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議論---- 談黃愛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後感
自從參加小學教研員培訓回來後,我常在教學之餘,拜讀黃愛華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這一部集當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的經典名作,粗讀之後,掩書而思,時時為黃老師的教學藝術所陶醉,黃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常常取材於現實生活,以其深厚的教學功底靈活精湛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在愉快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獲得愉快。
這本書是作者從教學的第一線中總結出來的教學過程中的藝術精華。因此,這本書也是我們基層教學工作者在課堂教學藝術上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的理論指導者,基層教學工作,首要任務是如何在四十分鍾的課堂里,讓學生樂於學習該節課的知識目標,從而達到該節課的教學要求。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四十分鍾要質量,是基層教學工作者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黃老師的這本書中,經常讓學生於議論中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下面我想即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議論來談一下自己的粗淺意見。
一堂課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希望老師快一點地說出結論,而富有經驗的教師則希望學生能通過獨立的實踐和思考,自己去發現規律和得出結論。這是對矛盾,學生之間存在著優等生積極思維,希望自己能夠比其他同學早一點發現規律或得出結論;而中下等生則在靜坐中等待他人發現規律或得出結論後告訴自己,少數的後進生則處於被動的狀態之中。那麼身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來調節好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從學會到會學,從苦學變為樂學呢?通過近幾年的觀察和實踐,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議論的方法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精心設疑促思
學生的求知慾往往是從產生疑問開始的,課堂教學中設疑問難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十分注意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比如在教循環小數時,由於這一節教材中的概念較多,而且比較抽象。因此,我從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入手,讓學生通過動筆計算,觀察比較,探求規律,相互討論等等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掌握舊知識的基礎上去獲取新知。
首先,我設計了這樣的一組練習: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6÷9 7.6÷4 32÷0.8
2÷3 70.7÷33 14.2÷11
這一組思考題的設計,將循環小數的有關概念孕伏其中。學生充分議論後,獲得了感性認識,再通過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循環小數的有關知識,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指導點拔議論
指導,要在學生思維卡殼時才能導。例如在教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我向學生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我們能不能把三角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來用公式計算呢?這是,有的同學便卡殼了。我就讓學生先通過動手操作,把課前准備好的三組(直角、銳角、鈍角)三角形紙片,拼成已學過的平面平面圖形,然後讓前後同學展開議論,相互啟發,獲得三角形的面積等於與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一半的結論,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並且又懂得為什麼要除於2的道理。
點拔既要點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更重要的是點在學生內心知識、發展智能轉折處。例如,在完成了互質數的概念教學後,為了幫助學生深化已學過的知識,我在練習中設計了這樣的一組題目:
成為互質數的兩個數,一般有幾種情況?由於學生剛學過互質數的概念,但一時不能全面概括有哪幾種情況,因此,學生對該題的反應相當強烈,但意見分歧較大。這時我先讓學生分組議論,並把議論的結果寫下來,然後師生共同討論,得到如下的結論:
成互質數的兩個數,舉例:
(1)兩個數都是質數 7和11
(2)兩個連續的自然數 8和9
(3)1和任何數 1和25
(4)兩個連續的奇數 7和9
(5)一個質數和一個合數 5和8
(6)兩個合數 4和9
通過這樣的練習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激發興趣,樂於議論
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把握一切有利時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時引導學生樂於參與各種議論。以往每次測試後教師總要對試卷進行講評,即質量分析,可由於每個同學的成績已公布,再則已經間隔了一定的時間,相對而言,這時學生的注意力不是最集中,效果並不理想。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每次測試完後,學生的爭論聲異常激烈,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嘗試著在測試完畢後,安排二十分鍾左右時間讓學生放下筆,立即針對試題去議論,去爭辯。因為這時學生存在著矛盾的心理活動,既怕自己答錯又想知道自己的是否錯,既希望自己是正確的,又期待能得到他人的肯定。這時,他們的發言最激烈,情緒最高漲,樂於議論,意見不合時,誰都想說明自己的理由,據理力爭。事後,許多學生反應良好,一些中、下生也認為通過議論,使自己知道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並得到及時的糾正,這樣便使學生能進行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評價,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組織、引導學生議論,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但也應充分考慮到題型特點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等諸方面因素,以利於選擇最佳的議論時機和方式。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性,使教與學達到最佳境界,讓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②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報刊代號
答--您想要問什麼?學校對學生授課有教科書,對應的資料都要符合國家制定的教學大綱的要求來做,所以您就和孩子班主任老師了解。
③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哪幾個問題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復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致於喪失了創造力。因此,新的數學課程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1、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現在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1整合性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中,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1.2交互性
課堂師生交互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完整化。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在同一時空中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雙方互動,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貫穿著教學的全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以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3開放性
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在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壓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在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演算法和結果的不唯一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4實效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並摒棄與實現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扎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2、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2.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游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別具匠心地創設了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剛上課,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甲1塊。猴乙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丙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小朋友,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於是,教師追問:「聰明的猴王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老師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進行了新課。在教師引導下,大家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數基本性質的內涵後,教師風趣地激活學生的思路:「現在你們知道猴王是用什麼規律來分餅了吧!」「如果猴丁要4塊,你們想猴王該怎麼辦?要5塊呢……」學生們信心十足地回答出來,此時老師充分表揚大家:「你們真比猴王還聰明!」既鞏固了新知識,又滿足了學生求知慾望,整個40分鍾學生始終在愉悅、歡樂但又緊張的氣氛中學習,體現在「在愉快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2.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④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沒有什麼技巧的
(一)、提問要注意啟發式,不要過於簡單
俗話說「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樣,教師的提問要問在點子上,啟發到關鍵處。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問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智力,都是學生有益的。
1、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新知識的重點處
課堂提問根本目的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所以教師要善於從知識結構出發,要把提問的啟發點指向教材的重點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問題,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
2、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知識的鏈接處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大多數的新知識都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延伸和發展的。在知識的連接點上尋求提問的啟發點,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舊知識連接點----新知識生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良好知識的形成。因此,教師要找准新知識的生長點,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選准學習新知識的切入點,直接為學生提供學習新知識的思維支點,而且,所提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
3、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理解知識的疑難處
在學生理解知識的疑難處尋求提問的啟發點,不僅可以及時糾正錯誤,還能讓學生開啟心智,暴露思維,有利於及時點撥和調控。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有意識的捕捉問題的「契機」,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時進行設疑問難,就能良好的激發學生思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解題思路的轉折處
在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大膽的提出合理而與眾不同的解法,教師在必要時進行點撥疏通,鋪路搭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5、尋求提問的啟發點於學生思維受到干擾處
教學教材中許多內容既有相聯系的一面,又有相區別的一面,特別是對於表面相似而實質相異的內容,學生容易產生混淆。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適時給予必要的提示,預防產生消極的影響。
(二)、提問要具體明確,不要使學生摸不著邊
有個新教師為了使學生搞清6元、0.6元、0.06元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三個6是否相等?」結果學生回答為:「是相等的」,搞的教師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
問題搞的不明確,學生對這樣的提問摸不著頭腦,當然就不能按照教師的意圖去答了。結果浪費了時間,打亂了教學進度。其實這個問題只要提出「這三個數量關系是否相等?」學生是不難回答的。
(三)、提問要促使知識逐漸深化
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掌握,總要經歷一個由不懂到懂、由淺到深的認知過程,教師只有在關鍵時刻恰如其分的提問,才能加速深化過程。
比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時,教師用課件出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師問: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師:把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學生立即回答:90度。師:怎麼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於90度。師:這樣計算對嗎?(課件演示等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的過程。)通過觀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師:畫一個任意三角形,把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你能拼成什麼角?這樣由淺入深的引導提問,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維順暢,學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與三角形的大小、形狀無關,這樣深化知識的提問,步步入深,引人入勝,即啟迪了學生智力又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
(四)、預設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
老師設計問題要突出教學目標,要有思考性,難易程度要適中,難度太小,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難度太大,學生望而卻步。例如,老師在向學生講解「角的認識」,讓學生在同一個點上畫幾條射線,問到:除了幾條直線,你們還發現什麼圖形?學生通過思考,不僅找出了不同的角邊與角的關系,還了解了對頂的兩個角大小相等等相關知識。一個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往往能使學生產生聯想而有所領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是在所難免的,老師的啟發就顯得猶為重要。學習「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老師可以啟發學生利用前面學過的三角形和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並且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推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打開,由表及裡,由里及深。
⑤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哪些基本的活動環節
你可以讓同學沒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回答正確的情況下一定要誇獎,回答錯了也要說他很勇敢,在快下課的時候可以做一些小游戲
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沒有什麼技巧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上課)常規要求有哪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常規
一、教學目標明確 在鑽研課堂標准和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和最近發展水平,提出合理具體的教學目標,體現雙基、雙力、情感等方面的要求,並使目標的表達明確且便於測量。
二、教學內容適量 應給的有關知識、技能符合科學性,即不缺、不漏、不錯。重視基礎,教學信息的容量和密度適當,充分保證重點內容和教學時間。
三、教學方法恰當 教學中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要保證學生能正確領會和系統掌握教材而不致造成混亂和歪曲,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體現出啟發性、探索性教學。
四、思想教育有機滲透 根據所教學課的特點,結合教材有機進行思想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五、教師基本功扎實 教態自然,普通話純正,吐字清晰,音量適中,有精練、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深入淺出地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板書字跡端正,板圖配合得當,條理清楚,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有熟練的使用多媒體和靈活地駕馭課堂的能力。
六、教學效果理想 基本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全體學生都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思維情緒活躍,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繼續學習意願以及理解、獲得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