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科學五年級課堂作業

小學科學五年級課堂作業

發布時間:2020-12-31 07:32:16

❶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試卷答案

一、7、自轉
8、熱



相同
9、重量
10、公轉
二、√
×版
×

×
×


×

×

三、B
B
B
C
B
C
C
A
A
A
B
B
五、第二句權
(其他答案在這里,但表格在哪裡???雖然沒有表格,但我根據科學書上第一單元的內容,我覺得塑料塊放入清水中是浮的,放入濃鹽水中是浮的,放入食用油中是沉的。)

❷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的科學答案

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
1、什麼叫機械
問題1、舉例說明什麼叫機械?
像這些能夠幫助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都可以稱做機械。有些機械很簡單,如鉗子、刀、筷子等,它們屬於簡單機械;有些機械較復雜,它們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簡單機械構成,這些較復雜的機械通常叫做機器。
2、舉例說明機械的作用有哪些?
答:羊角錘可以幫助我們輕松地拔釘子,啤酒起子可以幫助我們起啤酒瓶蓋,刀可以切菜等。總之,它們或者降低工作難度,或者省力。
2、怎樣移動重物
問題 1、什麼叫杠桿?
答: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時,它就是一個簡單機械——杠桿。
2、杠桿有什麼作用?舉例說明它只要以分為哪幾類?
答:使用杠桿有時可以省力,有時可以省距離,有時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 杠桿按省力情況可分為:
省力杠桿:如鉗子、鍘刀、壓水井桿、撬棍、指甲刀等;
費力杠桿:如鑷子、釣魚桿、縫紉機腳踏板、理發用的剪刀等;
等臂杠桿:如天平。
3、杠桿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
答:生活中的費力杠桿有:鑷子、理發用的剪刀、賽艇的槳、釘書機、釣魚桿等。生活中的省力杠桿有:鉗子、小推車、羊角錘、啤酒起子、指甲刀等。生活中的等臂杠桿有:天平,它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4、大科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說得有道理嗎?
答:他說得有道理。條件是需要找到一個支點,並且杠桿要足夠長,正所謂「四兩拔千斤」。
3、斜坡的啟示
問題1、斜坡是一種簡單機械嗎?
答: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
2、生活中常見的斜面有哪些?
答:生活中常見的斜面有:
簡單直觀的斜面:如,助殘通道、立交橋、錛和鑿、斧子、向汽車上推東西所用的直板等;斜面的變形之一:楔子和斜面的曲折,如,拉鏈、台階等;斜面的變形之二:螺旋,如開瓶器、螺絲釘、螺旋樓梯、盤山公路等。
3、怎樣才能較容易地騎自行車上陡坡?
答:為了減緩陡坡的程度,騎自行車上陡坡時可以走螺旋形,這樣就能比較容易的上陡坡,但這樣也增加了行走的距離。
4、擰螺絲釘的學問
問題1、要想又快又輕松地把螺絲釘擰進木頭里應選用哪種螺絲釘?
答:應選用比較粗一些的螺絲刀更好。
2、什麼叫輪軸?
答:像螺絲刀、方向盤這一類,有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的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輪軸也是一種簡單的機械。
3、生活中的輪軸哪些?
答:生活中常見的轆轤、自行車把、輪盤、汽車方向盤、門鎖、水管開關、螺絲刀等等都屬於輪軸。
4、輪軸的實質是什麼?它的作用是什麼?
答:輪軸的實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使用輪軸可以省力,且輪比軸越大越省力。
5、國旗是怎樣升上去
問題 1、國旗是怎樣升上去的?
答:國旗是利用滑輪升上去的。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2、滑輪的構造有哪些特點?起什麼作用?
答:滑輪是圓形的,可以轉動,周緣有槽,可以把繩子套在槽里,使繩子不會滑落下來。
3、滑輪有什麼作用?其種類有哪些?
答:滑輪有時可以省力,有時可以改變用力方向。
滑輪的種類有:動滑輪和定滑輪。
4、什麼叫定滑輪?什麼叫動滑輪?各有什麼作用?
答: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隨著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定滑輪不省力,只能改變用力方向;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理論上動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但實際情況中由於摩擦力的存在,省力要小一些。
6、自行車輪轉動的奧秘
問題1、自行車中包含哪些科學知識?
答:自行車中包含的科學知識有:
整個車架是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輪胎有花紋:可以增大摩擦;
車閘:增大摩擦;
軸與軸瓦之間有滾珠:減小摩擦;
加潤滑油:減小摩擦;
車把套是塑料:熱的不良導體;
車把套上有花紋:增大摩擦;
腳蹬子有花紋:增大摩擦;
車架上塗漆:防止鐵生銹;
車尾燈:光的反射;
自行車前燈: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車座:增大面積,減小壓強;
車把、輪盤:利用了輪軸;
前閘剎車:利用了杠桿原理;
螺絲釘:利用了斜面原理等等。
2、自行車車輪是如何轉動的?
答:現在的自行車車輪能夠轉動,是因為鏈條將動力從踏板那裡傳到了後輪上,像自行車鏈條這樣的裝置叫做「傳動裝置」。
3、傳動裝置分為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答:傳動裝置可分為三種:即鏈條傳動、齒輪傳動和皮帶傳動。鏈條傳動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力,也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因為受到鏈條的承受能力的限制。齒輪傳動裝置由兩個或多個齒輪組成。齒輪傳動可以傳遞力,
第2/6頁
能改變齒輪轉動的方向,能改變齒輪傳動的快慢。無論一個齒輪朝哪個方向轉動,與它相鄰的齒輪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動的。要使兩個相鄰的齒輪朝同一個方向運動,必須在兩者之間再加入一個齒輪。齒輪的旋轉速度取決於兩個齒輪的大小,還與兩個齒輪齒數的比值有關,比如一個16齒的齒輪會使一個8齒的轉速增加一倍。皮帶傳送可以遠傳動,但容易損失動力。
4、常見的齒輪傳動裝置有哪幾種?
答:常見的齒輪傳動裝置有:普通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傘形齒輪傳動、內齒輪傳動。
5、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答:鏈條傳動和齒輪傳動都可以最大限度傳遞力,鏈條傳動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因為受到鏈條的承受能力的限制,齒輪傳動需要近距離傳遞,而且它們的用力方向也不相同。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1、折 形 狀
問題1、物體基本的形狀有哪幾種?
答:物體基本的形狀有:錐形、台形、柱形、球形四種。
2、下面這些物體都是由哪些形狀構成的?這樣的形狀有什麼好處?
答:這些物體主要是由圓形和卵形構成的,對圓形和卵形殼體來說,在外力作用下內力是沿著整個表面擴散和分布的。它能夠把所受的外力變成壓應力。均勻地擴散到殼體各處,所以整體可以承受較大的壓力。
3、物體的形狀與承受力是怎樣的關系?
答: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疊或彎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疊或彎曲的形狀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情況下,邊數越多的形狀物體的承受力越大,即圓形、圓柱體的承受力最強。
4、怎樣增大紙的承受力?
答:改變紙的形狀可以增大紙的承受力,這樣可以使力均勻分散到各處。
2、搭 支 架
問題1、什麼支架最穩固、結實?用什麼辦法可以使易變形的支架變的穩定、牢固?
答:通常,結構由支架構成,三角形支架最穩固、結實,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穩定的結構,可以通過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結構,使它變得穩定。
2、燈架、折疊凳、梯子為什麼要設計成三角形支架?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答:它們之所以都設計成三角形支架,是因為三角形的支架最省材料,也最牢固。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三角形支架結構、都最省材料、最結實、最牢固。
3、舉例說明三角形支架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有哪些?
答:三角形支架結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如起重臂、塔吊、高壓線塔、艾菲爾鐵塔、石油井架等都是設計成三角形支架結構。
3、建 橋 梁
問題1、橋梁主要有什麼組成?
答:橋梁主要有橋面和橋墩組成。
2、什麼樣的橋承受力大而又結實?
答:拱形橋、吊橋是承受力大而又結實的橋梁。斜拉橋(見教材P22頁最下一幅圖)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一種橋梁。省料、牢固,正在廣泛的被世界各地應用。
第3/6頁
3、影響橋梁承載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橋梁承載力的因素有:橋面形狀及其材料、同一形狀的橋梁承載力也不同。
4、造 房 子
問題1、古代的房子是用什麼材料建造的?這些房子有什麼特點?
答:古代房子的材料主要有:土材、木材、磚石等等,古代的房子大多數是圓形或方形,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其房子的材料和特點也不盡相同。
2、建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麼?
答:首先要設計圖紙。
第三單元《它們是怎樣延續後代的》
1、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
問題1、你能舉出植物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後代的例子嗎?
答:例如:(1)有些植物的葉子落地就能生根;(2)一塊帶「眼「的馬鈴薯可以發芽生長;(3)吊蘭細長的莖上也會長出小苗;(4)水仙球莖浸入水中,會生根發芽開花;(5)生薑塊莖上的小芽能繼續萌發。
2、大小葉子是否都可以長大?
答:在適宜的條件下,大小葉子都能長大。
3、胡蘿卜用種子繁殖和用根繁殖有什麼不同?
答:胡蘿卜用種子繁殖和用根繁殖有效能方面的差異。用根繁殖能更快更高效地進行繁殖,同時也能比較科學地保留母本的優良特性,有利於增強其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蟲害能力。
2、動物怎樣繁殖後代
問題 1、將通過產卵或下蛋方式進行繁殖的動物用彩筆圈出來?
答:通過產卵或下蛋方式進行繁殖的動物是魚、烏龜、蛇、鱷魚、鳥。
2、看一看,下圖中的卵或蛋分別是誰的?
答:圖示卵生動物的名稱依次是鴨、鳥、蛙、魚。
3、猜一猜,它們分別是誰的孩子?
答:它們分別是松鼠和大熊貓的孩子。
3、我是怎樣出生的
問題1、我在媽媽「肚子」里住了多長時間?
答:十個月。
2、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有哪些反應?
答:惡心、嘔吐、偏食等不良反應。
3、我出生時媽媽的情形是怎樣的?
答:非常疼痛、驚恐、勞累、虛弱等(無固定答案)。
4、剛出生時我是什麼樣的?
答:我非常弱小。身長約50厘米,胎體豐滿,四肢變圓,頭發長約2-3 厘米,體部胎毛脫落。
5、我們應該怎樣珍愛生命,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答:例如:(1)學做負重活動,體驗媽媽懷孕時的負擔;(2)多做家務,減輕父母的勞累;(3)努力學習,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回報父母等。(答案不固定) 第四單元《岩石與礦物》
1、認識常見岩石
問題1、岩石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途,你還能說出哪些用途?
第4/6頁
答:例如:製作石桌、石凳等生活用品、建築房屋、製作觀賞石或手鐲等。
2、在下面的物體中,哪些是岩石,為什麼說它們是岩石?
答:例如:砂岩、礫岩都是岩石,因為它們是天然的,不是經過人為加工的混合物。
2、認識礦物的性質
3、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
問題1、我們能為保護礦物資源做些什麼?
答:我們可以合理使用資源,減慢開采速度,同時還要積極開發新資源,讓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一起為保護資源而努力。
2、據資料統計,我國對礦物資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對此,你有什麼好建議?
答:我的建議有:(1)採用各種先進的采礦方法、設備與運輸機械,以加強采礦能力,合理開發中低品位礦石,提高礦物回收率。(2)提高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3)加大相關資金扶持力度。(無固定答案)
第五單元《人體的司令部》
1、大 腦
問題問題1:世界上最復雜的機器是什麼?
答:是大腦。
問題2:大腦有哪些功能?
答:大腦有控制人體情緒、感覺、運動、語言、思維和記憶等功能,它被稱為人體的司令部。
問題3:你知道那些保護大腦的措施?
答:a、睡眠可以消除大腦的疲勞,恢復腦的功能;
b、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習與記憶能力;
c、全面均衡的營養和歡快的情緒有利於大腦的發育;
d、逗著玩時不能拍大腦,運動時要注意保護大腦;
e、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對大腦的發育有害。
2、神 經
問題1、他們是如何接收信號並作出反應的?
答:a、人看到紅燈停、綠燈行的過程是:眼睛接受紅綠燈的信號,由傳入神經(視神經)報告給大腦,大腦做出反應通過脊髓、傳出神經命令腿部肌肉做出反應。
b、鬧鍾太吵了,聲音調小些的過程是:耳朵接受鬧鍾的聲音信號,由傳入神經(聽神經)報告給大腦,大腦做出反應通過脊髓、傳出神經命令手部肌肉做出反應。
3、感 覺
問題1、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麼?
答:兩幅圖中包含了許多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數學圖形,其中第一幅圖中「埋藏」著一副眼鏡,第二幅圖中「埋藏」著數字101。
2、圓柱的高與直徑相等嗎?
答:相等,但初看上去可能有差別,因為眼睛會產生視覺誤差。
3、兩種實驗方法,得到的感覺一樣嗎?
答:不一樣。捏著鼻子時,嗅覺失靈,味覺能力就會下降。
第六單元《交流與質疑》
第5/6頁
1、交 流
問題1、你准備怎麼研究這個問題?
答:可以選擇觀察、調查、實驗等方法進行研究。
2、在科學探究中為什麼要進行交流?
答:因為在科學探究中,自己說自己探究的問題有價值,自己說自己探究的方法正確合理以及自己說自己探究的成果可靠有效這一切都不算數。因此要通過交流與他人一起驗證、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實驗成果。
3、人們通常都有哪些不同的交流方式?
答:生活中要想交流,可以採取很多方法,概括一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用口語的方式進行交流,如描述、討論、電話、辯論等;另一類是用書面的形式進行交流,如圖表、海報、圖畫、書信、照片、模型等。
2、質 疑
問題1、什麼是值得我們去質疑的?
答:a、質疑我們所要探究的問題是否明確、可行;
b、質疑推理的過程是否合理;
c、質疑一些流行的說法是否正確;
d、質疑收集證據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規則。
2、因為鳥有翅膀會飛翔,所以有翅膀會飛翔的都是鳥。她的這種推理正確嗎? 答:不正確,例如長有翅膀的昆蟲、蝙蝠等都不是鳥。
3、課本p68流行說法的正確與否
答:參照教參p211。
4、小明的這份測試報告可靠嗎?
答:不可靠,測試次數太少,不能說明問題。
5、王小芳這種方法對不對?
答:不對,她在改變機翼長度的同時也改變了機身的長度,造成了一個實驗中兩個變數的改變,違反了對比試驗的原則。
6、有更准確地估計辦法嗎?
答:調查樣本數量要大(學生要多);記錄一天內學生飲水次數要多;時間間隔要均衡;記錄天數要多,再計算平均值。
7、p69我們應該如何做?
答:參照課本p86。

❸ 請小學五年級科學老師回答,謝謝

桃子,蘿卜,地瓜,山楂,杏,黃瓜屬於果實的有,不屬於果實的有。

❹ 跪求小學五年級下冊暑假作業本的科學答案。急啊!

P62
AABBABA
P64
對錯對對對對對對錯對
P65
1.13次
2.手
在冰箱里多放一下
P66
CCACCCC
P67
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馬達加斯加。。。。。。
P68
CCCABABBC
P70
對對錯錯對錯對對對錯

❺ 小學五年級科學作業批語

做得好這樣寫: 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經在努力學習了。
希望再接再勵,百尺竿頭內更進一步。
你有容很大的潛力,要充分發揮。你是好樣的. 我們為作為你的父母而驕傲。你一定會超越我們的期望的。繼續努力吧! 做得不理想這樣寫: 不要批評指責。

❻ 小學五年級科學課的學習目的及學習方法!

現在金融危機
工作不好找
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
方法就是上課認真聽講
回家認真完成作業
剩下的都不重要
你的明白?

❼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土壤中有什麼免費課件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①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終變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③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後沉積。④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③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風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動植物殘留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教學難點: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准備】
分組准備:新鮮土壤、乾燥土壤、放大鏡、燒杯、葯匙、玻璃棒、水、牙簽等。
教師演示:酒精燈、三腳架、鐵片、玻璃片、試管夾、滴管、課件等。
【課前交流】(5分)
1.觀察老師,你在老師身上發現了什麼?
2.觀察一列同學,按高矮分分類,可以分幾類?怎麼分?
3.討論:怎樣才能觀察得更仔細些?
4.根據表現進行獎勵。(最優秀的小組和最優秀的同學)
(以上活動根據課前時間寬裕程度決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2分鍾)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岩石會改變模樣嗎》,知道了由於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現象叫風化。岩石在風化的作用下碎裂,繼續風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繼續風化,會怎樣呢?(更細更小的微粒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土壤。)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4課《土壤中有什麼》,研究土壤,尋找土壤源於岩石的證據。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25分鍾)
1.根據你平時對土壤的觀察,你認為土壤中有什麼?(適當板書)(2分鍾)
2.這是一些土壤,你打算怎樣觀察?(5分鍾)
3.請你用肉眼仔細觀察老師給大家准備的土壤,把你的發現記錄在作業本28頁的記錄表上。比比誰的眼睛更敏銳,哪小組合作效率高,用肉眼觀察記錄好的小組可以到老師這里領取放大鏡,進行更細致地觀察。
4.交流觀察新鮮土壤的收獲。(板書:水、沙子、動植物殘留物等)
5.為了方便觀察,老師還給大家准備了一些乾燥的土壤,藉助牙簽,仔細觀察土壤的顆粒,有什麼發現?能給他們分分類嗎?怎樣區分呢?(4分鍾)
6.交流土壤顆粒的觀察發現:(結合學生發言板書:沙礫、沙、粉沙、黏土等)地質學家對這些顆粒進行分類:直徑大於2毫米的顆粒稱為沙礫(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小石子);直徑小於2毫米大於1/16毫米的稱之為沙;直徑小於1/16毫米大於1/256毫米的稱之為粉沙;直徑小於1/256毫米的稱之為黏土。讓我們一起稱呼它們。
7.如果把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發現什麼呢?在操作時要注意什麼?(2分鍾)
8.把乾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觀察。
9.交流觀察到的現象。(板書:空氣等)
10.讓我們來攪拌一下,你覺得要注意什麼問題?小棒用力攪拌水中的土壤,讓土壤顆粒隨水運動,然後靜置在一邊。(教師適當示範)(2分鍾)
11.師生共同攪拌,並指導。
12.好,我們讓它們靜止一段時間吧。
13.土壤里還有我們沒發現的物質嗎?再來看老師做兩個實驗。(5分鍾)
(1)加熱土壤。用酒精燈燃燒放在鐵板上的土壤,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這是什麼發出臭味嗎?這是動植物的殘體和分解後物質燃燒發出的氣味,我們把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叫做腐殖質。(板書:腐殖質)
(2)加熱浸泡土壤的液體。師生對比實驗:首先用滴管取幾滴土壤溶液(清水),將取來的土壤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後點燃酒精燈,用夾子夾著玻璃片在酒精燈上燃燒,直到水分蒸發完為止,那在加熱的過程中,要先均勻加熱玻璃片,不要先集中加熱,以免玻璃片炸裂。好,現在觀察一下,玻璃片上留下了什麼?兩塊玻璃塊上留下的斑跡有什麼不同?就是土壤溶解在水中的鹽分。(板書:鹽分)
14.我們現在再來看看燒杯里在流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積物分成了哪幾層?是怎樣的順序?試著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順序?(土壤按顆粒大小先後沉積下來,最上面一層是黏土,用棍子挑一點在手上塗抹,會感到是黏滑的、細膩的。其次是沙粒。越是底下,顆粒越來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的殘體。)(3分鍾)
15.現在請小組同學整理你們的實驗記錄,想一想土壤中有什麼?(教師總結並投影出示土壤概念,強化土壤是混合物。)(2分鍾)
三、土壤和生命:(6分鍾)
1.你們知道土壤中有哪些生命嗎?(2分鍾)
2.想一想:土壤為他們提供了什麼?它們又為土壤做了什麼?(2分鍾)
3.閱讀小結:土壤中生活著許多動植物和微生物,土壤為它們不僅提供了棲息地,還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長發育必需的養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豐富的腐殖質等養料,生物的活動使水分和空氣更容易進入土壤,更有利於生物的生長、生活。
4.那麼土壤和我們人類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2分鍾)
5.因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關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土壤為我們的生活、生產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所以有人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你同意嗎?
四、總結引伸:(2分鍾)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讓我們以高士其的《我們的土壤媽媽》結束本課吧!自由朗讀65頁的詩歌。如果時間不夠,學生回家讀。
【教學板書】
土壤中有什麼
黏土
粉沙
沙 水 空氣 腐殖質 鹽分 動植物殘留物
沙礫(小石子)

❽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教學課件

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2、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塊
3、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
過程與方法
1、做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本領有關系的實驗
2、做探究物體吸熱與陽光直射、斜射關系的實驗
3、將物體的顏色與升溫情況的實驗數據繪製成折線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能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操作,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實驗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之間是有聯系的
3、認同科技的發展能促使人們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規律地觀點
教學重點

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將觀察到數據繪製成圖表。
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人類利用太陽能的課件及圖片
分組實驗: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折做成的紙帶,溫度計;三個同樣的黑色紙帶分別插上溫度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課件:介紹太陽與太陽能
2、交流:人們是怎樣利用太陽能為生活生產服務的?
3、提出問題:
除了利用凹面鏡和凹透鏡會聚陽光外,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從太陽那裡得到更多的光和熱呢?

二、探究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關系
1、提出問題:物體的顏色不同吸熱的本領相同嗎?
2、預測:在相同的條件下黑色、紅色、白色的紙吸熱的本領有什麼不同?
3、分組實驗:
在陽光下觀察、記錄五種不同的紙在開始時、2分鍾時、4分鍾時、6分鍾時、8分鍾時、10分鍾時溫度的變化。
4、將實驗數據繪製成一張圖表(繪制在課本第38頁)
5、分析:A、實驗中的不同點與相同點。
B、黑色蠟光紙和黑色無光紙哪個升溫快,為什麼?
C、鋁箔紙的吸熱本領怎樣,為什麼?
D、通過實驗與繪制的圖表我們發現了什麼?這與我們的預測一致嗎?

三、探究物體吸熱與受陽光直射、斜射的關系
1、預測:三個同樣的黑色紙袋分別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哪個升溫最快?
2、學生分組實驗、記錄
3、分析數據,從中能發現什麼?
4、解釋:紙袋怎樣擺放升溫快,為什麼?

四、整理與運用
1、整理:通過兩個實驗我們發現了什麼?
2、解釋:A、夏天人們為什麼喜歡穿淺色的衣服?
B、宇航服顏色為什麼一般是銀色的?

五、作業
查閱資料,了解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灶的設計、構造及工作原理

❾ 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光是怎樣傳播的說課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小學科學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光 》第 3 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四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在本課內容之前學生探究了光和影的關系,建立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在這一基礎上再研究光是怎樣傳播的。我認為編者的意圖是讓學生鞏固光和影子的科學關系,又為後續學光在傳播途中碰到障礙物會怎樣的研究打下基礎,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探究精神得到全面的發展。
這一課的內容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是怎樣照到物體上的」;第二部分是「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五年級學生的已經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同時對實驗課興趣非常濃厚。但是在思維上,邏輯性、嚴謹性不強,考慮問題不周全,實驗操作,對學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鍛煉。本節課無論是實驗設計還是實證光是直線傳播的探究活動,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發現、探究、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發展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力及多方面的素養。
根據「科學課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的課程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我將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光是直線傳播的。
2、過程與方法: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麼會有影子。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測要有依據;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實驗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
難點:尋找假設的依據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
教具准備: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管和直管。
教師演示的圖片和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有人將科學比喻為引導學生過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運用好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過河」的下腳石,但又不能越過這個度,教師只作啟發式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根據《新課程標准》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法確定如下:
從教的方面來說,本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每位學生都能像科學家那樣研究科學,從而讓學生學到探究科學規律的本領。本課通過讓學生對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實驗觀察、研討、推測、驗證、解釋。為了能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中我還同時綜合運用了(討論法、實驗法、探究——研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
從學的方面來說,本課主要採用(觀察法、探究實驗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法等)多種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對光傳播的現象進行有意識的初步認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能獨立進行探究實驗,能充分發揮手、腦、眼的功能,從而獲取新知識,培養技能技巧。從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使他們樂於交流,並善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說教學程序
我的教學設計是以「探究、開放、自主、合作」為基本指導思想的。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的說明。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活動一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光照的現象(出示圖片及課件)
清晨,太陽出來,房間灑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在觀察中提出問題。這些光是怎樣到達被光照的物體上的?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猜測,激發學生利用實驗獲得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
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引入,使學生的思維產生強烈的碰撞,這一錘就敲到了學生的心坎上,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可以很快使學生積極思維,進入科學探究的活動中來,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組織探究,得出結論。 (重點)需修改
活動二
出示有結構的材料,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的方法,猜測實驗的結果。因為教科書上學生操作的
驗證實驗,器材簡單,操作容易,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合作制定實驗方法和步驟,自行操作,但要求實事求是的記錄實驗結果,在圖中的卡紙上直接用箭頭標出光前進的路線。在過程與方法中推測依據很重要。通過實驗得出小孔在一條直線上,手電筒的光就能到達最後的屏上,形成小斑點。否則就不會有此結果。
在這一環節的活動中,先讓學生自主合作、大膽猜測光的傳播是否沿著直線的方式進行的問題產生認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驗證的需求。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驗證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時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在這個環節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科學、有效的。小組活動中,同學們在小組長的安排下,有的到實驗材料區去選取實驗所需的材料,有的負責記錄,有不同的看法互相交流,然後小組長把全組的意見整理、匯報,得出了「光是直線傳播」這一結論。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充分的體現新課程自主探究的精神。
(三)擴展探究,培養熱情
接著激發學生用其他的方法也來驗證光的傳播路線,可以是直管和彎管的對比觀察,直管眼睛就能看到另一頭的光,彎管就不能,進一步證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同時提醒學生不要用眼睛只對很亮的光源。還要給學生留個思考的空間,說說還有哪些方法驗證光的直線傳播。再利用光是直線傳播的理論解釋影子總是在光的背面的道理。為了更有效知識延伸,還可以用課件圖片出示,光的傳播速度以太陽為例,進一步擴展了學生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所形成的概念得以鞏固。令科學知識從書本走向實踐,由課堂走向社會。
(四)、板書設計
為了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我用簡潔明了的詞語進行板書,概況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一目瞭然,讓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五年級課堂作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