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即時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應的策略有哪些
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去的絕大多數教師都是以教知識為主,不關注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到現在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通過課堂有針對性的、及時的、豐富的即時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在現實的**常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們對即時評價的關注程度和方式、方法也依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問題一:即時評價的語言不豐富,過於簡單,沒有針對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面對的大多是 6 —— 12 歲的兒童,因此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生動活潑的、充滿朝氣的、積極向上的,是符合兒童需求的。而要營造出這樣的課堂氛圍與教師的即時評價語言的豐富性也是密不可分的。而在現實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一些教師的即時評價往往語言過於單一、呆板、枯燥,與小學生渴望被老師欣賞、渴望被老師關注、渴望被老師表揚的內心世界不貼近,不能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
案例:二年級《軸對稱圖形》
在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之後,教師有這樣的提問:
生 1 : 先折一折,如果不一樣就不是對稱的,如果一樣就是。
生 1 :對折。
生 2 :一個圖形,兩邊都是一樣的,就是軸對稱圖形。
生 1 :是。
師:好,請坐。
此時生 3 還在舉手,教師又叫生 3
生 3 :對折後,只要兩邊不多出來一塊,也不少一塊就行。
師:可以,對折後兩邊不多出來一塊,也不少一塊,就是完全重合。
面對二年的小同學,教師只用簡單的「好」、「好,請坐」、「可以」是否就顯得太貧乏、太蒼白了!
第一名學生能夠想到通過對折進行判斷,這是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許多知識都是要靠學生動手實踐去嘗試、去證明的,因此對於第一名學生我們是否可以這樣進行評價:你很會學習,想到了通過動手對折進行判斷,好辦法!這樣的即時評價就比一個「好」字豐滿多了,它既給予了學生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又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我們再來看學生 2 的回答,能用如此簡單概括的語言進行描述,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是實屬不易了,教師是否可以這樣進行即時評價:你說的即簡潔又清楚,如果能加上「對折後」兩邊都一樣就更完整了。這樣的評價既肯定了他的優點,又指出了他存在的問題,相信一定比「好,請坐」留給學生更深刻的烙印。
學生 3 很明顯是在聽了學生 1 的回答後想對他進行更形象的補充,所以一直高高的舉著手。他的回答確實很形象,也許這樣的兒童語言,更容易會被他的同伴接受、理解。同時他又一直在高高的舉著手,說明他具有很高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對他的這種學習積極性給予很好的保護,我們看是不是可以這樣進行即時評價:多麼形象的描述啊,不多出來一塊,也不少一塊,不就是完全重合嗎!能夠堅持發表自己的意見,好樣的。這樣相對豐富的即時評價語言,相信一定比單一的幾個字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策略:靜心傾聽學生發言,捕捉學生思維的亮點,用貼切、真誠、豐富的語言進行積極的即時評價。
2.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
「即時評價」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給予的傾向性意見。教師的評價傾向,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感起到即時的調節作用。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不論是一個詞語還是一個眼神,都會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而產生相應的行為表現。《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體會到教師的評價語言對課堂學習效果的影響。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即時性評價存在以下幾種現象:
現象之一:次數頻繁,廉價表揚
課堂上,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正確後,就說:「這個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們表揚他。」於是學生就舉起雙手,翹起大拇指,轉身對受表揚的同學喊上一句:「GOOD!GOOD! VERY GOOD!」聲音整齊而有節奏,調皮的學生也故意擠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或者是說:「表揚某某」、「某某,你真棒!」接著是「啪啪啪」整齊而有節奏的掌聲,從課始到課尾「表揚聲一片」,從而導致佔用時間過多而沖擊知識教學,給學生一種「硬插」的突兀感,形成一種為評價而評價的形式化的做法。
現象之二:語言單調,言過其實
案例1:《找規律》,當學生說他發現的規律是畫面上有一些三角形時,教師隨即表揚:「你觀察得真仔細!」課末,教師問學生:「今天有什麼收獲?」一生說:「我學會找規律了,還能有規律地畫圖形。」教師聽後滿意地說:「你真聰明,還會畫圖形呢?」(難道會畫圖形就是聰明嗎?)
有人說:「表揚是最廉價、最有效的獎品。」恰當的即時性口頭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的催化劑,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上進心、自尊心,許多優秀教師飽含真情、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言往往可以激勵學生。但在課堂教學口頭評價中,常常聽到機械地重復一些套語,如:「你真棒!」「回答得真好!」「你真了不起!」……可以看出教師缺乏感情,甚至言過其實,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缺乏對內容的實質性的評價。試問這樣的語言怎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能達到催化劑的作用?
現象之三:一味表揚,忽視錯誤
案例2: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在哪裡見過角,學生有的說「紅領巾上有角」,有的說:「牛角就是角」,還有的學生說:「5角的硬幣上也有角」。教師不加分析,大聲鼓勵:「同學們的生活經驗真豐富,說得棒極了!」
試問,對學生的發言不耐心聽,不加以辨析,又怎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呢?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勵,看似是對學生發言的尊重,實則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沒有傾聽,哪有交流?沒有交流,學生怎麼會進步?
對學生的「錯誤」我們應該像對待呀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嬰兒那樣,用欣賞的態度、鼓勵的語言對待他們的挫折和錯誤,教給他們如何做,這樣才有利於他們的發展,但是有的教師在日常評價中對學生一味表揚、不敢批評、害怕對學生批評有悖於新課程理念,造成有的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霸氣十足,老虎屁股摸不得,也有的學生受不得一點委屈,給不起一點點「挫折(批評)」。試問,這樣的教學效果又如何能達到呢?
現象之四:教師包攬 ,形式單一
課堂評價往往由教師包攬,是教師的「專利」,是教師「權威」的象徵,對於學生的回答,不管對錯,都是教師說了算,教師一「言」定音,學生處在被動,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師指說、評說,很少有自主調控的機會,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
現今的數學課堂上,出現的這些評價現象,不僅很難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表達的慾望,也會對學生的認知、情感等形成誤導,不利於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試想,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小臉會通紅、小眼會發光、小手會直舉、小嘴會常開嗎?這樣的課堂有什麼活力可言!結合本人的課堂實踐,談一些粗淺的對策:
對策之一:關注學生,巧妙運用即時評價語言。
課堂教學新課程實施的主陣地,「強化主體發展,遵循教學規律,落實課標要求,體現數學學科特色」是數學課堂教學即時評價的出發點,基於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恰如其分地用好體態語言進行即時性評價。更為重要的是抓住每一個切入點,運用生動的口頭語言進行適當的即時評價。評價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針對性,防止籠統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評價語言。所以評價要「到位」, 教育學家布萊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師反饋應該是:具體的、描述性的和及時的。「你的回答使我感到你的數學思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性」,「久違了,我終於看到了從前主動回答問題的你」,「你的推理能力已遠遠超越了老師,你真的很棒!」等。相信這樣的即時性評價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對策之二:寬容學生,講究評價學生錯誤的方法。
「尊重差異,價值多元」是課程評價的基本特徵,教師在真誠贊美的同時,更要寬容學生,巧用善意的批評。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在認知程度上也存在不同,所以教師批評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時應注意他們的內心感受,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明確指出來,客觀的批評才能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批評」的基礎上。課堂評價中的批評應該是「綠色」的,要入情、入理、入心,不能簡單粗暴。簡單粗暴的批評只會使學生產生反射性的自我防衛來保護自己,一旦產生這種自我防衛,教師的批評再正確,也難以進入學生的心靈。所以在批評前要先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加以肯定;提出批評時一定要言之有理,具體哪裡做錯了、為什麼錯、應該怎麼辦等等;批評結束時不忘加一些諸如「加把勁,相信你能趕上的!」之類鼓勵性的話,使受到批評的學生,覺得老師是尊重我的、相信我的。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只有當我們時刻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才能把握好課堂評價中的表揚與批評的度,從而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策之三:信任學生,拓展學生自評互評的空間。
教師是否相信兒童,這是教師對兒童能否進行合理評價的前提,也是教師能否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的基礎。羅森塔爾應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1968年,心理學伯特.羅森塔爾來到美國的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出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煞有介事」的發展預測。然後,他以贊賞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教師。名單中的學生,有的在老師意料之中,有的卻不然,當老師感到迷惑時,羅森塔爾解釋說:「請注意,我講的是他的發展,而不是現在的基礎。」這樣,教師們從內心裡承認這份名單。8個月後。他又來到這所學校,對18個班進行復試。結果發現,他提供名單的學生,成績增長比其他學生快,並且在感情上顯得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教師的情感也特別深厚。原來,他提供的名單是隨機的,根本未作任何測試。他只不過想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改變教師不相信後進兒童的觀念。觀念變了,頑皮兒童在教師心目中也成了很有發展前途的兒童,於是教師對這些兒童的評價也跟著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兒童成長的加快。可見,充分相信兒童是個前提,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必然會對兒童充滿信心,必然會設法鼓勵兒童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