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中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界定
逼著他們學習。
② 如何組織小學一年級課堂教學
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版標准,課堂教學權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那麼教師在課堂上該怎樣組織好學生,使其在教師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學習呢?以下是我對一年級組織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耳朵最靈,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得到獎品多。」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猜謎語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
③ 課堂教學中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特點
課堂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特點:
三年級孩子的一般年齡在9-10歲,在小學教育中正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顯變化,是培養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同時,三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從心理發展過程來看,從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學生的學習任務與活動范圍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比低年級有了顯著的變化,學習活動的游戲性特徵減少,學習過程的組織性、認知過程的規范性、嚴謹性更強。學生的生活范圍進一步擴大,可以單獨行動(如可以不用大人陪護自己上學和下學),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如單獨出黑板報)。一方面身體的發育、學習與生活的變化使三年級學生的心理有了迅速的發展,他們有了一些合理性的獨立思考了,有一些自己的主見了,能夠參與大人的談話,敢嘗試去做一切事情,不像以前那麼聽從權威。
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也能得到迅速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轉折,從此踏上成功之路。
④ 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堂模式有哪些
第一;課前讓學生先把全文預習(包括有生字組詞,全文讀熟,文中的生字找出)
第二;課上先問同學們有那個字不會,一一告訴了之後.開始講課文(就按正常順序,分段,段意,情感.)文中的重點短做練習(就是把課堂作業的一部分較難的先和同學們一起學了)最後再講生字,讓他們說組詞課文要講的有詳有略
第三;再發本做練習(由於提前講過做起來就省事多了),做完後收上來,在檢查作業,干一些雜事.
一、指導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以馬列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加強語文實踐,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二、本學期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學期一年級教學總目標和要求: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學生基本情況簡要分析 一年級(3)班全班26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5人.學生在幼兒園就已經初步接觸過漢語拼音,但不系統、不規范、發音不夠准確.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幼兒園,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個別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認識了許多漢字,具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大部分學生能認少量漢字;個別學生連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確書寫.部分學生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簡單的問題,個別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而部分學生則缺乏自信,較為膽怯,學習的主動意識不夠,對意願的表達較為模糊.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對於5、6歲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漢語拼音,顯然是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准》,力求做到漢語拼音的教學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漢語拼音. 2、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低年級學生容易記住一些具體的、形象的、有顏色的材料,所以在識字的教學中,將加強形象化、直觀性,引導學生去學.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學,加上豐富的意象,學生就能掌握所學的漢字.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同時,把閱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把課外閱讀所得運用於課內,二者緊密結合,協調發展閱讀能力. 4、在教學中,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勤於質疑發問,在問題、求解答的過程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低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內容豐富,並有一定的懸念,可以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給學生創造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去說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總結 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新課程進入我校已有一個學年了,它猶如一股春風,為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機,也給我們帶來了嶄新的教學舞台.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著收獲的快樂. 這學期以來,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課改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互相聽課,認真聽取同年段老師的意見,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情緒激昂、忘情投入的時候,難免會有「吵鬧」的問題,可能會出現「我想……我要……我能……我來做……我還有……我認為……」.這是,我都盡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於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同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同時在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鑒別,把發散的思維再回擾起來,這樣就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准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展思維和語言的養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眾多的學生是可以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方式的.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後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⑤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巧用評價語言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巧用評價語言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找到這么多小秘密,真棒。」
「你提出的問題正是我們本節課想要研究的問題,謝謝你為我們帶來這么好的問題。」
「讓老師也參與你們的游戲,好嗎?」
「同學們擺小棒算出9+2得11,那9+3得多少呢?你會不會擺小棒算出來呢?(生擺)同學們不僅會擺,而且說得也很好,老師真替同學們高興。」
「是不是還沒准備好?先請坐,讓我們傾聽別人的發言。」
「你今天表現的真勇敢,但是答案還有些問題,讓咱們一起來研究好嗎?」………
這些都是一些公開課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教師們帶著如清晨的陽光般溫暖的微笑,用不同的聲音和語氣,說出這些不同的話語,然而被教師評價的孩子們的臉上,卻同樣綻放著花兒般明亮的笑顏。這些語言不僅讓聽者感到非常和諧優美,還值得我們去深入的研究和學習。
新課程標准中強調,評價的目的是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麼教師評價語言的含義是什麼?在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評價語言的目的和作用又是什麼?教師的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應注意什麼?教師又應該怎樣磨練自己的評價語言呢?
一、 教師評價語言的含義:
教師的評價語言是指在教學活動中產生的,教師用語言對於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在本篇文章中,評價語言主要是指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中,教師使用的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評價的語言。
二、教師評價語言的目的和作用:
教師的評價語言首先是一種對於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因此評價語言的目的主要是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相應的,良好的教師評價語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反饋作用。
通過老師的評價語言,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發言和作業情況。良好的評價語言不僅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還能從中了解自己怎樣做才能變得更好。
第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具有導向作用。
真實的數學課堂情境可能如天氣般易變,對於低年級數學課堂更是如此。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學習習慣正在逐步養成中。良好的評價語言不僅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在課堂上是不被允許的,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哪些行為是值得學習的,從而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良好的評價語言有助於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構築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促進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
第四,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有輔助作用。
良好的評價語言同樣可以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在正常教學中,一節沒有評價語言的數學課如同沒有星星的夜空,即使有皎潔的月亮,也是不完整的。
因此,教師不能忽視評價語言的重要作用,應不斷反思,磨練自己的評價語言。
三、教師評價語言應遵循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作為數學教師的評價語言,首先應該確保其科學性。不僅應該以數學學科的知識、規律作為指導,也應該遵循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的學科規律。
2、導向性原則。教師應當明確自己的目的,根據學生的情況和課堂教學設計,對學生做到明確其優點,點出其不足。
3、客觀性原則。教師的評價語言應客觀、公正。客觀公正的評價語言,對於正在逐步學習如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低年級孩子而言非常重要。新課程改革之後,一些教師擔心傷害孩子而不願指出孩子的不足或者對其不足含糊其詞地一帶而過,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4、民主性原則。在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中,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喜歡學習,這已是被無數研究所證明了的事實。而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的營造,主要依靠教師具有民主性的評價語言。商量的語氣、平等的對話、建議性的批評,都能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對於自己的關心、信任和尊重。
5、激勵性原則。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才能真正地學好數學。教師的評價語言應當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激勵作用,盡量不要使用打擊學生積極性的措辭。語言上的傷害,如同釘在籬笆上的釘子,即使被拔出來,也還是會留下傷痕,愛學生,就請激勵他,讓他在教師的激勵中勇敢成長。
6、變通性原則。對於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採用不同的評價語言,教育講求因材施教,評價語言應該為不同的學生而有所變通。
四、滴水穿石,堅持不懈地磨練自身的評價語言:
做教師難,做優秀教師更難。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處理班級事務、外出學習教培訓……教師們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工作著,其中的辛苦,只有身為教師之後方能體會。然而,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有理由不斷地學習、磨練自己。
幾乎所有的特級教師,上課都有自己別具風格的評價語言。那麼怎樣磨練自己的評價語言呢?
第一,有備而來,有意識地組織自己的評價語言。教師備課時就可以思考學生可能會怎樣提問和回答,預設一些評價語言。
第二,教有所思,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評價語言。在課堂教學之後,教師可以抽出一點時間對自己的評價語言進行簡單整理,將自己覺得好的評價語言整理出來,已備他日之用。
第三,他為己用,有意識地記錄他人優秀的評價語言。在外出學習、聽課時,總能或多或少聽到讓自己感覺不錯的評價語言,此時就不妨做個有心人,將這些評價語言記錄下來,留為己用。
第四,學有所用,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自己總結出來的評價語言,使其達到自然的程度。
第五,情同言意,教師的教態和評價語言應保持一致。這也是評價語言使用的最高境界。此時,良好的評價語言已經完全融合於教師的教態之中,完全融合與課堂氛圍之中。
總之,教師的評價語言的運用是一個從坦然到自然最終走向怡然的過程,當教師能將評價語言用到讓自己都感到快樂的時候,相信與一位優秀教師的距離已不遠了。
⑥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它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教學有沒有效果,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它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許多教學研究者都在不斷進行課堂觀摩,在觀摩中捕捉學生學習靈感,激情,興趣火花之於何時,何情,何景下閃現。然後進行科學研究,推廣。他們也細心發現課堂教學中微有不足之處,將這一教學片段進行剖析,重新構設新的教學設計。這一系列的教學研究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暫的課堂中,如何學得更多,學得更輕松,學得更快樂,有效地促進他們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為了學生實切的發展而進展的教學設計。也就是課堂教學一定要有它的實效性! 一、抓住課本,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麼上,什麼方法最好,什麼形式行之有效,教師應有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目標應根據教材、課時、班級學情正確定位,三維一體的目標落實到課堂應有所側重,教師應根據課堂的動態發展恰當地調整預設目標和生成新的目標,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應有所側重,應主動對目標的達成度自我評估。 二、教師方面:根據學生,制定科學,適切的教學目標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的講。 在教學的某個環節、恰當的講解分析課文的某些句段,對於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為重要的。恰當地講,才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其鑒賞水平。蜻蜓點水或過深過透地講都無助於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恰當的講的引導下,漸入課文的佳境,漸入學習的佳境。 教學目標不僅是一個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其實,它的設計,不是單純從教師,文本的角度出發的。更多的,應該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教師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與教學風格合而成之。所以,教學目標要設立科學,適切。我們都知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差異性,而不同區域的學生的差異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繁華城市與普通城市的教育,城鎮教育與鄉村教育,由於地理差異,家庭環境,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已習得的知識,視野的開闊面,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等等都是間接影響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影響因素。 三、學生方面:有所側重地,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僅要看優等生的收獲情況,更為重要的是那些學困生是否也有收獲。小學中段語文,注重深層理解還不是學生重點掌握的。因為,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除了跟智力,學習有關外,還跟一個人思想的成熟有關。有些知識,任憑你怎麼講解,若他的思想在這一方面若沒有成熟,都收效甚微。譬如:人的情感。許多調查表明:那些少年天才雖然在學業上精湛過人,但他們的情感智商似乎十分低下。一個14歲的少年才子,坐在大學愛情課堂里,聽著老師講解著那位失戀之人是如何痛苦,如何悲傷,讓學生細細品位字里行間的情感時,對於他來說,這些僅僅是一些凄美的文字而已,他走不進作品當中,因為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甚至他還不知道什麼叫愛情,所以讓他去深刻體會愛情的滋味,他很苦惱。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進展,不是看他是否和好生最終一同站到起跑線的終點。因為他們一開始就不是同一條起跑線,怎麼會同時站到一塊呢?而是相對於以前他的未知領域,他是否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而教師應根據自己已有的了解,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他加快一點步伐,再快一點,再快一點,縮小與優等生的差距為目標。如果一節課一味地關注學困生,對於教學開展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它會讓你的教學計劃滯留,讓你的課堂變得沉悶,讓你的心情受挫,對於那些優等生,雖然他們也會有所收獲,但是你忽略了他們表現的情感,淡卻了他們的學習激情。長此以往,那些平時敢於舉手,想要發表自己想法的人就會習慣於安靜聆聽。我想這樣的教學也不是我們教育者所期待的。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呢? 1)不同的教學任務,對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課堂訓練與檢測,選擇互動的學生應有所側重。如:小學中段語文教學,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重點,因此,訓練時盡多地照顧學困生,多給他鍛煉,展示的機會,讓他有種成功感,喜悅感,讓他保持對語文課堂強烈的學習興趣。而那些好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於他們來說,已不是他們十分想要挑戰的項目;對於朗讀應體現一個層次性,先讓讀得不夠好的同學讀,老師適時點撥,讓他有所進步後,再請好同學展示讀,這樣一來,不僅讓差的有了進步,又給好生搭建了一個自如展現的平台。也使整堂課有了不斷進步的過程;而對於那些教學難點,則需要集體的智慧結晶。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探究與討論的興趣。往往在這個時候,學困生,可能會不知所措,毫無頭緒。如果老師不給他們創設一個思維過度的階梯,他們會有畏懼,煩躁,乏味之感。害怕和老師互動,擔憂自己被老師抽中,煩躁自己很迷惘。這些情緒在課堂上都是消極的,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所以在處理教學難點的時候,想要關注那些差生,討論交流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讓他們在小組里,學會傾聽,其實,傾聽也是一種學習。至少可以讓他們有了一絲頭緒。會明白一點。而且在小組討論交流中,也讓他學會了與人合作。經過討論之後的交流,好學生理解的更深更透,而那些學困生也會得到進步。這就是一種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 2)教學的整體有效進程還要顧全大局。在中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會有這樣的現象:有些老師為了能讓學困生能在課堂中有鍛煉的機會,所以無論什麼問題都要挑挑他們回答,可結果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回答。有的差生答非所問,老師啟而不發。折騰了半天,答案還是未見雛形。可是下課時間已經到了。一節課就在教師啟發與等待中消磨殆盡。可以說,這不是有效課。所以,要想在一節課,讓教學設計順利地進展下去,顧全大局的意識一定要有,我們的課堂不是個別人的課堂,而是所有學生的課堂,這節課,該要完成的內容還是要完成,個別學困生遇到障礙沒關系,我們要換一種方法讓他們知道問題的答案。不能因為他們而熟視無睹那一雙雙渴求,等待知識的眼睛。 四、課堂方面: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切忌課堂結構的單一性 教育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性教學,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因此,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這樣,教學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 1)課堂活動應動靜交替 課堂活動多樣化,並不意味著整堂課是喧嘩的,熱鬧的,一直像表演某個情景劇那樣讓學生興奮不已。課堂的確需要活躍的東西出現,但也需要安靜的東西在裡面交替填充,動靜結合的課堂不僅讓學生有個思維的空間,也讓他短暫的注意力有一個分散的時間。一個孩子,要讓他整整坐一節課認真地思考,認真地學習,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這是很難做到的,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不利的,長期處於思維狀態中,這是單調枯燥的。所以,教師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創設動靜皆宜的課堂教學方式。我們可以這樣構思:你這節課,你認為哪些教學環節需要小朋友靜下心來思考的,需要仔細品位的內容,你就要給他們安排一個安靜思考的時間,當這個問題不能通過個人的讀讀想想感悟出來,說明這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如何降低這個難度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呢?如果繼續讓他們自己思考下去,他們會感到煩躁,疲憊,不太願意再次思考。在這種情境下的再次思考,效果甚微。所以老師在這個時候,應給學生一點點撥,一點提示,也可以換種思考方式改變這種沉重的氣息,讓學生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四人一小組相互說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提出閱讀過程中產生困惑的地方,讓他們在合作的,質疑,探究的氛圍下共同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增添孩子學習的興趣,緩和一下課堂的緊張,沉悶的氣氛。讓孩子在合作的氛圍中學習,消除因個人不會解決問題的無助與挫敗感。二是為了讓孩子在課堂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還能感受到團結,合作,交流的幸福與成功體驗。如今的國際教育提倡的就是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新。這些觀點的提出,真的值得我們所有教師深思:作為老師,在課堂上,我們如何做才能提高學生這些能力呢?如何做,學生們在課堂上或多或少地了解社會生活的一些必要的規則呢?正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的一種缺失,缺失對孩子未來步入社會生存,合作,交際,溝通的引導與教育。從而導致學生走出校門,就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教師應該有一種長遠教育意識,以小見大的概念,小課堂,大道理,大學問,大益處!做到這樣了,教師問心無愧! 2) 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新穎化,合理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節課,如何有效地讓學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對集中,不分散,也是有效課堂的一個指標。如果學生對於你所談,所授,所展示的課件,所呈現的方式感到有興趣,則他們在這節課的收獲肯定比較多。語文課堂要注意讀想,讀誦,讀說,讀寫,等語文素養的綜合。語文課堂,光聽,光看,光說是不行的。語文是一種綜合素養。以前聽別人說:有的人會寫但不會說,有的人會說但不會寫。看似合情合理。其實,這裡面肯定有原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是教育的一種欠缺,還是教育的忽視呢?學生欠缺的是什麼?教師忽視的又是什麼呢?如果,每一位老師在課堂上都能扎實抓好學生讀、說、聽、寫每一環節,還會有這樣的情況嗎?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展示平台,鍛煉他們的機會,提高在眾人面前展現的心理素質,還會有這樣的局面嗎?據我調查:會寫的人,但不會說的人,主要有這幾點原因:1 膽小,在私下和朋友討論時,很能說。可是一旦站在眾人面前,可能說得就會很少。為什麼?一方面是心理素質,另一方面是語言組織能力,還沒有完全想好。再者就是平時積累有關的信息太少,從而導致心理緊張,忘記已經想好的話。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鍛煉學生的膽量,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提高學生組織自己想要說的話的能力,理清要表達的先後順序。也就是說一堂課要不僅要讓學生讀,還要把自己讀到的感悟通過自己的組織表達出來。這種表達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也可以是肢體的!這種表達可以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年級特點有所針對地安排進展。我們老師要讓學生跳起來,嘗試一下摘蘋果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長得更快,跳得更高,得到的果實又多又好!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內化到外化的過程。當你吸取了太多的知識,你能在你的生活中,學習中准確地,恰到好處地運用它,這就是一種外化過程。而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為了學生能夠將自己學到的知識,不僅外化到那一張張試卷上,更為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的將來著想。 3)課堂上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多樣化 有效的課堂,學生的回答,教師的評價很重要。無論學生回答是否到位,到點,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進程需要給予他們及時亦或有目的性的滯後評價。而激勵,肯定的評價會讓學生興致勃勃,提高學習興趣!我們不難發現:經常得到別人肯定與表揚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外向,活潑,開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師的表揚的孩子則不是很大膽,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確,他們往往聲音很小。我們還可以從自己身上深深體會到:當你在某一方面乾的出色,被別人認可,贊賞的時候,可能成人在表情或肢體上沒有孩子那樣太大的反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時,你很開心。也許這種表揚更加激發了你對被別人肯定的這方面的發展。由此不難看出,大人的成長需要激勵,更何況小孩?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做一個細心的人,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真誠的鼓勵他,肯定他!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一個問題的答案表述往往是因人而異,有的人回答的得體,有的人回答的有靈性,有的人回答的很智慧,有的人回答的很淳樸,有的人回答的很妙!這些答案之中,可能某些說法是不可取,但是語文是一個綜合素養的體現。教師應該抓住學科的特性,靈活的評價學生。《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 小學中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是學生積累詞語和語句的主要階段,他們在表達上相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過於簡單化,面對這樣的回答,教師想要做到多樣化確實需要動一翻腦筋。如何不重復使用一句表揚語,如何發現孩子回答問題時的特別可取之處,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口頭表揚?什麼情況下使用書面評價?什麼時候使用肢體語言的肯定,譬如:眼神的肯定,期待,鼓勵,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個撫摸,身體的靠近,握手,掌聲的鼓勵等等,這些形式各樣的肢體語言都是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千萬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動作或表情,其實,這些給予孩子的力量是強大的!因此,做一個有心,有情的語文老師,你的課堂就會心心相印!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的一個平台,如何在這個平台上,使我們師生雙方的收益都達到最大化,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學習的獨立體,因此,沒有固定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崗位上再多一份愛心,多一點細心,多一點熱情,多一點執著,多一點鑽研,多一點付出,多一點反思,相信你的課堂一定會比現在的課堂更精彩,更充滿教學智慧!而我們的教育也就是在不斷的付出中,不斷的反思中,滾滾向前! 五、教師應善於創新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考。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揮動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才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教師提問應該有一個討論中心,圍繞中心引出多個問題,使課堂交流呈多向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
⑦ 如何做好小學中年級課堂閱讀指導
閱讀,體現了開放性功能,引導學生加強閱讀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僅有益於語言學科的學習,而且有益於其他學科的學習。閱讀教育更是語文教育的核心環節,只有經過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積累才能真正學好語文。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啟的佔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於課外閱讀。」課內的功效佔30%,課外的功效佔70%,這幾乎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而目前的許多中學生課外閱讀量少,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設閱讀指導課,提高閱讀量,對於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極為重要。那麼怎樣開設閱讀指導課呢?我認為要做到如下幾方面:
一、確定目標,形成正確的閱讀態度
閱讀是一門實施素質教育的課程,因此上課的目的,應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讀兒本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是幫他們形成正確的閱讀態度,使他們明白,看這些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並通過閱讀積累,在潛移墨化中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為此,在上課之前,要先問問學生:為什麼要讀這些文學作品?然後通過舉例,使學生明白,我們要從書中讀些什麼,吸取些什麼,使他們有正確的閱讀目的,了解閱讀的意義。對此,教師既要事先大講,還要在學期過程里,利用各種活動結合正面典型小講時常講,讓學生形成「收獲太少愧讀書」的觀念。
當然,目標歸目標,由於有的學生程度太差,因此不能期望上了之後,他們便真的愛上了文學,或因而養成了終生的閱讀興趣,只要所上的課能使學生心中都對文學對閱讀留著一份敬意,能使學生的欣賞水平有點提高,就已經很成功了。
二、積極營造良好的讀書的氛圍。
讀書是需要氛圍的,營造讀書氛圍對於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起著很大的作用。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榜樣的。可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在圖書室借閱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增強圖書的推薦與交流,建立起一個好書的交換站。規定了每周兩個中午的師生共讀時間,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到閱讀的氛圍中來,讓優秀的學生成為大家可以參照的對象,形成我要讀書的一種積極的狀態。同時,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等陣地,宣傳讀書的重要性,進行讀書方法的介紹,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讀書的重要性及怎樣正確地對待課外閱讀。加強班級中讀書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濃濃的書香味中走進書海,暢游其中。
1、組織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在班與班之間,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交換、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2、保證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每周至少開設一節閱讀指導課,一周有兩節早讀課用來看或讀課外書,回家布置一些閱讀任務,保證有計劃地開展閱讀及指導,還可在寒假、暑假期間制定學生課外閱讀的計劃,指出閱讀的數量。比如暑假可規定學生至少讀20本課外書。
3、幫助學生選擇讀物,避免閱讀的盲目性。中小學生求知慾旺盛,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育需要,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閱讀。推薦的讀物注重思想性、文字規范性和知識性兼顧;內容生動有趣,知識性強,易於被學生接受領會。同時,推薦的讀物,還盡可能與課堂教學相配合,讀物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與課內閱讀取得某種聯系,或選擇與課文作者、歷史背景相關的內容,或與課文內容、形式、寫法相關的文章等,使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互促進。堅決杜絕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書刊在學生中傳閱,造成種種不良影響。比如五年級學生學了冰心詩三首,可推薦他們讀冰心的兩本代表性的詩集《繁星》《春水》,加深對冰心詩的主題的理解。
三、激活學生在閱讀中的創新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從閱讀心理的角度看,學生對每一篇課文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作者的意願,其中或多或少地滲入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審美體驗,盡管這種經驗和體驗是十分稚嫩的,但接受環節中這種見仁見智的現象,使閱讀教學具有鮮明的個性創造的特點,而這一特點恰好為小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和創造個性的培養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空間。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利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鼓勵他們提出不同的見解或新的方法,這是培
⑧ 如何實現高效課堂在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如今,很多傳統落後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慢慢失去了興趣,導致學生就像霜打的茄子一上語文課就蔫兒了,沒精神,教師講課也是「陳詞濫調」,沒有激情。時代在進步,教育要革新,這是教育發展的必然。教育創新要善於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棟梁之才。
一、人類社會在21世紀已經全面進入了信息時代
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束縛得以突破,不僅對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的營造十分有利,更有助於協作學習、自
主探討、啟發思考以及情境創設等教學方式的實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導入環節進行優化,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這種方式可以作為講授新課的首要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充分利用,巧妙地處理文字、動畫、視頻、圖像以及聲音,採用課件形式將課文呈現出來,不僅可以將良好的問題情境創設出來,還可以對學習的知識背景進行有效補充。
比如,在對《林海》這篇課文進行講授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作者面對美麗的大興安嶺的景色而產生的聯想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各個教學環節為根據,通過計算機技術將大興安嶺的花、林以及美麗景色再現出來,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並油然地生發出對大興安嶺的嚮往之情,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之後,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是小學階段能力培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小學作文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低年級的看圖作文;中年級的半獨立性作文;高年級的獨立命題作文。當學生升到高年級的時候,老師在指導課上只是在「怎樣理解體藝」「怎樣去選材」「怎樣寫」等方面輔導一下,而不再給學生准備好現成的題材。學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知道寫什麼,千篇一律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他們才算是真正邁開了學習作文的步伐。另外,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勇於闖「獨立選材關」。會不會獨立選材,是學生作文能力有沒有提高到高年級水平的重要標志。這時,教師應該通過閱讀教學和作文指導課,著力指點學生學習獨立選材法。
授課的時候,老師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的小事去發現和汲取寫作題材,而且當學生想要把實際遇到的人和事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老師要給予指導,提出寶貴的意見,給予他們思考方向,小學生的作文雖然沒有華麗的詞彙,但是它卻表達得最為質朴、真實!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小學生的好奇心強,這時候能夠培養他們的求知慾望,不但擴大了他們的視野,還可以叫他們積累一些好的詞彙,用於表達更細膩的情感。呂叔湘先生說過:「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文。」學生在細讀文本的時候,老師要引導他們,怎麼樣去發現文本中文字的亮點,並將領會到的亮點變成課堂上作文的著眼點,
相機生成寫的訓練,一定能再現表達魅力。將那兩點印在孩子的心頭上,化在孩子的心窩里,真正實現從「讀」到「寫」的飛躍,利用學到的東西,生動地用文本表達出來。
三、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閱讀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容
教師一定要培養好學生的閱讀能力,低年級是學生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所以一定要從小培養好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喜歡和愛好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時學會思考,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教師和家長應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讓學生在閱讀時利用所學知識進行了解和思考,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知識。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首先:一定要重視表揚和激勵學生,要對學生進行強化教育,強化其閱讀能力,使學生養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認識,要及時改正對學生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要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認識,讓學生對閱讀過的文章有深刻的印象,對所學的內容有深刻的了解,我們要借鑒前人的閱讀習慣,毛澤東所讀過的書上都是會有很多圈圈標注,有時他讀完一本書,書
會變得面目全非。所以說動筆也是閱讀的好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創設體驗的情境,涉及體驗的活動,拓展體驗空間,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創意法教育下,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採取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在學習中更加主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⑨ 如何組織小學一年級的課堂教學
一年級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小妙招
教過一年級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一年級的教學內容雖然非常簡單,但一年級的課卻非常難上。教一年級的老師也非常辛苦,剛教一年級前半年的時候許多老師的嗓子都是沙啞的。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紀律常識幾乎為零,學生性格各異,心理需求不同,如果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表現出種種不守紀律的行為,影響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事先無法預料的事件。為師者筋疲力盡,學生卻茫然無知,所獲甚少。因此,組織好課堂教學是擺在我們每個一年級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那麼,如何組織好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呢?下面我將給大家介紹一些小妙招,希望能給一年級的老師們提供一些幫助。
一、建立課堂紀律常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課堂紀律常規,是小朋友們遵守課堂秩序的行為依據,是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建立課堂紀律常規,課堂上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都必須讓小朋友們清楚。我要求小朋友們做到:
(一)做好課前准備。
課間休息時,要把下一節課的書本拿出,放在左上角,鉛筆、橡皮擦拿出來放好了,才能出去玩。避免上課了小朋友還在書桌里找書本,找鉛筆,擾亂課堂秩序。
(二)明確課堂紀律要求。
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的遵守課堂紀律,明確的把課堂要求提出來,時時刻刻讓小朋友們去遵守它。
1、聽見上課鈴聲,馬上回教室,坐端正,安靜地等著老師來上課。
2、課堂上,要做到「三不能」,「四要到」。「三不能」:不能大呼小叫,不能隨便走動,不能告狀。「四要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3、常言道:「坐要有坐相」。怎麼坐,這樣做:上身正,腳並攏,腳放平。
4、有事情,先舉手,經老師的允許後才能發言。
5、回答問題的小朋友聲音要洪亮,沒有回答問題的小朋友仔細聽。
二、及時鼓勵表揚學生。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每個小朋友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小朋友,使其他小朋友受到感染,向他學習,從而把課堂教學組織好。
(一)口頭表揚。
一年級學生特別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表揚、稱贊和鼓勵。老師一句「你真棒」比媽媽買的糖還要甜。所以,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就在孩子們表現不好或課上亂說話時,尋找班內做得最好的同學,適時地進行表揚,說:「××同學坐得最端正,聽得最認真了。」話音剛落,只見同學們就齊刷刷地坐好了,如果這時還有個別同學沒有坐好,就要抓住典型,進行批評教育,讓前者與後者形成鮮明對比,讓孩子自己區分好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當某個同學讀書的習慣很好時,我就抓住好機遇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瞧,××同學真會讀書,一手指著書,眼睛還看著書來讀,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
當我表揚回答問題聲音洪亮的孩子時,其他的同學就會一個比一個聲音大。在教學中要盡量挖掘每個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一旦發現便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們。
(二)物質表揚。
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准備了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獎狀,小紅花等可愛的小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小朋友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耳朵最靈,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獎狀。」
三、課堂形式靈活多樣。
活潑、好動、貪玩是小朋友的天性。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為了更好的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我在課堂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經常採用的教學活動有:
(一)課堂游戲。
1、開火車。
師:「小火車,開起來。」
生:「咕嚕咕嚕開起來。」
師:「火車頭在哪裡?」
生:「火車頭,在這里。」
師:「這列火車開起來。」
2、做題比賽。
小朋友的榮譽感挺強的,我採用分組游戲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做題比賽。做對了就得分,做錯了就不得分。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小組要被扣分。最後評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小朋友們不僅玩得開心,也學得快樂。這樣既讓小朋友們遵守了課堂紀律,也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對口令。
剛進入課堂,教室里亂哄哄的,老師要大聲喊好多聲安靜,他們也未必能很快的安靜下來。可老師要是用「請你跟我這樣做」的游戲形式,就很管用。像這個游戲幾乎沒有孩子不感興趣,最後老師來一句「你跟我坐好」,「小朋友說我就跟你做好了」,就全靜下來了;課堂中學生亂說話時,老師說:「小嘴巴」,學生接:「不說話」;在學生坐姿不正確時,老師說:「一、二、三」,學生接:「請坐端」;想讓學生看黑板認真聽講時,老師說:「小眼睛」,學生接:「看黑板」;當站隊時老師說:「三、二、一」,學生接:「站整齊」。這樣簡短的口號能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由於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的持續時間較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安排課堂中稍作休息,在休息時可以這樣喊:「哆來咪」,學生接:「我休息」。這樣的口號喊起來,不但班內課堂紀律大有好轉,就連課堂教學效果都有明顯的提高。
(三)情境教學。
一年級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借外部刺激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運用一定的的教學情境和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這也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樂地學,正如大教育家洛克說的,教育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兒歌由於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緊抓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到課堂中,使其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在教學中,還充分運用圖片、多媒體等資源,運用這些直觀的圖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海茫茫,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和創新,在教中學,學中教,真正體現「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