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新型課堂的實踐與反思
在當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提出課堂中要將以往教授學生理論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我們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構建新型的小學數學課堂。本文就是針對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談談我對構建小學數學新型課堂的幾點看法。
1. 新背景下課題的提出
我國基礎教育走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需要創新教學思想與模式來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小學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來說,為學生日後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般注重理論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思考的過程。國外教育專家就指出:「中國的學生數學基本功較為扎實,只是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較差,創造能力與實踐能力缺乏。」許多時候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是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與思維的發展,無法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應當結合小學生的特點與興趣,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優化組合,構建出高效新型的數學課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思維的共同提升。
2.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雖然在近幾年的教學改革中,小學數學教學有了起色,但是由於部分學校的教師依然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影響, 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在我國中小學課堂中形成的單一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引出問題---介紹數學理論---分析課本例題---學生練習」,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雖然能夠開門見山能夠帶學生直接引入內容,但是容易束縛學生的數學思維。加上小學生並沒有預習的習慣,因此許多時候會出現學生到最後都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的情況。
其次,教師一直將學生當成「聽課容器」,讓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教師難以與學生有效地溝通,不知道學生們喜歡怎樣的課堂與老師。所有的知識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形成互動與和諧的師生關系。尤其作為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小學生們來說,他們習慣了幼兒園輕松的教育環境,而坐到死氣沉沉的課堂中,讓他們有了枯燥乏味的情緒,這對日後的數學學習起到了阻礙作用。
第三,教師教學內容抽象,與生活聯系不緊密。小學生抽象思維較為薄弱,如果不能聯系實際,他們很難理解課本內容,而一些老師為了追趕進度,經常以理論灌輸為主,使課本知識與生活經驗脫離,讓學生們感到學習吃力。
3. 我在構建小學數學新型課堂的實踐與反思
3.1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提升學生興趣
傳統的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使學生容易產生枯燥的心理,小學生正處於新鮮認知階段,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多方面感官來展示教學內容,這與學生心理特點相吻合,因此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我們教學。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時,一般老師都會拿出一些人民幣給學生進行展示,而學生平時就接觸貨幣,因此沒有多少興趣可言。而我會利用多媒體,在帶領學生認識人民幣之後,將一些生活中利用人民幣交易的圖片或者視頻放給學生看,並且如果有富裕的時間我會額外教他們一些認識假幣的經驗,通過利用多媒體來展示豐富的感性材料,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3.2與生活相結合,理解數學意義
小學生由於抽象思維較為薄弱,許多時候單純地靠數字來帶領學生解決問題,學生會感到很盲目,然而數學學習就是為了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因此如果單純機械地用一些算式訓練,只會讓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數學的意義。我們可以在課堂中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開展教學,比如在學習估算的時候,我們要讓學生能夠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相聯系。我在最初估算教學的時候,會給學生創設這樣的情景,小明去飯店吃飯,魚香肉絲19元;家常豆腐8元;火鍋雞31元,一共約需要多少錢?學生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就能夠明白我們在生活中有時候要立即算出大概價錢,加上有3個數量,難以快速得到精準的結果,因此就需要用上估算的方法。另外,我有時候會讓學生提前調查本年級每個班有多少人,然後我會在課上提問如果四個班一起去公園,而只有兩趟車,怎麼辦?學生們都會說兩個班合乘一輛車。我讓學生們說出來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法(自由搭配,不限條件),然後我又提出條件,每輛車只能坐限定的人,這時候學生就會排除一些搭配方法。通過一系列的讓學生參與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主體性,又能夠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並且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切身體驗到估算的作用,進而增強估算的意識。通過這種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理解數學,並且很快地應用到生活中去。在另一方面,也能夠培養學生團隊能力,更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快感。
3.3與時尚結合,增進師生關系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雖然我們教師在課堂中的主要任務是教授數學知識,但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容易讓我們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然而當前一些課堂中,教師會樹立起「嚴師」的形象,雖然維持好課堂紀律,卻讓學生難以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我通過在私下與學生溝通,發現他們希望老師能夠平易近人、活潑幽默,因此我會運用一些「懷型」(「時尚」的英文音譯)的語言融入到教學當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現在學生說話中都會夾雜一些網路用語,我也會試著去了解這些詞彙,比如「這個題目出的真給力啊」「我們讓這些分數開始pk(比較兩分數的大小)」「我覺得這道題很簡單,有木有?」等等。學生們很快被我幽默詼諧的語言所吸引,因而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悅,師生關系也變得更加和諧,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結語
新型課堂不只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更是發散思維的園地。小學生思維正處於形成時期,我們應當以學生為本,針對他們的心理特徵與興趣去設計教學,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只有不斷地在優化小學數學教學之路上走下去,才能為祖國培養出新世紀人才。
『貳』 新課程理念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存在些什麼問題
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徹底改變了教師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個體學習統一天下的局面,真正讓學生從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當中體驗數學。雖然在新課改影響下,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從主客觀方面考慮,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重設計,輕實際。新課改教材,非常重視提供豐富的情境素材供學生學習,在素材選擇上強調數學與學生生活的密切聯系,題材涉及古今中外,社會生活的眾多領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的情境設計也很重視,但是往往創設的情境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興趣不高,效果不明顯。如《四則混合運算》教學片段:
師:國慶節到了,老師去商場買新衣服,第一種4套共460元;第二種每套120元。哪種款式的衣服便宜?便宜多少元?
學生口答算式:120-140÷4
師: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並計算。
本案例中,教師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習;理解運算順序;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但是創設生活情境,應當尊重生活規律。這樣學生熟悉的情境中才會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隨意更改事實;情境與生活不符,學生是否會產生「原來數學是編造出來」 的感覺呢?課後有的學生就說:「商場里的衣服都是標單價的。看把衣服換成是「買鉛筆」、「買乒乓球」等。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呢?
二是重灌輸,輕啟發。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合作者。然而受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約束和影響,對新課改下的教學方式還不適應,仍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平時不善於學習現代教育思想,他們認為只要把學生教會就行了,學習理論又浪費時間等。因此,在教學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單一」的授課模式。比如:「厘米的認識」一節教學中,教師採用一講到底的方法。首先講述厘米的感念;接著講述讓學生機械地感受1厘米的長度,然後在老師的啟發下量物體的長度;(從0刻度開始)。應該說,這里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述是不錯的,全面的。但問題是教師滿足於讓知識由本身的嘴巴「流淌」出來,而不是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參與、主動思索。學生純屬充當知識容器,消極地接受知識,感到枯燥乏味。學習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取消。
三是重教材,輕創新。教師忠實地執行教材,教材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講,即使發現教材的內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處理。多數教師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的傳聲筒,他們視教材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無遺漏、毫不越位地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課堂教學目的,使教材成為禁錮學生自由創造、大膽創新的枷鎖。
作為新課改之弄潮兒的當代教師在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避免上述問題呢?筆者認為主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所以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情境,能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生活中學數學。在教學中,要根據同年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不同教材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才能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思維的發展。
一是創設故事情景。小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尤其是對童話故事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創設學生周邊的故事和童話故事,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教學《可愛的校園》一課可以採用互動教學策略。在書本圖畫情境導入,讓每個孩子在觀察圖中的各種動物和觀察教室的各種擺設,學生不知不覺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後,教者讓學生互相提問題,互相解答,要求學生把題說完整,在互動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提問題意識和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從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既有所學,又「樂在其中」。又如:在教學《猜數游戲》一課中的「想一想」,教師引導學生講《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種多樣的數學問題,教師再加以點撥,學生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數學知識。
二是創設游戲情景。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學習目的還沒有明確,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慾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所以在課堂上創設游戲情景,則可以滿足他們的慾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是創設生活情景。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並且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常無意識的觀察、感受以外,有意識的生活體驗的積累也很必要。在教學時,教師應該多列舉一些現實生活中情景,讓學生
『叄』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存在些什麼問題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存在些什麼問題
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徹底改變了教師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個體學習統一天下的局面,真正讓學生從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當中體驗數學。雖然在新課改影響下,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是,從主客觀方面考慮,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重設計,輕實際。新課改教材,非常重視提供豐富的情境素材供學生學習,在素材選擇上強調數學與學生生活的密切聯系,題材涉及古今中外,社會生活的眾多領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課堂的情境設計也很重視,但是往往創設的情境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興趣不高,效果不明顯。如《四則混合運算》教學片段:
師:國慶節到了,老師去商場買新衣服,第一種4套共460元;第二種每套120元。哪種款式的衣服便宜?便宜多少元?
學生口答算式:120-140÷4
師:誰能說一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並計算。
本案例中,教師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習;理解運算順序;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但是創設生活情境,應當尊重生活規律。這樣學生熟悉的情境中才會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師隨意更改事實;情境與生活不符,學生是否會產生「原來數學是編造出來」 的感覺呢?課後有的學生就說:「商場里的衣服都是標單價的。看把衣服換成是「買鉛筆」、「買乒乓球」等。是不是效果會更好呢?
二是重灌輸,輕啟發。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合作者。然而受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約束和影響,對新課改下的教學方式還不適應,仍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平時不善於學習現代教育思想,他們認為只要把學生教會就行了,學習理論又浪費時間等。因此,在教學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單一」的授課模式。比如:「厘米的認識」一節教學中,教師採用一講到底的方法。首先講述厘米的感念;接著講述讓學生機械地感受1厘米的長度,然後在老師的啟發下量物體的長度;(從0刻度開始)。應該說,這里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述是不錯的,全面的。但問題是教師滿足於讓知識由本身的嘴巴「流淌」出來,而不是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參與、主動思索。學生純屬充當知識容器,消極地接受知識,感到枯燥乏味。學習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取消。
三是重教材,輕創新。教師忠實地執行教材,教材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講,即使發現教材的內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處理。多數教師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的傳聲筒,他們視教材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無遺漏、毫不越位地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課堂教學目的,使教材成為禁錮學生自由創造、大膽創新的枷鎖。
作為新課改之弄潮兒的當代教師在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避免上述問題呢?筆者認為主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所以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情境,能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生活中學數學。在教學中,要根據同年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不同教材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景,才能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思維的發展。
一是創設故事情景。小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尤其是對童話故事充滿了好奇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創設學生周邊的故事和童話故事,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教學《可愛的校園》一課可以採用互動教學策略。在書本圖畫情境導入,讓每個孩子在觀察圖中的各種動物和觀察教室的各種擺設,學生不知不覺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後,教者讓學生互相提問題,互相解答,要求學生把題說完整,在互動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提問題意識和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始終體驗著學習的成功與樂趣。從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既有所學,又「樂在其中」。又如:在教學《猜數游戲》一課中的「想一想」,教師引導學生講《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過拓展故事情節,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種多樣的數學問題,教師再加以點撥,學生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數學知識。
二是創設游戲情景。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學習目的還沒有明確,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慾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所以在課堂上創設游戲情景,則可以滿足他們的慾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是創設生活情景。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並且能夠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常無意識的觀察、感受以外,有意識的生活體驗的積累也很必要。在教學時,教師應該多列舉一些現實生活中情景,讓學生從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學習數學。如在教《統計》一課,教材上創設的情境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興趣可能不高,教師可以結合班級情況,出示小幹部選舉數來進行統計。這一改變學生不僅覺得數學離自己生活更進了,而且也能切身體會,這樣更能提高課堂的氣氛。
二、巧設疑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中的社會交往是學習交往,在課堂中發展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未來社會的整體要求。新課改的教學就是要求達到自主、合作、創新的目的。所謂合作就是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平等交流。這說明了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我們教師不能是「主演」,而應是「導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不要由教師一人從頭講到尾,從始講到終,要改變長期來單向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參與,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特徵》時,先引導學生舉出幾個3的倍數,然後把這些數的個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數字不斷交換位置,讓學生檢驗變換後的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會驚奇地發現它們都是3的倍數。這裡面有什麼奧秘?學生存疑或惑,強烈的求知慾望自然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這樣就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創造了良好的開端。又如「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首先准備了幾組形狀一的三角形紙片,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協助進行剪、拼、移等活動。學生自己動手隨意擺弄,並在充分的擺弄之後,自己發現,歸納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通過延伸對拼,移的圖形的進行測量,計算驗證。整個學習過程教師只作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興趣得到保持和發展,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不僅學會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理解了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而且鍛煉了動手操作的能力。這樣在實踐操作中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最終掌握新知識的特點與規律。既能使學生准確、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方法,又能起到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積極作用,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積極參與,而且注重適時介入巧妙地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如: 「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你的演算法與他不同在哪裡?」、「和他的方法一樣的有哪些同學?」、「沒有聽懂的小朋友還有嗎?能不能提點自己的疑問?」、「大家認為他的方法怎麼樣?」等等的設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培養學生善於傾聽、敢於質疑、勇於表達等習慣和能力。
三、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就是要摒棄傳統理念,對教材內容有設計不合理的地方,要敢於質疑、敢於處理、敢於創新,大膽的採用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大膽表現好奇心、挑戰心、想像力等,從而才會提出一些極具創新思維的問題。
一是營造和諧氛圍,啟迪創新意識。我國古代孔子提倡的「和樂」教育,就是營造和諧、愉快地學習環境。只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心情才能舒暢,思維才能處於積極的、活躍的狀態,才能敢想、敢問、敢於質疑問難,勇於大膽創新,樂於發表意見。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教師先出示兩道商是3的口算題,再請學生編幾道商是3的除法題。很快並准確的編出,接著讓學生討論:大家編的又快又准確,你有什麼訣竅嗎?這些算式之間是否有一定的聯系呢?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紛紛探究其中的奧秘,通過學生們發現了商不變規律。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學的積極,主動、快樂,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一條性質,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創造。
二是設置懸念,激發創造意識。好奇新是小學生主動進行探索活動的心理基礎,是激發其不斷進行鑽研與創造活動的內部動力。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為學生設置懸念,不斷激發和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創造感。例如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這一節時,能被2、5 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順利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因為能被3整除的數沒有明顯的規律性不宜被發現,而且很容易產負遷移。所以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先要求學生試除黑板上大小不等的數,找出能被3整除的數,當學生試除感到困難時,就對學生說:「老師不用計算就能知道哪些數能被3整除」,「真的嗎?」 學生的好奇心馬上來了。一個爭著起來說「48」「能」。「78」「能」。「1934」「不能」。「2313」「能」……。學生說的速度越來越快,數也越來越大,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或在練習本上演,結果驗證老師的答案完全正確。老師怎麼這么快作出判斷呢?這就為學生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奧秘。這時老師滿足學生流入出來的探索慾望。藉助學生的探索熱情,把握這個有利時機,揭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於是整節課使學生在自學、觀察、探討中有聲有色地進行著,學生的思維潛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拓展。
三是讓學生參與評價,培養創新意識。《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方式應當多樣化,可以將考試、課題活動、撰寫論文、小組活動、自我評價及日常觀察等多種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所以,我們在已有的筆試、日常觀察等形式的基礎上,要增加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以使學生得到各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並加深對數學的情感。如學生學習了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後,教材上安排了實踐活動內容《超市購物》,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實際問題。如班有一位從農村的來男生突然病了。為了關愛外地學生,號召全班學生伸出了溫暖之手,開展了獻愛心活動。假設全班學生共獻愛心費54元。師:那請同學們想一想,用54元買什麼好吃的去醫院看望這位同學呢?
學生討論後交流。
生1:買一些水果。如蘋果、香蕉、鮮桂圓等。
生2:買一些酸奶等飲料。
生3:買餅干、蛋黃派等。
……
然後師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時間自己去調查一下有關蘋果、香蕉、鮮桂圓、餅乾等物品的單價,回校後向老師匯報一下有關物品的單價,並要求學生計算一下最多可以買幾樣物品?最少可以買幾樣物品?分別花費了多少元?還剩多少元?……。通過超市購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一下逛超市,在超市購物的感受等等。這樣的考查既考評了學生的四則運算能力,又考評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評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又可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
如何把握好新課改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尺寸,這是當今面臨且迫切解決的一個課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探索,才能逐步完善課堂教學質量,才能推進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
學習思考:
新課改以來,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徹底改變了教師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個體學習統一天下的局面,真正讓學生從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當中體驗數學。但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充分體現出我們的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程標准》基本理念的認識和理解還存在著很大的偏差。正如柳州教科所的陳靜老師說的:我們老師要有從新拿起《數學課程標准》學習的勇氣。教師要正確認識新課程改革,教師要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不斷地去學習,教師自身素質要不斷提高,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在不斷地反思中努力提高。
『肆』 如何進行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
當前,新課程改革已經在瓊中縣各小學轟轟烈烈的開展,教育局負責新課程改革的付永東副局長提出了許多關於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比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作為一名多年主管學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我認為要想全面提高學校數學教學質量,就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掌握新課程改革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現就根據我校新課程改革的開展情況和以往本人的教學經歷談談我對新課程改革中小學數學應如何進行教學的幾點體會:一.教師一定要把握新的數學課程教材特點,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新的數學課程教材主要特點是既要聯系社會生活,又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還要聯系學生的學習實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社會上處處有數學知識,數學就在身邊。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來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突出方法性、體驗性、綜合性和發展性,並結合學科主要知識,精心策劃練習和精心設計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同時要介紹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學科知識,轉變學習方式,有效促進學生學科學習效果的提升,逐步學會學習,努力實現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校大部分是農村學生,由於他們地處山村,因此特別要注意這些山村學生的生理、心理狀況和知識發展水平,加強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通過多樣化的練習、觀察、實驗、討論、製作、評議、調查、研究創作等學習活動,強化學科知識的應用,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也要關注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養成,努力實現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落實。
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把學習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數學的開始。如何在孩子們面前展示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數學,主動地用數學。我認為關鍵是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抽象陌生的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讓數學知識生活化。現代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數學時,他們的心智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親切,有興趣。只有當數學不再板起面孔,而是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更貼近的時候,他們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會進入學習的角色,才會真正感受和體驗數學的魅力與價值,增進理解和應用的信心。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使學習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求。例如:我在網路教學視頻中看到有位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比高矮》這部分內容時,這位老師是這樣導入的:課前教師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邊框上,上課時教師故作驚奇的說:咦,黑板擦怎麼跑那麼高,誰願意幫我把它拿下來?一個學生上講台來拿,可是該學生由於個子矮,夠不著,他就跳起來去拿,顯然費了很大的力但還是夠不著。老師微笑著說:還是讓我來拿吧。老師動手拿下了黑板擦。並問:同學們,剛才為什麼他很費力也拿不到,而我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學生紛紛發言:因為老師個子高,學生個子矮;說老師個子比他高,他比老師個子矮;老師你都長到黑板那兒了,所以一下子就夠著了。老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馬上叫剛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學生上來站在老師身邊,再次比高矮,並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教師總結:看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知道誰比較高,誰比較矮,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處理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高矮。
我認為這位老師這樣的導入設計很新穎,體現了新理念、新教法,讓學生在一片歡笑聲中理解了比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體感受和體驗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情感。
三.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性思維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學生主動觀察、動手操作、大膽猜測、合作與交流等數學學習活動,而且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角色、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數學的探索性思維在教學中的最高點,它不依常規,尋求變化,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考慮問題,我認為在我們這種農村學生多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索性思維需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假如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那麼學生的整個心理活動就會處於主動的狀態,他們就會聚精會神地去學習並真正掌握數學概念、性質及基本規律。2、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因為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能讓學生從知識型轉化為智力型,讓學生學會全面地綜合地思考問題。比如小學高年級的應用題里的一題多解,它需要思維的廣泛性,所以教師必須多讓學生多動腦筋,多去想想,才能使學生形成良好思維能力的習慣。另外,適時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形成學生良好思維能力一種好的方法。所以,《數學課程標准》在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學會用思維的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並將數學思考作為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四大目標之一,單獨列出了具體闡述。對每一位數學教師來說,如何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並學會用數學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現象,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世界,又能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只有在教學中科學、合理、扎實有效地進行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將時時刻刻沖擊著我們的頭腦,沖擊著我們的課堂,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許多的思考。面對新課改我們都要經歷苦惱、反思、探索、實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創造性的學習數學課程標准,創造性地駕馭教材,處理教材,不斷地自身調節,以達到目標。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每一位教師觀念的轉變、知識的更新、行動的研究並將這些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話,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產生實質的變化。
『伍』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哪幾個問題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即復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即使在學習環節中注重了「預習」,也是為了更好地「講授新課」,為了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以致於喪失了創造力。因此,新的數學課程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1、教學設計的特徵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過分強調預設、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師生的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而現在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以實現結論與過程,認知與情感、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因此,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的教學設計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1整合性
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在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中,應緊緊圍繞目標,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獲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1.2交互性
課堂師生交互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完整化。教學本是師生雙方在同一時空中共同參與的傳授活動,雙方互動,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貫穿著教學的全過程。一份好的教學設計不僅應體現教師如何教,同時也應體現學生如何學,以促使師生之間的知識互動,情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3開放性
教學設計在教學內容上,應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上,應從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向師生交往,互動開放,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在教學方法上,應從灌輸式、填壓式的教學向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開放;在練習的設計上,應從答案唯一、解法唯一、向條件、問題演算法和結果的不唯一開放,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4實效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實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所有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等,都必須注重實效,並摒棄與實現目標無關的內容,方法和形式,扎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2、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策略
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習方式和師生角色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疑教學設計應與時俱進。其主要策略是:
2.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開展游戲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實際內容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別具匠心地創設了情境,使學生在愉快而又緊張的氛圍中學會這一抽象的知識。剛上課,教師給學生講一個「猴子分餅」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歡吃猴王做的餅。一天,做了3個大小同樣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猴甲1塊。猴乙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王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8塊,給他2塊。猴丙更貪心,說:「我要3塊」,猴王又拿出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小朋友,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會兒,學生都說:「同樣多」。於是,教師追問:「聰明的猴王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正當學生聚精會神地聽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領時,老師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知道了!」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之下進行了新課。在教師引導下,大家通過比較、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數基本性質的內涵後,教師風趣地激活學生的思路:「現在你們知道猴王是用什麼規律來分餅了吧!」「如果猴丁要4塊,你們想猴王該怎麼辦?要5塊呢……」學生們信心十足地回答出來,此時老師充分表揚大家:「你們真比猴王還聰明!」既鞏固了新知識,又滿足了學生求知慾望,整個40分鍾學生始終在愉悅、歡樂但又緊張的氣氛中學習,體現在「在愉快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設計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標主要的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學生認識的不平衡,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2.3注重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數學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可得的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讓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