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中小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中小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發布時間:2021-01-01 08:43:08

1. 如何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生課程,尚無系統而又完善的教學方式供我們參考,有待教師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總結出有本學科特點、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有了一些體會。
一、精心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每節課我都注意選擇好的導入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電腦繪畫」,我通過電腦演示幾幅本校學生的精美電腦繪畫作品導入,在學生一片贊嘆聲中,我趁機插入:「同學們,這些圖畫都是我校學生通過電腦畫出來的。畫出它們其實也不難,只要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也能畫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有時我又以游戲導入,如教學「指法」這一內容,我演示一個叫做「警察抓小偷」的指法練習游戲,同學們在感受「緊張」氣氛的同時,興趣大增,一個個躍躍欲試,這為講授新課創造了良好條件。所以說,好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
二、注重實踐,體驗過程
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它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讓學生掌握單靠教師講授不行,必須進行大量實踐。如教學「CapsLock鍵的作用」時,我首先讓學生擊26個英文字母鍵,並觀察顯示屏上顯示的內容,然後再讓他們擊一下CapsLock鍵,之後再擊26個字母鍵,看顯示屏上出現的又是什麼,引導他們把兩次出現的內容作比較,這樣做了之後,當我問他們CapsLock鍵的作用是什麼時,他們都能很准確地回答出來,並且記得非常牢,比以往直接把CapsLock鍵的作用告訴他們的效果好多了。這正體現了「我聽到了,可能會意識,我看到了,可能會記住,我做過了,便掌握了」的道理,符合學生在體驗、探究中掌握知識的新的教育理念。再如教學「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我講解了畫矩形的方法和要領後,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去畫圓角矩形、橢圓,學生反復實踐後,大部分能夠把畫矩形的方法遷移運用到畫圓。這樣,學生學得輕松,教師也教得輕松,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分層教學,滿足不同需要
隨著高科技產業的突飛猛進和信息技術的普及,電腦開始走進了家庭,這樣就使部分小電腦愛好者掌握了一些相關的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學生個體間也存在差異。根據這些情況,我在班級授課的基礎上做了適當調整,按照不同學生的情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次教學。具體做法是先分析教材,對內容進行整合,把知識分塊,將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分成若干小組,通過教學網「分組教學」的功能對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對基礎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教給難一點的知識,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從簡單的指法、滑鼠的使用方法教起。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四、成就激勵,保持興趣
適時進行成就激勵是保持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我做了一些實踐,比如在教學「畫圖」工具的使用時,我首先演示部分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後讓每位同學用這些工具畫出一幅想像畫,並把它保存起來,最後把他們的作品收集起來,在同學之間或班級之間進行評比、交流、學習、借鑒,這無疑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進一步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2.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教師怎樣開展教育研究

近年來,雖然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方興未艾,但是現有中小學教育科研基本上是參照大學或專業研究機構的做法,
還沒有形成自身獨特的應有的運作方式。中小學教育研究有其不同於太學和專業研究機構教育研究的特點,中小學
教師的教育研究範式也不同於專業教育理論工作者的研究範式。那麼,中小學應該形成怎樣的教育研究運作方式,
中小學教師應該怎樣開展教育研究呢?
一、中小學教師應該成為研究者
面對信息技術給人們的學習方式、交往方式所帶來的深刻變革,面對知識經濟對創新能力的呼喚,面對基礎教育課
程的重大變革,今天的教師該怎樣當?我們的答案是:必須做研究者。
但是,不少教師認為我們有「課程標准」之類的東西,有專職的教育研究者提供的理論、原則和方法,教師的任務
就是「執行」和「操作」,沒有必要去研究。顯然,這種認識不符合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也是片面的、不正確
的。那麼,教師為什麼應成為研究者呢?
1、教師的專業實踐僅依靠已有的專業理論知識不足以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的工作是一門專業,而專業活動有賴於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同時,專業活動的高度復雜性,致使專業活動存
在大量理論上的未知領域,而專業人員單憑已有的專業理論知識,難以解決實踐情境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的具體問
題。因此,專業實踐要求專業人員一方面要掌握運用已有的專業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在已有的專業理論基礎上要進
行創造性的探索,解決原有理論未解決的實際問題,不斷地反思和改進自己的專業實踐。專業實踐把專業服務和專
業研究融為一體,專業工作者不但是專業服務人員,而且是專業研究人員。教師作為教育專業人員,他們既是教育
專業理論知識的擁有者和使用者,又是這種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
2、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實踐是一個再研究的過程。
教育科學理論揭示了教育現象的一般本質與規律,因而可以指導教育實踐,但由於教育科學理論並不能預測充滿不
確定性的每一個特殊的教育情境,因此從教育理論到教育實踐並不是直接的,要有一個中間環節,即創造性地運用
教育理論的環節。這一特殊的環節也是一個研究的環節,是解決如何把理論運用於特殊教育情境的研究,如關於教
學模式、教學策略以及先進教育經驗、教學策略以及先進教育經驗、教改成果的推廣研究等。這一研究環節就中小
學而言,主要應由中小學教育實踐者承擔。
3、在研究性變革中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名農村中學的校長,也是一名語文教師。在長達3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一邊從事
實際工作,一邊堅持教育理論研究,一生中寫了41本書,600多篇論文。他的研究工作,始終立足於學校日常教育
實踐,在研究性變革中創造出輝煌的教育業績和具有世界影響的、科學而生動的教育理論。
學校生活是教育理論創新的沃土,教育實踐是教育思想的源泉。然而,並非所有的實踐都能產生鮮活的教育思想,
都能促使「個人實踐知識」的不斷更新,只有研究性變革實踐,才是鮮活的教育思想和正確的「個人實踐知識」生
成的不竭的源泉。研究性變革實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這也是蘇霍姆林斯基從一個農村中學的教師成長為
世界一流教育家的經歷給我們的啟示。
育人的過程與研究的過程是統一的,割裂了兩者的聯系,教育勞動就會缺乏創造性,教師職業就會喪失內在的尊嚴
和幸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
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每個人總是生活在這樣的兩重世界:
實然世界與應然世界、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教師從事研究的過程便是超越實然、追求應
然,超越現實、追求理想,超越物質、追求精神的過程,是獲得事業發展、創造生命價值、體驗人生幸福的過程。
二、中小學教師應該成為什麼樣的研究者
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有三種主要的活動形式:教育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和研究活動。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因
為要更好地育人,就需要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需要提高
教師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因而也就需要學習和研究。
處於「教育教學——科 研——學習」這一連續體中的中 小學教育科研,具有不同於高校 和研究機構的教育科研
的旨趣 和特點。中小學教育研究的主 體,不是專業理論工作者,而是 所有的教師和管理者;中小學教 育研究的
選題,不是來自於上級 教育行政部門的布置和理論文 獻,而必須來自於學校改革的實 踐;中小學教育研究的目
的任務,是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是解決學校與教師面對的發展問題。而以研究的態度和方式去解決學校發
展與教師教育實踐中問題的過程,就是科研的過程。中小學的教育科研當然也期望發現規律,獲得教育科研的理論
成果,但主要的並不是為了建構系統的教育理論,而是更關注改進工作,獲得教育質量提高的成果,更關注提升自
我,獲得教師和學校發展的成果。
教育研究具有不同的類型和層面,「發現」是研究,「應用」(應用理論去解決現實問題)也是研究。專家學者運用
科學方法,描述和解釋教育現象,探索未知,發現規律,是研究;教師作為教育過程的當事人,對自己的教育行為
不斷加以總結、反思與改進,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創造獨特的教育藝術,更新個人的實踐知識,同樣是一種研
究。而且,後者是不同於前者、不能為前者所替代的重要的研究。一個重在描述、解釋教育現象,建構理論;一個
直接指向實踐,追求更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學行為。一個以旁觀者的身份,對別人的教育教學活動加以解讀;一個
置身於教育情境之中,在教育行動中研究教育。一個強調運用科學方法,系統收集、分析並解釋資料,以獲得可由
他人重復經驗的結論;一個更多地建立在反思的理性的基礎上,強調個人內在的對教育活動意義價值、運用方式的
自我解讀、批判與反思,以及同行之間的對話、交流,以不斷突破原先的認識框架、僵化的思維方式等,獲得自我
的專業內涵的提升和教育實踐的改善。兩者的區別是明顯的,不宜用專家學者旨在建構理論的研究範式來規范教師
豐富多樣的個別化研究之路,不能用專家學者的研究範式來排斥、否認教師的反思型研究及其成果的價值。
三、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方式
中小學教育研究主要是一種提高教育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應用研究,主要是一種以解決教育研究成果在教育實
踐中運用的適用性和可行性問題的發展研究,是一種以解決具體教育問題為主的微觀研究,是一種在教育實踐活動
發生的現場進行的「現場研究」。總而言之,是一種以學校所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范圍,以
學校教師作為研究的主要力量,並且將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學校教育教學的校本研究。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的特點
和定位,決定了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方式不完全相同於專家學者的教育研究方式。中小學教育研究的特點和定
位,中小學教師自身的條件,決定了中小學教師更適宜於運用下列教育研究方式從事教育研究。
1、行動研究。行動研究並非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種新的教育研究理念,一種方法論意義上的革新,與
「教師即研究者」的理念是一致的。
所謂行動研究,就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由於行動研究的課題來自於教育實踐的需要,容易調動教師研
究的積極性;研究創造性地運用理論來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能夠使研究的目的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統一。 由於行動
研究強調「行動」與「研 究」的結合,因此它可以成為溝 通理論和實踐的橋梁,縮短理論 與實踐的距離,促進
理論與實踐 的結合。由於行動研究特別強調 實踐者的參與,主張在日常的學 校生活和真實的教育情境中邊 行動
邊研究,因此有助於促進教 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成為研究 者。由於行動研究以改進教育教 學工作為首要目
標,因此它可以 幫助研究者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 展。由於行動研究不是某一特
定 的研究方法,因此它對教師是一 種「規范」的解放。行動研究的過 程既具有系統性、又具有開放 性,其研究
方法具有廣泛的兼容 性,可以靈活地使用多種研究方 法去實現研究的目的。
行動研究的特點和優勢,比較適合中小學教育研究的目的任務和特殊性,因而是中小學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基本研
究方式。
2、經驗總結。教育經驗總結 的目的在於正確描述(把握)教 育實踐中的事實及其產生的過 程,揭示事實之間的因
果聯系, 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並 力求能指導以後的進一步實踐。 因此,完整的經驗總結的過程, 應當
包括整理事實、解釋事實和 抽象事實三個環節,它也代表著 經驗總結的三個層次。
以往中小學教師比較重視教育經驗的總結,近年來卻對經驗總結有所冷落,這是令人遺憾的。事實上,許多著名教
育家都是通過借鑒他人的經驗,總結自己的實踐,去探索教育的規律的;許多優秀教師也都是在不斷總結自己的教
育實踐經驗中認識和把握教育規律,並不斷成長的。廣大中小學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
如果他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科學地開展經驗總結研究,無疑有助於我們認識教育規律,推動教育改革,提高教育
質量和效益。教師的教育研究在呼喚著經驗總結研究的回歸。
3、「合作研究」。這里指的是中小學教師與理論工作者合作開展研究。教師的教育研究需要理論的指導,特別是
教師初涉教育研究時,更需要理論工作者的幫助和建議。「合作研究」可以促進中小學教師與理論工作者的對話與
理解,改變各自固有的認識視角和工作思路,拓寬各自的視野,有利於克服實踐的盲目性,增強研究的時效性,使
教師的教育研究具有較高的起點。
「合作研究」可以使中小學教師與教育理論工作者雙方取長補短,有利於激活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實踐思維和教育實
踐工作者的理論思維,形成集體智慧的優勢,「合作研究」是溝通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橋梁。
4、「教例研究」。教師首先以「記敘文」的方式,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以及處理問題的全過程寫成「教例」;進
而以寫「記敘文」的方式,對「教例」進行研討和分析;最後,通過對特殊教例的分析,得到新的發現,或者通過
對一類教例的積累和研究,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結論。教例研究通過個別到一般,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由表及裡地
揭示寓於具體教育情境之中的教育思想和具有普遍意義的內在規律,是一種「臨床教育學」研究。實踐證明,教例
研究是一種適合教師的並能有效改進教師教育行為的研究方式。
5、「敘述式研究」和「反思式研究」。教師的教育研究,以敘述自己的教育生涯為主,在自敘中研究自己的教學
行為,通過自我研究,總結和提升自己在教育上的經驗和教訓,以改善自己的服務質量。
「敘述式研究」和「反思式研究」要求教師從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對問題的解決形成初步的設
想,增強行動的計劃性、預見性;又要求對行動的效果進行觀察,並根據觀察記錄,思考自己的行動是否產生了效
果,還有可能產生怎樣的效果,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從而對行動設想、方案進行批判性的、持續不斷的檢驗
與修改。在這個過程中,「敘述」既是「行動」和「反思」的記錄,又是批判與反思的基本途徑。「敘述」具有強
制「反思」的功能。「敘述」與「反思」貫穿在教師的研究性變革實踐的始終,成為教師克服習慣性思維,獲得專
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四、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成果的總結與表述
目前,以教育理論工作者的研究範式為參照的教育研究成果的表現形態是文本化的,並僅限於研究報告、學術論文
和著作,其他的只能作為附件;而中學教師側重研究的是生動的、鮮活的、異常復雜動態變化著的實踐問題,研究
報告、論文和著作不只是教育科研成果惟一的呈現形式,經驗文章、教育隨筆、教育日誌、案例、說課方案、評課
意見、考試評析、教育辯論、教育規劃、校本教材、課件、教具等,也是教育科研成果的呈現形式,甚至教師依據
新課程理念上的一節充滿智慧的課,其實錄被作為教師教育的教材,不也是教育科研成果的生動呈現形式嗎?
應該指出,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是做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不能把教育科研等同於寫文章。教師的科研成果總
結,首先是「做得好」,其次才是「寫得好」。教師的教育研究成果是具有個性意義的「紮根理論」,從內容上
看,它是對教育經驗的積累、篩選和提煉,是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產物,除了有一定的理論闡述外,應有教師自
己的「話語系統」,它是在質的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富有教師內心體驗的、情境性、過程性的描述,它源於實踐,
高於實踐,既能有效地指導自己學校的教育實踐,又對於廣大教師具有遷移作用。
這里,我們就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研究成果的常見表現形式及其特點略作介紹。
1、經驗文章。經驗文章是通過總結成功經驗而寫成的文章。經驗文章重在專題,實用性強,自由活潑。
經驗文章的結構一般包含三大塊:論題,事例,分析。論題 要有價值,要新穎,要化大為小。 事例要上升到規
律,例子不能太 單調,要能夠從不同側面充分說 明經驗。分析要找出事例和結論 之間的必然聯系,看它們是怎
樣 成為經驗的。不僅要說出操作方 法,還要說出它的適用范圍和普 遍意義。
2、教育隨筆。教育隨筆是教師對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感悟、得失以及心得體會的記錄,也可以記下自己
沒有參與的事實現象和行為過程等。
教育隨筆靈活、短小,一般是為一個材料而敘而議。常常是作者自己的「思維體驗」和「技術專修」。除寫自己的
經驗外,也寫失敗的教訓和其他心得體會等,但不以理論性、思辨性為主,而是以記敘現象、過程為主,議論只是
點睛之筆。
在結構上,教育隨筆有的以記敘為主,重在記下有關的教育教學的現象和過程,篇末簡單表明自己的觀點;有的以
議論為主,敘事簡略,只是議論的引子,著重要說的則是感受和感想。教育隨筆事例要新穎、典型,內涵豐富,議
論要科學、精闢、水到渠成。
3、教育評論。教育評論是對有關教育教學思想、現象、言行和教育教學個例等進行評論的文章。教育評論傾向於
對主體以外的事物作客觀評價,說長論短,激濁揚清,分析出好壞正誤。它帶有一定的理論和思辨色彩,但不需要
有完整的理論系統,大多是一事一評的小型之作。
評論的結構類似於學術論文(包括緒論、本論和結論),但大多是一個事例、一種現象的「小評論」。評論的對象必
須有價值,即有典型意義,有豐富的內涵,有新異色彩。寫教育評論要注意選准角度,深入發掘,找出其多種屬性
中最本質的屬性。教育評論的語言表達要分寸適當、深刻犀利,發人深省。
4、教育案例。案例是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寫作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
強溝通提供一種有效的方式,可以促進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專業化水平。
教育案例的結構包括標題、背景、問題、問題的解決、反思與評論等部分。國內外課堂教學案例撰寫的結構多種多
樣,但分析其本質特徵,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三個部分組成。案例背景主要介紹案例發生的時
間、地點、人物等基本情況,交代案例研究的方法與主題等。案例描述主要是描述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景。案例分析
是關鍵,主要是運用教育理論對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讀,其內容可以是自己對案例的思考或運用理論進行闡釋,也可
以圍繞問題展開分析。
撰寫教育案例時,要注意使用過去時態,將有關情節按一定結構呈現出來,不要就事論事,要就事說理;案例立意
要新,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分析要實事求是,有針對性,突出重點,抓住要害,揭示主題,找出依據,支持
自己的觀點。

(來源:《課程教學研究》2005.6)

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更是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對此,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運用恰當的手段。具體來說,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使其切合教學實際
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和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是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是檢驗、評價教學效果和修正教學過程的主要依據,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並獲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三維目標,既要讓學生達到知識目標,又要讓其實現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是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的,而不能脫離教學實際,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出發設計教學目標,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從而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實際。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變「苦學」為「樂學」
數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否保持和發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獲得強大的學習動力,積極地、主動地、自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1.巧設懸念,以疑激趣。「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引入中有動力作用,在轉折處有啟迪作用。導入中設疑、教學中設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高潮迭起。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沖突,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巧設懸念,以疑激趣,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2.組織競賽,以競爭激趣。小小的勝利可以滿足學生的虛榮心,教師應培養學生好勝的心理,進而使這種好勝心理逐步演變成學習的動力。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引入競爭機制,組織各種競賽活動,將學生應該理解、掌握的內容設計成一個小小問題,讓他們進行小組競爭,從而調動全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多鼓勵、表揚,以成功激趣。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它才會樂於學習。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地、不斷地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導入激趣、情境激趣等,只要教師運用的方法不脫離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數學知識有些很抽象,很多學生難以理解;有些知識學習起來又很空洞,學生難以接受。基於此,運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就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優化課堂,從而將空洞乏味的數學課上得有聲有色,最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相遇問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將例題內容動態演示出來:屏幕上出現張某和李某分別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連閃兩下,強調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後演示兩人一分鍾或一小時的行程,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相遇)。這種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准確科學、簡潔明了、真實可信,使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順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手段靠單一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也有其弊端,教師應學會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它,既要看到其優點,又要看到不足,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一名成功的教師必定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但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經驗,用以指導教學,而反思過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使教師的教學日臻完善。因此,教師要重視教學反思。具體來說,反思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是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反思。課後,教師要經常反思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使師生溝通更加有效,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互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果。二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一方面,教師要剖析自身教學行為,尋找不足,從而更加理性地認識自我,揚長避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教師

4.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提高課堂組織能力

春風迎面吹來,讓人為之一振,它帶給我們全新的理念和當前教改精神。它帶來的不僅是變革,也帶來了不少爭議和探索,也促使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不管課程是如何變革,如何發展這都離不開課堂。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不由得要思考,新課程標准下如何來提高課堂組織能力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初淺的看法:一、提供信息,激發興趣是提高課堂組織能力的前提條件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有激發學習興趣,才能產生參與的動機,才能學好數學。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選擇一些新穎有趣的素材,通過組織一些鮮活的信息材料,讓數學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這樣才能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到學習內容並不陌生,並不乏味,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魅力。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有利於教師提高課堂組織能力。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師:我們的校園是個很美麗的校園,有綠樹、紅花、還有一塊塊的草坪同學們,你知道辦公廳前那一塊長方形的草坪和六丙班教室前的那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坪,哪塊面積大嗎?要比較哪塊面積大,該怎麼辦呢?就這一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們在討論著,在商量著,在比劃著,在畫圖著努力去尋找解決的方法。這樣的學習氛圍,教師只要適時給予指導啟示,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二、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是提高課堂組織能力的重要因素。 奧蘇伯爾認為:學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學科有其嚴密的系統和邏輯性,大多數學知識點是數學課堂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新知識變成學生似曾相識的東西,或者要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總是既感受到熟悉,又感到陌生。這樣就會激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有了強烈的慾望,學生就會自覺地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識和依據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只要教師稍微點拔激趣,都會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教學質量。反之,如果教師沒有考慮學生原有知識與能力,純粹是為了教學而教學,這樣學生對學習就會感到的陌生,對之沒有一點吸引力,很乏味,就會產生厭倦感,不管教師怎樣提問啟發,都會覺得無以插手,這樣很難組織起來。可見,利用學生原有知識和能力是提高課堂組織能力的重要因素。例如,小數乘法計算的教學。小數乘法計算是在整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授新課前,可先復習整數乘法計算和因數與積的變化關系,接著啟發學生思考:①同學們對整數乘法計算掌握的很好,你能計算小數乘法嗎?②可以怎樣計算?然後讓學生嘗試完成。通過這樣的處理,學生很積極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去,有助於教師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提高課堂組織能力的重要方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就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我們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探索的內容、空間與機會,在課堂上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讓學生有事可做,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評價傾聽激勵,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在操作中明白新知,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課堂氣氛活躍,時效不小。這樣的課堂組織方法不是很好嗎?學生能在課堂中施展拳腳,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認識,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如,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只用你能用學過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這樣一句簡短的話語把學生帶入思維的境地。各個小組都在忙碌著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動手拼,計算演練,終於推導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有的小組用兩個完全一樣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小組把一個梯形剪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有的小組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來推導,方法靈活多樣,課堂氣氛活躍,人人都參與到活動中,就大大地提高了教育質量。這正是課改所倡導的。可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提高課堂組織能力的重要方法。 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提高課堂組織能力的重要手段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教師在課堂中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學生中存在著個別差異,有優等生,有中等生,還有後進生,有愛提問題的學生,有金口難開的學生,有膽大妄為的學生,也有膽小如鼠的學生這許許多多的個體差異,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於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不能僅僅以分數衡量一個學生。應尊重每一位學生,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傾聽並盡力解答學生的提問,這樣就能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也能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尊重。同樣學生對教師也會從內心裡產生崇敬,這樣教師和學生就好像形成了一個磁場,教師一句簡短的話語,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深深的吸引著學生。在課堂上,面對後進生,教師更應投入更多的關愛,更多的幫助,讓他們那笨重的小手慢慢地舉起來。當這些後進生回答問題不正確時也應說一些鼓勵的話,讓他們有體面地坐下,很平靜地投入學習活動中。總之,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後進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我們教師應多一些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這樣學生也會對老師產生崇敬感,慢慢地喜歡上老師,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提高學生之問,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這樣的親和力有助於提高課堂組織能力。 總之,面對新課程,我們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學會關愛、學會理解、學會尊重、學會獎勵、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情境和學習氛圍,尊重個體差異,賞識每一位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去,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堂組織能力。

5. 中小學課堂應如何應對班上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

小學數學教師一枚。學生水平差距大在小學尤其明顯。因為越是簡單的知識回,越能反應出學生的態度,而態答度,決定了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層度。在課堂上,都是照顧中等學生的,以他們的知識水平為基準進行教學,在講完知識點或題目時,可以先邀請優生講解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讓其他孩子聽,多請幾個優生講後,請中等的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剛才同學們講的是什麼,等中等生基本都能回答出來了,再請幾個後進生重復剛才的話,盡量做到優生又聽又有說,中等生聽了能說,後進生聽了能模仿說,力求爭取每個孩子參與到課堂中。當然,理想的教育前提是學生首先願意學,想學,是學生問想學的,老師說學生想學的,學生主導,老師幫助的課堂,才是氛圍融洽,積極向上的課堂。

6. 潛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心得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量的課內外閱讀和生活經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我們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側重於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一)積累的類型主要包括:
A.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塊: 正確讀准字音,辨析正確讀音等。
②漢字板塊:改正詞、句中的錯別字;形近字與音近字歸類積累等。
③詞語板塊:成語,分類描寫的詞語,反義詞與近義詞,關聯詞等。
④句子板塊:名人名言,諺語,歇後語,對聯,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
⑤段篇板塊:古詩,名段,名家名篇等。
這樣做便於學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積累從哪些類型入手,教師引導之後,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自主的歸類積累了。
B.課外閱讀方面:
把課外閱讀中積累的字、詞、優美的句段以及有關的知識或者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進行歸類,並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有哪些類型。如人物類:①英雄人物;②體育名星;③愛國人物等。
C.生活方面:
將在生活中運用的語言以及需要我們運用好語言解決好的事例進行分類,便於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恰當的運用和學習,真正實現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如:文明禮貌用語這一類型。
(二)每個類型根據內容的不同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整理。
A.教材的分類整理:
各個板塊根據相應的類型進行分類積累,這是積累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積累量能否達到的一個主要來源。可以根據上面板塊中的提示進行廣泛積累,將第一至十二冊教材綜合運用,真正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積累,把相應的知識都收錄於相應的類型之中。
例如: ①成語的分類整理:
如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語:(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等)。再如寫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開頭的成語;寫出表示「時間過得快」、「速度快」的成語。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詞語數量量的積累與分類積累結合。
②句子的分類整理:
可以把對聯、諺語、歇後語、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全部融入其中,並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再分一些小點來積累更好,如諺語的積累可分為:農業、天氣、珍惜時間、激勵自己等。
③古詩的分類整理:
從你學過的古詩中寫出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特徵的古詩各一句。
④各種句式的綜合訓練:包括: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的互換;比喻句;擬人句;修改病句; 關聯詞合成句子等。
B.課外閱讀的分類整理:
⑴課文中相關知識的拓展:
①你對北京2008奧運會還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條寫下來:
②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的童話大師,你還知道他寫下了哪些作品,把它們的題目推薦給大家:
③紅軍長征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題目寫幾個下來:
⑵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
①從小雨描寫到大雨,你能寫多少詞語:
②填動物名稱,成為成語:如(_死_悲;_頭_尾。)
③說明謙虛的名言:(滿招損,謙受益。謙讓是身體的良心。)
④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你知道多少寫幾個:
⑤寫出兩句關於「珍惜時間」的名言。
C、生活材料的分類整理:
例如聲音方面的整理:
回憶生活中的聲音,把它寫出來:
①下小雨的聲音;②下大雨的聲音;③小貓的聲音;④小狗的聲音;⑤小雞的聲音;⑥母雞的聲音;⑦公雞的聲音。
以上只是一些分類整理中極少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分類,主動地整理,然後進行全班性的大綜合。這里積累本身就是一種訓練過程。
三、教給方法,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捷徑
「授之以魚 不若授之以漁」可見學習方法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方法是學生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所採用的某種方式、手段、途徑。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獨立地探索新的領域,獲取新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學習,應成為語文學習創新的主旋律。學習的方法是多層次的,

7. 小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並對教材內涵充分挖掘。對於有 些類型作文的教學要讓學生首先體驗自然,家長應該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從充分利用家庭學習環境,以提高學 生語言運用能力作為出發點,使學生的作文描述能夠條理分明。教師應該充分開發身 邊所具有的學習資源,並且指導 學生怎樣表達自己的作文思路才能條理分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 達能力。對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使之更好地全面發展、如何評價以及如何提出 其它同學表達存在的不足、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交流工具是口語表達, 定期組織專家對家長進行培訓:「語文,要充分開發身邊所具有的學習資源,家長可以利用網路技術拓展學生視野, 通過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效開發,學生還可以藉助肢體語 言,培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內學習如何描寫和 表述人或者事物。課堂教學中要 讓學生處於主體地位,尤其語言的聽說練習,要根據教師推薦的方法或者是面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不能予以糾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口述《我的理想》 《我的夢》之類的作文、適當拓展課堂教學環境四個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 學習語文知識處於被動狀態,以 尊重學生的想法和表達習慣作為出發點,只是機械地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曾經說過,還要有 其它方面做鋪墊, 旨在促進小學生全面提高語言表 達能力,語者,讓學生經歷了這一過程之後,比如表達藝術和表達心理等,只有通過三者的共同努力。

8. 淺談小學英語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使新課程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有了很好的體現,教師們都在積極探索嘗試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很大,能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們在課堂上能充分利用圖片、實物、錄音機、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實踐者,師生關系日趨平等、民主、和諧。教師們在如何做到高效課堂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對英語教師而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務求使自己的課堂作到高效、有趣。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正是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願望時,才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一位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扮演多種角色,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9.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所謂有效教學,是通過教師和有效導學資源的輔助,突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式。有效教學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學習時間,即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量;二是學習結果,即在學習過程中有實實在在的收獲;三是學習體驗,即學生感受到一種愉悅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所以,教學有效性既指如何教,同時學得如何也是重要的考量標准,也就是:提高學習效率,獲得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針對我校的優質課評選活動我認為應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1、了解學生個性,引領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中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採用各種方式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競爭意識,,讓全體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讓教學與實際相聯系。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二)、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是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
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准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個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三)、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
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籃,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
(四)、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
1、課前導入,出示目標。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進課堂就可以或讓學生聽聽與課文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文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設置提綱,引導自學。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小黑板讓學生看,明確自學要求,即自學什麼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並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而學習目標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以激勵比賽方式最好,因為比賽可以激發小孩子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教學,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准》給我們的第一條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課堂開展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4、檢查反饋,精講點撥
通過檢查反饋,精講點撥啟發學生的思路,教師歸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指導方法,補充知識規律,實現整合和升華。這一環節既是補差,又是培尖,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既幫助後進生解決疑難問題,又通過糾正錯誤,使好生也了解得更加透徹了。
5、巧設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基礎性訓練,檢驗學生達標情況,彌補缺欠。課堂作業要典型,難易程度和作業量適中,有必做題,有選做題,有時還有思考題。一節課用15分鍾左右課堂作業,老師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鼓勵必做題做完了的學生,做選做題或思考題。通過巡視,了解哪些同學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學課後需要「開小灶」,使課外輔導更有針對性。並對個別優生及後進生和部分的中差生進行批改,這樣就不僅能檢測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學習目的,還能促進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積極主動地學和練,提高他們的效率;及時反饋信息,能按時做對課堂作業的就達到學習目標,做到了「堂堂清」;將所學知識通過訓練,內化為解題能力;課堂作業下課時都交了,真正減輕了學生課外負擔。課後學生輕鬆了,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應該使課前、課堂和課後等方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我們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