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就此問題,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有效運用,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插上了翅膀。
1、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教學中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復雜為形象簡單。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鞏固。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同時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由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課標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可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播放師生游「三星堆博物館」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20元,學生票每張8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5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B.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
一、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化組合
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工具,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而不是相對孤立或互相排斥的關系,也不是用一種手段去取代或否定另一種手段的關系。現代教學媒體具有它的先進性,因為它豐富和發展了傳統媒體;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因為它便於准備,利於學生切身體驗。兩者在運用過程中應互相補濟,兼容並進,這樣才能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收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此,我們在設想如何選擇運用教學媒體時,要盡力考慮各種媒體的優化組合。正像人體各部分器官,雖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但它們的功能是通過優化組合才得以充分發揮的。教學媒體功能的充分發揮也是通過多種媒體的組合後形成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選擇和利用教學媒體。
有一首歌唱的很好,「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在肯定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絕對不能拋棄原有一些好的教學手段,絕對不能因為建起了多媒體模式二或模式三,而讓原來的一些媒體設備,如:小黑板、計數器,三角尺、錄音機、投影儀等塵灰三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運用媒體,達到手段與效果的有機統一。
信息技術媒體不可以取代板書。板書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要充分發揮板書的功能,讓常態課堂走向高效。有些老師在課堂上,一味地依賴於多媒體,一節課下來,在黑板上留下的痕跡很少,不利於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總結。教師上課時,要板書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讓人看完了板書,就能抓住重難點。同時還要注意板書的簡潔與美觀。
二、信息技術教學該出手時就出手
「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歌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當然不能濫用、不正當的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然而,在某些課題的教學中科學、合理的使用媒體教學,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還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參與者。」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產生心靈共鳴,獲得成長的動力。
信息技術教學能把一些形象直觀、動態演示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功能,形象地呈現事物的現象,具體地表達事物發展的過程,生動地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使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運用信息技術,聚焦有效教學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明確了解信息技術只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在使用信息技術、設計課件時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知識重難點的突破選擇合適的媒體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平台,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由點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靜態到動態,使學生的感受、視覺形成鮮明的時空印象,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教學中,大量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插圖藉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那麼既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以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愛因斯坦指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因素。」
例如在教學「用計算器計算」時,上課伊始師者運用電教媒體出示魅力聯想,根據提示猜一件物品,提示一與數有關,提示二計算工具,提示三誕生於古代,提示四每一檔上有7顆算珠,學生很快便能說出是算盤,接著教師將三、四改為誕生於上世紀、很輕、可握手中,讓學生聯想,從而導入到新課用計算器計算。愛因斯坦指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因素。」想像是人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創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體性、自由性、靈活性。因此,任何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想像,想像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創造能力的重要標志。
四、靈活多變,讓信息技術為我所用
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授課教師欠缺的正是靈活變通,為我所用。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師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課便是「流水課」,拋開教學機智,教師一味地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多媒體的既定流程上來。教學過程被多媒體牽著鼻子轉的現象似是通病。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利用電腦課件展示出不同的三角形,用不同的色彩顯示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徵,鮮艷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對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多樣刺激,使學生正確認識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並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不同的三角形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初步發現了各種三角形的特徵,這時利用課間就能發揮助學、驗證發現的作用。同時,當讓學生嘗試操作時,對於激發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是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種新探索,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發展。但是,如何靈活應用多媒體?如何正確處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運用……所有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老師深入思考的。
C. 談談信息技術用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好處有哪些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教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策略,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成為了主體.信息化課堂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學」,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師作為導學者, 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各種個性化的學習情境, 有效幫助學生學習, 激發學生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協作互助,讓學生在獲取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性地使用信息技術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
信息技術給小學數學課堂帶來的好處
數學課堂上使用一些相關的電子信息,比如課件、投影燈等手段可以使我們的數學課堂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呆板變得生動,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當堂課堂內容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也讓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感到更加輕松。
一、設置良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引導學生對數學的嚮往,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並獲得快樂和享受,歷來是我們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孜孜以求的。然而興趣和動機有賴於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引起,小學生尤其如此。課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學信息的載體和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了課堂氣氛,有利於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應用計算機課件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就可以用鮮艷的色彩,優秀的圖案,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游樂場的動態圖,貼近生活實際,引發學生興趣,伴隨教師的提問:有幾架小飛機?每架飛機上有幾個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通過學生列出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加數太多時寫加法算式不方便,提出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改寫成乘法。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了,他們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中去了。
二、感知知識形成過程,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很強,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滿足於讓學生「記」一些知識點,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學生們就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對那些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在原有的認識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識結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我們在使用常規教學手段教學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動態圖像演示技術,利用媒體信息傳播的豐富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將比較抽象的知識加以直觀地顯示,以其較強的刺激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促使我們的學生了解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如在《認識時間》一課當中,很多學生對時間的描述不夠准確,比如:8時5分,在鍾面上顯示時針走過8,分針指向1,所以是8時5分。學生們在時針走過8的描述當中不能准確了解走過的含義,通過多媒體視頻的播放可以讓學生清晰的感受到時針走過的過程,便於學生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術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協助學生釋疑解難
如在教「軸對稱圖形」時,可以先用幾何畫板製作一隻會「飛」的蝴蝶。當這只蝴蝶「飛」上屏幕時,立刻就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結合蝴蝶的兩只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情形,很快理解了「軸對稱」的定義,學生們學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他們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下,始終興趣盎然地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從而實現了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四、提供合作探究機會,培養合作意識
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小學數學的合作探究教學,有助於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探索,多渠道地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低年級數學實踐活動課「拼出美麗的圖畫」時,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合作探究小組,讓每個組里的同學大膽地進行創造性地拼擺活動,然後由代表到視頻展示儀上交流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體思維空前活躍,互相啟發,創新意識得以增強,竟然有30種拼法,有的像機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車、有的像路標……。
五、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在整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利用電腦軟體,親臨其境,如見其人,如做其事,學生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選擇自己所要的學習內容,積極性很高。另外課余大量的時間老師可指導學生在國際互聯網上查找各種資料,更好地為學好數學這一基礎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只是教學方法的某種改進,更是教學觀念的一次革命,因為它始終調動著學習主體的積極性,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而最終實現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六、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良好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信息技術教育是無法取代的。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產生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路標。不過,我們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所以,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
如不滿意,歡迎隨時追問。望君採納,O(∩_∩)O謝謝
D.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融合
一、藉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於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多媒體應用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堂課成功的教學課,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是很高的,信息技術是我們的好幫手。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學生快速、高效的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
在導入新課時運用一個動畫講授一個故事,提一個問題,設置懸念,創設新奇的問題情境,這樣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究新知識的心理。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判斷中,學生對「線」的特徵雖然了解,但應用於上把握不定。我們在設計課件這一部分時,採用動畫顯示直線、射線和線段。例如,可以使線段自左飛入,然後按動畫疊放次序播放,射線是線段基礎上一端的無限處長及把線段兩端處長得到直線,這種在原有圖形基礎上的動畫展示過程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線間的對應關系,加深了對「線」的特徵的掌握。增加問題情景設計,激起課堂高潮
以往的數學教學課件因程序化太濃,難以達到學習的高潮。如果利用AUTHWARE的交互功能自編的課件,靈活地結合教材與教學實際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我們對《圓的認識》設計採用了三個問題情景:首先是向學生提出圓的表達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幾種?等學生回答後,從計算機中調出圓的圖象等幾種,讓學生集中精力觀看後,情緒高漲,思路開闊;在對圓的判別中,設計插入一個繪制的車輪圖象,使學生對圓的性質豁然醒悟;在對一堂課的歸納、小結時,採用網路技巧及特寫處理,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思想和解題技巧以以特寫方式歸於一張畫面上,並配上輕松的背景音樂,使同學能輕松愉快地掌握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我在執教相遇問題時,用速度和乘時間求路程和比較抽象,學生恐怕難以接受,於是用多媒體演示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經3小時相遇的畫面,然後用線段圖表示兩車走的路程和,接著閃現兩車每小時走的路程,並把它們合並成一條小線段,即速度和,走了3小時就有了3段這樣的小線段,它們的總長度也是兩車走的路程和。
從這里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此時教師無需更多言語,只需藉助信息技術,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二、藉助信息技術,搜集信息,充實學習內容
信息技術教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網路化的學習環境,實現資源共享,它徹底打破了學校教學方式的束縛,這種一體化的特性,使我們的教學既可以實施個別化教學,也可以實施合作教學,經過合作學習,最後互相補充,集思廣益,對同一個問題得較全面、科學的認識。使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網站上儲存的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等內容,每一位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有目的的選擇學習。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培養學生的搜索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能力,又創造性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藉助信息技術,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實驗平台,供其實踐操作、探索、發現。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推導公式時,除用兩個梯形的拼擺得出計算方法外,如何利用一個三角形的切拼,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利用幾何畫板可以方便地表現通過「平移」、「旋轉」、「翻折」的手段三角形轉化為已知的基本圖形,進一步的理解梯形面積計算方法,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從這里可以看出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能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可以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靠掛圖或板書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在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及時有效的反饋中,進一步地加強學生對於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認識。
四、藉助信息技術,虛擬現實,把知識還原於生活實際
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例如:學習「在購物中的學問」這一內容時,從課前學生應該與家長一起進行商場購物、調查的實踐活動入手,利用計算機這一強有力的工具,發揮其特有的其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設計制
E.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無疑是把學生拒之門外的鐵門栓。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步入校園、挺進課堂後,數學的抽象與嚴謹瞬時就變得直觀生動,成為學生樂意學習的重要學科。由於其能營造良好信息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深愛教師熱愛與青睞。但近年來個別教師患上了多媒體依賴症,動不動就使用多媒體上課,忽視了多媒體在教學中輔助定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用好多媒體?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理念和方法的問題。下面我談談在多媒體環境下應堅持怎樣的理念進行數學教學設計。
一、堅持師生平等理念
師生平等在一切教學環境下都是應該堅持的新理念,但在多媒體環境下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多媒體不僅是教的工具,即教具,也是學生學的工具,即學具。同一種設備同時成為教具和學具,就需要教師和學生互動使用。而這種互動就需要師生平等,以朋友般的身份進行協商對話。這與傳統師道尊嚴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相比,顯然在理念上有了很大進步。因為我們知道,傳統教學由於缺乏技術手段,沒有形象直觀的教具,很多數學概念、性質、規律、定義定理、公式等都需要教師反復講解,甚至做很多形象比喻,結果花了大量時間,學生掌握還是不夠理想,效果也不明顯。現在,多媒體入駐課堂,成為師生活動的工具,我們既要讓它在教中充分發揮作用,把內容直觀、形象、生動呈現給學生,又要讓它在學中發揮作用,成為學生獲得數感、算理、空間觀念、推理思維的良好輔助工具。短短40分鍾時間,只有在平等基礎上互動使用,才能彰顯它在教與學中的重要作用,才能體現信息技術環境下數學教學設計的新課程理念。
二、堅持有效運用理念
多媒體的有效運用既是教師設計的初衷,也是教師教學追求的目標。為此,新課標明確要求:「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使多媒體與數學學科有效整合,甚至深度融合,把多媒體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這需要把握一個度,不要把「人教」課堂變為「機灌」課堂,讓多媒體越過「輔助」界,成了「主流線」。這在實踐中,很多教師易患下這樣的毛病,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殊不知,這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雖然,運用多媒體能夠使課堂容量增大,加快教學進程,但學生注意力有限、接受能力有限,應接不暇的呈現,只能讓學生疲於應付。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剝奪了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想像、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來不及仔細看和獨立思考,沒有認知的深化,沒有思維的碰撞,更談不上師生情感的交流、心靈的震憾。因此,合理使用是前提,我們不能多用、濫用,更不能隨意使用,一切要從有利於學生理解、探究、思維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力爭教學效果最優化。另外,還須一提的是,也是有效利用的之大忌,多媒體成了「黑板」,僅僅是一種呈現載體。如果是這樣,我們倒不如用傳統黑板,那更有利於保護學生視力。
三、堅持寓教於樂理念
傳統教學也講究寓教於樂,但方法有限得很,除了教師口頭激趣外就是一些簡單游戲。而在多媒體環境下,寓教於樂就是「小菜一碟」,因為它不僅能把書面文本視頻化、靜態知識動作化、無聲符號語音化,還能將宏觀變微觀、微觀變宏觀、火速變靜止,讓學生看到平時肉眼根本無法看到的「神奇與古怪」。這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很有效果的,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甚至能激發探索科學世界的強烈願望。除了這種利用多媒體自身呈現功能給視覺「沖擊」形成「樂子」外,在以下幾個地方也是見長的,也能把枯燥的數學「趣化」,把乏味的學習「樂化」。
1、實施生活化教學。數學來源於生活,返璞歸真的教學理念不僅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發揮應用價值,教育學生更要有反哺生活的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教學由於呈現手段缺乏,知識總脫離具體生活背景,無法開展新課標強調的「數學建模」學習活動,無法「設立數學應用的專題課程」,致使學生只能學到純粹的抽象的數學,而在多媒體環境下,生活與數學沒有「牆隔」,可以「提供一些基本內容的實際背景」,讓數學知識披上「生活的外衣」變得真實可觸,具有生命。這樣不僅能激趣,也能培養學生建模思想,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2、動態展示數學空間。我們知道,多媒體不僅能把靜態的知識通過文本、圖形、聲音、動畫等方式呈現出來,還能模擬出「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和投影」,能展現「坐標描述圖形的位置和運動」,使學生在更真實的情景中運用操練,增強學生的體驗認知。在立體幾何里, 多媒體通過幾何直觀建模,能輕松地幫助學生理解以往難以理解的內容,如圓錐曲線、理解導數的概念、函數的單調性與導數的關系等,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感,揚起學習信心。
3、鏈接數學文化。數學在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中,積淀了不少數學文化。新課標明確要求:「數學課程應適當反映數學的歷史、應用和發展趨勢,以及數學科學的思想體系,數學的美學價值,數學家的創新精神。」這在以往教學中,教師只能「望洋興嘆」,根本無法實現。但在多媒體入駐教室後,這一切,只有教師「想到」就可實現。我們知道,在課堂教學中,鏈接數學文化,開展「數學史選講」等專題,不僅能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文化價值,還能用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激發學生勤於學習、立志為國的奉獻品質。
四、堅持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理念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可以輕松實現分層教學,達到因材施教的理想化教學效果。在預設時。我們可以利用flash動畫中的超級鏈接,設置A、B、C、D四類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自身學力進行互動式學習,或者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靈活安排學習進度。當然,作業選擇更易安排和實現,不過需要通過直觀形象的視覺刺激手段傳遞信息以滿足視覺型學習群體的信息偏愛,通過交互性的課堂活動激發外向型學習群體的學習興趣,利用機輔手段發揮觸覺型或操作型學習者在「做中學」的優勢。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達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學生變苦、厭學為樂學、喜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能力,使教師及時全面地了解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迅速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對症下葯,從而給予及時的輔導。
五、堅持基於學情理念
基於學情設計是「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也是教學取得教學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要把學生已有背景知識和認知水平,甚至學習習慣進行科學分析,並把之作為憑借進行預設。而在多媒體環境下進行數學預設,不僅要分析學生的內在知識結構和知識理解程度,還要對學生的交往性格、偏好、方式及可能的信息交流手段進行分析,特別是學生多媒體的操作能力,電子白板、智能電視使用方法等,都是我們預設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另外,還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殊要求,綜合分析評價交互模式對於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影響,形成有針對性的互動式教學策略,並實施有效的交互行為監控。只有這樣的合乎學情的設計才能算是科學設計,才能有助於課堂教學,才能實現「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學理想。 正如新課標所言:「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時要「克弊揚長」,盡量發揮它的作用,結合新的教學理念,使其在教與學中成為師生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成為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F.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輔助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舉例說明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
【內容提要】21世紀是信息技術佔主導地位的世紀。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給社會和科技帶來了一次空前的發展,也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歷史的飛躍。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路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時代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而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在新的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並正確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
小學生好奇心強,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先通過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組合圖形」間相結與內含的關系,再由觀察計算機網路展示的各種組合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圖,提出:如果要計算這些實物圖形的面積,該怎麼想?學生回答,看該實物圖近似於什麼圖形,就運用圖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在計算機將實物圖變化為規則圖形後再提問:現在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學生發現盡管變化成規則圖形,但因為沒有學習過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故還是無法計算。此時我就追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麼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議論紛紛,有些說我們先要把這個圖形分割成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並利用相加或相減來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最終師生共同歸納出「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課題的提出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展示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後,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再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躍躍欲試地想去努力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最高點,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活動中的准備。這種學生的思維,完全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可少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變「授魚」為「授漁」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現成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這些理論是如何獲得的。應該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論。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們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要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並說明為什麼。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台階。
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可以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恰當地選准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轉載,僅供參考,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
G.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
抓住「關鍵人群」,實行分類指導,適應技術發展,提出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通過示範項目帶動各地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三提升」。
圍繞整校推進,包括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圍繞學校信息化教學創新推動教師研訓等2項措施,幫助學校管理團隊制訂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和相應的教師培訓計劃,支持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訓,學科聯動,整校開展,實現「所學為所用」。
(7)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擴展閱讀:
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相關要求規定:
1、強組織領導。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本省份能力提升工程2.0規劃方案,統籌教師培訓、資源建設及監測評價等相關工作,明確省、市、縣、校職責分工,並落實工程實施經費保障。
2、做好項目引領。國家示範先行,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示範培訓,實施創新培訓平台「三區三州」對口幫扶項目。
3、推動監測、督導。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推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監測評價體系構建,通過常態化監測促進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應用水平。
H.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其一、備課,老師不再是機械地抄教案,而是制課件與寫教案相結合,可以從網上下載自己所需的圖片和資料,也可以從全國教育資源庫里調自己最喜歡的課件資源,然後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添枝加葉為教學服務。
其二、課堂教學,從導入到進入新課學生接受新知,再到鞏固練習,無一不用到多媒體。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效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景,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數學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並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他們積極思考,發展思維、形成能力。
其三、鞏固練習題,以前只能是讓學生照著書上的練習題做,對一些典型的解題方法獨特的課外練習題只能由老師寫在黑板上才能讓學生做,自從多媒體進入課堂,只要用手一按,各種靈活多樣的練習題就躍然而出,這樣教學既省時又省力,節約了有效課堂時間,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識。
其四、對學生作業的評判。課堂上以前對學生所做的練習題,老師是走下講台一行一行的檢查,遇到學生做的正確率高且書寫特殊工整的也只能是傳閱的看,而今,只要把樣板往交互一體機上一放,所有的學生都能很清晰的看到了,這也使得教師解答分析試卷以及講解一些全班共性的問題輕松容易多了!
其五、近幾年微課的興起,家長微信群的建立,更使得課堂教學延伸至家庭及社會,老師可以把學生需要著重掌握的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解題方法製成微課上傳到微信群,這樣學生在家也可以接受到老師的教育。
I.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來助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小學生好奇心強,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先通過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組合圖形」間相結與內含的關系,再由觀察計算機網路展示的各種組合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圖,提出:如果要計算這些實物圖形的面積,該怎麼想?學生回答,看該實物圖近似於什麼圖形,就運用圖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在計算機將實物圖變化為規則圖形後再提問:現在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學生發現盡管變化成規則圖形,但因為沒有學習過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故還是無法計算。此時我就追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麼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議論紛紛,有些說我們先要把這個圖形分割成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並利用相加或相減來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最終師生共同歸納出「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課題的提出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展示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後,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再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躍躍欲試地想去努力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最高點,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活動中的准備。這種學生的思維,完全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