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
一、教師必須有清晰的教學思路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一般地說,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是循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的,因此教學思路就有了鮮明的實踐性的特點。它不只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教案中,而必須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思路清晰,英語課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啟迪。教師的個人思維品質集中地體現在教學思路上,又以非常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教師講授需把握分寸
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的講。在教學的某個環節,恰當的講解分析單元的某些詞句段,對於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為重要的。恰當的講,才能促進學生對該單元的理解,提高其鑒賞水平。蜻蜓點水或過深過透地講都無助於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教師若面面俱到,講的太多太泛,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於「休眠」狀態;教師若引經考據,講得太深奧,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於「茫然」狀態。從教學論的角度看,恰當的講,還要注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特點。根據維果茨基的學習潛力理論,「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他們的年齡與心理力量所許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強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在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充分展示才華。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恰當的講」的引導下,漸入學習的佳境。
三、教師應善於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就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問題的解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使課堂交流呈現多向性。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提問應叫開放式提問,它沒有劃一的或標准答案,不能用簡單的「是」「否」之類的詞來回答。它對學生的能力提出挑戰,激勵學生必須對該單元作進一步探究。開放式提問含有很大的容量,但決不是大得不著邊際,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緊貼單元,讓學生有開掘的天地,對單元作深入的、探究性的討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多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教學任務相去甚遠,教師應珍視學生的提問,保護學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英語教學是應摒棄某種狹隘功利的。
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程度
葉聖陶曾說:「教師所務,惟在啟發誘導。」這就是說教師應當啟發誘導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開拓,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有專家指出:「考察英語教學效率的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當代教學理論認為:盡管教學是教與學統一的過程,但是如果以為教師教的過程同時一定也是學生學的過程,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事實上,教師教的過程,學生未必在學,即使在學,很可能是被動地學,低效甚至無效地學。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的狀況,把「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從而做到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
在這一層面上,我嘗試了「六段式」教學模式的探索,它遵循整體性、基礎性、發展性、層次性的原則,確立英語教學的六個階段:即示標——鋪墊(輔助環節)——自學——質疑——精講——測標。這樣的教學模式,從開始,教師就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確立學習的目標,教師則要強調、出示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思路。再這里,強調目標一點要結合學生的最近區的學習狀況,結合要學習的單元內容進行,做到有得放矢;第二環節的鋪墊,則是要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自學的方法、自學的時間、自學的要求,這樣學生可以緊張的思維,學會自學的方法,增強自學的能力:第三環節是自學,在這里對對教師的要求更明確,那就是,不宜多走來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寫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東張西望,教師要及時發現問題,並採用「竊竊增語」的方式提醒。同時在這一環節,還要採用提問、交流、板眼、書面練習等手段檢測,檢查自學的效果;第四環節:質疑。在前面自學的基礎上,學生提出問題,為教師精講做准備。第五環節是精講。這里對教師講的時間有明確的規定,(不超過15分鍾),目的是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第六環節是:測標。既針對本堂課的學習情況,進行的檢查,明確學生學習情況,為輔導和改進教學方法做鋪墊,
「六段式」的教學模式,突顯「學生為本」「訓練為主」「重在培養能力」的觀念,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要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英語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許多卓有成效的英語教師之所以取得教學的高效率,其訣竅之一正是貫徹教學民主原則,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僅班級管理依靠民主,討論問題發揚民主,就連每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跟學生共同商量。這種民主作風將教師的意願不知不覺化作了學生自己的意願,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生機,大大提高了學習時間的利用率。因此,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
⑵ 小學英語課堂活動設計是否有效博客
一、新課程標准下,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要求
英語課程標准要求小學英語教學以培養學生聽說技能為主要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英語語感為主要目標,讓學生會用語言表達思想、做事情,並能在聽、說、玩、演等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育部2002),而課堂教學活動占課堂的主導地位。
二、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現狀分析
在現在的公開課上,教師把重點放在怎樣設計更多的有趣的教學活動上,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公開課的氛圍。教師設計大量的活動,學生唱唱跳跳,做做演演,利用圖片、多媒體等教學工具,課堂氣氛活躍,但是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只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和課堂表面的那份熱鬧,而忽視了活動的有效性,導致活動只流於形式,而課堂實效性則不高。
三、如何設計有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直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邱琳2009)。第一方面主要是體現在課堂上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這是外在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而第二方面則具體表現在學生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學生學習英語的一些方法等,這是內在的目標。
⑶ 視角下如何設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從小學英語教學的詞彙板塊、故事板塊和語音板塊的教學實例,生動內講述如何滲透語言核容心素養:英語教學中要做到在語境和語篇中呈現目標語言,提高語言輸入的整體性;語言運用任務設計要遵守對等原則,確保語言產出實效;關注師生話語交往的數量與質量,提高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最後,潘老師還提醒老師們在英語課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課堂用語,要使自己的課堂用語真實有效。
⑷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幾乎都是在課堂里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究其本身而言,對於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是起著巨大作用的。但,如果沒有經過精心的策劃,其效果可能就會與教師的設計初衷大相徑庭,達不到預設的教學效果。綜觀許多英語課的教學,有些教師對於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並如何有效實施還存著諸多的迷惑,以至於課堂氣氛著實熱鬧,然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整堂課變成了活動的堆積,形式大於結果,教學效益低下。
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是追求全人的發展,所以,英語課堂上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除了要達成顯性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目標之外,還應該注重隱性目標的達成,比如: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掌握學習英語的策略方法等。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語言實踐活動,不僅要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培養和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還要拓展學生的視野,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發展良好個性,提高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於課堂教學活動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的概念之分。
廣義的教學活動指
在以任務為驅動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謂活動就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要做的具體事情,也可稱為步驟。
本文中提出的教學活動指狹義概念上的教學活動,即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達成某個教學目標而採取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的教學步驟。
參考多種教育文獻,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際,本人以為要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一、活動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
按照一般教育理論書籍較一致的提法,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這說明教師在設計任何一個教學活動時,必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作指引,教師要明確通過這個教學活動,期望學生有什麼語言或行為上的變化,這也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
然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不可能窮盡一堂課所有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因為其特殊性,有著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比如,有的活動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單詞的理解,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表達時更加順暢,而有的活動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相關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比較明確地預見到活動前和活動後,學生的區別會有哪些等等,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目標指向明確,操作性強,教學效益也高。
活動案例1
教學內容:Oxford English 1BU3 Colour
教學活動:故事講述
活動時間:15分鍾左右
活動目的:通過故事<The greedy fish>給學生創設和諧有趣的學習環境, 有效落實語言知識目標:學習單詞brown, purple, white, black;復習句型What is it?/What colour is it? 學會聽或說新句型Please make me red/strong. 同時,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並保持他們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
活動描述:
教師自編了一個故事『The Greedy Fish』,講述了一條貪婪的小魚和一條大魚外出遊玩,遊玩途中看見各種顏色的東西而想要變色的故事。兩條魚之間的主要對話內容如下:
The greedy fish: What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a banana/an orange….
The greedy fish: What colour is it?
The old fish: It is yellow/orange….
The greedy fish: I like yellow/orange…. Please make me yellow/orange….
在此故事中,教師將學生已學過的顏色詞和將要學習的顏色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讓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過這條貪婪小魚的不停想要變換顏色的情節發展非常自然地學習了新單詞,並能聽懂或模仿學說Please make me red/blue.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不斷重復What is it?和 What colour is it?這兩個問句,這是學生曾經學過的句型,也是教師在後面的第三個活動(post-task procere)中將要用到的主要句型,在教師有意識的極富感情的不斷述說中,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在故事的後半部分,不知不覺地隨著教師重復著這兩句問句,這就為後面的活動三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colors. 「What is it?」 「What color is it? 」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活動分析:教師通過本故事的講述,既完成了對red, yellow, blue, green, pink, orange 這六個單詞的復習,又在學生喜愛的故事中慢慢地引出、落實教學四個新授單詞brown, purple, white, black。教師把復習和新授溶於一個故事中,不僅完成了語言知識目標,而且該活動也是後兩個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的前提和保證。教師在設計本教學活動時,她的目的極為清晰,既要較好地達成語言知識目標,更要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並且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激發並保持學生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在觀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整個班級的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新詞時興趣盎然,踴躍參與,效果良好;尤其是隨著故事情節的漸漸發展,孩子們隨著貪婪小魚的神奇經歷,不時發出「噢!」「噢!」的驚訝聲。而在故事的後半部分,部分學生輕聲和著老師一起講述故事,其投入程度可見一斑。老師的另一個活動目標「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並保持他們強烈持久的學習願望」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達成,體現了教育的無痕化。
⑸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的學科具有內在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說英語的興趣。(1)充分創設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情景讓學生說。如......(2)提供多種游戲活動,玩中賽中說英語。小學英語課是實踐活動課,而不是知識課。因此在教兒童學英語,首先要注意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模仿動物的叫聲,動作等猜單詞游戲、拍手找單詞游戲、帶頭飾表演游戲以及搶答、繞口令、讀單詞、讀韻律詩、快速單詞接龍、語音快速反應等比賽,都比較符合兒童模仿能力強、心理負擔輕的特點。(3)多鼓勵。教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信任的眼神,一份小小的獎品都會帶給學生很大的信心。
⑹ 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設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從小學英語教學的詞彙板塊、故事板塊和語音板塊的教學實例,生動講述如何滲透語言核心素養:英語教學中要做到在語境和語篇中呈現目標語言,提高語言輸入的整體性;語言運用任務設計要遵守對等原則,確保語言產出實效;關注師生話語交往的數量與質量,提高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最後,潘老師還提醒老師們在英語課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課堂用語,要使自己的課堂用語真實有效。
⑺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一、創情景,激興趣,讓學生敢說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的學科具有內在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說英語的興趣.(1)充分創設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情景讓學生說.如.(2)提供多種游戲活動,玩中賽中說英語.小學英語課是實踐活動課,而不是知識課.因此在教兒童學英語,首先要注意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模仿動物的叫聲,動作等猜單詞游戲、拍手找單詞游戲、帶頭飾表演游戲以及搶答、繞口令、讀單詞、讀韻律詩、快速單詞接龍、語音快速反應等比賽,都比較符合兒童模仿能力強、心理負擔輕的特點.(3)多鼓勵.教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信任的眼神,一份小小的獎品都會帶給學生很大的信心.二、設任務,獲成就,讓學生能說小學英語的任務活動主要以課程標准中要求的為准,如看錶演猜詞義;唱歌,演劇,做游戲;讀短文;模擬交際,講故事等,通過這些活動,提高小學生語言綜合交際的能力.任務型活動設計類型口頭交流 、交際主要體現為以下三種: (一) 信息傳遞型.該活動的本質是對理解了的語言進行轉述,或理解別人轉述的語言;把語言轉換成圖表形式展現,或把圖表形式轉換成語言轉述.(二) 推理決定型.該活動的本質是學習對信息的加工處理.我經常通過閱讀短文,理解判斷,讓學生說說理解判斷的結果為什麼是對,為什麼是錯,這一類型的設計,不適合低段學生.這一活動本身有一定的難度.但可以為學生的閱讀指明方向,而不是找原句來判斷,需要理解.學生的推理說便成了老師了解和檢查學生掌握短問情況的一個捷徑.(三) 觀點闡述型.觀點闡述型活動需要參與者對於所給情景表述個人的愛好、情感、觀點、態度等.比如,在教學6A 《Unit5 The seasons》一單元中,在教學一年有四個季節,以及四個季節的特徵後,就要用說來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學以置用.我就通過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Why?Because it』s…I can ….基本句形,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來對所學知識鞏固的.在這一活動中,教師盡量創造英語氣氛,使訓練交際化,讓學生敢說,獲得成就感.運用同桌互問,小組代表交流等方式,增加學生說的機會.任務型教學方法,對於提高學生說的能力,幫助是很大的.關鍵是教師要盡多的提供給學生足夠的信息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進行滲透大容量、快節奏、高密度的訓練,真正提高課堂效率,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的能力.三、重指導,拓學法,讓學生會說人們常說:「授人魚不如授人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指導學生尋找語言表達的規律,使學生能用准確、精練的語言來表達想要表達的內容,逐步由「學著說」向「學會說」轉變.如. 然後,放手讓學生結合圖片和例句,細心觀察,互相討論,教師予以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尋找規律,並進行歸納總結——How many後面跟復數.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輕松地掌握了說話的技巧,最終學會了如何說好所學的每一句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