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中小學音樂課堂改革
摘要: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執行,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者必須將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和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1-127-01
目前,社會上都流行著這樣的一些說法:「音樂課上不上無所謂,反正是副科,又沒有升學壓力。」這是從一些學生家長和其他一些相關科目的老師口中傳出,甚至乾脆上到音樂課時,語文或數學老師就上班去做他們的事情,即使上也是按舊模式教他們學會一首歌,如果再遇到紀律不好的課就強壓下去,我想這並不能單純的怪老師或學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目前的這種教育制度純粹就是為了升學考試。你說在這樣的大局勢下,學生能靜下心來聽你的音樂課嗎?回答肯定是「不會」。因此,針對這樣的社會現狀,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執行已迫在眉睫。
面對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頒布執行,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將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和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1 對學習的主體學生來說:應該在意識上接受音樂、喜愛音樂、感受音樂的美
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尊重每一個兒童,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更不應該強迫學生做他們不願做的事情,應把學習興趣歸還給學生,使其成為一種自覺意識。讓學生每每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讓學生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音樂課堂便能成為學生精神上的家園,音樂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中,成為其心靈里美好的東西。具體的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1 給出表現權
給出學生(一部分)權利。過去老師的權利是很大的,說話是絕對的權威,容不得學生有任何疑問。我認為老師的權利過大,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很大的制約作用。你看長期來,音樂學科因為是小三門、舊課堂對學生吸引力不足等原因,課堂紀律一直是音樂老師苦惱的問題。有些老師說,一堂課四十分鍾,有二十分鍾用來維持紀律了。有的老師乾脆用叫棒指著學生叫他們坐好,就為求有一個有條不紊的課堂紀律。你說這樣一堂音樂課,不僅是一種低效率的教育資源浪費,還直接扼殺了學生對音樂課的僅有的一點興趣。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思想和感情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們對音樂的喜愛和追求不應該,也不可能會在紀律優良,絕對安靜的音樂課中被束縛的。情感教育是審美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因素,而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門情感藝術。學生在音樂的喜怒哀樂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通過情感的體驗,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當學生陶醉於扣人心弦的旋律時,很可能會禁不住有隨之哼唱、擊掌合拍等行為,我想此時的一句「樂感不錯」「節奏感很強啊」要比一句斥責引起的效果好若干倍。
1.2 給出評價權
「每到考試,老師總會嘀咕一句五音不全,聲音雖然不大,但我聽得清清楚楚。音樂課的教室,簡直是我的刑場!」這是出自一個學生心底的話。老師們,把我們權威性的評價放下吧。此次課程改革倡導發展性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發展性的評價要求老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其實踐證明,如果重視了這種發展性過程評價,就會發現終結性評價成績會更好。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2 對培養學生的主體來說:應該提供一個寬松、愉悅的音樂教學環境
要做到這一點,從目前的現狀來說,還是不容樂觀的,這是個長遠打算。因為上音樂課如果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學生在原來的教室里,由於受到空間限制,不容許他們有自己多餘的動作,這樣他們就會受到約束,所以說從上課場地就應該改變,到一個教室里沒有講台、沒有桌子,老師可以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圍在一起,甚至像小孩子一樣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唱唱、跳跳。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與他們用商量的語氣,這樣不僅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新的音樂基礎知識,而且心情也得到徹底的釋放,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既是他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朋友。從表面上看,這只是上課形式的變化,其實,教學氛圍中,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為學生創設高度自由的想像與創造的環境,才是這種變化的實質。要做到上面這些並非易事。具體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2.1 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變「指揮棒」為「引導者」
音樂藝術有著其豐富的內涵與外延,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由於年齡特徵、個性差異、知識層次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們對音樂的喜好千差萬別。在教學中,老師不應將音樂教育只局限於在「知識」、「學科」等狹窄的范疇內來理解,而應把「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觀視為根本,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丟掉傳統教育中老師的絕對權威,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准教學的切入口,因勢利導,將手中的指揮棒變成引領學生去探索美妙的音樂世界的「引路石」。在這里,老師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者,學生不再是老師思想、情感的復製品;課程也不再是純粹意義上的單一的教材內容,相反,老師能夠從學生出發、從學生學習音樂的角度出發,研究解決學生要學什麼、怎樣學等一系列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愉快地學習。這樣,老師和學生就都成了課程的創造者與開發者,成了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機結合體。
2.2 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居高臨下」為「平等相交」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美育,音樂教育的魅力在於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點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把老師自身的思想情感強加給學生,結果呢?學生們在那種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演練下,漸漸喪失了人類與生俱來的那種源於心靈深處的音樂感受本能,不論你在課堂上給他欣賞歡快的,還是深沉的音樂,都會有不少同學無動於衷,毫無感覺。鑒於音樂藝術情感表達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對音樂藝術的感受與理解就不應該是絕對的,不應該只是一種簡單意義上的相加。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樂於走下講台,關注學生的每一分情感,傾聽他們的心靈,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討,少一些灌輸。唯有這樣,學生才會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參與,我們的音樂課堂也才會成為一個充滿情趣平等和諧的、寬松愉悅的課堂。
3 願生活中永遠充滿歌聲
社會、學校應該有計劃的組建業余合唱小組、器樂隊小組,這些成員基本上是自願報名參加的。學生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留心音樂,可從電視上、報紙上、錄音機里等。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你的生活就永遠充滿歌聲、充滿美。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世紀,全新的世紀呼喚全新的音樂教育,讓我們面對「陳舊」的音樂課堂大膽的說「不」,也希望我們的學生在收獲成功的喜悅中對我們新的課堂說「是」。 面對新世紀,讓我們共同期待音樂新課程改革的成功!
⑵ 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研究
音樂教學作為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之一,對於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輔助作用。但在當前的農村教育中卻未能發揮出應有的功效。作為音樂教師對於農村小學音樂課該怎麼教,學生該如何學是值得下功夫研究的。下面以筆者的學校為例來談一下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
一、結合學生實際,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音樂課中「動起來」。
目前音樂課的教學「以唱歌為主」的單一模式並沒有得到改變。許多音樂教學形式單一,千篇一律。「師生問好——發聲練習——節奏訓練——教授新課——分組練習——課堂小結。」陳舊的模式得不到更新、變化,仍然還是教師在講台上教,學生在講台下唱,完全失去了音樂課的特色,更談不上音樂課的「美」。根據筆者所在學校做出調查如下圖所示:
總數
(人)
喜歡唱歌(人)
喜歡跳舞(人)
喜歡聆聽(人)
六年級 53
15
19
19
五年級 61
20
20
21
在小學階段高年級中,學生所喜歡的音樂形式已經非常廣泛。根據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地位這一教學原則,我們農村的學生完全具備了要求教師改變傳統音樂單一課這種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筆者在授課中努力結合學生實際,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綜合教學模式,即把歌、舞融合到一節課中讓學生「動」起來。例如在欣賞樂曲後,給學生創造動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動靜結合,來激發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和對樂曲的理解,並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感。例如在上二年級欣賞課《鍾錶店》時,請學生隨著音樂的第一段有節奏地模仿各種各樣的鍾做動作,如眨眼的貓頭鷹鍾、點頭的小雞啄米鍾、搖擺身體的不倒翁鍾等,來表現出時鍾均速走動的節奏;在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中,筆者帶領學生創編動作,加入簡單的幾個模仿動作「穿衣服」「疊被子」「梳頭發」,這樣學生就會更快的掌握好這首歌;在學習《外婆的澎湖灣》一節中我們加入了相同風格題材的流行音樂歌曲《童年》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在表演舒伯特的《搖籃曲》中我們可以在教學時講述音樂家的小故事讓學生快速領略音樂家的偉大等。總之,一切為了學生,作為一名農村音樂教師更要積極地帶領學生感悟音樂以啟迪學生的智慧。
二、結合農村實際,逐步滲透音樂理論知識學習。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不能讓學生千篇一律地去學唱去聆聽,教師的任務不僅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唱怎樣聽,還要教會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唱為什麼要這么聽。《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對於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及目標也做了詳細的規定。但是,面對農村學生的音樂零基礎,筆者作為該校第一位專任音樂教師,在所授的每節課中都安排了5分鍾的「小小音樂理論家」這一教學環節來給學生補充音樂知識。筆者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音樂知識小口訣。比如終止線:「一根細。一根粗,放在曲子最後處,小朋友,要記住,看見它倆就結束」。連線:「身子彎彎像座橋,有長有短有大小;橋下音,若不同,千萬記住唱連貫;橋下兩音,若相同,合成一音飛過橋」。頓音記號:「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輕巧短又跳」。等等一些淺顯的音樂理論知識。只有學生學習並掌握了這些簡單的音樂小知識,才能用感情去體驗去把握歌詞語調、語氣的輕重緩急,從而才能識記住節奏型與各種表情記號。
三、積極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展示學生的才能。
開展活動是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尤其表現在音樂教學反饋上,其中演出舞台就是學生匯報音樂知識的陣地。所以農村學校更應該積極地為孩子們構建展示的平台,讓他們在活動中提高自信,感受音樂藝術的巨大魅力。因而,在每年傳統的慶六一匯演、元旦文藝匯演的基礎上,我校又開設了「西林西小學少兒歌曲大賽」。學生在活動中提高了音樂感受力、表現力,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我校積極把傳統的興趣小組教學(音樂舞蹈小組)推向高潮,每個班的學生都表現的非常活躍,力求為自己所在班級爭光。另外,我還在學生中選拔了一批樂感較好的學生成立了「西小合唱團」,雖然只在聲音上加了頓音演唱的技巧,只在表現方式上加入了輪唱。但在街道教師節文藝匯演中所展演的我校校歌得到了全場一致好評。所以,音樂展示活動的豐富開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音樂才能的實踐舞台,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情操。
四、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感悟音樂。
農村小學雖沒有城市小學那麼好的條件,比如高檔的多媒體音響設施、門類齊全的樂器等,但是,農村小學卻擁有純朴的大自然,有山,有水,有花,有草,這就是一切藝術的源泉。我們完全可以就地觀察,用最原始的節奏和最簡單的舞蹈來表達我們的情感。這就是我們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優勢,我們的學生不需要去學習很多種樂器,不需要有多深厚的演唱功底和舞蹈技巧,他們只需要在大自然中表達,在大自然中體會,在大自然中感悟快樂幸福的生活。例如,在教唱《故鄉的小路》一節中,我引領學生觀察著各自村口的小路,同學們在音樂的想像中唱出了對家鄉熱愛的思想感情。
五、農村專任音樂教師要堅持不懈、終身學習。
筆者從大學直至今日,特別慶幸的是能與音樂為伴,樹立教育為己任。較之過去相比現在的農村藝術課程地位已大大提高,所以我們更要時刻保持堅持不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更要不斷地苦練基本功,在提高自己演唱、演奏等各方面能力的同時加強音樂理論學習,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為把我們的音樂課上的更加完美而努力。
農村這片土地讓我的音樂夢想得以施展;教育這個舞台,讓我發揮的淋漓盡致。我願將我對音樂的熱愛感染給我的每一個學生,我願帶領我的學生走進真正的音樂殿堂,我更願將音樂教學這朵鮮花開得更加燦爛!
⑶ 在新課程背景下 農村的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哪些問題與對策
我國新一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開始是在2010年,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版(2010—2020)》的頒布實施為標志。新權課改的實施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進一步的改革。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課改下農村音樂教育的挑戰,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1.教學觀念十分落後,忽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的素質教育工作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小學並沒有完全接納素質教育的理念,教育側重點在於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完全不適應新課改對於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存在著非音樂專業教師代教音樂課的現象,可見農村小學對音樂課根本不重視。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廣大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對於一直被視為「副科」的音樂課師資就更沒有任何
⑷ 如何讓小學農村音樂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
一、創造「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激勵學習主體的自覺意識和使學生樂學、會學,從而養成和發展個性品質。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樂動」。音樂作品是靠音樂語言來表達的,音樂語言包括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調式、調性、和聲等。二年級音樂童話《龜兔賽跑》就是一首音樂語言非常豐富的欣賞教材,雖然加了一些解說詞,但小學生單純聽是很難深入理解抽象的音樂語言的。所以上課時,我先掛了一幅大森林的圖畫出來,力圖營造一個與音樂相符合的環境氣氛,然後要求學生按照故事情節,每人扮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動物,並隨音樂「動起來」。這樣一來,大家都不再是旁觀者和聽眾,而是音樂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賽跑時,我選出兩位動作好表現力強的小朋友扮演龜和兔,其餘的還是原來的角色,隨著音樂的發展,邊欣賞邊表演,「龜」和「兔」真的賽跑起來,其他「小動物」一會兒熱烈歡呼、亂蹦亂跳;一會兒「加油、加油」喊聲連天,在「動」中他們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教室,完全融進了音樂之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使他們身臨其「境」,切身感受到不同的音樂語言所表達的不同音樂內容,初步理解了音樂語言,同時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教育。
二、創設「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建構師生合作教學、生生合作學習的集體性教學模式,充分開發課堂集體的交往、信息網路、群體心理氣氛等社會心理因素的教學潛能,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學會交際、學會參與、學會關心、學會競爭、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
1、改變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創造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
在音樂課中,建立課堂學習小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組的形式組建,小組成員有男有女,有好有差。這樣的構成具有互補性作用。
2、挖掘集體潛能,體驗合作的成功,促進個性社會化。
在音樂課中,可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換意見,還可以扮演欣賞作品的不同角色,從而體會合作的成功。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中小學的音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音樂教學,而不是專業性教學和培養極少數音樂專業人才的教學。所以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鼓勵、寬容為主。在評唱形式上可採用男、女生互唱互評;小組內同桌互評;個人唱小組評;一個小組唱其他小組評;全班唱,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在廣泛點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這樣或那樣的見解復唱歌曲,不斷提高演唱水平,使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努力體驗歌曲的意境美,帶著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現美的活動。
三、創設「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例如:我在歌曲《大鹿》的教學中,通過小兔急促的敲門聲,小兔是如何向大鹿求救的,它的語氣、速度要怎樣表現呀,而大鹿又是如何幫助小兔的呢?。對旋律也添加了處理,對歌曲的樂段加上了感情,音色、速度的對比處理。這些都讓學生順暢地把情感用文學語言、音樂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創造性教學,學生們體會到了自編、自創、自娛的創造樂趣,獲得了成功感,增加了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收到了比常規教學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改編故事來改編歌詞,如:森林中小兔除了會被獵人追趕,還會被什麼動物追趕呢,或者小兔還可以向什麼動物求救呢等等。由於我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創作施展才華的機會,使學生具備了積極參與意識和良好的創作心境,新改編的歌曲很快出來了。採用了此種教學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後的教學中,我更注重引導、啟發學生去自由發揮,「求異」創新,進行歌詞、節奏和旋律的創編,讓學生在掌握學習內容後,無拘無束,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
在小學音樂課中,能改變傳統式的教學模式,構建「自主、合作、創造」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素質個性化」的培養,同時提高音樂的整體素質。
四、在「自主、合作、創新」中創造美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小學生由於受年齡、文化、生活經驗的局限,審判趣味是狹窄的。但適合這一年齡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點是結構短小、旋律動聽、節奏明快、形象鮮明等。這樣我們就必須要創設優美的音樂教學環境;進行音樂化教學活動訓練;用角色化的歌表演與游戲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用「競賽」評比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教學活動……總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他們通過主動的「玩」,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例如:我在進行《粉刷匠》這一課的教學中深深體會到「玩」的樂趣與意義:《粉刷匠》是一首極富有兒童情緒,而且朗朗上口的兒歌。我在這一課教學中,用 「開心」和「生氣」 兩個形象各異的小紙偶為線索進行了對歌曲的感受、體現和創作一系列活動。特別是當進行到歌表演和創作這一環節時,並不是使學生通過肢體做簡單的律動,這只是停留在了較為淺薄的層次,而應引導學生在這樣濃厚的表演氛圍中進行更深的探究,從中得到更深的道理。所以學生學會基本的「粉刷房屋的本領」後,①我扮成「開心」說:「同學們,你們都是勤勞的好學生!下面就讓我們分工合作,把房屋徹底地粉刷一遍,讓它更漂亮!好嗎?」②接著大夥開始分頭商量什麼干;③這時教師引導:「誰來幫著粉刷窗戶?」……「還有地面」……一下子同學們又活躍起來!通過這一次「刷房子」的勞動體驗,學生們體驗到勞動的樂趣,並懂得了「勞動最光榮」;④最後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
學生在這種自編、自演、自唱的實踐活動中,既培養了對音樂的興趣,又發展了創造性思維,提高了表演能力,真正把音樂課變成了學生自主活動課。
總之,在「自主、合作、創新」的課堂教學形式中,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表演,主動獲取知識,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教師則變成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教師彈琴、放錄音),有利於學生淋漓盡致地表現音樂作品,更好地發揮音樂作品的能動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情感體驗、自我表現等綜合素質的提高。並能改變傳統式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素質個性化」的培養,同時提高音樂的整體素質。讓小學農村音樂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
⑸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水平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中心學校,學校領導非常重視小學科的教學,所以我有幸一直擔任專職音樂教學。但是據了解,其他好多村小根本就沒有音樂專職教師 。大部分農村小學因為條件差,教師嚴重缺編,只能先將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主課排好,其他的課就算安排了,也沒有老師能勝任,會識譜、彈琴的老師少之甚少。音樂課上要是唱歌就唱流行歌曲,更多的被老師用來上語文、數學課。這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我們的生活需要音樂,我們的教育需要音樂,我們的學生更不能沒有音樂,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不容質疑,根據我校的教學經驗經驗和長期摸索我總結了幾點方法。
一、加強專業知識培訓
面對農村小學專職音樂教師緊缺的現狀如果只靠分配一兩個專職音樂教師那也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對此就要付出對音樂一無所知的沉痛代價。這次有幸參加暑期小學音樂教師在線培訓,真的是受益匪淺,我覺得對現有的教師進行最基本的音樂知識培訓就是個很好的辦法。農村小學的音樂課基本上是語文、數學、英語老師兼代,不少學校在排課表的時候也考慮到將音樂課排給在這方面有興趣愛好和基礎的教師,這個做法就很實在,更重要的還要對這些教師進行音樂基本技能的培訓。如果每個學校領導都非常重視這緊缺學科教師的培訓,並且想辦法去提高教師的素質,我想用不了多久我們的教師中就會涌現不少優秀的專、兼職的音樂教師。
二、重視課堂教學
音樂課堂教學,不能滿足以教唱幾首簡單歌曲為目標,更應該嚴格按照課本進行,因為它是一套比較科學的、系統的美育教材,其中圖文並茂,對學生的智力、興趣和知識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當然除此之外,新創作的優秀兒童歌曲,抒情歌曲和影視插曲,只要是適合兒童的心理、生理和小學課堂的,也未嘗不可,教師可以有所選擇。主要應以課本為核心,緊抓唱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欣賞三個部分的教學,其中唱歌和欣賞是主要內容;唱遊教學和器樂教學也是今後音樂教學中逐漸充實和完善的內容。唱歌教學中應著重訓練學生唱歌的基本技能,即姿勢、呼吸、發聲,咬字吐字等,結合歌曲採用導入新課、范唱、簡短討論、學習歌詞、學習歌曲,鞏固新歌的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聽覺和形象思維。適當向學生介紹變聲期與嗓音的保護知識,使他們不至於亂喊亂叫,掌握唱歌的基本技能。課堂力爭運用電子琴或手風琴為學生伴奏,條件不具備的學校教師可以選用適當的節奏樂器為學生敲出節奏,讓學生一邊聽節奏,一邊看譜唱曲填詞。引導學生用手劃拍子或擊掌拍出節奏,或按課本中的圖示要求用手勢做出2/4、3/4、4/4等拍子,課堂採取多種形式:如集體與個別、小組與小組爭奪小紅旗(或小紅花),男生與女生、上台表演與評論相結合的演唱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在導入新課後,首先讓學生聆聽歌曲音樂,如果採取這樣的方式:教師利用琴法中的刮奏奏出C大調音階1 2 3 4 5 6 7 i,這時學生即作伏桌休息狀態,此時讓學生仔細聽兩遍音樂,聽完又用刮奏i 7 6 5 4 3 2 1,學生立即恢復成聽講狀態,這樣就比直接讓學生聽音樂印象更深,課堂也活躍得多。
三、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也不可輕視
培養學生聽唱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具有音樂的表現能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形象化的直觀教學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有關音樂知識。常用的直觀教具有:①卡片;②掛圖(音樂家肖像、唱歌時各韻母口形圖等);③運用錄音機、錄像機、VCD、簡單多媒體等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直接感知、提高感性認識。此外,還可以根據條件和需要,在教學中製做更多的直觀教具(如人物、動物頭飾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樂理部分也可以採取講解與練習相結合的辦法進行,使學生得以掌握和鞏固。
四、把握欣賞教學的內容
許多老師對這方面的內容認為是無足輕重的,其實它也是音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部分。它的基本組織形式可分為課內欣賞和課外欣賞。課內欣賞的方法有:教師演唱、演奏或聽錄音和唱片,或觀看錄像。教師通過有表情的演唱或演奏,可以為學生創造直接模仿的條件,還可以即興設計一些舞蹈動作,師生共同表演,提高學生欣賞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對歌、樂曲的感受和理解。運用唱片或錄音、錄像進行欣賞,是擴大學生音樂視野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電化教學使學生經常欣賞音樂。
五、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
聽說好多比較發達的國家現在都把課外活動視為正課,記入工作量,稱之為學校培養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搖籃。好多農村小學在課外活動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節,它需要我們音樂教師的辛勤努力,密切配合課堂教學,才能使音樂教學成為一個整體,美育教育才不至於成為一句空話。
偉大的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法國作家雨果也曾指出:開啟人類的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老一輩音樂家賀綠汀同志說過:音樂是培養人民高尚道德品質、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⑹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善於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實踐探究,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級音樂課《小雨沙沙》中,學生在自主學習歌詞之後,教師提問:大家都見過下雨,能說說大雨和小雨分別是什麼樣子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麼變化?大家可以分組討論,選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時,可以教學生合作學習歌曲,看誰學得好,看誰合作得好。歌曲學到一定時候,教師拿出各種樂器,讓學生自由為歌曲配樂,進行實踐探究,最後,歌曲圓滿結束後,可以提問學生你都有哪些體會,可以說一說嗎,孩子們會說出許多你想不到的話來,在這一節課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真正實施了素質教育。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越來越重視,計算機在農村學校教育中也得到普及。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環境,豐富教學內容,如實地傳遞、保存和反饋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失為構建高效活潑的音樂課堂教學形態的有效途徑。小學生活潑好動,樂於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動畫教學,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欣賞革命歌曲《保衛黃河》前可以展示這樣的畫面:隨著一陣陣槍炮聲,大屏幕上再現出「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歷史的瞬間,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保衛黃河》的興趣。在欣賞樂曲《春天來了》時可設置兼有視頻、音頻的畫面,有遠處蔥郁的樹林,燦爛的陽光;近處桃花開了,梨花開了,柳樹發芽了……這一切向人們揭示春天來了。看著動人的畫面,感受著歡快的節奏、優美的旋律,傾聽著優美的歌聲,學生彷彿置身於絢麗多姿的大自然美景中,從而產生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多媒體教學手段極大地激發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五、適度滲透相關文化
音樂課教學的新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題,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是一種文化現象,與相關文化有緊密聯系。通過音樂我們可以感受一種文化;反之,通過文化我們才能真正地體驗一種音樂,整體認識一種音樂。為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靈魂,新課標把「音樂與相關文化」定為音樂課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領域。教師應該利用好相關文化這一輔助教具,圍繞音樂主題適度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相關文化,引導學生了解與音樂相關文化的背景,幫助學生擴充知識面。擴大音樂的視野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審美能力能起到很好的培養作用。適度地在音樂教學中滲透相關文化應該是增強音樂課堂教學活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六、注重教學評價與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評價作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環節。評價由原來過於強調等級化考試、比賽獲獎選拔,轉向著眼於提高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的評價方式。藝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關注對學生藝術學習過程的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採用自評、互評,並充分利用學生的藝術檔案夾實施過程性評價。只要學生盡力參與進來,我們就在指導的同時積極給予肯定。因為,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學生的關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採用這種評價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新一輪課程改革無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盡快的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不斷的摸索、總結、反思中,更好地提高音樂有效課堂教學。
⑺ 如何有效地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中實施民族樂器教學
音樂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音樂對孩子的版影響是深刻的,它影響到孩子的興趣、情權操與個性的發展。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將來的高素質國民,音樂就像一把鑰匙,這把鑰匙不僅打開音樂體驗之門和為多學科的學習打開視窗,更加為人們的生活作出良好的導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審美情趣、塑造美的心靈具有重要的意義
⑻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幾種導入方法
復習導入法
故事導入法
謎語導入法
演示導入法
節奏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