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方向論文的選題
本人認為3相對好寫,原因是1和2需要大量的調查數據來支持論點,而這些數據不能內亂編,這樣會增大難度和成容本(本人就空間中接到過香港中文大學學生為寫論文的付費調查的短消息,為採納後付費50元RMB).3可供參考的文獻較多,不需調查數據支持論點
❷ 怎樣寫一篇關於教育心理學小學兒童的品德的論文
馬進福搜概念理解】發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
【一般了解】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研究對象;
2、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3、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重點難點】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是兼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兩大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
2、小學兒童的發展和小學兒童的教育。
【教學輔導】
一、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1、 學科性質。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是兼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兩大領域的一門交叉學科,它關注發展與教育、學習與教學、認知與個性、一致與差異。其知識體系圍繞兩個核心問題:(1)發展是教育的依據和結果;(2)教育是發展的動因。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還是一門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相結合的學科。
2.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小學兒童發展和教育領域里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
二、小學兒童的發展和小學兒童的教育
1、 發展的概念。
發展通常指人類從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身體和心理變化。
2、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小學階段在兒童心理發展中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時期。小學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心理機能的深化:興奮和抑制進一步增強;條件反射比以往更容易形成和鞏固;第二信號系統在教學活動中以及人際交往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2)心理動力的轉化:兒童入學後從以游戲為主導活動轉化成以學習為主導活動,開始承擔社會的義務。學校學習的新需要與兒童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發生了矛盾,從而構成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
(3)認知活動的發展:①知覺從無意性、情緒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發展;②注意從無意注意佔主導地位逐漸發展到有意注意佔主導地位;③記憶從有意識記逐漸超過無意識記並佔主導地位,對機械識記的依賴逐漸減少,對意義識記運用逐漸增加,具體形象記憶還占優勢,抽象記憶在迅速發展;④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小學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具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
(4)個性品質的形成:情感逐漸豐富和深刻;自控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加速發展。
3、小學兒童的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影響,以便塑造為一定的時代和社會所需要的社會成員。
① 應使學生具有符合其年齡的各種心理特點。
② 培養學生穩定的積極的情緒和情感。
③ 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正常發展。
④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⑤ 樂於學習和工作。
⑥ 正確的「自我」觀。
三、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
1、觀察法是在自然或真實生活條件下,不對有關變數加以控制,只記錄自然發生的事件,以獲取有意義信息的方法。觀察的形式有自然行為的偶然觀察和系統的現場觀察。
2、實驗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來引起某種心理現象以進行研究的方法。依據其實施的場地和條件不同通常可以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3、調查法是通過搜集有關資料了解被試者心理活動的方法。它的主要形式有:談話法、問卷法、故事法。
[返回頁首]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制約因素
【概念理解】遺傳;社會化;個性化;校風。
【一般了解】1、遺傳的影響力;
2、文化影響兒童發展的途徑;
3、社會文化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4、家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及其家庭教育功能的特點;
5、學校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地位。
【重點難點】1、從教育的角度看待遺傳影響力的三個基本觀點;
2、兒童的個性化和兒童的社會化(特點)。
【教學輔導】
一、遺傳及其影響力
1、遺傳的概念。
遺傳是指親代將自己的生物特徵傳遞給子代的生物學過程。
2.遺傳的影響力(從教育的角度看待遺傳影響力的三個基本觀點)。
(1)兒童個體發育發展的起源是遺傳,遺傳直接影響兒童個體體質方面的發育發展;由於心理或行為的發展歸根結底離不開體質因素,所以遺傳間接地成為兒童許多方面的心理發展或行為發展的基礎。
(2)遺傳規定了個體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或什麼范圍,兒童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3)兒童通過遺傳而繼承到的特徵,同這些特徵的實際表現程度不是簡單地一一對應的。
二、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的影響
1、 社會化和個性化
①社會化是生物個體通過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學習掌握基本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遵從社會規范,成為社會人的過程。
②個性化是個體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是人的生物性與社會性統一的體現。
2、兒童社會化的特點。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兒童的社會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遺傳因素是兒童社會化的生物學基礎。兒童出生時就具備了人的自然屬性和身心發展的潛能,為逐漸適應人類社會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可能性,為社會化奠定了生物學基礎。
(2)兒童期是人一生社會化的關鍵時期。
(3)兒童的社會化是通過社會教化和個體內化實現的。社會教化是兒童社會化的外部動因,個體內化是社會教化得以實現的內在因素。
3、文化影響兒童發展的途徑。
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的影響,其他各種客觀因素往往是通過文化這一中間環節去影響兒童的。文化影響兒童發展的途徑主要有三條:
(1)民族、地域、習俗、時尚的影響。
(2)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
(3)家庭、學校及夥伴群體的影響。
4、文化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
(1)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社會認知發展的影響:兒童的社會性依戀;兒童的友誼認知;兒童的性別角色認知。
(2)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社會行為發展的影響。
三、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社會文化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宏觀環境。對兒童來說,最接近、最具體的環境是家庭,家庭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微觀環境,家庭不僅對兒童早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而且對兒童一生的發展也會產生持續的影響。
1、家庭教育功能具有的特點是:
(1)啟蒙性。家庭是撫育兒童的搖籃,父母是兒童社會化的啟蒙教師。
(2)長期性,家庭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
(3)感染性,家庭教育不受時間、形式的限制,家長會在日常生活中、在與兒童的接觸交往中有意無意地根據社會規范、價值標准、風俗和傳統習慣去引導、要求兒童,並對不符合規范的行為予以限制和懲罰。
(4)情感性。
2、家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1) 家庭客觀因素的影響:家庭規模的大小;殘缺家庭;家庭中的人際關系;家庭經濟條件。
(2) 家長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家長的兒童價值觀;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家長的教養方式。
(3) 出生順序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四、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
1、學校教育是對兒童進行普遍社會化的較為理想的組織過程,在影響兒童心理發展諸因素中起主導作用。學校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環境,具有相對獨立性,能根據預定目的和自身規律連續而有效地對兒童實施系統的教育影響。學校教育能積極主動地影響、充實、優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2、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具體體現在:
(1)教學內容的影響。學校教育對兒童施加影響是以一定的教學內容為中介的,教學內容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教學內容實質上是文化的一種選擇結果,是對全部社會文化的一種不斷提煉、濃縮、改造和序列化,反映了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下生產和科學技術文化發展的水平,反映了社會政治經濟對人的發展的要求。教學內容不僅向兒童揭示特定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准則,進行文化的灌輸,更重要的是為兒童提供了學習仿效的模式.
(2)教師的影響。教師是對兒童進行社會化的專職實施者。教師的期望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的期望會成為一種外在的行為目標的誘因,喚起學生內心潛在的自我價值意識和對高尚目標的追求。教師以自身的完整人格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校風的影響。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穩定的校園風氣和精神面貌。校風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力量,無聲的行動命令。校風是一種不成規章的行為准則,不成條文的心理契約,通過集體輿論對個體的品行作出權威性的肯定或否定,鼓勵或制止。優良的校風能陶冶師生的心靈,鼓勵上進,抵制不良風氣和行為方式
(4)同伴交往的影響。同伴交往包括兒童之間的個體的交往和兒童與同輩群體的交往。兒童同輩群體是由年齡、身份非常接近的兒童組成的群體。同輩群體使兒童的歸屬感得到滿足,又以群體規范約束兒童。同伴既是行為的強化物,又是兒童評定自己行為的參照物。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與同伴交往的時間逐漸超過與成人交往的時間,對同伴的依戀和友誼顯著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