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科學課堂參與度
參與度;課堂教學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相當重視加強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參與程度,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也必須要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眾所周知,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與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但當前的科學課堂教學,學生的參與不足、如何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仍是困擾很多教師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採取一些相應的對策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和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注重情感建立,保持學生主體性是參與的前提
新課程標准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所以,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加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良好師生感情的建立有利於知識傳授過程的發生,也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保持。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令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注重情感建立,保持學生主體性,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提和保障。
1、營造民主氛圍,活躍課堂氣氛
俗語說:「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和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先決條件。只有在喜愛任教老師的情況下,在沒有感受到壓力的情況下,學生才會樂於去學習。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走進學生中間,蹲下身子,與他們溝通,跟他們交朋友,不僅在學習上關心學生,還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從而使他們愛老師,愛科學。同時,教師還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要面向全體學生施教,給每位學生同樣的學習機會,不偏愛、不漠視,這樣每一位學生才能樂於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只有充分實現民主,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堂氣氛才能保持活躍,學生學習效率才能更高。
2、樹立榜樣力量,科學激勵學生
榜樣是在一定的環境中把人的優秀品質充分地展示出來,所以它不僅能影響人的外在行為,還影響人的情感認識。小學生做事情很容易受感情影響,樹立一個榜樣,可以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模仿願望,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科學課家庭作業的布置與落實一直是個讓我感覺頭疼的問題,每次布置學生課下搜集資料或准備材料,結果卻發現能夠認真完成的人少之又少,這也使得課堂參與程度受到影響。後來,我決定實行榜樣教育,上課前,我在班內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搜集榜樣。我將定為榜樣的學生的作業展示給全班學生看,指出他哪裡做的好,哪裡做的很認真,同時請他來說一說作業是如何完成的。這樣堅持幾次以後,我發現能夠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越來越多了,上課時學生也更加的積極主動了。課堂參與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好了。
3、正確評價學生,適時引導學生
師生之間良好感情的建立,要求教師能夠正確評價學生,及時恰當的評價能夠影響學生學習的態度和心境。在科學課堂上,有許多學生都積極思考,爭取發言,他們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反饋,特別是對其答案的肯定。當他們被肯定時,從他們的神情中就可以看到極強的滿足感,接下來的學習也會更加積極認真。但如果答對了教師不及時肯定,或者答錯了受到了冷落,都會損害學生的自尊心,會影響他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善於用放大鏡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的評價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不隨便說「錯」字,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注意發現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給予鼓勵。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經常遭遇失敗,他們往往會表現出煩躁不安,並失去探究的信心。這時就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挫折,帶領他們分析失敗原因,鼓勵他們持之以恆,直至成功。如,在《物體的沉浮》一課中,學生在嘗試改變橡皮泥在水裡的沉浮這一活動中遇到了問題,這時候老師啟發學生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形狀的物體比較容易浮在水面上呢?學生受到老師引導的啟發後,改變方法進行嘗試,終於獲得了成功。
4、師生齊心協力,合作準備材料
實驗材料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著科學課上的科學探究活動的效果,也影響著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程度。因此,實驗材料是科學探究有效性的一個基本保證。但在實際教學中,科學材料的准備存在很大的問題,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資源,發揮才智,才能讓科學探究之路走得更好。在准備材料的過程中,師生可以齊心協力,合作準備,這樣不僅增進師生之間合作信任關系,還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由於是自己准備的材料,學生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
在《校園里的小動物》一課中,有一項探究活動是觀察螞蟻,課前我和學生做了約定,他們負責捉螞蟻帶到教室,老師負責幫他們准備放大鏡以供他們觀察使用。上課時,我剛進教室,學生就圍起我,爭先恐後的給我展示他們帶來的螞蟻,還有學生著急的問我:「老師,你准備好放大鏡了么?」出乎意料的,幾乎每個同學都帶來了螞蟻。我給每個小組分發放大鏡,布置好觀察任務,他們就熱火朝天地開始了。由於是學生自己動手捉來的螞蟻,除觀察任務之外,還有了一些意外的收獲,他們積極匯報著捉螞蟻過程中的發現:「我發現螞蟻喜歡成群結對地住在一起,一般在地下建窩。」「我知道螞蟻喜歡吃甜味食物,我把白糖放到它的附近,它聞到了甜味,就慢慢爬過來,先是用腿試探一下食物,看到沒反應,它就想要把食物拖走。」……由於學生帶來的螞蟻是在不同的地方捉來的,下面觀察不是「一家」的螞蟻相處情況的探究活動就更容易進行了。這節課,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課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恰當運用教學方法,保持科學趣味性是參與的保障
以往把科學課定義為「知識性」學科,其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知識,而現在低年級科學的基本要求是指導學生認識周圍自然界常見事物的顯著特徵,為他們創設探究的情景,趣味性更濃了。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科學對他們來說充滿神秘和誘惑。因此,只有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保持科學趣味性,才能達到教學效果,才能提高低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參與度。
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教材內容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法,以確保調動起學生興趣,使他們盡可能參與到學習中。如:
1、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課堂一開始就新穎有趣,引人入勝,那麼直接就能夠迅速激發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在《神奇的水》一課中,我直接給學生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一朵花,它的一半是紅色,另一半是藍色。這與學生的原認知經驗產生了沖突,激起學生想去弄清楚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都想去揭開這個謎,所以,他們每個人都積極地投入到了下面的探究活動中。
對小孩子來說,愛玩是天性。我們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將單調乏味的知識教學通過游戲活動變得有趣引人。在課前通過游戲來導入,無疑給課堂教學「注射」了「興奮劑」,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如《光的折射》一課的導入:課前,我給學生設置了一個陽光打靶游戲,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光的反射來進行這個游戲。學生在玩游戲中,復習了舊知,探究新知的慾望也被激起了。
2、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是發展學生願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如果學生能在親自動手實踐中克服困難而獲得成功,那他們以後的學習就會更加積極,參與熱情也就更加濃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為學生創造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為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提升其主動探究的熱情。如:在《做一名小科學家》一課中,我首先向學生出示了一隻剪好的紙鸚鵡,問學生誰能讓紙鸚鵡立在手指上,學生一聽,興致就來了,同時信心滿滿地紛紛說能。我請了幾位學生上來動手嘗試,都失敗了。看著他們氣餒的樣子,我便說:「其實,老師也不能,但藉助一樣東西可以做到。」我出示回形針,讓學生思考回形針放在什麼位置能夠成功。然後在小組間開展競賽,看哪個小組能最快找到成功的方法。他們每個人都積極想辦法,積極動手嘗試,當有個小組使得紙鸚鵡站起來時,整個小組都歡呼了起來。我讓這個小組的代表展示成功的方法給大家看,其他小組便迫不及待的去動手試一試了。接下來,我拋給學生更大的挑戰,想辦法讓更多的物品站在指尖上。我准備了三角形紙片和紙龍蝦等。學生們興趣盎然地馬上動起手來。他們個個開動腦筋,小組成員個個動手試一試,還積極地請教老師,認真思考發現其中奧秘。終於,有個小組成功了,又一個小組成功了……當全部小組都成功的時候,他們激動的歡呼著鼓起掌來,這掌聲為別人,也為自己。在這節課中,學生充分地動手,充分地參與,充分地享受著成功的喜悅,這節課將使他們對以後的科學課充滿著熱情和期待。
3、生動直觀的輔助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
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剛剛開始發展。因此,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藉助一些生動直觀的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產生極大的興趣,能夠主動去觀察、體驗。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加有興趣去觀察研究,更能認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以往主要靠粉筆和黑板的教學方式,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無動於衷」,使得課堂參與程度很低。然而,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的應用卻能夠使抽象變為直觀,化虛為實,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等的限制,將客觀事實或過程再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如教學「晝夜的形成」時,知識內容較好掌握,但很多學生難以想像是怎麼一回事。多媒體教學通過錄像、製作等,將整個日地運行以視頻和動畫的形式完整演示出來,學生親眼目睹後,就容易理解多了。
總之,學習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採取一些相應的對策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和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B.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時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課堂的時效性已滲透入每位教師的精神世界,並積極地影響著他們的教學行為,改變著他們傳統的教學結構設計和方式方法。科學這門科目的目標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終身發展,「從生活中尋求科學,用科學來服務生活」這一直是每個科學教師的工作理念。通過科學課程的開展,提高學生們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切實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發揮科學課程的教育價值,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時效性,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得以真正體現。
C. 淺談如何提高對小學科學課課堂有效控制策略的經驗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為了實現科學課程的應有教學價值,回1、教師答應該把握課程標準的性質和基本理念,把握課程目標;2、要對整個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有整體性認識;3、至少應該切實研討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點,避免教學目標的偏離,避免探究過程的無效重復。二、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教師要從建構主義出發,安排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把每一個環節都做細了,做透了,使學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三、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把從評價中得到的信息,及時地反饋到對學生的激勵、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設計的調整上,以動態的發展歷程促進學生學習、全面達成教學目標,從而取得更好的評價效果。
D.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增強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性是實現科學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攻堅戰。如何通過有效的教與學的手段促進學生科學探究力發展的措施尤為重要:一是依據探究程序,明確課堂探究的重點。探究教學的一般過程是「形成問題——建立假設——制定研究方案——檢驗假設——作出結論——交流評價。」雖然不必環環緊扣,或在一節課中讓學生經歷所有的步驟,但內在的程序不能顛倒;二是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探究時間。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時間提出問題、有時間作出各種猜想、預測、假設、需要有時間進行設計方案、計劃、實驗、需要有時間進行表達與交流、需要有時間相互評價……與此同時,教師應合理分配時間,規劃好小組學習、個別學習和師生互動學習的時間之比,策劃好每一單位時間學生做什麼、學生有什麼問題、教師從哪裡入手予以幫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開放度,實現由扶到放。實際上,學生不可能一開始就能獨立從事探究學習,年齡越小越是如此,學生的探究與教師的大量指導是分不開的,它的開展需要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另一方面,我們應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問題進行探究、步步為營層層深入、把一堂課的重點定位於探究的某一環節上,教師倡導「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因勢利導,及時疏導學生思維盲點,促使學生的思維泛起層層漣漪,教學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終達成理想的目標。
E.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結
當前,我們農村小學的科學教學受教師專業素質和實驗條件的制約,狀況頗為尷尬。一些教師主要採用課堂講述的方法,只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忽略科學過程,在教學中明顯表現為「過程缺失」。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成為核心理念。因此,我們要讓「動手做」、「做中學」為特徵的探究學習形式日漸成為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讓學生親歷以探究方式進行的科學實踐活動和過程。做起來、動起來,我們的科學課才會精彩紛呈。
一、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過,「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非從野心或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誠產生。」這都說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重要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是每一節科學課成敗的關鍵。對此,新課的導入必須創設一個愉快、樂學、善思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樂於參與到科學學習中來,對科學知識產生懸念、渴求。同時學生又在情景活動中進行發散思維,提出問題,這樣的問題符合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本課的學習中心,使學生在短短的時間里沉浸在渴求知識,探索未知,樂於實驗觀察的氛圍之中。
好的科學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注重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專心致志而且津津有味地去認識事物和現象,把學習看成是自己的願望和需要。每節優質科學課,都有一個好的開頭。一個引入入勝的開頭,是教學成功的一半。
例如,教學《加熱和冷卻》一課,上課時,教師在玻璃黑板上用酒精寫上「水飛了」三個字,在短短的十幾秒鍾內,「水飛了」三個字就「不翼而飛」了。正是由於所寫的三個字「不翼而飛」而在學生腦海中造成懸念,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由此他們會提出:「水」為什麼會「飛」了的問題?這樣,就驅使他們去探究「水」是如何「飛」了的。
再如,教學《摩擦力》一課,先讓學生做兩個實驗,一是在光滑的平整的桌面上拉動木塊,二是在粗糙不平的桌面上拉動木塊,讓學生觀察其結果,並立即提問「剛才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啟發學生思考、比較。
又如,教學《簡單電路》一課,教師對學生說:「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使小電珠亮起來嗎?把你每次實驗的方法和結果用畫畫或文字表達在白紙上,看誰試驗的方法多,失敗的次數少!」這樣,可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激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因此,我們感受到,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採取不同導入方法,可以使每一節科學課的「起調」有新意、有趣味,引人入勝。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要比它結論的得出更為重要。」科學課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談話交流、創設情境等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起探究的慾望,引領學生主動而積極地走向預期的學習目標。
反思我們的教學實際,我們感到:提出問題是小學科學課科學探究的重要內容和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擔負著發展學生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的任務,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同時也是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激發孩子求知慾的關鍵環節。一個好的問題,不管教師提出還是學生提出,重要的在於提出問題的環節能不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能不能使他們有好奇心,能不能產生探究的慾望。還要重視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產生新的問題統領教學全程。
二、大膽猜想,蓄力待發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低估學生學習的潛能,總不放心學生,認為這樣學生可能不行,那樣學生可能做不好。這種低估學生潛能的做法當然是不可取的,因為學生的好奇心正是探究的起點,而猜想、假設就是解決問題的偵察兵。猜想、假設無論被證實,還是被證偽,都具有推動認識發展的作用。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豐富的想像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的現象,並引導學生之間相互爭論,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共同進步。
如:在教學《電磁鐵》時,教師提出了「電磁鐵磁力大小可能會和誰有關呢?」這一問題讓學生解決,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可能與鐵釘的粗細有關,有的說可能與導線的圈數有關,有的說可能與電池的電量有關……,對學生的種種猜想,教師並不急於肯定或否定,而是對學生積極思維、敢於猜想予以表揚,並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去驗證,很自然地過渡到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這一科學課的重要環節。
又如,《摩擦力》一課,為了解決「在剛才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的問題,教師又讓學生進行多次實驗、觀察,學生提出這樣的假設:①光滑的檯面容易拉動,粗糙的檯面不易拉動,因為阻力不同;②光滑的檯面拉動時橡皮筋短,粗糙的檯面拉動時橡皮筋長,因為阻力不同;③拉動時力有大小,因為手中的力有大小等。學生提出的這些假設說明對問題的答案有了一個比較膚淺的認識,雖然正確與否心中無數,但從感性認識上升為初步的理性認識的過程中有了一個比較大的飛躍。這是科學課所顯示的優美「旋律」,扣人心弦,保持興趣,探求知識的作用,學生也樂於實驗,樂於觀察,樂於思考。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提出問題後,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前面學過的內容,學生還是能作出有「根據」的預測的。對有些假設,教師可以作指導性提問,包括一系列可以預想到的,用來指導學生思維過程的教師提問。學生在教師指導性提問的幫助下,在討論結果的基礎上,生成的假設,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假設,而不是科學性不強的臆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指導者,不要對學生進行過多的干涉,即使有時學生的假設看起來相當幼稚。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的環境,以避免抑制學生的討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的注意偏離了問題本身,教師不妨給予簡單的提醒,但這種提醒決不能幹涉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如何從過去的知識經驗中找出著眼點,找出思考問題的路徑,使假設盡可能清晰地表達對現象的解釋。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眾多的假設進行篩選。
F. 淺談怎樣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趣味性
一、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重要意義在目前的小學科學課程的開展中,實驗教學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老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小學科學知識有直觀的認識,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路。從當前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情況來看,老師已經對實驗教學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利用了多種手段來提高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其目的和意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課程內容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對小學科學的教學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不但可以開闊學生視野,還可以為學生學習小學科學做出有益的指導。(二)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可以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該學科的成績。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也是如此,所以,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具有重要意義。(三)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對提高小學科學整體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小學科學教學工作得到了有效開展,整體教學水平也隨之提高,對小學科學整體教學是一個有利的促進。二、如何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從目前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情況來看,多媒體手段能夠極大的促進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開展,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具體做法如下:(一)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優勢,模擬科學實驗過程多媒體的技術優勢在於:圖文並茂,易於被學生所接受,對於關鍵的科學實驗過程,可以做到全程模擬。利用多媒體手段之後,科學實驗省去了實際操作的麻煩,能夠實現對關鍵的科學實驗過程和科學實驗效果進行模擬,使實驗的趣味性大大加強,使實驗結果一目瞭然。(二)發揮多媒體的直觀特點,為學生展現科學實驗的最終效果多媒體較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加直觀,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和實驗經費的限制,在課堂上只能進行小規模的實驗,甚至有些實驗無法看到最終效果。利用了多媒體手段之後,學生可以看到更多的實驗效果,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大大增加。(三)利用多媒體內容的豐富性,增加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機會利用多媒體手段,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更多的實驗實例給學生觀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實驗過程,並剖析實驗原理,使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機會增多,對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是一個有利的促進。三、多媒體手段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促進作用分析基於多媒體手段的諸多優點,多媒體手段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多媒體手段提高了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實效性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重點是要有實效性,要讓學生感受並理解科學現象,從而對科學學習產生興趣。多媒體手段的突出作用就是提高了科學實驗教學的實效性,能夠更直觀的展示出科學實驗的結果,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科學實驗的全過程。(二)多媒體手段拓寬了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知識面多媒體手段有效模擬了多種科學實驗場景,模擬了多種科學實驗過程,展示了科學實驗的結果,打破了課堂時間的局限,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了解更多的科學實驗知識,有效拓寬了小學生的科學知識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三)多媒體手段豐富了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內涵多媒體手段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原有教學手段的有益補充,為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作出了突出貢獻,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內涵得以豐富,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取得了積極成果,所以,我們要重視多媒體手段的作用,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多加應用。四、結論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介紹了多媒體手段對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作用,分析了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重要意義,並探討了多媒體手段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促進作用。為此,我們得出以下結論:(一)要想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就要探索新的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手段對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我們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手段來達到這一目標,多媒體手段就是我們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新教學手段。(二)趣味性對於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堅持提高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而言,趣味性是第一位的,沒有了趣味性,就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所以我們必須不斷提高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做好教學創新工作。(三)多媒體手段對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趣味性有重要作用,我們要將這一手段更多應用在小寫科學教學中在本文的討論中,多媒體手段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表現,我們不但要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有效利用,還要再其他教學領域對其進行有效利用。
G.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課堂的教學效率
小學科學實驗課是小學生的科學啟蒙課程,它對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內、觀察能力、思維能容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鑒於班級容量大的實際情況,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課的課堂效率就成為了一個及待解決的問題了。而我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在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也在默默的探索著進行各種有效的嘗試,對於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有了一些體會。
H. 如何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但目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低效性, 降低了科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效的科學課堂教學即通過課堂教學, 引導學生經歷探究活動的過程, 掌握科學知識, 學習科學方法, 發展科學精神, 培養科學態度.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有效性, 這就要對其進行理性思考, 採取一些措施對策, 以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水平.\x0d〔關鍵詞〕小學科學 有效性\x0d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以及社會、 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值不斷提高, 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 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實例中, 我發現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教學結果, 這種現象引發了我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科學教育怎樣才能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 樂於探究, 熱愛科學, 形成尊重事實、 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自身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科學課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如何實現向 40 分鍾要質量這一目標?大量的成功教學案例已經證明, 課堂教學質量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那麼, 呢?\x0d1 制定切實可行的三維目標,牢牢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x0d教學目標是人們對教學結果的一種預約, 既是教學的出發點, 又是教學的歸宿.因此,為每一節課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 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如在教學三下冊《磁鐵》 這一單元時, 從第一課時 「我們知道的磁鐵」 的教學中發現, 有一個班級的學生在以前的興趣課里已經接觸過了磁鐵, 對磁鐵的相關知識有了比較多的了解.因此, 在接下來的的「磁鐵的兩極」 、 「磁極的相互作用」 等教學中, 我及時修正了各課的教學目標, 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培養學生有計劃地做實驗、 分類整理實驗證據找出規律等邏輯思維能力和體驗認真實驗、 收集證據, 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上.從整個單元的教學的效果看, 正是由於目標的制定體現了科學探究的主體性和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 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和熱情,較好地完成了本單元三維目標的達成.\x0d2 通過有結構的教學材料,引領探究活動緊扣教學的重、 難點\x0d材料是科學課探究活動的依託, 有結構材料的組合, 既要揭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一系列現象, 體現教材的科學性, 又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 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 還應從趣味性、 基礎性、 實踐性原則出發, 同時要盡量排除無關的干擾因素, 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使他們能發現問題, 形成合理的假設, 明確研究活動的目的, 確定研究活動的程序與方法.例如教學 《比較水的多少》,有一位教師為了讓學生能用更多的方法去比較水的多少, 給學生的探究活動准備了大量的實驗材料, 包括天平、 秒錶和漏斗.但由於教師忽視了對材料結構性的研究, 上課時, 學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用天平和用秒錶、 漏斗來比較少了多少了, 不但費時費力, 還完全偏離了目標要求; 而在另一次的研究課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材料,除了盛水的容器外,只准備了幾個果凍殼、一個圓柱形杯子和一支簽字筆.這組材料的出現, 不但馬上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問題的核心即同一標准上, 引發學生去積極思考, 而且為第二部分內容 「量筒的認識」 起到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和遷移的作用, 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因此, 教師通過呈現有結構的材料, 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本次探究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要用到哪些材料,如何使用這些材料,實驗過程中要重視對哪些現象的觀察, 以及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探究實驗的興趣, 更能提高探究實驗的科學性和有效性.\x0d3 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完成對科學概念的自我建構科學課的學習過程, 一般是先觀察現象提出問題、 再進行實驗取證, 經過分析、 歸納等抽象思維形成概念和規律, 然後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的「實踐—— —認識—— —再實踐—— —再認識」 的過程.其中分析、 歸納過程是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 也是提升科學探究有效性的關鍵, 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與培養.通過教師引導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等方法, 使每個學有所得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和完整,並將此提升為理性認識,形成對科學知識的自我建構.如六上科學《增強抗彎曲能力》 一課的教學, 在對 「形狀與抗彎曲能力」的實驗研究中,教師通過:「同學們,通過推測形狀改變可以增強材料抵抗彎曲的能力,下一步你們准備怎樣研究?可以折哪些形狀?估計哪些形狀有較好的抗彎曲能力呢? 怎樣進行測試? 」 等一系列問題的交流與討論, 可以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實驗操作中更好地把握住觀察的重點, 更好地控制相關變數,使實驗方案更具有科學性、 准確性和可操作性.實驗操作結束後, 又通過 「觀察測試的數據, 與沒有折的紙進行比較, 你發現了什麼?說明了什麼?」 的研討與交流, 引導學生進行多方面、 深層次的思考, 從收集、 整理、 分析數據的過程中, 把學生的形象思維轉化成抽象思維, 從現象到本質, 從感性到理性, 讓學生切切實實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 提高了科學探究能力和教學的有效性.\x0d總而言之, 有效的科學課堂應該是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喚醒了學生沉睡的潛能, 開啟了學生幽閉的新智,
I.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游戲的教學。老師要多笑,與學生們多親近,免得發版生尷尬。多權找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避免死板教條。給學生以自由暢想的空間。通過生活中實際的例子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將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我是個學生,只歸納出這么多,你可以跟你的學生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