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
畫圖,計算可以通過信息設備快速准確的得出
將學生的作業通過信息設備進行展示,鼓勵專和刺激屬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利用信息設備上的數學題對學生進行當堂測試
其實信息設備的使用並無特殊之處,它的作用在於輔助,所以只要將平時一些耗時耗力的數學運算與信息設備相結合,總會提升學生成績的。
②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有哪些研究成果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教育教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專在課堂教學中不僅為課堂教學增添屬了新的教學手段,而且打破了傳統教學單一的教學模式,但是在當下,如何有效的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效的融合,需要我們進行探討和研究。
③ 怎樣把握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點
【摘要】數學是小學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門課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是當前小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我國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入融合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文章以信息技術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為主線,進一步探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若干問題。【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有效整合《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高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既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新課程標准理念作指導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努力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有效的學習工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有效整合,談談我的一些見解。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有價值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新課時,合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景中發生,能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積極情緒,使學生樂學、愛學。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先讓學生看汽車在公路上飛馳的錄像,再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橢圓形、和圓形做車輪時汽車前行的情景,在學生的歡笑聲中,教師設問:為什麼只有汽車輪子是圓形時汽車才會走得又快又穩呢?車輪是圓形就一定會使汽車跑得又快又穩嗎?這樣設計的動畫時間短,卻簡潔明了的突出本課的主題,引發了學生對圓的應用價值及其基本特徵進行探究的慾望。此情境的創設融學科性、藝術性、教育性和科學性為一體,完美地完成激趣、設疑和促思的目的,這樣運用信息技術有效的輔助了小學數學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化了課堂,提高了教學效率。二、運用信息技術,讓數學走進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數學課堂中運用現實生活材料,不僅能使學生體會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大大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例如:在進行《人民幣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先出示一段錄像:小明到一個文化用品商場購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購買文化用品,營業員與其進行交易,隨著畫面的切換,一個歡快的童音提出質疑:「小朋友,你能認出這些面值的人民幣嗎?」通過音像圖文並茂在課堂上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無處不在,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三、運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重點和難點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引導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的點、線的閃爍,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來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緊接著把長方體的實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圖,完成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再通過面、棱的移動,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時配有聲音,利用色彩動態來比較,得出長方體「相對面的面積相等,相對棱的長度相等」這一結論,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會了這一知識。這樣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不斷再現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讓學生在觀察與思考的過程中,掌握思維的一般方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四、運用信息技術,突破難點,完善思維「加強學生空間觀念形成」這是新課程標准倡導的理念之一,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教學難點能否突破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而運用現代信息手段,就可把抽象的空間概念轉化為學生能直接感知的具體表象,幫助學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為促進學生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飛躍發展架橋鋪路。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為了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條規律,製作了展示剪拼過程的課件。使學生在直觀感知中驗證了猜想,正確的建構了新知,使學生在動手剪拼以後,進一步得到了驗證。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完善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總之,在教學中只有擺正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發揮其教學優勢,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數學軟體的應用,使數學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訓練解題能力的場所,而是給學生一個發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間,使學生從學數學到做數學、玩數學。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學習態度上的變化,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再到創造性學習,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於學生的數學能力的影響是深遠的。
④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要注意什麼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要注意:
1、不要一味追求專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忽屬視先進的教學理念;
2、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要成為課堂交流的障礙;
3、信息技術的應用要講求實效
4、信息技術的應用要著眼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應用多媒體教學還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於信息技術更新快的特點,會充分感受到現代化的氣息,同時,培養了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識與能力,讓開放式的思維方式與自主性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適應能力、應變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增強,教與學就會相得益彰。
因此,教師只要適當地選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最佳融合點,就能在課堂教學方面達到顯著的效果。
⑤ 如何把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以信息技術、網路環境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技術正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 普遍關注。如何將計算機整合到學科教學中去也是我們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的新亮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計算機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能力和學生學習 方式的變革是計算機技術與學科課程融合的主要目標。本文從教育教學活動出發,對計算機技術帶給教學的優勢進行了一些實踐性的總結,針對一些教學中的問題進 行探究。
在當今社會,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正在不斷的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入到教學設計中呢?下面我就在教學中如何將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數學課程有效的融合所做的一些實踐,總結如下: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的整合
由於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的限制,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如: 1、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特徵,知道「形」的概念和「數」的概念一樣,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我採用彩色顯示的方式,先讓學生看到具體的實物圖形,隨後隱去實物圖形中的色彩、圖案、只剩下幾何圖形,並向學生說明:學習幾何圖形我們不研究它們的質地、顏色、圖案、只研究它們的形狀、大小、位置,既點、線、面、體,從而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幾何圖形的表象,突出圖形的本質屬性。
2、在教學「直線的認識」時,我採用動畫、著亮的方法來演示直線的特徵。先顯示一段畫的較短的直線,然後從兩頭慢慢地向兩方延長,顯示屏上展示出一條直線向兩方延伸的動畫,把直線可以無限延長,沒有端點,不可度量的特徵,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同學眼前;在教學「三線的區別」時,我採用將端點著亮,無端點的一端向外延伸同步進行的方式,以動畫形式表現直線無端點,能向兩端無限延長,不能度量;射線有一個端點,能向一個方向無限延長,不能度量;線段有兩個端點,不能延長,可以度量的圖形正展示在學生面前。計算機軟體生動形象直觀,演示方法靈活多變,易於顯示幾何圖形的特徵。因此,它在幫助學生認識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中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啟發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一開始就顯示學生熟悉的國旗和手帕圖案,圖形色彩鮮明,花紋美麗。當問及它們形狀時,學生說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隨即隱去這兩個圖形的色瓷和花紋,從而引入對圖形的研究。同樣在認識長方體時,先顯示火柴盒的模擬圖形,並與實物相對照。認識立體圖上每一個面的形狀,各條棱之間的位置關系,然後用不同色彩顯示兩條虛線,形成了一組完整的直觀圖,再用分別著色的方法來顯示長方體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後面。這樣通過分層顯示,為觀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從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橋梁。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形式的整合
在數學的教學中,我有意識讓學生利用網路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可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課余知識,而且可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可以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恰當地選准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⑥ 怎樣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效融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強調: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結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集文字、聲音、圖象和動畫於一體,且具有綜合處理能力,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網路傳遞方式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實時開放,問題情境生動逼真,能夠讓小學生進入角色快,積極性高。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為學生接受、處理信息提供了方便,為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現代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那麼,如何更好地實現現代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結合呢?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融合,應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現代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小學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新課標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他們自己跳起來摘果子,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凡是學生自己能探索出來的,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暗示。如: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一課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作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學生通過教師製作的課件,自由的選擇城區的一個優美場景,從中發現一些有關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並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可請求別人幫助,也可退出此場景再進入其它場景繼續進行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實現了個體化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融合,應致力於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和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結合,應致力於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和學的觀念以及相應的學習目標、方法和評價手段,努力引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數學、學習有趣的數學、學習鮮活的數學。現代信息技術形象逼真的屏幕圖象和動畫,能使呈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把現代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構建。
如:在教學《確定位置》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其中有兩個層次的練習是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按四人一小組上電腦操作,進而把數學學習與現代信息技術知識融合起來。第一層次的練習是:「小小設計師」按題目的要求把水果放到指定的位置;第二層次的練習是:「走棋子游戲」。學生在操作這兩個游戲活動時,每操作一步,多媒體課件都有配音,如,「小小設計師」游戲中配「恭喜你,設計成功!」「走棋子游戲」中配「你真棒,走對了!」等激勵的話;如果學生走錯了,課件中會用一種風鈴的聲音提醒;如果需要幫助,課件頁面的右上角有個方向標,點擊一下就可以出現八個方向,可以上下左右拖動,幫助解決問題。當順利完成操作時,學生均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和愉悅感,這是其它教學媒體所無法替代的。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融合,應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是抽象性、邏樣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為主轉向來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把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進行有機結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時,先引導學生用不同長度的小棒若干根,搭一搭,哪些能搭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搭成三角形?由於學生的操作可能不是很標准,這時如果能用多媒體計算機動態演示,小棒拼搭三角形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要想拼搭成一個三角形,三根小棒中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一定要大於第三邊。又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以先引導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再在多媒體計算機上動態演示,用「割補法」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引導學生在觀察,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相當於長方形的長和寬,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於割補後的長方形的面積。最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進一步體會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整個過程演示與講解,觀察與操作融為一體,從不同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准確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提供了有力的幫助。但是計算機模擬實驗決不能替代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計算機演示不能替代學生的直觀想像,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還要給學生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做數學,在做數學過程中,體驗感受數學,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
當然,現在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先進,我們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手段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目的是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但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我們要謹防「學科缺失」。在把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進行融合時,要在數學學科的背景下,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習、交流、展示的重要工具,不應該脫離數學教學去孤立地凸顯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只有在突出學科特徵的常態教學下的結合才是有意義的、有效的、有價值的。一節好的結合課,它的學科特徵應該很鮮明。我們應積極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完整教學鏈的結合的內在規律,不要僅僅把眼光停留在某一節課的結合實踐與研究上。
2.我們要避免「教師跟著課件走,學生跟著滑鼠走,教學跟著電腦走」的現象;避免受課件的牽制。保證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是「教師導」而不是「電腦導」。我們應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最佳切入點,還是要講究「不可替代性」。
3.數學教學,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而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有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現代信息技術介入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提供的不僅是超大的信息量,多媒體的信息傳遞方式,往往使數學知識變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的過程被計算機所替代。這又讓我們擔心學生的思維會不會停留在形象直觀的層面上。所以,「融合」一定要把握好現代信息技術使用的度,注意時機和時間,注意為學生提供充分地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的機會。因此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我們要重視「四適」:設計適當、應用適時、信息適量、目標適切。「適」的標准,應該充分考慮:創設的情境,激發興趣,解決重點、難點的問題,知識的建構與拓展,情感的激勵等方面。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融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開拓了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現代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結合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哪一種模式可以供我們去套用,我們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注重平時的教學實踐,選擇那些最容易達成教學目標、最容易突出教學重點、最容易突破教學難點的技術,選擇那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力的最有效的技術,而不應該總是選擇最先進的技術,從而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⑦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要注意什麼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集聲、光、動畫為一體,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為動態,使學生樂學、會學、易學,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動畫效果能夠模擬許多復雜的數學動態過程,再現知識形成過程便於理解,促進探索,幫助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適時適量的運用信息技術,可優化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但是,過多過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直觀性,也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那麼如何才能讓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水乳交融,讓信息技術揚其長、避其短呢?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融合必須遵循原則
1、運用信息技術用要有利於激活學習動機
導入新課時,必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明確學習目標要求,為學好新知識創造良好的心理准備。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學習興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
例如:在教學「圓錐體的認識」時,用多媒體手段展示了建築物的圓錐頂、機械零件、農民谷堆、吊車堆煤等多種實物圖,使學生體會到圓錐體就在我們的身邊;再用直角三角形旋轉成體,使學生感悟錐體的形成過程。在此基礎上,去掉非本質屬性,抽象出圓錐的共性,激起學生認識圓錐、探求圓錐特徵的慾望。
2、運用信息技術用要有利於揭示教學內容的實質
信息技術具有形象直觀、動態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學手段無法做到的功能,能形象地呈現事物的現象,具體地表達事物發展的過程,生動地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巧妙地揭示事物的本質,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 「圓的位置和圓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的?」,在學生們畫畫議議後。利用信息技術在大屏幕上的不同位置上出現一個又一個一閃一閃的小圓點,接著出現一個圓又一個的圓…… 「圓的位置是由圓心的位置決定的!」一目瞭然。而後,屏幕上演示一個又一個以圓心為端點的長短不同的半徑,隨之對應出現一個又一個大小不同的圓。「圓的大小是由半徑的長短決定的。」迎忍而解。教師無需更多的語言,只需藉助信息技術,便巧妙地揭示了教學內容的實質,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於學生面前。
3、運用信息技術用要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只能反映事物變化的結果或活動的一瞬間。假如靜止的插圖藉助信息技術,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把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展現出來,這樣既可突破重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為清晰。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信息技術能形象生動地再現出蝴蝶、晴蜓、梧桐葉、窗花沿一條線兩邊的圖形完全重合的過程,能讓學生對軸對稱的定義有直觀認識。而對於長方形、正方形、等邊三角形、正八邊形有幾條對稱軸;平行四邊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這些重點、難點和疑點,在學生運用定義通過畫、折、比、議判斷有爭議後,再運用定義藉助多媒體播放旋轉折疊,學生就能深刻地感知到對稱軸是否存在、對稱軸的條數,使問題得以輕松解決,定義又得以深化。這里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勢,適時啟發、點撥,教學過程得以優化,課程的重點難點疑點也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4、運用信息技術用要有利於思維的發展
小學生的認識特點是從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為主過渡,要使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就必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從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識。信息技術可以將平面的語言文字內容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抽象思維的能力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訓練。
例如,在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時,把圓若乾等份後的拼成一個平面圖形。學生們拼拼擺擺,說說議議,很快得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結論,這與「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近似度較差。如果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分別演示把圓若乾等分後對拼的過程,把學生理解中的難點——近似長方形的長由曲線變成直線的過程動態呈現,理解「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的道理便會變輕松,面積公式的推導也就水到渠成。接著啟發想像創新其它拼法,動手操作,多媒體演示,抽象概括公式。信息技術的操作和演示,為學生思維的飛躍創造了條件,有效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5、運用信息技術用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提供了一個拓展的課堂和一個微縮的社會,使學生接觸的不再是單純的文字材料,而是可以觀其形、聞其聲、知其意的「立體空間」,它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增強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實現課堂教學全面的有效及時的反饋、矯正,提高了課堂效率。
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時,運用模擬教學課件,創設「虛擬超市」。學生可充當「售貨員」,點擊食品到秤上去稱,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是「顧客」,去花錢購物,算買的東西需要多少錢,「售貨員」該找多少錢。其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自然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通過信息技術緊密地整合在一起,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的水乳交融要避免誤區
1:重技術先進,輕內容實效
信息技術是為課堂服務的工具,如果一味地追求「高科技」: 過度採用令人目不暇接的動畫,美妙動聽的音樂,精彩紛呈的視頻等,只會使學生把更多的無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而無法專心於這些畫面和音樂所蘊含實質---教學內容,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2:重現代手段,輕傳統教法
盡管信息技術有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常規媒體的一些特色功能卻也不容忽視,事實上任何教學媒體都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如投影、幻燈的靜態展示功能和實景放大功能,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都有其良好的教學功能,有的甚至是信息技術所不能完全替代的。而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那些通過拼一拼、畫一畫、量一量、掂一掂的感知,那些經過學具操作或實際操作才能形成的技能更易因計信息技術的介入而被忽視。
3、重機械演示,輕主導交流
由於受信息技術能力的制約,課件的交互性都不礬強,於是許多課堂就變成了教師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程序上來。這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演變成了「以電腦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過程是由教和學兩方面構成的有機的雙邊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案,教師恰當的、精要的講解,有條理的、必要的板書,及時的操作示範,親切話語、由衷的微笑、簡單的手勢,這些必要的交流互動在提高教學效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信息技術不可能替代的。如果教學思路過多的被信息技術所左右,自己好的教學風格被信息技術演示的程序所湮沒,那麼我們將最終失去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
4、重知識呈現,輕思維培養
信息技術的特點是能夠使靜態變為動態,抽象變為形象,目前許多數學課件大都熱衷於如何把教學內容表現得更直觀,更簡捷,側重於教會學生知識,主要呈現那些學生需要思考的東西,忽視了學生積極思考習慣的養成以及抽象思維品質的培養。這樣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會下降、想像空間受到限制,抽象思維也就受到抑制。長期以往極不利於數學的再學習。
新興的多媒體教學是時代性強,生命力強的現代教學手段。我們數學教師只有吃透現代教育技術的本質,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揚其所長,避其所短,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讓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有效的融合,相輔相成,使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⑧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融合
一、藉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於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多媒體應用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堂課成功的教學課,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是很高的,信息技術是我們的好幫手。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學生快速、高效的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
在導入新課時運用一個動畫講授一個故事,提一個問題,設置懸念,創設新奇的問題情境,這樣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究新知識的心理。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判斷中,學生對「線」的特徵雖然了解,但應用於上把握不定。我們在設計課件這一部分時,採用動畫顯示直線、射線和線段。例如,可以使線段自左飛入,然後按動畫疊放次序播放,射線是線段基礎上一端的無限處長及把線段兩端處長得到直線,這種在原有圖形基礎上的動畫展示過程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線間的對應關系,加深了對「線」的特徵的掌握。增加問題情景設計,激起課堂高潮
以往的數學教學課件因程序化太濃,難以達到學習的高潮。如果利用AUTHWARE的交互功能自編的課件,靈活地結合教材與教學實際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我們對《圓的認識》設計採用了三個問題情景:首先是向學生提出圓的表達方式在生活中有哪幾種?等學生回答後,從計算機中調出圓的圖象等幾種,讓學生集中精力觀看後,情緒高漲,思路開闊;在對圓的判別中,設計插入一個繪制的車輪圖象,使學生對圓的性質豁然醒悟;在對一堂課的歸納、小結時,採用網路技巧及特寫處理,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思想和解題技巧以以特寫方式歸於一張畫面上,並配上輕松的背景音樂,使同學能輕松愉快地掌握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我在執教相遇問題時,用速度和乘時間求路程和比較抽象,學生恐怕難以接受,於是用多媒體演示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經3小時相遇的畫面,然後用線段圖表示兩車走的路程和,接著閃現兩車每小時走的路程,並把它們合並成一條小線段,即速度和,走了3小時就有了3段這樣的小線段,它們的總長度也是兩車走的路程和。
從這里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此時教師無需更多言語,只需藉助信息技術,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二、藉助信息技術,搜集信息,充實學習內容
信息技術教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網路化的學習環境,實現資源共享,它徹底打破了學校教學方式的束縛,這種一體化的特性,使我們的教學既可以實施個別化教學,也可以實施合作教學,經過合作學習,最後互相補充,集思廣益,對同一個問題得較全面、科學的認識。使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網站上儲存的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等內容,每一位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有目的的選擇學習。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培養學生的搜索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能力,又創造性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藉助信息技術,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知識形成過程
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實驗平台,供其實踐操作、探索、發現。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推導公式時,除用兩個梯形的拼擺得出計算方法外,如何利用一個三角形的切拼,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利用幾何畫板可以方便地表現通過「平移」、「旋轉」、「翻折」的手段三角形轉化為已知的基本圖形,進一步的理解梯形面積計算方法,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從這里可以看出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能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可以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靠掛圖或板書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在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景、及時有效的反饋中,進一步地加強學生對於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認識。
四、藉助信息技術,虛擬現實,把知識還原於生活實際
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例如:學習「在購物中的學問」這一內容時,從課前學生應該與家長一起進行商場購物、調查的實踐活動入手,利用計算機這一強有力的工具,發揮其特有的其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設計制
⑨ 如何把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的不斷變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一、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三、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可以增大課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學效果。四、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能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及時的反饋、矯正。五、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的不斷變化。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談幾點較為粗淺的看法。
一、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的學習才會有動力,才會全神貫注,行動才是積極的,思維、觀察、想像等多種智力活動才是主動的,最有效的。烏申斯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扼殺學生探究真理的願望。」只有將數學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整合,才能激發學生求知慾,發揮其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賴於興趣做導向,利用趣味性去點燃學生求知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進入一種好奇、渴盼的境界,在興趣上去深化他們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學習百分數、分數和小數互化時,我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主要是平時購物的情景:星期天,小明、小剛和小強三名同學帶著同樣多的錢到不同的商店買一種質量、形狀完全一樣的迷你賽車,小明花了這筆錢的32%,小剛花了這筆錢的3/8,小強花了這筆錢的 0.35倍 。他們誰花的錢多,誰花的錢少?
通過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把學生的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達」的境地,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慾望,把學生帶入廣闊的數學天地。學生很快就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同學利用學過的小數來比較,有的同學利用分數來比較,還有的同學利用百分數來比較,這樣不用老師去講解學生自己就已經實現了百分數、分數和小數的互相轉化,從而總結出了轉化的方法,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以實踐為基礎,採用形象化材料與手段來理解內容,有利於喚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被動局面,多讓學生利用小棒、圖片以及各種學具在多媒體上進行實踐操作,在擺弄學具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隨之展開,其餘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發展,這樣學生在親自獲取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就能逐步開展探索,激發創新慾望,從而實現把未知轉化為已知。
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教師應把操作過程主動放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結果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合作,竟研究出了多種不同的方法:
研究三角形面積學生用了五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第二種方法: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第三種方法: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方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第四種方法: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方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