。這樣隨意的、無目的、無主題的課堂觀察就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這樣的課堂觀察日復一日,卻沒有更多的收獲。而其實,「課堂觀察」的倡導與推行,首先就要解決「主題思考」的問題,而「主題思考」的前提是主題的選擇;「主題缺失」,專業研究就無從談起:面對一節課,我們要進行「研究」,卻沒有觀察的主題,那我們還研究什麼呢?
2.主題「泛濫」 事實上,在課堂觀察的過程中,可以研究的主題是無限豐富的,「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學習狀態」、「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關於學生的、關於教師的、關於師生互動的、關於課程內容的、關於教學結構的、關於諸多細節的。問題不是缺少「主題」,而是缺少對「主題」的精心選擇與沉下心去的研究:我們提出課堂觀察要走向「主題思考」,是主張形成「主題思考」的習慣,尤其要學會從某個或某幾個主題的研究中「窺見」整個課堂的秘密。一些學校與教師為了趕上「課堂觀察」這個熱門,隨意找個主題進行課堂觀察,更有甚者一些學校為了「加速」課堂教學的改善一個個主題輪番進行,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組織的課堂觀察,由於「主題」的「泛濫」而研究不深,每個主題都只是蜻蜓點水,走過場罷了,看似什麼都研究,實質什麼也沒有深入地思考。這種「課堂觀察」對於被觀察者的課堂改進、觀察者的專業發展毫無作用,因為它從根本上解決不了整個課堂教學的系統,更別說促進教師理念的轉變。 3.主題「架空」 我們有些老師,也知道「主題」的重要性,也接觸相關「主題」的理論知識,但是,由於這樣的理論來自於「書面」,並沒有與教育的實踐發生深刻的共鳴,所以,「主題」與「現象」處於「脫節」的狀態之中。於是,在課堂觀察中也不缺乏這樣的案例: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課堂觀察,然而在課後研討環節只是針對
一些現象進行描述,卻沒有現象背後的理論分析;或者,空有一番大道理卻沒有具體的現象描述以及重構建議;再者,就是現象也有了,理論也有了,卻是無法融會貫通的「兩張皮」。以「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這一觀察主題為例,有的觀察者對「促進學習的課堂評價」進行了系統學習,甚至也能說出布魯姆的教學目標理論,但具體到課堂中,只是說一些大道理,卻無法舉出實例來說明「課堂評價」如何展開,如此理論脫離實際,主題是處於「架空」狀態的;另有一種,則只能說出各自的經驗判斷——雖然羅列了很多現象,但卻並不能透過這些現象去進行原理層面的分析,這樣,雖然他們
4. 小學教學示範,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凡卡
今天,我們學習了《凡卡》這一課,我的感受很深,比起我的生活,他是多麼無助,多麼痛苦,多麼可憐……
比起凡卡來,我的生活多麼美好。早晨,當我們睜開睡意濃濃的雙眼,卻發現父母早已起床,為我們做好了可口的早餐;中午,當我們終於放學,飛奔到家時,第一眼看到得就是豐盛的午餐;晚上,當我們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托著疲憊的身體來到客廳時,又突然發現課桌上多了一杯充滿關懷的牛奶……如此美好的生活,我們為何從未注意?每天還抱怨父母。如果凡卡有這樣的生活,他一定會努力學習。而我們,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而凡卡,每天都吃不飽穿不暖,他不能像我一樣盡情玩耍,他不能像我一樣在明亮的教室里認真讀書,他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也不能像我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我,天天沉浸在父母的關愛中,我又吃不完的美食,美麗的新衣,我還不用天天幹活,更不用天天挨打。啊,凡卡!你每天都在祈禱上帝,每天幹活,還要挨打。每天吃不飽穿不暖。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多麼美好!
我幻想有一天,凡卡也能上學讀書,過上幸福生活。那時的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5. 小學生做課堂筆記的方法
、記老師的板書
教師的板書是通過教師精心計劃設計好的,從板書上能突出教師的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板書對所教學的內容一目瞭然。記好板書,有利於我們理清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所以除理科題的演算過程外,一般應完整地記下主板書的內容。
教師為了強化重點難點,通常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和繪畫,並用文字、符號、線條、圖表等形式把教材內容具體化、直觀化,使其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也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思維的訓練。如學習《小松樹》一文,最後學生感悟「只有長得更高,才能望得更遠。」這句話時,我分別叫三個學生在黑板寫上自己的這些經典的感悟:「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只有積極向上,不斷進取,才能有更多的收獲。」板書這些是要花一定的時間,所以我一般放在開課時或者課要結束時板書,這樣便於學生做筆記,不會影響聽課,顧此失彼。不管使用哪種方法,對小學生而言,幫助學生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教師的扶持和檢測少不了。
二、記下聽課的主要內容
筆記時,既要注意老師講解的知識體系,更要注意抓住講解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記下關鍵語句。要注意記下老師提醒的應注意的問題和強調容易出錯的地方,記下基本概念的要點,基本原理、定理、規則等的主要論據、論證方法、運用范圍及運用時要注意的問題等。老師在講到重點或難點內容時,總會有一些暗示的:他們或者在講前有意停一下,以引起你的注意,或者在講後把內容重復一遍,以加強你的記憶。
我們要悉心觀察,及時筆記。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我們要抓住全文以「火柴為線索,先寫小女孩忍飢挨餓在街上賣火柴,再寫可憐的小女孩蜷縮在牆角里擦火柴取暖並看見了四次美好的幻覺,最後寫小女孩捏著燒過的火柴梗凍死在街頭。文章的重點寫了小女孩五次劃著火柴,使小女孩產生四次美好的幻景: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火爐、肚子里填滿食物的噴香的烤鵝、掛滿禮物的美麗聖誕樹、疼愛她的慈祥的奶奶。」等內容進行課堂筆記。
同時要切記,記筆記的前提是不能影響正常聽課和思考,這就要求在記筆記時把握好時機。記筆記的時機有三個:一個是老師在黑板上板書時,要抓緊時間搶記;二是老師講授重點內容時,要擠時間速記、簡記;三是下課後,沒記下來的要盡快抽時間去補記。記筆記的內容一般是:①知識的重、難點。②知識的疑點。③記書本上沒有、老師補充的知識點。有些內容則無需記筆記:①次要的知識。②一看就懂的內容。③教材中的一般知識。
三、處理好聽、思、記三者的關系
筆記只是輔助我們聽好課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學習的主要任務。所以,上課要以聽講、思考、理解為主。因為真正理解了的、抓住要點的東西,在以後翻閱筆記時,看到幾行字就可以回憶起主要內容。所以應盡可能做到邊聽、邊思考、邊記筆記,使三者協調進行。如果只追求筆記的完整而忽視上課認真聽講和理解,那必是舍本求末,只會是得了芝麻,丟了西瓜。有的同學上課時不是以聽、思為主,而是把中心工作放在了筆記上,他們因一句沒聽清或沒跟上就挪用同桌的本子來看,到頭來往往是互相都記不成。所以,對一些暫時寫不上的字或記不完的內容,應果斷地留下空格,做上記號,大膽地跳過去,跟上老師的講解,課後可借記得好的同學的筆記查漏補缺。
四、記課堂筆記的位置
不少同學都有課堂筆記本,記在筆記本上當然不錯。但根據經驗,課堂筆記盡可能記在課本上。課本每頁的上、下、左、右總有一些空白的地方,生字、生詞可記在左、右空白處,段落大意可記在每頁結束處,重要的句子、語段分析可記在上、下空白處,中心思想、寫作特點可記在課文最後的「思考與練習」處,文章的一些背景資料與文學常識可記在課文標題處。實際上,課文上的空白之處足足可以容納下課堂筆記的全部內容。如果實在不夠,可在課文最近貼上一頁白紙,把記不下的記在這頁白紙上。
這樣記筆記,復習起來就方便了,就不用一會兒翻課文,一會兒翻筆記本了。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方法,究竟記在什麼地方,還應根據學生的習慣和實際情況而定。方法常常是因人而異,多種多樣的。例如有的同學在課文中記筆記:「中心思想」可用「中心」來表示,「段落大意」可用「段意」來表示,甚至還可用「O」、「X」、「△」等符號來表示特定的內容。一般來講,課堂筆記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五、准備一個專門的課堂筆記本
養成一種好的學習習慣的基礎。課堂筆記本不是要你把課堂上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一般情況下以老師的板書為主,其次是抓住老師講解的重點記錄在本子上。每一個學科的記錄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說數學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書本上都有,所以這些不必記,在書上畫上重點號就可以,但一些老師對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題的技巧等一定要記下來,因為這些可能是老師用很長時間、甚至是用一輩子的時間總結出來的經驗,你說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記下來?
語文課上一些課文的作者簡介、寫作時代背景、寫作特點等書本上可能沒有作註解,老師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或根據教學要求,課堂上一定會對這些作簡要介紹,這也是老師通過查閱很多資料或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作筆記的重點。這樣復習的時候效率才會高,積累的東西才會多。為什麼說每一個學科要有一本專門的筆記本呢?因為不同的學科記筆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筆記本有的時候會很亂,復習起來不方便,找來找去的效率不會高。
6. 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怎麼做
⑴描述體系,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描述,是一種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
⑵敘述體系,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
⑶圖式記錄,用位置、環境圖的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⑷技術記錄,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課堂觀察記錄的方式有很多種,觀察者應該根據具體的觀察內容、觀察類型,選擇有針對性且擅長的記錄方式來進行觀察記錄。
7. 如何寫課堂觀察記錄
⑴描述體系,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式的描述,是一種准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
⑵敘述體系,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
⑶圖式記錄,用位置、環境圖的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⑷技術記錄,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課堂觀察記錄的方式有很多種,觀察者應該根據具體的觀察內容、觀察類型,選擇有針對性且擅長的記錄方式來進行觀察記錄。
8. 課堂觀察記錄總分和小結怎樣做
⑴描述體系,在一定分類框架下對觀察目標進行的除數字之外的各種形專式的描述,是一種准屬結構的定性觀察的記錄方法。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描述:空間、時間、環境、行動者、事件活動、行動、目標、感情等。
⑵敘述體系,沒有預先設置的分類,對觀察到的事件和行為做詳細真實的文字記錄,也可進行現場的主觀評價。
⑶圖式記錄,用位置、環境圖的形式直接呈現相關信息。⑷技術記錄,使用錄音帶、錄像帶、照片等電子形式對所需研究的行為事件做現場的永久性記錄。
課堂觀察記錄的方式有很多種,觀察者應該根據具體的觀察內容、觀察類型,選擇有針對性且擅長的記錄方式來進行觀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