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如何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組復織課堂教制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直接關繫到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否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課堂提問既是一項藝術,也是一種有效的催化劑,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很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使課堂數學環境變得輕松自如。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一言堂」式的教學理念在許多數學教師中依然存在,使得課堂上佔半數的提問存在隨意性、缺乏合理性,導致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並不高。所以,加強這方面的探討還是比較有現實意義。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模式中存在的問題1.教師課堂提問多,而學生主動提問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以教師提問方式為主,而學生主動提問得過少,所以課堂提問基本由教師主宰,缺乏師生「對話式」「互動式」的問答行為。無學生主動提問這一現象在目前的課堂提問中相當普遍,小學生不會提問、不敢提問的情況比較突出。2.師提問的頻率偏高現在普遍存在教師提問頻率過高、無效性提問過多的現象。由於問題多、答案死板,且部分學生思考時間不足,所以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回答的狀態。有些教師總是擔心小學生沒有聽清楚問題,從而總是頻繁地重復問題,導致學生對問題重要性的誤導性理解;有些教師甚至藉助重復問題來拖延時間。這
『貳』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
曾有一次,我給同學們講了幾個問題,每講完一個,我都問大家「會不會?」同學們的齊聲回答,聲音之宏亮,令我十分地滿意,誰料布置下去做一遍交上來的結果,卻令我大失所望.因此課堂上切忌籠而統之的提問.其實,這種提問方式,不但無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而且會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使許多同學成為「南郭先生」,而老師卻不能及時而准確地了解學情.提問形式不拘一格,但貴在目的明確,意圖清楚,而且要具有啟發性.2、表面熱鬧,華而不實,一問一答,頻繁問答.
盲目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對教材和學生研究不深,使提問停留在淺層的交流上,這樣的提問表面熱鬧,實質流於形式,膚淺,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毫無意義.3、提問後沒有停頓或先點名後提問,學生無時間思考.提問後立即回答,本意可能是為了節約時間,但學生由於沒時間思考,結果往往問而不答或答非所問,反而適得其反.4、提問要因人而異.一個班學生四五十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他們有的聰明機敏,活潑大方;有的呆板拘謹;不善言辭;也有的先天不足,反應遲鈍.通過課堂教學使他們都「學會」「會學」,可不是一件輕松容易的事,這就需要教師全面細致地了解和掌握班上每一個學生,提問要面向全體,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思考、會思考.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創設問題的情境,使學生既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又要適時「搭梯子」,使其有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認識,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波瀾起伏,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
『叄』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
http://www.fyee.net/info/138347-1.htm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作者:南京市下關教師進修學校/竇仕龍 來源: 點擊:55337次 評論:0條
摘自:《江蘇教育研究》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有積極的作用。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及教研活動中我們經常發現:部分教師課堂提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問時機;提出的問題不夠精準;缺乏提問的藝術、和技巧;或者提出的問題價值不高;缺乏對生成性問題的預設;導致課堂「低效提問」的現象時常出現。針對以上現象,我參加了南京市規劃個人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研究》,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實踐與研究,筆者認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准確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和學生思考的時間
研究表明: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准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卻非常重要。何時提問,提問什麼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若能在恰當的時機和火候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研究中還發現,課堂提問的時機通常產生於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達交流時;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發問質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意欲表達傾訴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教師若能准確把握好以上的提問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將會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問後教師應注意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我們在聽課中經常看到:教師在提問後,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總希望學生能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師就會重復這個問題,或重新加以解釋,或立即降低難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學來「幫忙」,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形成答案並作出反應。實驗表明,如果教師提問後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那麼他們的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變化:學生的應答興趣就會加大,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回答會更完整、更准確、更精彩,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顯增強。
如:教師在教學《平行線》時,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三個問題:在創設了「學生在紙上任意畫出兩條直線」的情境以後,教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能根據兩條直線的關系把自己畫出來的圖形分類嗎?」稍作停頓,在學生分類之後引出平行線,教師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你們能用哪些方法來說明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在多數學生得出平行線概念之後,教師又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線?」……課堂教學中教師較好地把握了提問的時機,緊緊圍繞著這三個問題,組織了相應的活動,且保證每個環節的活動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進了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及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二、要注意課堂提問的「精」與「准」
所謂課堂提問的「精」「准」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求精確、正確、准確,力求精巧、精緻、不隨意。研究表明,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多做提問設計的思考,並以此作為問題設計的依據,使設計的問題既簡明准確,又能突出重難點。在關鍵性的問題和小結性的問題設計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復推敲。另外,課堂提問還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准問題的切入點,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問出精彩來,問出實效來。為此,要實現課堂提問的「精」「准」,教師還要把握好提問的「三度」:即難(易)度、精(准)度、適(量)度。
1、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做到適合適中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易,盡量設計讓學生「跳一跳能夠著」的問題。因為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數學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要注意提問的語言,做到精確准確
『肆』 小學數學怎樣在課堂中進行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有積極的作用。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及教研活動中我們經常發現:部分教師課堂提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問時機;提出的問題不夠精準;缺乏提問的藝術、和技巧;或者提出的問題價值不高;缺乏對生成性問題的預設;導致課堂「低效提問」的現象時常出現。針對以上現象,我參加了南京市規劃個人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研究》,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實踐與研究,筆者認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准確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和學生思考的時間
研究表明: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准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卻非常重要。何時提問,提問什麼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若能在恰當的時機和火候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研究中還發現,課堂提問的時機通常產生於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達交流時;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發問質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意欲表達傾訴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教師若能准確把握好以上的提問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將會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問後教師應注意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我們在聽課中經常看到:教師在提問後,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總希望學生能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師就會重復這個問題,或重新加以解釋,或立即降低難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學來「幫忙」,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形成答案並作出反應。實驗表明,如果教師提問後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那麼他們的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變化:學生的應答興趣就會加大,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回答會更完整、更准確、更精彩,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顯增強。
如:教師在教學《平行線》時,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三個問題:在創設了「學生在紙上任意畫出兩條直線」的情境以後,教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能根據兩條直線的關系把自己畫出來的圖形分類嗎?」稍作停頓,在學生分類之後引出平行線,教師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你們能用哪些方法來說明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在多數學生得出平行線概念之後,教師又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線?」……課堂教學中教師較好地把握了提問的時機,緊緊圍繞著這三個問題,組織了相應的活動,且保證每個環節的活動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進了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及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二、要注意課堂提問的「精」與「准」
所謂課堂提問的「精」「准」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求精確、正確、准確,力求精巧、精緻、不隨意。研究表明,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多做提問設計的思考,並以此作為問題設計的依據,使設計的問題既簡明准確,又能突出重難點。在關鍵性的問題和小結性的問題設計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復推敲。另外,課堂提問還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准問題的切入點,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問出精彩來,問出實效來。為此,要實現課堂提問的「精」「准」,教師還要把握好提問的「三度」:即難(易)度、精(准)度、適(量)度。
1、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做到適合適中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易,盡量設計讓學生「跳一跳能夠著」的問題。因為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數學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要注意提問的語言,做到精確准確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課堂提問語言不僅要講求科學性,還要講究藝術性和准確性。教師要善於精心設計和提煉富有啟發性、准確性、挑戰性的數學語言,提問語言要嚴謹、簡潔、精巧精緻,不能含糊不清。
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時,教師在出示了「小卡車、小轎車、大客車」及各有多少輛之後,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根據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什麼問題?」這時第一個發言的學生提出「誰比誰多多少輛?」,緊接著,其他同學受到啟發也提出了「還有誰比誰多多少輛?」、「誰比誰少多少輛?」等一大串問題。顯然學生的回答不是老師所期望的,但根本問題卻是教師的提問不夠精確和准確所造成的。
3、要注意提問的「數量」,做到精問巧問
實驗中我們經常看到:教師的提問如連珠炮似地射向學生,問題的量多而散,盡管有的問題設計的還比較好,但由於太密集太頻繁,學生不能靜下心來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當然不佳。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抓住數學知識的關鍵(重點、難點)與本質,運用歸納和綜合方法,盡可能設計容量大、定位準的問題,避免問題過於繁瑣、直白、密集,以提高學生思維的密度與效度,達到以「精問」促「深思」的目的。
如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兩位教師設計的問題如下:
甲教師: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底和原梯形的高、底有什麼關系?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原梯形面積有什麼關系?怎樣求梯形面積?
乙教師: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原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原梯形面積的幾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梯形面積又怎樣計算?梯形面積為什麼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還要除以2?
比較之下,前者的問題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較大,突出了「平行四邊形與梯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與聯系」這個重點和難點,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邏輯性,達到了教師問得精、問得巧,學生想得深、想得準的效果。而後者的問題設計顯得雜亂、瑣碎、過於直白,沒有太大的思考價值,缺乏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不利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概括和總結。
三、要處理好「預設問題」與「生成問題」之間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預設問題」和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問題」,對學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預設問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對教學活動的引領作用,又要考慮到能否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同時還要注意「預設問題」會誘發「生成新問題」的出現,而這些新的「生成問題」會因學習主體的特點、思維方式及個體差異而很難預料;針對課堂呈現出的豐富、多變和復雜的「生成問題」,教師應當首先不拘泥於課前的預設,應該靈活調整、整合乃至放棄預設的問題,機智生成新的問題方案,伺機而動,隨機應變。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生成的新問題,多做預設;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既是教師教學經驗的體現,也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顯現。
由此可見,課堂「預設問題」和「生成問題」不是截然分割的兩個部分,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啟發、相輔相成的矛盾統一體。我們應正確理解「預設問題」與「生成問題」的不同作用,恰當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並善於抓住課堂中生成的新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實現課堂「生成問題」對加深知識理解的積極作用,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活性。我們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對課堂提問的價值與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勤思考、多分析、勤學習、多鑽研,努力優化課堂提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問」活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造。
『伍』 如何發揮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有積極的作用。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及教研活動中我們經常發現:部分教師課堂提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問時機;提出的問題不夠精準;缺乏提問的藝術、和技巧;或者提出的問題價值不高;缺乏對生成性問題的預設;導致課堂「低效提問」的現象時常出現。針對以上現象,我參加了南京市規劃個人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研究》,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實踐與研究,筆者認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准確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和學生思考的時間
研究表明: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准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卻非常重要。何時提問,提問什麼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若能在恰當的時機和火候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研究中還發現,課堂提問的時機通常產生於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達交流時;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發問質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意欲表達傾訴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教師若能准確把握好以上的提問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將會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問後教師應注意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我們在聽課中經常看到:教師在提問後,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總希望學生能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師就會重復這個問題,或重新加以解釋,或立即降低難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學來「幫忙」,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形成答案並作出反應。實驗表明,如果教師提問後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那麼他們的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變化:學生的應答興趣就會加大,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回答會更完整、更准確、更精彩,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顯增強。
如:教師在教學《平行線》時,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三個問題:在創設了「學生在紙上任意畫出兩條直線」的情境以後,教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能根據兩條直線的關系把自己畫出來的圖形分類嗎?」稍作停頓,在學生分類之後引出平行線,教師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你們能用哪些方法來說明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在多數學生得出平行線概念之後,教師又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線?」……課堂教學中教師較好地把握了提問的時機,緊緊圍繞著這三個問題,組織了相應的活動,且保證每個環節的活動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進了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及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二、要注意課堂提問的「精」與「准」
所謂課堂提問的「精」「准」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求精確、正確、准確,力求精巧、精緻、不隨意。研究表明,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多做提問設計的思考,並以此作為問題設計的依據,使設計的問題既簡明准確,又能突出重難點。在關鍵性的問題和小結性的問題設計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復推敲。另外,課堂提問還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准問題的切入點,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問出精彩來,問出實效來。為此,要實現課堂提問的「精」「准」,教師還要把握好提問的「三度」:即難(易)度、精(准)度、適(量)度。
1、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做到適合適中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既不能太難又不能太易,盡量設計讓學生「跳一跳能夠著」的問題。因為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數學的興趣,問題太難又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要注意提問的語言,做到精確准確
『陸』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更是一種精彩的教學藝術,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有積極的作用。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及教研活動中我們經常發現:部分教師課堂提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問時機;提出的問題不夠精準;缺乏提問的藝術、和技巧;或者提出的問題價值不高;缺乏對生成性問題的預設;導致課堂「低效提問」的現象時常出現。針對以上現象,我參加了南京市規劃個人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策略研究》,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實踐與研究,筆者認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准確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和學生思考的時間
研究表明: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准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卻非常重要。何時提問,提問什麼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若能在恰當的時機和火候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研究中還發現,課堂提問的時機通常產生於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達交流時;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發問質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意欲表達傾訴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教師若能准確把握好以上的提問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將會大大提高。
此外,在提問後教師應注意停頓一會兒,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我們在聽課中經常看到:教師在提問後,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總希望學生能對答如流,如果學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師就會重復這個問題,或重新加以解釋,或立即降低難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學來「幫忙」,根本不考慮學生是否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形成答案並作出反應。實驗表明,如果教師提問後能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那麼他們的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變化:學生的應答興趣就會加大,隨意回答的情況就會減少,回答會更完整、更准確、更精彩,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顯增強。
『柒』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課堂提問作為一項可操作、可演示、可評價、可把握的數學教學技能,已越來越受數學教師的重視。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有些教師的提問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學生要麼答非所問,要麼答者寥寥,造成課堂教學的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做到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問用語清晰,表達准確 首先,提問用語要貼近學生的語言。學生對教師的提問作出解答的過程可以視為獲取、加工和運用信息的過程。學生能不能對教師的提問作出有效、積極的思考,前提就是他是否明白這句話的意思。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要盡量少用脫離學生語言環境的詞語或字眼。其次,提問語言要明確。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成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述要准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觀察這兩列數列,發現了什麼特點?」這個問題學生不好回答。究竟是問每列數列相鄰兩項之間的數量關系,還是指兩列數列對應項之間的數量關系呢?還比如:「看到此題,你能想到什麼?」這樣的提問,學生也不好回答。教師發問時,問題要只說一遍,盡量做到長話短說,如果問題太長可設計課件或用文字呈現。教師把問題說出之後,就不要再復述問題,以免養成學生不注意教師發問的習慣。倘若某個學生沒有聽到教師所問的問題,教師可另行指定一個學生回答。 二、課堂提問要抓住時機,看準火候。 提問的課堂時機:一是學生學習情緒需要激發、調動的時候;二是學生研究目標不明、思維受阻的時候;三是促進學生自我評價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不能「隨意問」,更不能「懲罰問」。隨意問會產生兩種不良的情況,一是問得過深,脫離學生的實際「槍槍卡殼」,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問得過淺,學生無須思考就能回答,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懲罰問則是教育的一種失誤。 三、提問要選擇合適的方式 提問的方式從形式角度說是怎樣問,一般我們可根據教學實際選擇以下形式:直問——就是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曲問——就是轉彎抹角,從側面或反面提出問題。它有助於學生澄清概念、疏通思路,使學生沿著奇道曲徑達到知識的深層與高層。例如:教完分數基本性質,讓學生比較它與商不變性質的異同,教師設問:為什麼分數基本性質不也說成「分子分母都擴大或縮小相同倍數」而是「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通過比較、分析讓學生理解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必須對原有的概念進行修正、擴充、完善。正問——就是從問題的正面設問。反問——就是從問題的反面設問。正問與反問可以促使學生從問題的兩個對立面出發加深理解,能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順向與逆向思維的能力。追問——就是對某一內容或問題,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問之後又再次提問,窮追不舍,直至學生真正理解為止…… 四、提問要適合學生認知實際 為了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教師根據小學生學習的情況,發揮教學機智,既要在備課中有充分的准備,同時,對一些不能滿足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需求的問題要及時調整。數學問題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要以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為基礎,使學生能夠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通過認真的思考,才能回答問題,這樣學生就能把新舊知識串通起來,更能加深他們的印象。對於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教師可以先提問一些相關的簡單問題作為鋪墊,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最終找到正確的答案。 五、尊重學生的提問權 學生是一個個有著豐富而細膩的思想的人,每一堂課中他們都會產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於學生自製力較弱,這些想法或疑惑一經產生,便急欲一吐為快,否則即會形成一個個思維干擾。學生是學習實踐活動的主人,教師要允許學生質疑,熱情地為他們創造吐露思想的機會。對於學生的質疑,要在態度上給予鼓勵,方法上加以指導,讓學生在教師親切、贊賞的言行中產生強烈的思維意向,積極進行思維活動。 六、提問要面向全體,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 提問活動是全體學生同教師的信息交流,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答問的機會。課堂提問,不能出現「遺忘的角落」,要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期待,培養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強烈競爭意識,從而營造出一個主動積極的集體思維氛圍,轉而推動每個學生更主觀能動地進行思維活動。選擇恰當的提問對象,有助於培養全體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和能力。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對優等生提問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理解性的、發散性的、綜合性的問題,激勵其鑽研;中等生則以一般性問題,助其掌握、鞏固知識、提高學趣,培養良好的思維情緒;而後進生宜問一些淺顯的,如簡單判斷性、敘述性的,比較直觀的。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認識,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波瀾起伏,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