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怎樣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怎樣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0-12-31 11:59:32

❶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都得到了增強和體現,課堂改革已蓬勃興起。但是不少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把握不準,常常在不經意間出現偏差。靜觀大多小學語文課堂,不凡有: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昏昏欲睡,對學習不感興趣,或同學議論紛紛掌聲四起,更有甚者課堂中師生各做各的,這樣的課堂學生收獲很小。課堂教學應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注重教學內容的持續性和創新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採用多元互動的評價方式,讓課堂教學活起來。以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可如何才能讓小學課堂活起來呢?我想至少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注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持續性和創新性,讓課堂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是動態的、階段性的、前瞻性的,也是持續發展的。小學語文教師應樹立這個觀點,要根據教學內容逐步朝著多元化、人文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在教學新知識時應結合故事、傳說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從而體現課堂教學的活力。
二、 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要求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走,而學生也習慣了跟在老師後面走的被動的學習方法,現在一下子把他們推到前面,讓他們自主學習,學生們存在等待心理,一時難以上路。但教師既是學習活動的領路人,又是一個普通的學習參與者,教師既要給予學生積
極的指導,又不能以「權威」自居,要發揚民主,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1、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只有良好的課堂氣氛,才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才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學生轉變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教師可以聯系《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引導學生發揮想像,鼓勵學生自主發言,想像一下你心中的草原是什麼樣的?以此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調動學生想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就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的題目,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寫出。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藉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的景物。

❷ 如何讓小學語文復習課「活起來」

一、有效提高復習的前提是優化的設計和組織。
復習課的設計應以喚起記憶、鞏固消化為中心,以打牢基礎、強化能力為目的,以精講巧練、講練結合為原則,而具體組織復習課,可參照「四步」進行。第一步是老師精講。老師在認真鑽研教材,管理歸類好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的前提下,准確地、概括地、簡潔地對將要復習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深入淺出的解剖,擬成具有啟發性的綜合思考題,板書給學生,以形成知識的骨架和思維的階梯,發揮「導」的作用。這步,要求老師必須把復習的某一單元或某一類型的知識進行反復研究,抓住關鍵,理出規律,必須精心設計思考題,運用自如地駕馭教材。只有這樣老師才能發揮啟迪和引導作用。第二步是讓學生讀書。老師的巧妙啟迪、引導,是為學生有目的地讀書服務的。那麼這里的讀書,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讀書,而是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思考題),在老師指導下讀書,邊讀邊思考,把書讀懂,喚起記憶。把知識反復咀嚼,帶著的問題解決了。知識梳理、喚起記憶的這個初步目的就達到了。讀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讀的方法進行具體指導,提出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四管齊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真正讀書。第三步是讓學生練習。學生喚起了對知識的記憶,這遠遠不夠,還必須鞏固消化,使基礎更牢固扎實,能力得到強化形成語文素質,這才是語文復習的全部目的。要真正達到目的,就必須進行一定量的練習,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練習到底是要求精講多練,還是精講少練呢?筆者認為既不能多練,也不能少練,而要精講巧練。練的量的多少應當根據復習內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識的難易,老師靈活掌握。最後一步是:多種形式的檢查和矯正。學生練習後,不能一做了之,老師一定要採取簡便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信息反饋,及時補缺補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組長批改,或老師評講、兄弟班同學交叉改,或老師抽樣改等,收取改後的試卷,迅速了解情況、對練習中出現的傾向性問題必須及時「回爐補火」,進行個別輔導,或發揮學習優秀者--「小助手」的作用來解決。
以上四步,其中前兩步主要是圍繞喚起記憶,整體感知復習內容而設計的,後兩步主要是圍繞打牢基礎,鞏固消化,強化能力,形成語文素質設計的。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和前提,後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四步始終抓住學生這一主體,老師真正發揮主導作用。老師既不搞「一言堂」、又不「散放鴨子」,在引導上下功夫,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四管齊下上花氣力,下功夫,這樣課堂效率就得到了充分提高。
二、科學的圖示法能有效提高復習效果
科學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多年的實踐,通過對各種復習方法的嘗試,我認為設計好簡明精要的圖示,配合必要的語言描述進行語文復習,是一種好方法,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延伸性強
由於復習課不同於新課,內容都是學生學過的,只是由於遺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識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復習的時候,只要老師恰到好處把課文的濃縮圖再現出來,學生就會以設計者濃縮的思維軌跡放射開來,擴展開去順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啟發性強
整個小學語文知識系統分散和包含於各冊課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復習,顯得零零碎碎,難以奏效;把它們全部集中起來又枯燥乏味,而且脫離教材,搞不好就犯脫離《課標》的錯誤。比如可以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各種文體來復習,就其特點加以復習,採用網路圖,聯系起來板書(板書略),產生了「枝枝相交通,葉葉相覆蓋」的整體印象,加深記憶痕跡,優化了記憶結構,較好地啟發了學生的思維。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3、趣味性足
目前,有些老師的復習方法是從第一冊開始,逐課地「炒原飯」,從字詞句篇,到語修邏文,面面俱到,再教一遍。教師在台上侃侃而談,學生在台下懨懨欲睡,語文復習毫無趣味性可言,也難怪復習的效果不佳了。運用圖示法進行復習卻不同。它藉助文字、符號、線條、圖畫和語言等多種手段,充分刺激學生各種感覺器官,帶有極強的趣味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讓學生產生好奇感(平時不注重板書圖示教學,復習階段使用效果更佳)。更何況這種復習方法使學生站在新的角度看舊知識,熔復習方法、思維訓練、思想內容、語文知識於一爐,學生因此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情感意向,其復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❸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是啟迪靈魂的事業,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因此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天地,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並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並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於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後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並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並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四、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中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現如今的語文教學,基本上都是以考試為目的。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奔著考試成績去的,因此整個課堂呈現出呆板、枯燥的狀態,這對於語文學習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在新課標下,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老師在課堂中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在一個靜態的氛圍中進行教學活動,需要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來完成教學任務。文章就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進行了闡述。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互動,讓教與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調皮,注意力易轉移,對老師有一種懼怕感,因此建立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就顯得更加重要。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努力做到不把自己的個人情緒帶到課堂中,上課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微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多用善意的眼神、親和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關懷他們,尊重他們,讓他們感到一種親切感,從而更加願意去學習語文知識。[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多多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打成一片,多多與他們交流,與他們像朋友一樣相處,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平等的關系。不過目前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是,有許多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板著臉,想通過這種方式在學生中樹立威嚴,結果導致學生對老師有一種懼怕感,不大敢與老師進行課堂上的交流,進而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於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課上多多開展情景劇活動,使課文中的場景再現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很容易會被外界事物所干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將課文的情景通過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揣摩人物心理以及理解課文內涵,進而使課堂「活」起來。
運用情景劇教學能使學生看到視聽一體的互動式集成信息,通過這些信息對學生不同的感官產生刺激,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運用情景劇教學要求老師提前分好小組,讓他們為情景劇做好准備,以便在課堂上節省時間,更好地教學。運用情景劇教學要求老師多多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對於那些合理的想像給予贊賞,來使整個思維發散起來。[2]老師通過情景劇教學,不僅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使課堂活起來的一種有效的手段。
比如,在教授《陳毅探母》這篇文章之前,老師可以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回去給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在教授時,老師就可以讓他們闡述自己的感受,同時還能找幾個學生上講台,讓他們重現陳毅為母親洗衣服的那個場景。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認真揣摩人物的內心情感,自由發揮,將課文中的場景現場化,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提高教學效率。
三、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循循善誘,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小學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正處萌芽期,天真而又有豐富的想像力。[3]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教材作為一種平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架起一座書本和現實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對人物和課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4]
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要求老師多多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個問題的可能答案。我們都知道,對於語文這門學科而言,主觀題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答案,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因而對同一個問題也許會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所以老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盡量給予鼓勵,最好不要當眾批評他們,否則學生會受到打擊,積極性會降低。
比如說,教師在教授《司馬光砸缸》這篇文章時,可以提出以下一些問題:作為一個小孩,司馬光為什麼在其他孩子都手足無措的時候,會冷靜地拿起石頭砸缸呢?要是你遇到這樣的事,會怎麼辦呢?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可以很好地使課堂「活」起來。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里,教師應該營造出一種活躍輕松的學習氛圍,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通過多多開展情景劇,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文中去;積極引導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自主思考,深入淺出地去理解課文,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創新、合作、自主等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盡量在課堂上設計豐富的活動和任務,創設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寓學於樂,增強趣味性。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促進人的整體發展。而當今的語文教學都側重於理解,即瑣碎地分析文章,而造成目的的錯位,要求的越位,語言學習的不到位。所以,從實際出發,應把學習語文的力度移位到運用這個環節中,從運用中促進理解。而學會運用,就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語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也強調了積累、運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生必須在自己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在與老師、同學,在與社會、家庭的語言交際中獲得真正的發展。為了讓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靈活地運轉起來,我在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朗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後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二、靈活組織教學
傳統的語文教學一般是一篇課文接一篇課文教,受到薛法根老師「組塊教學」的啟發,我試著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兒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後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容,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疑義,再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組塊中同中求異,得到內化與積累。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師處理教材的自由度,減少了分析,注重了實踐,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得到充分的落實。
三、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中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將《安徒生童話》、
《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總之,新課程指導我們,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學生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思維參與學習活動,並成為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把新課程理念帶進課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新突破,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充滿生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希望以上文章對你有幫助!!!

❹ 如何讓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活起來

《語文課程標准》的總目標中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和發展。然而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卻發現農村小學少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不能令人滿意,與城市學生相比有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羞於張口,表達欠完整;朗讀時重復、漏字、語無倫次,不注意對象和場合;受本地方言的影響,普通話講得不標准,等等。因此,培養農村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我認為,對他們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應做到以下幾點。一、使學生想說要讓學生說話,首先得讓他們想說。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懶得動口表達,那對他而言說話就可能成為一種累贅。古人雲「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春秋古梁傳》)話雖說得有點絕對,但從中可見說話即「能言」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學生想說。1.榜樣激勵在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一個權威性的人物。教師的說話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說話質量。如果教師一走上講台就能滔滔不絕的進行講課,在講課過程中普通話標准,語音語調以及講話節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話,學生心中就會產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時還會萌發一種想法:要是我也能象老師一樣那該多好啊!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想說的念頭。2.游戲激發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它能促進學生身體和智能的發展,激發學生說的熱情。小學生總能以最快的時間、最大的激情投身於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中。然而當游戲剛結束時,學生的神經仍處於高度亢奮的狀態,需要以某種方式把自己尚未散盡的熱情表達出來。這時,教師就可把握機會,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如:今天你玩了什麼游戲?游戲的規則是什麼?玩時感覺怎麼樣?以後還願不願意玩這樣的游戲等等。讓學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敢回答,都想回答,從而達到讓學生想說的目的。二、使學生敢說當今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種現象:教師在講台上用盡心思講課,卻得不到學生的回應,往往一個問題提出,即使這個問題很簡單,也沒有學生願意舉手回答。而當你向不舉手的學生提問時,他卻能回答得很好。為什麼會這樣呢?究其原因是學生怕說。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需要鍛煉學生的膽量,讓他們敢說。1.合理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可知道學生往往想表現卻又怕出錯,怕出錯即是怕受到老師的批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合理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應多採用鼓勵性原則,即便有的學生說的確實不好,也要通過縱的比較發現他的進步並給予鼓勵。如當你讓一個同學講講自己在寒假裡做得一件事,而他卻講得亂七八糟,沒有順序也沒有重點時你對他說:「你看你說得象什麼,真夠笨的。」這就給學生心裡投下了陰影,使他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敢隨便說話。而相反,如果你對他說:「你的故事很有趣,不過講得時候還要有重點有順序些,那就更棒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萌發一種讓自己講得更好的願望,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他也會有膽量把自己的話說出來。因為他知道即使說錯了,也不會受到責怪。2.積極訓練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不能只局限於口語交際課上,而要把語言訓練擴展到各項活動中去,隨時隨地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不斷說話的過程中消除心理上的恐懼感,讓他們敢於用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三、讓學生愛說學生能做到想說和敢說還不夠。我們還要讓學生對說話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讓他們把說話當作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和任務。1.巧定話題讓學生「愛說」就要使練習的題目具有趣味性。有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時,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的題目不是太高深就是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了。學生毫無感知,而教師卻要求他們要把話說得很完美。這樣一來,不僅會減退學生的積極性,還會讓他們對說話產生一種厭煩的情緒。從而造成課堂上的「靜悄悄」。相反如果教師能設定一些學生普遍較感興趣的題目,象看一部動畫片,讓學生各抒己見,說說自己喜歡哪個角色,為什麼喜歡;讓學生說說最近自己開心的事等等。由於這些題目符合學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學生興趣高漲,踴躍發言。長此以往學生就對說話產生好感,進而「愛」上說話。2.設境激趣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表面上看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其實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把握訓練的良好契機,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環境,渲染說話氣氛,讓學生對說話由興趣轉變為真正的喜愛。因此,對於不同的話題,我們就要用不同的訓練方式。如在進行例話訓練時,最好根據教材要求的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中練習說話,是情境說話教學的一大特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在扮角色表演中設身處地,想說就說,心靈獲得很大的愉悅。由此而進一步地「愛」上說話。四、讓學生會說宋代大文豪蘇軾有一句詩:「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遠而口不逮。」在課堂教學中也會碰到一兩個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他們很想用語言來表現自己,但一旦真正讓他們說了,又往往會語無倫次,言不達意。因此在讓學生想說、敢說、愛說之後,更要避免「心欲言而口不逮」的情況,讓他們真正的「能說會道」。1.注重方法說話訓練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兒童時代是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因此,我們要從低年級開始就抓好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而低年級學生由於接觸得語言有限,常常忽略話的完整性。於是,教師就應利用例句和造一些簡單句子來教會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隨著年級的升高,有些話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講,如果顛三倒四、東拉西扯,就會使說得話沒有條理,缺少層次,而含糊不清。因此教師可相應教學生使用一些連接詞如:先……再……後……等使他們按方位、邏輯等順序來說話,逐步提高學生說話的質量。2.增加閱讀閱讀大量的書籍,能豐富一個人的知識。而在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口語交際能力也將隨之提高。古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吸取一些好的詞彙、句子以及表達方式,從而避免學生在說話時出現不知如何表達的現象。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長久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❺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是啟迪靈魂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否快樂,是否有所收獲,都是由我們教師來調控和掌握的,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讓每一位學生都融入課堂,快樂學習,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語文課堂以「情」為首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我常常在思索: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所以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都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們的語言、我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刻濃濃深情的語文時光
1、注重開發學習興趣
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說過:「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直觀演示、旁徵博引、巧設懸念等方法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教學氣氛。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最後一頭戰象》這篇課文,開課後我便讓學生質疑,提出了如「為什麼是最後一頭?其他戰象呢?」「最後一頭戰象怎麼了?」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很快把學生吸引到了課堂。
2、注重文章與課堂相互「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通過志願軍戰士與朝鮮人民在車站依依話別的情景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教學時我用富有激情的導語、過渡語反復詠唱「親人們深深呼喚『再見了親人 』」這樣一詠三嘆的方式,將課文中所體現的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表達了出來,而且將學生的感情也激發到了高潮,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這樣問學生:「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學生一起學習體驗!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教學中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是這樣說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這樣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別「告訴」他,他會知道得更多!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我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我願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❻ 怎麼讓孩子愛上閱讀

喜歡讀書,熱愛讀書是成功人士必有的習慣。孩子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明讀書對一個人的進步,對一個民族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熱愛讀書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當然家長也要注意,在孩子讀書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也不要自己看手機或者電視,盡量解答孩子不不懂得的疑問,培養孩子好的讀書環境,才能使孩子安下心來讀書。在可能的條件下帶孩子去圖書館,那裡有更多的圖書可以供孩子選擇。

孩子也會慢慢的喜歡上書,自覺自願地尋找書中的奧秘,在合適的環境下,孩子從書中找到了樂趣,培養了孩子讀書的習慣,為將來孩子進一步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❼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科目:小學語文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 下面就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興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太土,而這種態度就會帶來疲倦。如此看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關鍵在於教師有沒有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氛圍。 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我曾這樣設計: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真的看到了那裡的橋梁,看到那裡的人們,看到那裡的月光,看到那裡的一切,你帶了照相機,你最想將哪個地方拍下來?讀課文,邊讀邊畫邊想,准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這處景色介紹給大家聽。這樣一下子扣住了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的思維、興趣集中到了我所設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因情感變得美麗。又如在教學《《凡卡》一文時,文章的第十自然段中卻有這樣一句話: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當學到這段內容時,與插圖對照,學生很快就產生了疑問:為什麼鞋店有那麼多鞋,而凡卡卻說沒鞋穿呢?圍繞這個問題,學生展開了討論。有的說:鞋是賣錢的,他那麼窮,哪能買得起,只有有錢人才能穿上鞋;有的說:課文中莫斯科是個大城市,房子會是老爺們的,自然,鞋店也是有錢人光臨的地方接著我又問:當老闆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時,為什麼不送他雙鞋穿呢?經過討論,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有錢人是不會可憐、同情、幫助窮孩子的,有的只是對他們兇殘的虐待,可見這個社會是多麼的黑暗。引導學生把自己想像成畫中的人,自由暢想主人公當時的神情、動作、語言。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二、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狀態中。 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先播放錄像,在潤澤、悠揚的音樂中,出示畫外音:灕江的水平靜而清澈,奇峰羅列,姿態萬千,再加上空氣中雲霧迷濛,江上竹筏小舟,山間綠樹紅花,猶如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這樣以圖示境,以聲傳情,模擬的情景使學生直接見其人,聞其聲、觀其景、動其情,這樣學生的朗讀激情也自然調動起來了。讓學生把自己假想為作者,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激昂,委婉處還它委婉,憑自己理解的語氣和表情,結合適當的動作,來充分體驗作者的神情理智,使其言若出我們之口,使其意若出我們之心。這樣,會使課堂情感高潮迭起,餘音裊裊。學生們在激情的朗讀中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又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中,索溪峪的野表現在哪些方面是理解的重點。教學時,我就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小組討論、圈劃、畫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比較詳細了。 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讓學生在自由爭論中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去標新立異 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勃勃的生機。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我設計了海面組、海底組、海灘組、海島組,分別寫在紙上,並寫上自學提綱,把它掛在課室後牆的鐵絲上,自由組合學習夥伴。每組推薦一名導游組長到課室後牆取下相應的紙條。各組自由朗讀相應的文段,根據自學提綱討論學習自選的內容。通過招標的形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表面看來,這好像只是具體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小創意,但實際上,它卻昭示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明顯的效果。如在教學《兩個朋友》一文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麼?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說:在危險時,只顧自己,不顧朋友的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有的說:我們以後也要幫助朋友,他如果有困難我們要幫他解決。有一個學生卻說:我有不同意見,從這篇課文中我明白了‘適者生存’的道理。因為在遇到大熊時,瘦子會爬到樹上,脫離危險,如果救了胖子,或許兩個人都會喪命。胖子沒人幫,急中生智,想到裝死的辦法也脫離危險。所以倆人都屬於‘適者生存’。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學生聽了有的哈哈大笑,說他錯了,有的若有所思,說有點道理。此時,我沒有否定他的看法,也沒有以一句也有道理而草率應付。首先,我為他的發言與眾不同而喝彩。然後我請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課文的理解自己作出判斷。小組討論後,學生有的說:如果胖子沒想到裝死的辦法,被熊吃了,那能否說瘦子是‘適者生存’?胖子就是不適者被淘汰了,這肯定不能。有的說:可以說是‘適者生存’,但胖子間應該互相幫忙,不能只顧自己逃命,朋友是很重要的。象瘦子這種人,我肯定不和他交朋友。最後,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這樣做,不僅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而且讓全班學生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禮。 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困難、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如何對待很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了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在教學中, 教師要鼓勵質疑, 讓他們自由發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就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翠鳥》 文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 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設計這樣個問題: 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 學生很快找出 難以逃脫 、 銳利 、 像箭一樣飛過去 、 叼起 等詞句,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葦桿還在搖晃, 水波還在盪漾 這樣的關鍵句子。此時, 通過演示翠鳥釣魚的情景, 使學生如身臨其境, 看到翠鳥活了、 飛了, 動作是那麼敏捷。教師順勢提問: 葦桿的搖晃和水波的盪漾持續的時間長嗎? 翠鳥到哪裡去了? 學生茅塞頓開,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再反復朗讀課文, 品味作者用詞的准確、 生動、 精煉。又如 《誠實的孩子》 一文, 在講到第三自然段時, 有個細心的小女孩提了個問題: 為什麼姑媽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 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 句末用的是感嘆號, 而列寧回答 ‘不是我’ 卻用的是句號呢?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 我馬上做了個小實驗, 指著一塊本來破碎的玻璃問一學生: 是你打碎的?學生不假思索地無憂論文網說: 不是我! 這時學生明白了文中感嘆號表示表妹沒有打碎的語氣十分肯定, 列寧的回答用句號, 表明了他撒謊, 語氣不十分肯定。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 於是紛紛舉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 共同討論並得出了較滿意的答案。 總而言之,在課堂中我們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使其勤學、樂學、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

❽ 淺談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更是一門藝術,語文課堂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博大豐贍,多少年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直實行的是教師先寫出教案,頭頭是道地講給學生聽,並將有關問題擬出答案;學生則是記筆記,背答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一直是處在一種壓抑的被動狀態:教師依據教案說什麼,學生就聽什麼;教師依據教案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學生的記憶用得多,思維用得少。這種被動與壓抑,必然導致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耗時多、效益低。如何構建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呢?這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從教師的素養上優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習著、感動著、快樂著、收獲著;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放飛思想、張揚個性、形成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一、尊重學生,教態親切,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如果說,一個老師的課堂教學,使他的學生學得快,學到的知識多;使他的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成績;使他的學生樂於學習語文這門學科,情感上也願意於親近這位老師。那麼,就可以說他的語文課堂教學是非常有效的。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是一篇流淌著詩意的美的散文。對一個老師來說,他不但要有又專又博的知識,還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教學語言不同於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為濃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美動聽的語言。教師運用這種審美化、情感化了的語言去講課,就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感情,充分顯示出教學語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比如:在學習《春遊湖》一課時,我首先播放了「春天的景色」片段。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欣賞著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煙霧迷濛,繁花似錦的美景後。再引導學生:多麼美麗、迷人的春天哪!讓我們聽聽,置身美景中的人們在說些什麼?快打開書讀讀吧!孩子們懷著好奇心,也帶著好勝心,興趣盎然的讀起課文來,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舉起來,,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同學們的求知慾、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自然流露,對古詩意境的體會和感悟也自然升華,如此,學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呢?
二、心形互動,共同參與,充分享受和諧快樂課堂
師生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要老師發揮好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充分享受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這一過程。在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動口說一說,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問題動手劃一劃,動腦想一想,或者在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教學,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在學習《我愛門前的小池塘》一課,我就會讓孩子們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有不懂的問題,在組內交流探討。由於學生相互啟發,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在相同時間里,發言、動口的機會多了,討論的問題更有個性化,更完整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自主,就是主體主動地進行學習,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讓學生個性化地學習。如在識字課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可以用組詞記憶生字,還可以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順口溜等多種方法,在學生記住生字的同時,提高了他們探索意識,發展了個性,發揮了創造力。再如:學習《獻給媽媽的詩》一課,我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一段,自己確立學習內容,然後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由於學習內容是自己選的,無論小黑豬、小老鼠,還是小獅子,從朗讀、想像、表演,都那麼惟妙惟肖,在自主中探究交流,真是生生互動,張揚個性,展示特色呀!
三、巧設課堂提問,提高教學效率
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麼,怎樣問,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選擇不當則可能弄巧成拙,破壞課堂氣氛。如何設計提問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選准時機,巧設疑難。在教學《聯歡會》口語交際中,我問:如果你是小蠟筆,你會怎麼做呢?學生們議論紛紛,言語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思維與思維產生了真實的碰撞,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四、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小學語文課是堂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老師要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一堂高效的課不僅僅是以情感人,情景育人的教學過程,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尾,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簡而言之,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我們追求高效靈動的課堂,沒有固定的模式,高效課堂的構建,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我們要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而採取靈活多樣教學方法,不斷地摸索和積累,需要我們帶著激情走進新課堂,在漫長的課改路上,和學生一道,自主、合作、探究;讓我們做好「引路人」,為學生營造自主、發展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動起來,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學的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吧!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怎樣活起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