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

發布時間:2020-12-26 20:52:29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做到有效評價

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因為新課程強調,課程改革絕不僅僅是換一本教材,而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種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實踐。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打破以往那種陳舊的做法,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讓他們感到自己確實是與眾不同。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恰當評價和鼓勵,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在平時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進行開放性提問,在解答問題時,讓學生互相參與,誰來回答他(她)的問題?還有其他的答案嗎?這樣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並讓他們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問學困生時,我還為他們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並常使用一些激勵性語言,以此激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
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被動者,即老師怎麼說,學生就怎麼做,而學生的創造潛能無法挖掘出來,因此許多學生也失去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每一個人都有創造的慾望和享受創造後的無比喜悅之情,因此本人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很重要,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如:我在教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考慮到學生對長方形的特徵已有所了解,所以課堂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程序,不是先安排學生按課本上的數據去計算,而是讓學生找出教室內長方形的物體,並且讓學生自由組合,動手測量長方形物體的長與寬及收集數據,然後經小組討論後,再計算出結果。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新知識形成了獨特體驗,真正享受到了創造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
一直以來,學生都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無味,大部分老師也認為數學課堂教學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太好。那原因在哪呢?本人認為:主要是數學的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的缺乏,俗話說:生活是智慧與知識之源泉,數學課堂教學如果完全脫離了生活,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顯然感到枯燥無味和厭倦。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創設親切、自然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而農村學校教學設備不太建全,而在校園中玩玻璃球比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了,所以我教三年級《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我就把玻璃球當做教具,告訴學生游戲的規則:在口袋中裝有紅、黃兩種相等的玻璃球,要求學生每次摸1個球,摸出以後,再把球放回袋中,一共摸40次,還要把每次摸到的顏色球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在《摸球記錄表》里,然後分別統計摸到紅、黃球的次數,並填入《摸球結果統計表》中。這樣,不管尖子生或學困生,他們都興趣十足並帶著一種輕松自如,頗有興趣的心態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他們兩人一組自己去操作,去思考,這樣也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果也非常不錯。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玩中)感知數學,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具能取得意料不到教學效果。
教學法專家不是說過:評課堂教學方法不能只考慮教師怎麼教,而要時時想著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願望,是否有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主要看教學效果如何。要看教師的教學是否體現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做到有效評價也離不開我以上所述的三個觀點。

㈡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更是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對此,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運用恰當的手段。具體來說,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使其切合教學實際
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和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是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是檢驗、評價教學效果和修正教學過程的主要依據,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並獲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三維目標,既要讓學生達到知識目標,又要讓其實現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是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的,而不能脫離教學實際,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出發設計教學目標,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從而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實際。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變「苦學」為「樂學」
數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否保持和發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獲得強大的學習動力,積極地、主動地、自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1.巧設懸念,以疑激趣。「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引入中有動力作用,在轉折處有啟迪作用。導入中設疑、教學中設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高潮迭起。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沖突,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巧設懸念,以疑激趣,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2.組織競賽,以競爭激趣。小小的勝利可以滿足學生的虛榮心,教師應培養學生好勝的心理,進而使這種好勝心理逐步演變成學習的動力。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引入競爭機制,組織各種競賽活動,將學生應該理解、掌握的內容設計成一個小小問題,讓他們進行小組競爭,從而調動全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多鼓勵、表揚,以成功激趣。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它才會樂於學習。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地、不斷地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導入激趣、情境激趣等,只要教師運用的方法不脫離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數學知識有些很抽象,很多學生難以理解;有些知識學習起來又很空洞,學生難以接受。基於此,運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就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優化課堂,從而將空洞乏味的數學課上得有聲有色,最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相遇問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將例題內容動態演示出來:屏幕上出現張某和李某分別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連閃兩下,強調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後演示兩人一分鍾或一小時的行程,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相遇)。這種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准確科學、簡潔明了、真實可信,使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順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手段靠單一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也有其弊端,教師應學會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它,既要看到其優點,又要看到不足,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一名成功的教師必定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但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經驗,用以指導教學,而反思過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使教師的教學日臻完善。因此,教師要重視教學反思。具體來說,反思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是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反思。課後,教師要經常反思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使師生溝通更加有效,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互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果。二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一方面,教師要剖析自身教學行為,尋找不足,從而更加理性地認識自我,揚長避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教師要總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亮點,把教學中的靈光閃現進行總結、提煉,使之成為穩定的理性行為,從而創造更加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只有不斷學習與探索,不斷完善與創新,從學生實際出發,尋找更多符合數學特點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開創小學數學教學的美好明天。

㈢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效果

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個好的課堂提問,不但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深化,還能促使教師了解學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針對學生進行教學。
1.創設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習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情境的創設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關鍵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景,才能引導學生在擬人化的世界或者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知識、實踐操作,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2.設計啟發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因此,教師所設計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教師要把教材知識點本身的矛盾與已有知識、經驗之間的矛盾當作提問設計的突破口,讓學生不但了解是「什麼」,而且能發現「為什麼」。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猜測: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你用什麼方法來證明它?可以觀察這個平行四邊形,也可利用你手中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成已學過的圖形。教師通過這些有序的啟發提問,給學生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更有效。
3.設置層次清晰、又具整體性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當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應當降低思維的難度。即鋪設階梯,逐步深入,圍繞某「總問題」設計一些「子問題」鋪墊。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精心設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層層遞進,有層次,有節奏,前後銜接,相互呼應和逐步深化,這樣才能使學生圍繞「總問題」,逐步深入地開展探究活動。
4.設計深刻性問題,促進思維拓展。學生中不良習慣的表徵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數學科,他們往往熱衷於大題、難題,疏忽對小題的思考與研究。為此,教師要適時地從小題研究入手,並進行拓展性的「問題」設計,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取得「小中見大,揭示規律」的教育效果,這就是「問題」設計的深刻性。這樣的素材其實很多,例如一條線段上取兩個點,則可以得到幾條線段?取n個點呢?如果把線段換成角呢?又如三條兩兩相交的公路,要建一個加油站,使加油站與三條公路距離相等,請你選點,你有幾種選法?等等。
5.設計開放性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是促使學生形成良好認識結構的推動力,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例如教學六年級「數的整除」的復習課「在2、4、5、8、12中,你認為哪個數與眾不同」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問題,檢索已有知識,這就為學生自主探索問題,實現「再創造」做好了充分准備。開放性的問題設計,調動起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活起來了,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要信任、尊重學生,以「朋友和共同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創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其次要賞識激勵每個學生。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學生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教師要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中多發現可以肯定的東西,對學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確的加以贊賞,這是「錦上添花」;錯誤的也可以從思維方式、答題方式或態度上加以肯定,這是「雪中送炭」。至於答錯的內容,教師可以用多種手段讓其自己認識並糾正,只要糾正對了就要贊賞,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以利再學。學生答題正確了,教師可用「很好」、「居然和我的看法一樣」、「你的答案比我的更好」等語言予以贊賞。
有效的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動態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靈敏性。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在課堂提問中遵循一定的原則,掌握適當的提問方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使課堂提問真正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腳手架!

㈣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毫無疑義的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意義體現在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自我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建構。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學生走。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標准。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

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游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了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

如教學《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當學生探究出豎式計算的「原始」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出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三、重視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為此,《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不排斥接受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

2、重視探究學習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量」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我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的竟拔掉一根頭發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麼測量後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數學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學習內容是否適合於探究學習,從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四、重視學習情感的有效性

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教學的和諧性,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生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形成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

㈤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就數學課而言,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備好課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我們的教學,要想上好一節40分鍾的課,我們老師要花的備課時間遠遠超過40分鍾。
1.備教材
備教材, 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編寫思想和編寫體系, 弄清楚教材每課內容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因素, 尋找教材內容和學生現實生活的結合點, 盡量引入學生經歷的生活學習實例, 把教材變「 活」, 使教材內容演變為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或學習場景, 營造出輕松的興趣氛圍, 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種生活體驗。
小學生所學的數學材料一般比較簡短, 形式單一。這要求我們在備課時盡可能把這些材料放入能耳聞目睹的情景中去, 使學生覺得一節數學課上學到的不僅有少量單詞或小段對話, 還有一些能在許多場合用得上的語言材料。據調查,小學生們普遍希望數學課上氣氛輕松, 教師授課幽默詼諧,課堂教學形式活潑、多樣。因此, 備教材時, 要先考慮模擬現實生活或學習的情況, 多創設一些學習情景, 打破教材限制,豐富學習內容; 其次, 把會話中的新詞彙或難理解的句子與學生感興趣的事情結合起來, 用靈活多變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多種素材開展口語交際操練, 使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數學的熏陶和教育, 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2.備學生
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班的每個學生,可以通過多接觸、多談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動機,接受能力,理解水平,個別差異;弄清每個班的整體差異和特點,然後才能「以學論教」和「因材施教」。例如針對不同班級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生准備不同問題等。
3.備教法
備教法就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 教師准備在課堂上選用什麼教法、培養學生哪些學法或學習習慣。在教學方法的准備中, 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方式, 要依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的總體目標, 結合教學內容, 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 通過討論、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組合作等方式, 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 在各種活動和游戲中, 學習和使用語言知識,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掌握正確的發音、語調、與人交際、理解記憶等學習方法, 完成學習任務, 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同時, 要積極促進數學與其它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 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以及協作、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教法採用應能促進學生用數學與他人交際, 在培養和提高學習數學興趣的過程中, 發展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 還要考慮數學興趣的培養和塑造, 如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讓學生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展數學興趣。
二、上好課,是減負提質的關鍵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但不是備好課就一定能上好課。上好課還需要學生的配合,學生的配合說到底還是在於教師,在於教師如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願意跟著你走。
1.新課的導入
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是至關重要的。導入的方法很多,游戲導入,情景導入,多媒體導入等,如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時,學生還不太明白數學是怎麼一回事,我就先給他們欣賞了一首英文歌「Hello」來導入新課。英文歌曲好學易唱,而且小孩子都喜歡音樂,在愉快的氣氛中導如學習,會感到很輕松。
2.創設情境,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
科技的日新月異,給我們的教學設備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多媒體進入到課堂中來,我們老師可以藉助它來徹底改變一下我們的教學模式,多媒體集音,形,意於一身,且便捷,准確。以數學教學為例,我們可以把書中的單詞物體都用多媒體呈現出來,不用老師多廢唇舌,學生一看就明白。課文中的對話我們也可以用學生們喜歡的小動物配上朗文進行播放,學生會更加投入。一些難以描述的場景,我們也可以用多媒體進行呈現。
此外,我們也可以創設各種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創對話,這樣不但避免了教師反復講解操練的枯燥無謂,更能夠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3.課堂中的評價
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目的是通過評價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其語言能力的不斷發展,使教師獲取數學教學的反饋信息,及時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不要輕易地指責批評學生,要多點寬容。在他們答對問題時,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肯定與鼓勵,讓他們成功的信心日益增強。
三、作業要有針對性,要適量。
每節課都應該有當堂練習,當堂練習,可以及時反饋,使老師能及時了解到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做到及時查漏補缺。同時要科學安排作業明確要求「把學生的書包重量減下來,家庭作業量減下來,課外活動時間多起來,睡眠時間多起來。很多教師喜歡搞題海戰術,認為熟能生巧,練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實不然。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我們應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讓後進生可吃,中等生吃飽,優等生吃好。而且,作業的量也要控制好,不能太多,讓學生產生厭惡感。
總之,要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就是要求我們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道德素養,情感素養,就要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感特點,達到感在人心者,莫先於情的效果。在教學時,要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教師的情感,態度會感染學生,教師上課要激情飽滿,讓激情走進課堂,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構建充滿情感的教與學。使學生真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始終以高昂的情緒和精神振奮的心理狀態,情不自禁地進入到教學中來,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實現減負,提質,增效的關鍵一步。

㈥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尊重學生,創設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
二、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課程標准》中的一個新亮點
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四、發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有效教學的重點

㈦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標准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使我們深刻體會到: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上是多麼的重要。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不斷提高課堂效率。那麼,在教學中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 突出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互動的過程。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針對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往往會被一些無關的事物吸引而轉移注意力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刺激學生的感官,以趣制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教學《小小圖書館》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又根據兒童們樂於助人的特點,設置了給圖書管理員幫忙這一任務,讓學生們想一想,你能幫她干什麼?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緊扣主題。在後面的練習中,讓學生展開競賽,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運算技能,把枯燥的計算變成了有趣的游戲,學生樂學、愛學. 二、重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問題又是創造的前提,一切發明創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康托爾指出:「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往往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離不開提問,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凸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精神,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教師根據教學要求,把新舊數學知識之間的矛盾揭示出來,作為一種啟發信息提供給學生,使學生產生思維的震盪,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從而開展思考、討論,探究規律,獲得新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所以要作到讓學生敢問、想問、善問、會問,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的目的。
三提高小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合作交流學習「它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群體研討,協作交流,知識技能互補的一種學習方式。開展合作交流學習,可以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身心潛能,突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學習中感受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要正確認識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過程是課堂生成比較活躍的環節,無論科學的「預設」如何盡可能的估計,都無法窮盡課堂「合作」的「生成」。因為數學課堂本身的「生成」就有其不可知的一面,更何況合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張揚學生個性的過程,組成合作學習群體的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社會背景上的差異,造成學生思維、表達上的差異,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有生成許多的精彩,教師要成為課堂信息的重組者,將差異看成資源,立足教育目標,相機引導,把課堂的合作學習一步步引向深入。必要時動態的創設交流的機遇,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具備較為豐厚的教育教學底蘊,具有呼之即出的教學機智,以學定教、靈活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
四、優化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課堂練習是鞏固新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體現,是教師反饋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所以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我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多層次設計課堂練習,以適應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使優生得到發展,中等生得到提高,學困生學有所得。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喜歡新奇有趣的東西。因此,在設計練習題時,要注重練習的趣味性,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在教學《動物運動會》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一堂枯燥簡單的數學練習課變成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活動課,同學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效果尤為顯著。
五、關注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地情感體驗,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才會樂於學習。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及時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喚起學生心中的自豪感。因此,在課堂評價中應主要採用真誠的鼓勵性評價。如:你真棒!你說的真精彩!你真行,連老師也佩服你!你是個會動腦筋的孩子等;還可以利用教室後面的評比欄,在黑板上評紅花、添笑臉,獎勵小紅星等;也可以對表現好的孩子豎起大拇指稱贊;當孩子回答完問題後可以與之握握手、摸摸他的頭,對他們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切不可為了表揚而表揚,以免遷就錯誤而產生誤導,使學生迷失了自我。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戰略性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教師要研究策略,講究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快樂、輕松和高效地學習

㈧ 教師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吃透教材、巧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於學生來說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間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寫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鑽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現時生活及學生實際的最佳切入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
1、縱觀教材全局,理清知識體系。
數學是一門知識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而顧後,將前面的知識為後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後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零敲碎打,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能不能系統地掌握教材,有沒有統觀全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那麼怎樣鑽研才能系統掌握教材,又能統觀全局呢?我的建議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質的概念進行教學。如:單位「1」這個概念,不僅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而且在以後的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必須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徹底理解和掌握。這樣,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時,學生就不會感覺困難。很明顯,單位「1」是貫穿分數、百分數這部分教材「始終」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教學分數部分一開始就要緊緊地抓住它,通過種種形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單位「1」的意義。第二,研究各單元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例如《分數再認識》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認識分數》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進行分析研究,再對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進行升華、拓展,展示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第三,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如:工程問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跟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與相遇問題進行分析、比較、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對學生理解工程問題是有幫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識引申變化的情況,掌握教材的深度。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透徹地理解,靈活地運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練習題,但不要超出課標的要求。掌握課標所規定的知識和所學的知識深度和難度,細心琢磨教學目標,不偏離教材的要求,不盲目地加大題目的難度,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然既浪費時間,也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
2、課上1分鍾課下10年功,功夫在課外。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對疑難問題的解決是否清楚適當,主要是看教師對知識是否能正確、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所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一番認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熟練地掌握,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深入淺出,駕輕就熟。如:在教學四年級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道理,可先提出這樣四個為什麼,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己進行探究,學會弄懂,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搞清它們的來龍去脈。(1)為什麼一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一變,小數的值就變了呢?(2)為什麼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了呢?(3)為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了呢?(4)一個小數的小數點每移動一位,小數大小的變化,為什麼是十倍的關系呢?如果課前教師對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較透徹,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點撥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設情景,找准新知識的切入點。
在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的准備題和例題進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編者這樣安排的意圖,分清例題的主次再確定教學重點;同時,還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最佳結合點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通過對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從而為創設最佳情境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的問題是,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情形?有幾種情況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十年來,教學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認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透徹地理解編教材編者的意圖,那麼他們在教學時,就能從教材的全局出發,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教學效果一定會好的。
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於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伊始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導,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難點不難,突破了教學難點。第二、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知識,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設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第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匯報,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問你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
三、超越教材、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才只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並不等於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的練,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並不好。所以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象。每節課都應該緊緊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把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適當地調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
第二,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般來說,一節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鍾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掌握得非常順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這時,教師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運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例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問題,大家合作交流解決,真正使本節課內容升華。
第三,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慮到這個實際,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也應經常安排兩套作業,這樣做,教師花費的時間和氣力都比較大,但是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效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好的。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除了要搞好每節的基本訓練外,還要注意上好復習課。
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做題就能奏效。在復習課中,除了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彌補知識缺陷的工作以外,師生應當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所學知識做一番總結歸納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樣做,可以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便於學生記憶掌握,而且對舊知識進行了一次深化,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教學和研修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又善於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我相信,只有我們教師肯於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於實踐,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㈨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過程中,廣大教師對課程改革精神的領悟程度、教學實踐的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教師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課堂教學的效果與效率並不能很好地統一,課堂活動流於形式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成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所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涵一直隨著教學價值觀以及教學研究的範式等變化而不斷擴展。具體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其有效性是指教師用較少的時間、精力及物質設備等使學生得到發展,同時教師也能獲得相應的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可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目的——使學生和教師獲得共同發展。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的發展,不只是數學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獲得,而是全面發展,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態度,堅強的意志品質,新時代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在成就學生發展的同時,自身也要獲得相應的發展,包括師德水平的提升,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學能力的增強,教學行為的調整,教育智慧的生成,教學經驗的積累,自主意識的覺醒,教育思維的轉換以及生命價值的實現等等。
2.過程——教和學的統一。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權威和作用被誇大,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過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其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體現在教師教得有效,而且表現在學生學得有效。學生要學得有效,取決於教師是否立足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多種數學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意識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新知、完善和更新知識結構。
3.結果——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和獨有的學習風格。要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在可能的范圍內促使學生個體的多種智能形成最佳組合,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這也正是新課程「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的重要思想。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體現在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生的相互尊重、理解、幫助,能正確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能揚長避短,展現自己的獨特價值。
上述幾組關系,既對立統一,又相輔相成。只有辯證地把握好它們之間的平衡,才能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達成。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特徵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表現為開放、雙重、雙效等方面。
1.開放。開放是指教學行為是靈活的、富於彈性的,教學計劃僅作為行動的參考,教師要根據教學情境靈活多變地選擇和組合教學行為。開放的教學行為為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究精神的發展提供了空間,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學生可以較多地依據自己的能力、個性來尋找適合的數學學習方法。例如,王偉老師執教的《垂直與平行》,情景導入:「把一張白紙想像成無限大的一個平面,在這個平面上畫兩條直線,可能會是什麼樣子?」這是一個純數學的情境,同時也是一個「起點低,結果放」的情境,每個學生面對這種情境都可以基於自己的認識和經驗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的各種位置關系的同時也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劉豪丹老師執教的《百分數的意義》設計了「誰是我們心目中的奧運英雄」這一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你能判斷出誰最受歡迎嗎?」這一問題,激發學生心中探索新知的慾望,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同時自覺地參與了知識的生成,凸顯了思維的過程,為數學課堂教學創設了自主發展的良好氛圍。開放性的問題教學,不僅有著廣度上的開放,還有著深度上的開放。綜合考慮兩種問題設計的優勢,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保障。
2.雙重。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教與學的有效統一,教學過程與結果的有效統一,數學知識和數學情感的和諧一致,這些便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雙重特徵所在。教學相長是教與學雙方面都要發展,但在實際活動中總只是強調學生的發展。「教師是蠟燭,照亮了別人卻燃燒了自己」,忽視教師的發展,必然會導致有效教學的缺失。在新的時期,教師應「生生不息」,在照亮別人、在研究如何教好學生的同時,還要不斷實現自我完善與發展。這種雙重性,同樣反映在教學內容的疏與密,教學方法的巧與拙,教學節奏的松與弛,教學語言的庄與諧,教學形態的動與靜上。真正有效的教學是和諧的教學、生態的教學。例如,黃育林老師執教《平均數》後撰寫的教學敘事案例《備課不忘備學生---記《平均數》一課的教研感悟》中充分展示出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王偉老師在針對《垂直與平行》這一教學內容,在備課之前,她們骨幹小組對這一內容在現行的5個版本中的編排進行了比較,根據朱樂平老師擬訂的思路設計教學預案,然後進行試教,對第一次試教出現的問題,她們進行了思考、實踐,再思考,再實踐的這樣一個過程,最後形成了這樣一個教學設計參加「我心中的好課」研討、展示。在研磨課的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發展,也拓展了教師的教學視野,提升了教師的素質。
3.雙效。即教學效率和教學效益。教學效率,是指教師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學習速度。教學進度快,教學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就少,效率也就高。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並獲得發展,教師必須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切實了解學生的感受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教學效益則指師生經過教學活動所發生的變化,如學生從無知到知,從少知到多知,從不能到能,從不熟練到熟練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技能逐步提高和教育智慧的漸漸積累。對小學生而言,教學效益不僅表現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方面,而且表現在智能發展方面,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教學效率更多的是考察教與學的進展速度,教學效益則著重考察教與學的效果,前者注重過程,而後者注重結果。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根據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及特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著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善於利用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要注意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要重視有效的反思和評價。
1.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需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在如何實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這一問題上提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認識到: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要以發展的心態主動更新對學生認知的固有模式,積極建構起對學生的科學認知,做到全面關心呵護學生,尊重信任學生,理解寬容學生,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課堂成為每一個學生放飛希望、自由、理想的舞台。
2.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形成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內在關鍵因素,學習發生的深層次來源是主體的認知需要,這種需要的激發有賴於外部的刺激。小學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我意識和自控學習能力較差,其學習動機需要教師激發和調動。教師要精心創設一定的數學教學情境,利用誘因使學生潛在的、無意識的學習需要上升為外顯的、有意識的學習需要。例如,夏靈瓊老師執教的《秒的認識》,通過回顧「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倒計時擊缶的畫面引出「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直觀認識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於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建立秒的具體概念。例如,在設計中感受1秒,接著感受5秒,最後再感受1分鍾。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問題是開放的,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學生始終是主動的。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所獲得的數學活動經驗有助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
3.適度引領指導,促進知識建構。學習上的遷移,具體地說是知識學習的具體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概括性。只有概括的知識結構,才能准確地辨別出新舊知識間本質上的差異或相似程度,也只有概括的知識結構,才具有穩定的、清晰的觀念。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接受前人已有數學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建構活動。由於學生處於身心發展階段,教師的啟發引導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尋找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究之間的平衡,把握好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引領,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教師要提供整理方法和程序的具體示範,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整理知識,促進學生知識學習的結構化。例如,黃建活老師執教的《雞兔同籠》問題,為了讓學生清晰、到位地理解雞兔同籠問題,黃老師逐層深入為學生鋪路搭橋,積極引導學生探討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猜測法、列表法、假設法等等,通過觀察、思考、交流、調整、優化,逐漸使學生對雞兔同籠問題的本質模型脫口而出,「讓雞去演兔」或「讓兔去演雞」。雖然這是一句看似很簡單的話,但縱觀教學流程,不難發現數學模型學生「頭腦創造」中還原生命活力所堅守的一份力量。
4.反思教學實踐,重視有效評價。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不斷反思教學實踐,更新教學觀念,也需要師生融洽的合作,當然,教師仍然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先,教師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差異性,要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比如,課堂提問要分層次進行,簡單的問題、一般性的問題、較有難度的問題,分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針對性要強,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其次,要重視評價的作用。這里的評價,既有教師與學生的自我評價,也有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師生通過自我評價,反思自己的不足並糾正錯誤;通過相互評價,發現並肯定對方的優勢,形成評價與教學相互促進的良性機制。
需要指出的是,進行教學反思,寫教學故事是一種很好的評價形式。它不同於純理論、思辯式的教學論文,是教師對所經歷過的教學活動的一種回憶、刻畫、描述,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文本記錄發現課堂教學的脈絡,更快地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而且通過教師之間的互評,可以凸顯被教師習慣化的環節,有助於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理性、深刻的反思,形成客觀的評價,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另外,教師要組織好學生的課堂反饋,從學生的思維、語言特點出發,寫出他們評價背後對課堂教學的期待,以學生的所想、所思作為自己的所憂、所慮,反思教學過程中預設與生成之間的矛盾,這樣才能不斷改進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