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發布時間:2020-12-27 14:57:13

㈠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生要厚積博古,厚積博外。怎麼看課,怎麼看別人的課,怎麼看名師的教學。
1.看名師上的課是不是語文的閱讀課。只要有教材的課程都要閱讀。語文的閱讀課和其他課程的閱讀課有什麼不同。其他課程關注得意,關注理解內容。而語文的於都課不僅關注得意,而且關注得言。就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使學生受到文學的、人文的美得熏陶。也就是既學習語文,又進行人文教育。
2.看課要看是不是小學語文的閱讀課。
小學語文教學重在得趣、得意、得言、得法,重在打好基礎。小學語文目的重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閱讀要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內容都要適合孩子。要削弱基礎,拔高要求。吳天石寫過一篇《要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知識的基礎、能力的基礎。小學生通過語文教學應該達到的要求是:能看懂新華日報(農村版),會寫普通的應用文,沒有錯別字,句子通順,還要加強聽寫能力的培養,畢業的時候能夠記一些扼要的提綱。加強基礎主要是多識字、寫好字、多誦讀、多練習作文。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能力。1962年,江蘇老教育廳廳長。
課標要求:聽課要能抓住要點。
3.看在他們的課上誰是主角?是不是學生是主角,是不是學生在課堂真的「聽說讀寫」?看到學生學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要落實到學的效果上。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進入第8個年頭,教師的教學能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從全國來看,很多學校、很多老師,創造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經歷了三個過程:課改理念的闡釋期,實踐摸索期,反思調整期。廣大老師的投入和我們取得的效果相比,我們廣大的學生所投入的時間精力和他們現有的語文實際水平相比還不成正比。也就是我們的投入和產出還不成正比。我們的教學實效性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憂心以來,師生的負擔,老師的工作負擔,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僅沒有減輕,而且加重了。這是與課改的初衷相悖的。師生的幸福指數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我國閱讀教學的弊端。
(一)中國的孩子閱讀開始的時間比較晚。當然我們受漢字的制約,孩子閱讀起點比發達國家晚。發達國家孩子的閱讀從幼兒開始,2、3歲開始,讀繪本,廳爸爸媽媽講的故事。葡萄牙學前班的孩子每天課上閱讀一個小時。美國柯林頓在職的時候就提出8歲孩子要能讀會寫。
(二)閱讀量太少了。六年小學生只讀12本薄薄的語文書,六年30多萬字。145萬字新課標的要求。並沒有落實到每個孩子的身上。
美國一人研究得出結論:中國孩子缺少大量閱讀。一年級中國孩子的閱讀量不到美國同齡孩子的六分之一。中國孩子做作業、背書、寫片子,做試卷,機械訓練太多了。哈達轉。世界名著小學生沒有讀過,甚至縮寫本也沒有讀過。
(三)閱讀能力不強。五年級《請種一棵爬山虎》。「我佔地少,生長快,綠化覆蓋面積大。只需利用牆的一角,便能利用牆的一角,攀牆生角。……三四年後我能把整座牆的牆面爬滿。我的這種本領是其他植物望塵莫及的。」概括段意,學生能力差。課文點到但是沒有落實,分析概括的能力始終沒有培養起來。小學閱讀教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培養學生學會讀懂一篇文章。在這個基礎上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三個指標:1.提取信息的能力;2.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3.利用文本信息作出判斷和解釋的能力。而我們的現實是:過多關注課文內容的分析,繁瑣的分析,訓練缺乏思維訓練的價值,缺乏對上述三種能力的培養。國外很少就一篇課文進行繁瑣的提問。這是中國的大陸的閱讀教學非常難改的非常致命的一個弊端。
(四)距離建設書香家庭、書香校園、書香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語文教學沒有更多地關注課外閱讀,課內外貫通,引進課堂,使閱讀教學成為一泓活水。
二、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一)和漢語言教學的特點有關。
1.識字拖了閱讀的後腿。識漢字和兒童閱讀的矛盾問題。斯霞分散識字的探索。黑龍江進行注音識字,提前識寫的研究。局部上有改善,但是全國來看沒有很好地解決。課標低年級「認寫分開……」提早進入漢字閱讀的階段。字數退下來。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要能大量識字,從而能及早地利用漢字閱讀。其實我們古人也已經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年多的時間里,讀下「三百千千」。很大的問題,就是要求認的字,逼著老師被迫提高要求,怕出題,讓認的字寫出來。這是極大地浪費。如果要求認的字,都會寫,那負擔又重了。要求認的字只要換個語言環境認識,就可以了。低年級要讓孩子盡可能多的閱讀。
2.提供的給小學生閱讀的材料太少。同步教材,學生讀了嗎?很多情況下,孩子們讀得少。沒有量的積累,就很難有質的飛躍。
3.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的有序的閱讀教學的序列。
科學性還存在問題。我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里的知識很重要的是策略式的知識。很重要的是科學性的序列訓練。(1)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比如話中找重點詞。(2)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對語言的感受力、理解力、分析、推理判斷的能。(3)對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評價的能力。比如能抓住文章的主旨,要能夠品味欣賞文本的語言。比如要能了解領悟文章的寫法。(4)閱讀的技能。朗讀、默讀的技能。閱讀的方法、精讀、略讀、瀏覽的方法。通過精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積累語言。瀏覽,在高年級培養孩子跳讀,加工和運用信息。閱讀的習慣,讀書看報的習慣、翻查字詞典的習慣,查閱資料的自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4.閱讀教學的時效性還不高。面面俱到,名師的教學中存在著形式的教師的霸權,教師過於強勢。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少,發言權少。老師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知識是教不完的。我們沒有脫離教課文的套路,我們不應該教課文,我們應該用課文教,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要利用例子找准語言的訓練點、能力的培養點、方法的習得點。哪怕是一課一得,怕的是一節課得得甚少。
三、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性的辦法
(一)激發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喜歡語文老師,喜歡語文課,喜歡語文閱讀。所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1.語文老師要非常喜歡我們祖國的語文,要非常熱愛這份工作。不把工作當飯碗,當事業。名師們投入地進行語文教學工作,而且是不斷地進取。他們對語文教學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非常的痴迷。如果我們把這種痴迷傳達給孩子,那孩子也會因此喜歡。教學中葯千方百計地保持學生對語文虛席的興趣。2.我們要使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孩子入學的第一天開始,就讓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成功的快樂。山東濰坊的一個老師,他能做到孩子入學第一天起就讓他喜歡語文。第一天語文課開始,孩子就進入到閱讀,第一天放學回家就會高高興興地告訴家長,我學到了什麼。成功的愉悅是孩子學習持久的動力。讓每一個後進生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一來二去,孩子的自信就有了。有的自信就好辦了,久而久之就跟上隊伍了,變得優秀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是最持久的學習的動力。
(二)我們一定要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
總目標、年段目標、這冊書的目標,不能「盲人騎瞎馬……」。各個年段的老師要十分明確年段目標,既不要越位,也不要不到位。現在的問題是,上述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比較普遍的問題是:低年級向中年級靠,中年級向高年級靠,高年級向初中靠。我以為: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以識字教學為重點,而且這次課標的修改稿強調:不僅低年級,整個小學階段都要重視識字教學和寫字教學。
低年級:
要堅決地落實以識字寫字為重點,要求認的字無論放在哪兒,學生都能正確認讀。能夠借字閱讀。要求寫的字要寫對像,而且要理解字詞。還要重視由已經認識的字組成的新詞。比如:前面的教學中分別認識了「色」「風」「景」,就有意識地讓孩子把字組成詞來認識。要求會寫的字,除了單個字會寫,還要組成詞來寫。會寫了「火」「車」,就要會寫「火車」。課標要求小學階段寫3000個,認2500,還有掌握7500詞語。如果一個小學生到畢業能掌握7500個常用詞語的話,他的口頭表達,書面表達都會豐富許多。
1.要保證識字寫字的時間。低年級有走過場的問題。要求認的字,不僅認識,還要鞏固。特別是在游戲中、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復習鞏固。及時地復習鞏固,最好的辦法就是游戲活動,特別是放在語言環境中。可以變成詩歌、兒歌、一段話。強調整體識字,不要左邊、右邊拆分。要引導孩子抓住字的特點,要用自己喜歡的辦法,整體識字,要求寫得好的字,要指導到位。比如說獨體字的主筆在什麼位置?一個合體字它的結構佔位,讓學生搞清楚,指導要到位。抓住字的特點,哪些容易寫錯,要辨析,便於復習鞏固。
建立自主識字激勵機制。拿出時間交流學生課外識字的情況。
2.加強朗讀的指導。第一位:正確地讀,這方面花的時間少,有感情地讀占時間長,讀正確有助於培養語感,不能有方音,讀准每個字的字音,輕音、多音字等等。長句子中詞語之間的停頓。……指導學生理解少量的詞和句。
中年級
1.繼續加強識字寫字的教學、加強詞和句的教學。比如要引導學生在感知全文的基礎上,感知課文中重點的詞和句。比如說用得准確生動的字。
(1) 引導孩子找出重點字詞句。
(2) 引導孩子用多種方法來理解重點詞句。教給孩子點石成金的指導。
(3) 要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4) 要注意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並且能夠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2.以段的訓練為重點。
忽視段的教學。讀懂一段話後,了解段與段的聯系,了解句和句之間的聯系,揣摩構段的方式。
高年級
1.要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一般先自學,後師生共學,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教學。學生自學的時候,不動筆墨不讀書,可以以自學提綱進行自學。(1)引導孩子在初讀課文之後有自己一點初步的感受。然後再作一些交流。孩子理解懂得的老師就不要再講再問。(2)讓孩子提出不懂的、感興趣的問題。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提語言的、寫法的問題。要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自讀自悟的能力。
2.讓孩子在閱讀不同問題的文章中,來揣摩文章的寫作方法。
A寫景的文章。引導孩子了解怎樣抓住特點,有順序地寫。作者在編寫景物的過程中,一邊抒發自己的感情。
B寫事的文章,我們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的內容,理清詩的順序,抓住重點的句段來把握詩句的內容。
C寫人的文章。比如:小說,要能幫助學生感受任務的形象,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任務描寫的基本方法。比如《少年閏土》,《窮人》。說明文要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
抓住年段目標、
突出訓練重點。
依標種好自家田,
扣本找准訓練點。
識書讀寫動天軍,(進行語文實踐)
惜教豐學譜新篇。

㈡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實施方案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為深化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真正實施「高效課堂」,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關於在全市小學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實施意見》文件為指導,結合我校工作實際,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積極探索自主、高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真正實施「高效課堂」,從而切實提高教學准備、教學過程、訓練檢測、課後輔導、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二、實施內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學准備的高效性。
高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有高效的教學准備環節,否則,談不上有效的課堂教學,更談不上高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准備指的是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處理、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環節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案的形成等。 (1)備內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範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內,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同時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個例子,不唯教材,力圖出乎其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與課本對話,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內在意蘊。要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提煉出簡練而有效的教學主線,層層推進。 (2)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 (3)備訓練
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課堂練習,下發訓練教材,教師必須先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要做到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當堂訓練、快速反饋,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 具體策略:
抓實集體備課。首先做到「四到位」:時間到位,地點到位,內容到位,備課主講人到位。其次完善集體備課常規:一人主備、教研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備制度落到實處。 2.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課堂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活動的主陣地,也是關鍵環節。學生的成長依賴的是每一堂課的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當務之急。 (1)提高教學內容的高效性。
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依據教學目標,確立重點,優化選擇。在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同時,不能忽視知識教學,應切實保證知識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學活動的高效性。
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安排。新課導入、情境創設、遷移過渡、操作安排、練習設計、活動組織等都應精心准備,周密布置,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使創設的情境達到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解題探索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高效化,從多個層面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3)提高教學方法的高效性。
優化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要依據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來選擇特定的教學方法。要從教學內容出發,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致力於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於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不能脫離學生原有基礎,堅持教學方法選用的求實思想,充分反映學生主體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學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要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尋求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學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體和學科教學整合是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要堅決杜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裝點門面、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做法,講求使用效益。
(6)提高問題設計的高效性。
要圍繞教學重點,設計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課堂提問,通過有效的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當然,高效課堂教學環節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除以上六條外,教師的專業素養問題、高效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問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問題、重難點的突破問題、教師的主體地位發揮與學生主導地位的實現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教師的示範作用與課堂教學細節問題等等,都值得去認真研究。 具體策略:
(1)創新教研課。本學期一人至少一節優質課,以「高效課堂」為主題,拉開過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2)落實教學反思。本學期要求老師將進行「高效課堂研究」的案例與反思寫在教師筆記上,每學期10篇。 3.提高訓練檢測的高效性。
在強化課內當堂訓練、提高反饋矯正實效性的同時,要注重課後作業訓練的高效性。既要切實杜絕布置大量的重復性作業的現象,防止學生淹沒在題海之中,也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的抄寫,進行書本知識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科學安排學生的練習時間,做到適時、適量、適度。高效訓練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練教師必先做、有練必選、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堅持做到精選精練,把握難度,刪除繁、難、偏、舊的題目,提高訓練效度;必須做到,及時批改,精批細改;講評之前必須先做統計歸納,切實提高講評的針對性。 具體策略:
抓實「教學六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輔導活動、認真考核、認真教研)的查評工作,將教導處抽查和組內自查結合起來,搞好學生作業負擔調研。 4.提高課後輔導的高效性。
課後輔導要突出一個「勤」字,堅持「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補差的落實到位。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教輔結合的思想,不斷強化教學輔導。在注重學生知識輔導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輔導,補「差」先補「心」,消除心理障礙,矯正不良習慣,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具體策略:
重視培優補差工作,在校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針對學困生的薄弱點,加強輔導,促其不斷進步。 挖掘苗子,培養尖子,以好帶差。
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 5.提高教學評價的高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鼓勵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評價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 具體策略:
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實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制度,充分體現發展性。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的導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學科全面調研和重點學科調研相結合的常規調研製度,真正切實、全面地評價學生,評價老師。
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對教師本人的評價,如通過聽課、考評、問卷或學生家長參與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實施建議
1、各年級組和教師根據本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有效教學專題研究,廣泛學習,統一思想,加深對實施高效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2、教導處、教研組及時制訂與高效教學相適應的各項管理制度,重點是常規管理制度和評價激勵制度,高效運行,確保有效教學順利推進。
3、加強教學常規考核的力度。堅持月檢查考核制度,嚴格考核,與獎勵掛鉤,認真向教師反饋考核情況,促進整改提高。
4、備課要密切聯系,及時反饋「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工作思路及活動方案,進一步優化高效課堂教學管理的的水準。

㈢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階段性計劃

學習是情境性的,新知識所具有的意義高度依賴於情境,知識在不同的情境下版具有不同的意義,很少有權獨立於任何具體情景的意義。所以老師在傳授新知識時,為了所有學生都能接收到,需要下一定的功夫設置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把教學「娛樂化」,把抽象變具體。
比如,可以設計聚焦於某一知識點的問題、在材料中標出大小標題、提出切實的目標等方法,引起學生對信息的意識。可以採取蘇格拉底的辯論法引起對不平衡的意識。在辯論過程中,積極地理解學生的觀點也是教學方法的一部分。為了引起學生認知再構造的動機,建議教師:提供機會讓學生思考和表述他們的觀點;鼓勵學生挑戰和反思同學的觀點;引發學生理解個體的經驗,從而使經驗具有意義。
老師在授課時,要更多強調「學會如何學習」,而不是事實的積累。

㈣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教師更新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學生成為了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出現繁榮而熱鬧的景象,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我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許多操作性強的策略。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來闡述,目的是讓大家明確以往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課堂教學 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准 一、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問題及怪現象 盡管課改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可喜的收獲,但是也出現了許多課堂教學的問題和怪現象,總的來說有以下問題: (一)語文課淡化了語文味 《語文課程標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課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要進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學生的精神世界。而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對學生字詞句段篇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有的老師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有的老師上成了物理課等。他們不重視字詞句段篇的訓練;不注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脫節;基本功的訓練單調乏味,練習題陳舊。他們沒有正確地把握好語文課的性質和內涵,偏離了語文課的方向,導致語文課走入一個誤區。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式化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了以往被動的、單向的教學方式。雖然現今語文課堂教學,學生活動起來了,積極性和求知慾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動的背後隱藏著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沒有被真正調動起來。教師動不動就讓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隨意性太強。只重視合作學習的結果,缺少對合作學習過程的指導,不利於合作意識的培養。只注重合作學習的形式,卻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問題。在交流學習心得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是個別學生的合作學習,沒有顧及大部分學生的感受。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放任自流,形式化傾向嚴重。 (三)語文課變為「表演」 新課程改革,教師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課堂教學由過去的填鴨式灌輸轉變為熱鬧非凡的「表演」課。語文課上又唱又跳,又寫又畫,好象學生的積極性被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得到了發展。一節課下來,學生真正的語文素養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語文的表面,沒有深入到語文的本質,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表演」式的課堂,表面上是體現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刻意追求課堂的熱鬧,可是,學生從課堂上收獲甚少。 (四)濫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現出來,把學生帶進愉悅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內容中來。但是有些老師不根據課文的需要隨意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每節課都用多媒體,結果講課老師手忙腳亂,聽課的學生只注意美麗的圖片,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削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教學效果華而不實。教師在備課時花費大量的精力在製作課件上,沒有深入地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只是一心想如何用好課件,偏離了語文教學的重點。 (五)講得多,讀得少 教師對課文內容講得過於詳盡,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去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教師往往對課文分析得非常透徹,很到位,有時甚至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強加在學生的身上。結果使本來一篇篇美文被教師的講解,肢解成了支離破碎的知識點,課文的美感,內在的聯系全被破壞,到頭來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語文素養提高甚少,教師做了許多無用功。還有課堂教學教師包辦現象嚴重。教師的講解佔用了學生的讀書時間、琢磨時間,活動時間,學生不能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對優秀語言材料的記憶、背誦和對漢字的練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教學模式的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封閉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有些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下還是重走老路不願意改革單一的、乏味的教學模式。他們常常運用一種或多種教學模式,不懂得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已有經驗,靈活地增加或減少教學的環節,達到最佳教學狀態。機械地套用教學中的幾個環節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樣的語文課堂是死的,培養的人是「死人」,不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正確地解讀《語文新課程標准》,把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標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既要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要進行人文思想教育,而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一個對學生字詞句段篇以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只有正確地解讀語文課程的性質才能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在認清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時,還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入手,把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才能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實質上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因此,教學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入手,讓學生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通過具體的語文活動,多讀,多寫,多積累,多感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准備 1.明確的教學目標 目標是一切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設立科學的、簡潔的三維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後,教師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學什麼、不學什麼,學習中的困惑是什麼,充分的預測學情。把能幫助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難點,集中時間,整合問題,引導學生有重點的體會、感受、積累、運用,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上做到有的放矢。 2.鑽研教材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開發、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手段之一。教師吃透了教材就是吃透了教書育人的方向。教師在深入理解了編者的意圖上挖掘教材,這樣才知道學生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這樣才能做到教和學的完善。教師才能靈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適當地調整教學的環節,達到優化教學。要達到最優化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和設計,力求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服務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既能提高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學習,使他們在情感和知識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了解每一位學生 《語文課程標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標提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體系;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語文口味等,設計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堂上練習。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好的課堂效果。 4.教學材料的准備與處理 教師要結合語文課程的需要和學生的口味,充分地利用豐富的圖書與網路資源,搜集完善適合學生閱讀與學習的材料,讓學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進入最佳學習情境。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文質兼美,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文本拓展語文課堂,整合好課內外資源,實現多種教材的整合,擴寬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靈活地處理教材和教學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時,教師加一加,補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減一減。 5.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呆板走向靈活。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的知識結構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實施有效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教學組織形式上要靈活。班級授課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教師必須用辨證的眼光來看待它,它導致了「教學五中心」。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實施大膽的課堂組織形式的創新,注重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動手中、在探究中學習。教師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徵,靈活地採取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辯論、同桌學習、幫扶學習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除此,教師要科學地選擇有利於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組織形式,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如採取質疑式和辯論式的課堂組織形式。(2)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創新上,要以改革學生的學法為核心,促進教法和學法的同步改革。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定教法。一是改革學法,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習的獨立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改變傳統的接受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創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知識形成的規律,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以學法定教法,改革教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觀察發現、質疑問題、合作探究、體驗感悟、實踐運用等有機結合起來;要把教後學與學後教、學中教、玩中教等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學法和教學互相配合,以學法定教法,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促進教學相長。 6.教師綜合素養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是課堂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因此,教師要端正心態,尊重工作,敬業樂業,從心底感到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一種幸福。作為教師首先要忠誠和熱愛教育事業,這是工作的動力。如果沒有工作的熱情,把自己的勞動視為一種痛苦,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語文學科知識和綜合知識為教育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再次,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養,不斷地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實施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表現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總任務。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高,主要指培養出來的學生聽、說、讀、寫的各種能力低下。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聽教師讀優秀的課文,談自己的感受,學習別人的習作方法,反復地朗讀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們要大力推行閱讀教學,通過閱讀進行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四)養成廣泛閱讀的好習慣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教師要想學生達到此目標必須想法設法組織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書來讀,從書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並把讀書的感受與老師、家長、朋友共同分享。廣泛閱讀可以使學生從中認識自然世界與人類世界,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通過接觸語言材料,積累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辦讀書活動,培養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會、人物賞析會、名篇好段推薦會、名人讀書講座、朗誦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讀書的能力。 (五)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1.有效講授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師科學合理地講授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啟發學生思維的方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效的講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則:(1)講授要有吸引力。教師在上課時,首先要考慮如何用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動形象的語言、豐富多樣的非語言表達以及飽滿的熱情、充滿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學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師可以在開始講課時,可以舉一個結果令人驚異的例子,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聽;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難點。在上課前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和練習的關鍵部分。在課堂進行中、結束時要強調重難點,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和知識主題。(2)掌握課堂講授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和學生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的輕松,又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教師在備課時要設計簡潔合理的過渡。好的過渡決定了課堂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在講授時要保證過渡的簡潔和條理,控制過渡的數量。如果教師把過渡處理好就不會浪費教學時間,提高效率。(3)講授要清晰明了。教師應該有組織的、清晰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新信息,指導學生獲得對所學內容的清晰理解。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收集信息資源,列出學生感到陌生或難以理解的概念,告訴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明確課堂的主要任務,使講授變得清晰。教師有效的講授可以激發學生投入學習,除此外,教師有效的提問,學生有效的傾聽,使課堂教學保持相互的對話、交流。 2.有效提問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講過一句名言: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提問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影響課堂教學實效的因素之一。教師在課堂上問什麼,怎樣問,是否問到點上,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在課堂上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明確的問題;問題要難易適中,大小得當,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要有藝術性,形式要多樣,環環相扣;提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的機會,並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答案質疑。 3.有效傾聽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會傾聽,是師生都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其次,教師要規范學生傾聽的外顯行為。教師要告訴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時不可以隨意插嘴,要用專注的眼神看著發言者,面帶真誠的微笑,傾聽者能根據發言者的內容產生相應的身體語言。最後,教師讓聽者承擔責任。傾聽者,有承擔提升討論質量的責任。在學生傾聽時,給孩子明確任務,讓孩子帶著疑問,帶著具體的要求去聽,讓學生在傾聽過程中充滿責任感。 4.有效反饋 教師要重視教學活動的反饋。教師和學生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和學的活動,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反饋時間要及時。教師要做到每一節課都有反饋,表揚好的做法,提出問題和缺點,讓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強化重要內容,加深學生對當堂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使學生能靈活理解所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對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教師要耐心地多講解幾遍並加上適當地練習。(2)反饋方式要多樣、靈活。教師可以讓學生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情節、感受最深的地方;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幾個重點問題檢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考試的方式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學習態度,同時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3)反饋應該貫穿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學的完整過程指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而反饋就貫穿每一個教學環節,及時反饋可以促進教學活動又快又好地完成,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六)有效教學行為評價 教學行為包括備課、上課、作業、輔導等,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評價。具體分為教學前評價、教學中評價、教學後評價。以往的教學評價著重於教學後評價,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准,忽視了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新課程改革後,評價趨向多元化。教學前評價指教師在上課前是否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個性愛好;教學中評價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互相配合,教師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教師是否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學後評價指教師的自我評價、反思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重新構建新的教學行為和組織形式,促進課堂教學向著又快又好的方向發展。教學前評價和教學後評價都是為了讓教師更好地反思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與策略,構建師生共同發展的有效課堂。

㈤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它能使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獲得發展,應該成為所有教師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本文試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問題作一些探討,可以從研讀文本、精心設計、品味語言、讀寫結合等方面入手。
: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實效
在新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也隨之不斷的發生改變。因此,當今的課堂學生動手操作的多了,發揮交流的多了,表現展示的多了,課堂上時常是一幅忙碌熱鬧的景象。可是在我們教學後卻經常、也應當反思一個問題:在這40分鍾里,學生究竟收獲了多少?用另一句話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實效性究竟如何?
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提出研究的主題是: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怎樣更好地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如何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擺在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嚴峻問題。一線教師不僅關注理論上如何澄清,而且關心在操作層面怎樣落實。要構築有效的語文課堂,實施有效的語文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讀文本 ,把握主題
深入研讀文本,准確地解讀文本,這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所在。崔巒指出對文本的解讀,忌淺——淺嘗輒止;搬——急於看教參中的「教材分析」,用別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讀;偏——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課文上,而是漫天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大量補充圖文資料,造成了「泛語文」的偏向。
蘇教版第八冊語文教材《「番茄太陽」》 敘述了「我」與盲童明明之間的一段交往,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文章中的「我」顯然就是作者的藝術化身,現實生活的艱難讓「我的心情灰暗無比」,是盲童明明的笑聲感染了「我」,給「我」帶來了快樂,讓我的心「溫暖」起來。對於文本的解讀、「番茄太陽」的內涵、「明明的笑聲」的理解是多元的,網路上爭議也是較多的:絕大部分老師都把小女孩的「笑」解讀為「堅強」,把結尾的「許諾捐腿」升華為「高尚的奉獻精神」。但經過反復研讀課文,我認為盲童快樂歡笑與「堅強」的性格無關,而是因為她的父母努力給了明明和正常孩子一樣甚至更多的愛和關注。親情關懷使得身殘的小女孩同樣享受到正常兒童應有的快樂,這才是課文的教學價值所在。「我」的情緒由灰暗逐漸好起來的原因,實際就是融融親情關懷下的小女孩「咯咯笑聲」的感染。我還認為結尾的「許諾捐腿」 本是小女孩無心的天真之語,正確的價值取向是小女孩懂得了去愛,而不是注重「捐腿」結果的犧牲性「奉獻」!
很多時候,對課文主題思想和情感的把握不是那麼簡單的。有的課文主題思想明顯,有的蘊含在字里行間,要認真鑽研,多讀些參考書,從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上,從作者的其它作品中,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握其人文內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上好一堂課,你一輩子都在備課。」所以研讀文本是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是語文老師一生都必須修煉不止的看家功夫。
二、明確目標,精心設計
要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習慣;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及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語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維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全面發展。
蘇教版第六冊《剪枝的學問》,揭示了「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教學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一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綠線內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並在積累的基礎上會靈活運用;三是弄懂剪枝的學問,並掌握用人物對話來揭示事物所蘊含的道理的表達方法。教學步驟的安排,第一課時完成三項任務:學會9個生字,認識綠線內2個生字;理解和運用詞語;讀熟課文、感知內容。第二課時完成三項任務:讀好課文,揭示道理,學習並掌握表達方法。這樣的設計,沒有繁復的框架,清水芙蓉般的質朴,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識類型和能力模型完全顯現出來,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是最儉省也是最有效的家常做法。
三、推敲字詞,品味語言
教材中的選文,大多是文學作品,語言規范,而且鮮明、生動,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背誦、記憶、吸收、積累。因此,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吸收規范的語言,要將語言的規范性、生動性體現出來,使學生讀懂詞句,好的片段、課文要朗讀、背誦。
特級教師王崧舟一直倡導語文教師要有語文意識,要用語文的眼睛去看問題,用語文的耳朵聽聲音,用語文的嘴巴去交談,甚至用語文的心靈去感受、去思考、去體驗,總之,要用語文的方法解決語文的問題。他認為語文課要在「關注語言文字所表達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語言文字表達形式所傳遞出來的那種節奏,那種韻味」。王崧舟老師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是這樣處理「冒」這個字的:
教師: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指名讀說)
學生: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朗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覺得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到底美在哪兒,我也說不清楚。
教師:說不清楚是正常的,說得清楚卻是不正常的。你能覺察到「冒」字特別美,就已經非常了不起。請大家想一想,「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長、鑽、伸、露、探、沖)
教師:自己用心讀讀前後幾句話,體會一下,你覺得怎樣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使勁地、不停地、急切地、筆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爭先恐後地、生機勃勃地、興高采烈地、精神抖擻地、喜氣洋洋地……要求學生分別把這些詞填到原句中去,再來讀讀悟悟。)
教師:大家看,這就是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喜氣洋洋、生機勃勃地冒出來的白荷花。(課件播放荷花)
要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任務,關鍵在於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發揮語言的魅力。王崧舟老師僅憑對一個「冒」字的解讀就引導學生品出了荷花的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有靈魂的。語言和思想、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的統一體。任何思想、情感都是通過語言才能表達出來的。葉聖陶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講得非常清楚了。他說:「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區別之處,除了文法、修辭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獨立固定的材料來的。」 所以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就是要發揮語言的魅力。
四、讀寫結合,堅持練筆
閱讀文本,特別是閱讀名家名篇,既要學讀,又要學寫。所選的閱讀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學生吸取和積累下大量的規范而優美的語言,為作文打基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如何觀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構思,遣詞造句等方面學習文章的寫法,在閱讀課上體現讀寫結合,加強課堂小練筆。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要始終貫徹讀寫結合的原則,尤其要強調說和寫的訓練。大作文以外,要重視平時結合閱讀的小練筆。我一直主張在每一篇課文講讀過程中,除了讀書之外,要有10-15分鍾的時間進行聽、說、寫練習,就是由讀遷移到聽、說和寫,可以是內容的遷移,也可以是語言形式的遷移。教師要依據教材特點設計仿寫、改寫、擴寫、續寫等練筆實踐。
蘇教版第八冊《三顧茅廬》一文中「隆中景色」這一片斷景色美、方法妙,很有典型性。我要求學生用上「來到……只見……」寫一處景色,要求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適當創新。這是寫作方法和語言形式上的遷移。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時,在閱讀課文第3、4段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地震中的李博士和台灣青年的無私付出,在朗讀之後,安排這樣的寫話練習:「從台灣青年身軀里涓涓流出的骨髓,此時此刻正涓涓地流入小錢的體內,小錢終於得救了,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時此刻他的內心又怎能平靜呢?讓我們的心緊緊地貼著小錢的心,將他內心的感受也涓涓地流入你的筆端。」這是內容上的遷移。這個小練筆的設計,非常有意義,不但練習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更說明只有學生真正有了感受,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在思想上有所悟,情感上有所動,心靈上有所凈化,這是閱讀課的實效之一;如果在語言上有所積累,這是閱讀課的實效之二;如果學到一點寫作方法,懂得作文必須「情動而辭發」,這就是閱讀課的實效之三。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遠非上述的幾點,它涉及到各個方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吳小蓉;《情感語文——對比中尋真諦》;《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7年第7期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修訂建議匯總報告
我可以幫助你,你先設置我最佳答案後,我網路Hii教你。

㈥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一、深鑽教材,換位思考 課前准備要充分。要在理解新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讓學生充分預習好所學知識。要學會和習慣「換位思考」,多想想學生們需要什麼?學生們喜歡怎樣學?學生們能不能學得懂?然後進行教學二次設計,這樣在課堂中就做到了有備無患、胸有成竹、滿足需要、調控自然了。 課中繪聲繪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循著學生的認知曲線,隨時調控教學環節。課堂是一個生動的問題情境,是學生活躍思維、交流進步的智慧場。「水本無華,相盪起漣漪;石本無火,相擊發靈光」。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起學生探討、發現知識的興趣和願望,拓展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課後反思長短。俗話說「人無完人」,再好的老師一節課上完,總有些讓自己驚喜和遺憾的地方。及時反思一下自己在課堂上的亮點,它將使我們經驗更加豐富;反思不足,使我們改進,突破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教學,它會讓我們少做一些無用功;反思一下學生在三維目標等方面的收獲與不足,它將時時提醒我們要以學生為本。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無疑發揮著主導作用。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往往被忽視。因此,教學中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題目,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在隨機提問時,也可以適當寬限時間,否則學生為了迎合老師,匆忙尋找只言片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走進了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裡去了。 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求解。教育要培養人才,就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則要做好組織工作,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分享主動求知、獨立思考的樂趣。 創造交流的機會。給學生一個交流的空間,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應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留出當堂練習時間。語文課往往是說得多寫得少,寫的訓練往往被拖到課外,課堂書面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如果把練筆落實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輔導學困生,提高訓練效果,使學生寫得更端正,正確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此外,對地處偏遠的農村小學而言,還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與多媒體相結合,使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這樣更加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㈦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新
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改,讓語文教學更精彩。「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此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一個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起著重要作用。由於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手段的豐富,學生對許多教學內容已經知曉,甚至司空見慣,再加上課前的預習,往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時,對課文內容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在教學《太陽》的第二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掌握,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產生,因此,我就從激發興趣開始。上課了,我不急於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麼特點,而是先講了一段親身經歷的事,即我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得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於是,我就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話剛說到這,全班哄然大笑,我問:「你們為什麼笑?」學生紛紛舉手,結合課文中的詞句給我講了太陽離地球很遠、很大和很熱的特點,告訴我:「您的理想是實現不了的!」就這樣,在笑聲中,學生讀懂了課文,學習了運用數字和舉例子說明問題的方法。
二、注重精講和精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核心在課堂。教師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鍾內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呢,下面我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精講和精練。
精講表現在:(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從課堂開始,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資源,創設情景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給予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機會。教師在其中只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充分放手讓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去探索。 (3)在學生自學基礎上,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情況。在交流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要注意根據教學重、難點適時疏導。
精練表現在:(1)教師對作業量必定會精心編制和挑選,增強了針對性。為了面向全體,考慮到了不同層次學生對作業量和難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學生的潛力,使不同學生在作業練習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發展。 (2)要做到作業在課內完成,這樣糾正了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的做法,做到講練結合。知識及時得到強化,錯誤及時得到訂正,問題及時得到解答,更有利於學生的及時理解、掌握和鞏固。 (3)作業在課內完成,下課後教師就能及時批改,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從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中隨時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精講精練是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必由之路。

㈧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效性

語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閱讀教學不但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培養。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任務: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並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呢?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就要改革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針對教材的特點,針對課文的內容,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法。在此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一種最重要最經常的訓練。朗讀,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口、眼、手、腦等多種器官並用的情感體驗。它通過語音的停頓、輕重、抑揚、急緩等,把書面上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現出來,這樣也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人用最直接的語言說明了這個道理。因此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課文的思想情感,積累優美的詞句,受到美的熏陶。在指導閱讀時教師應把握三條線1.范讀引路,點撥先行朗讀訓練是師生參與的雙邊活動。教師的示範朗讀,可以融情於聲,把書面語言變為口頭語言,並生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與聽錄音不同,教師可根據教材的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在讀時給學生以提示、暗示。當范讀到要求學生掌握的字詞時,在這些詞前稍為停頓一下,或讀重一點,以引起學生注意,強化記憶。當范讀到新詞及難理解的詞、句、段,教師可以用平緩稍低的語調給予適當提示、簡釋,幫助學生揣摩教師是怎樣讀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2.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循序漸進是教學的一般原則,朗讀教學也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逐步提高要求。各個年級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級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讀《小小的船》,但他們不可能讀出《我站在祖國地圖前》的自豪、親切。教師在指導時要根據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規律,找准學生的「最進發展區」,考慮到學生在各個年齡層上表達能力的差別,給予適當指導。
另外,在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時,也不能以成人化標准來衡量。學生朗讀完後,教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拔,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要讓學生了解,朗讀的好壞不是單純的語言技巧問題,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時經過自己刻苦的反復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好。3.舉一反三地朗讀訓練,教師指導要「精」,學生的練習須「多」,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訓練的過程需精心設計,盡量避免朗讀的隨意性。教師的精心指導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1)選取指導的訓練點要精;(2)訓練要求細致、精要,每次訓練應有一個側重點,不可貪多求全;(3)教師每一次指導學生朗讀都要考慮到朗讀訓練的要求,教師的指導方法,讀後如何進行評價等。學生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讀的方法、技能,此時,應把讀書的權利還給學生,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練習。教師精心指導學生讀法,學生得法勤奮練習,朗讀水平提高一定很快。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已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只有實施創新性的教學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就是指人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通過創造思維,產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因此說,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憑借教材進行想像,有助於學生入情入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理解課文中發展想像,又通過想像進一步理解課文。引發想像,可在理解課文詞句時進行。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及語言的運用能力,在學習課文結束後或一個單元學完後,引導學生總結學法,進行小練筆。如一單元的民間故事等課文,學完後要求學生續寫。如三單元的描寫動物的課文,學完一篇讓學生進行一個片斷的練習,整個單元學完後,學生就能寫一篇很不錯的描寫動物的習作。思維定勢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是存在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認真考慮它的兩種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促使產生學習的正遷移;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知道,從個人的內在因素看,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習慣從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無意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思考常常受習慣性思維的束縛。因此,我們要努力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幫助學生沖破陝隘的老框框,開拓視野,在形成求異思維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如:同一個任務,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識字為例,讓學生記「坐」字,有的學生說,兩個小朋友在蹺蹺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說,「坐」就像老師的天平;有的說一個「土」加兩個「人」就是「坐」……他們運用的方法不同,卻完成了同樣的一個任務――記住「坐」字,對於這樣的現象,教師應予以肯定、鼓勵。再如:同一個問題或意思,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理解或表達。

㈨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時效性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新
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改,讓語文教學更精彩。「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此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一個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起著重要作用。由於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手段的豐富,學生對許多教學內容已經知曉,甚至司空見慣,再加上課前的預習,往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時,對課文內容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在教學《太陽》的第二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掌握,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產生,因此,我就從激發興趣開始。上課了,我不急於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麼特點,而是先講了一段親身經歷的事,即我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得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於是,我就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話剛說到這,全班哄然大笑,我問:「你們為什麼笑?」學生紛紛舉手,結合課文中的詞句給我講了太陽離地球很遠、很大和很熱的特點,告訴我:「您的理想是實現不了的!」就這樣,在笑聲中,學生讀懂了課文,學習了運用數字和舉例子說明問題的方法。
二、注重精講和精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核心在課堂。教師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鍾內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呢,下面我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精講和精練。
精講表現在:(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從課堂開始,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資源,創設情景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給予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機會。教師在其中只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充分放手讓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去探索。 (3)在學生自學基礎上,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情況。在交流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要注意根據教學重、難點適時疏導。
精練表現在:(1)教師對作業量必定會精心編制和挑選,增強了針對性。為了面向全體,考慮到了不同層次學生對作業量和難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學生的潛力,使不同學生在作業練習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發展。 (2)要做到作業在課內完成,這樣糾正了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的做法,做到講練結合。知識及時得到強化,錯誤及時得到訂正,問題及時得到解答,更有利於學生的及時理解、掌握和鞏固。 (3)作業在課內完成,下課後教師就能及時批改,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從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中隨時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精講精練是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必由之路。
-
三、在備課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只有課前備好課,上課才能更好地去調控學生的動態,才能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
首先要備書本備教材。備好教材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想備好課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教學設計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語文的課堂才會豐富有趣,才會是一個完美的知識殿堂。
其次,更要備好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必須備好學生。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儲備和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動機、情感狀況等。只有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尤其要把握好提問藝術,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學生能提出問題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這就能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探究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是說,教學的法則、規律是比較穩定的,而教學的具體方法是變化不定的。
首先,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方法選用得當就能實現教學目的,就能提高課堂效率。以《豐碑》為例,如果以學習描寫人物外貌為教學目的,則可以軍需處長的外貌描寫為範例,對學生進行肖像描寫訓練;如以學習對比手法為教學目的,就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寫的幾組對比,進行講讀分析。如:學習《燕子》一課,作者對春天裡的小燕子的描寫「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看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的。
其次,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任何教學活動總是與教學對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對象,教學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據教師本人的風格選擇教法。每個教師的個性、氣質、素養、專長等不同,在教學中表現出的風格就不同。一種好的教法未必每個教師使用都有效,這也是有些教師模仿別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
第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時,也要重視學法指導。學法,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所運用的方法。一個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是絕對不會在這方面少下功夫的。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師對學生有意識地指導,傳授學習方法,使之達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習而得之,終生受益。方法得當,就會提高學習效率。可見,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多麼的重要了。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靈活、客觀地進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給我們語文老師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研究的領域。在課堂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新的理論,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才能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深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勇往直前,語文課堂教學會越來越精彩!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