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活動實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1、龍溪小學的現實背景我校為余慶縣鎮級完小,有2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00多人,專任50餘人。近年來,我校的義務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全市,我縣率先進入新課改。新課程改革實施以後,我們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方法,倡啟發式教學和探究性學習,素質教育的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我們在實施素質育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惑,特別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方面,有許多問題有待於進一步研探索:走進今天的課堂,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這這樣一幅司空見慣的圖景:背著沉重書包而做不盡習題的「他」,眉頭緊鎖頭答不出滿堂問題的「你」,學生的課堂生活成為戴著面具的痛苦表演,而不是真正生活的愉悅體驗,學生越來越沒有了靈氣和活力,在課堂教學中不能體驗到快樂。問題的根源在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第一,遠離生活世界,偏重科學世界;
第二,脫離現實生活,缺乏對兒童可能生活的合理構建;
第三,乏味單調的理性生活成為主旋律,不能滿足學生完滿的精神生活需要;
第四,課堂生活的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狹小。課堂教學把學生固定在「科學世界」里難以體現課堂教學全部的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關注兒童的課堂生活,賦予課堂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值,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課堂教學改革需要重建學生的課堂生活。從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審美生活等方面重建課堂生活,注重認知、體驗、感悟等生活形式統一,現實生活與可能生活、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結合,真正賦予課堂教學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生活的主體。。
2、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新課程的實施向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諸多的期待其中,「概念重建」就成為新課程實施的前提條件。(1)重建「學習」和「學力」的概念;(2)重建「課程」與「教學」的概念;(3)重建「教師」與「學校」的概念。
同時,教師要明確課程構成要素(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
施、課程評價)的基本內涵,以及這些要素的相互關系。(1)課程目標的分解與落實;
(2)課程內容的精選與組織;
(3)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優化;
(4)評價指標的拓寬與分層。
我校決定實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和實踐研究」,旨在全面、科學地強化教師的基教育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成效,保證我校義務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展。
『貳』 如何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基於社會發展對教育目標的新要求。即在現代社會要學會「終身學習」,即讓學生學會學習要比學會知識本身重要得多!這一教育的終極目標,也必然引起我們對小學生學習方式的關注!
2.基於對當前課堂教學的反思。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普遍形成了「接受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削弱了小學生提出疑問與另做解釋的勇氣,另一方面造成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約著小學生的發展,應該改善。
3.基於新課程改革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都在把轉變學習方式作為一大目標,我國進入21世紀也開始啟動新一輪課改,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4.基於「十二五」教育方針中陝西教育實施減負課堂的需要。科學高效的課堂必然是輕松、愉悅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應該是毫無壓力,無成績負擔,把學生盡可能從重復、單一、枯燥的作業與書本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課題的支撐性理論。
1.新課改關於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表述。《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現代認知學習理論和心理學理論。主要有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奧蘇伯爾的「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等。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藉助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情境、協作、對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的四大要素。
4.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在正常條件下,只要有適當的外界刺激和個體本身的努力,每一個體都能加強自己的任何一種智力。多元智能理論為這策略的運用和學習方式的選擇、革新提供了腦科學依據。
三、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活動性原則
3.開放性原則
4.民主性原則
5.發展性原則
四、研究的具體內容與預期目標
(一)研究內容
1.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狀況及成因的調查研究
2.小學生學習方式體系和優化的研究
3.小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4.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的研究
5.信息技術在小學生學科學習中有效應用的研究
(二)預期目標
1.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和優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
2.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使教師學會尊重學生的學生個性,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會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式。
3.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根本的轉變。①學會主動學習②具有靈活的學習方法③具有探究學習的能力④具有合作學習的習慣
五、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
六、課題研究的措施和過程
時間:以一年為課題研究時段
(一)確定相關研修人員。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三)完善教育設施,加快信息化步伐。
(四)過程
『叄』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實施方案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為深化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真正實施「高效課堂」,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在全市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為指導,結合我校工作實際,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真正實施「高效課堂」,從而切實提高教學准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後輔導、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二、實施內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學准備的高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准備環節,否則,談不上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准備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處理、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 (1)備內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範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同時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例子,不唯教材,力圖出乎其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與課本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內在意蘊。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提煉出簡練而有效的教學主線,層層推進。 (2)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 (3)備訓練
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下發訓練教材,教師必須先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具體策略:
抓實集體備課。首先做到「四到位」:時間到位,地點到位,內容到位,備課主講人到位。其次完善集體備課常規:一人主備、教研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備制度落到實處。 2.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課堂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活動的主陣地,也是關鍵環節。學生的成長依賴的是每一堂課的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 (1)提高教學內容的高效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依據教學目標,確立重點,優化選擇。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准備,周密布置,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高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3)提高教學方法的高效性。
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要從教學內容出發,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致力於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於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不能脫離學生原有基礎,堅持教學方法選用的求實思想,充分反映學生主體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學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學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體和學科教學整合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堅決杜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裝點門面、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做法,講求使用效益。
(6)提高問題設計的高效性。
要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當然,高效課堂教學環節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以上六條外,教師的專業素養問題、高效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問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重難點的突破問題、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與學生主導地位的實現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示範作用與課堂教學細節問題等等,都值得去認真研究。 具體策略:
(1)創新教研課。本學期一人至少一節優質課,以「高效課堂」為主題,拉開過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落實教學反思。本學期要求老師將進行「高效課堂研究」的案例與反思寫在教師筆記上,每學期10篇。 3.提高訓練檢測的高效性。
在強化課內當堂訓練、提高反饋矯正實效性的同時,要注重課後作業訓練的高效性。既要切實杜絕布置大量的重復性作業的現象,防止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也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的抄寫,進行書本知識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高效訓練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練教師必先做、有練必選、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堅持做到精選精練,把握難度,刪除繁、難、偏、舊的題目,提高訓練效度;必須做到,及時批改,精批細改;講評之前必須先做統計歸納,切實提高講評的針對性。 具體策略:
抓實「教學六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認真考核、認真教研)的查評工作,將教導處抽查和組內自查結合起來,搞好學生作業負擔調研。 4.提高課後輔導的高效性。
課後輔導要突出一個「勤」字,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補差的落實到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教輔結合的思想,不斷強化教學輔導。在注重學生知識輔導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輔導,補「差」先補「心」,消除心理障礙,矯正不良習慣,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具體策略:
重視培優補差工作,在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針對學困生的薄弱點,加強輔導,促其不斷進步。 挖掘苗子,培養尖子,以好帶差。
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 5.提高教學評價的高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鼓勵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 具體策略:
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實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充分體現發展性。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導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學科全面調研和重點學科調研相結合的常規調研製度,真正切實、全面地評價學生,評價老師。
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本人的評價,如通過聽課、考評、問卷或學生家長參與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實施建議
1、各年級組和教師根據本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有效教學專題研究,廣泛學習,統一思想,加深對實施高效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2、教導處、教研組及時制訂與高效教學相適應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是常規管理制度和評價激勵制度,高效運行,確保有效教學順利推進。
3、加強教學常規考核的力度。堅持月檢查考核制度,嚴格考核,與獎勵掛鉤,認真向教師反饋考核情況,促進整改提高。
4、備課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工作思路及活動方案,進一步優化高效課堂教學管理的的水準。
『肆』 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效性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的提出
1.落實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全體學生的主體作用,確保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地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學校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要讓學生在感知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進而獲取今後生存、發展所必須的能力、意志和品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曾提出:「21世紀的文盲,不是指不識字的人,而是指不會學習的人或學了不會用的人。」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因此,學科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是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發展、全體公民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2.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廣大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尋求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和學習內容的安排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師的指導和管理下使廣大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
3.長期以來,廣大農村小學教師偏重於「灌輸式」教學、「保姆式」教學,總是攙扶著學生「摘果子」,學生完全處於被動、消極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中,總是重知輕能、重教輕學,使得課堂教學出現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來,隨著課堂教學的改革,培養學生自主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者,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
二、課題的界定:
1、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即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是不依賴於別人的獨立自主的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並通過自我調控學習活動,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具有能動性、獨立性和非同步性的特點。
2、自主學習能力,則是指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具有刻苦鑽研的精神,並且能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精神、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為重點;堅持科研興教,推進學校教育的整體改革;轉變教師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深入研究指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對於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同時又為新課程提出的改變學習方式豐富了一定的理論;提高教師科學執教的能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為學校科研興校奠定基礎,為學校課題研究積累經驗。
四、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和內容
1. 本課題研究主要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樹立「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教育理念,重視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2)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構建有效教學課堂模式,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著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和諧健康發展。
(3)通過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廣泛的實踐探索,制定各年級各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策略,形成學科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生動活潑的局面。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和實驗,促使廣大教師更新教學觀,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樹立創新意識,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2、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對當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研究分析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的積極因素和具體問題,以便針對性地研究確定具體的策略。
(2)對本校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作調查研究。更新教師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以讀為主,自主學習」閱讀教學模式,變「灌輸式」為「啟發式」,變「保姆式」為「自主式」。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3)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作調查研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主體式教學,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