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利用錯誤資源
錯誤的產生隨時隨地,教師不可能避免學生犯錯誤。但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犯錯誤對於自身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機會,充分調動自身的教學智慧,可以幫助學生在錯誤中獲得自身數學能力的顯著提升。正確對待學生犯錯誤這一教學現象,有助於教師顯著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本人結合自身多年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數學教學闡述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以一定的啟發作用。
一、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同伴互助學習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面臨學生犯的各類錯誤的時候通常採用集中進行講解的方法進行問題的解決。這類教學方法雖然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但是卻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並且將學生自我協調以及同伴互助的天性給扼殺在搖籃之中。長此以往學生的數學學習將受到嚴重的阻礙。為了有效改善這一教學弊端,教師需要講教學的主體歸還給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協調以及同伴互助,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解決錯誤,真正的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以及錯誤資源的價值。
例如,我在講述和《商不變的性質》相關的內容的過程中,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目:「65÷12這個式子的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一百倍,這個式子的商是多少,余數是多少?」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多都會認為余數是5,此時我先不著急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為5,我讓學生進行自我判斷。部分學生覺得是錯誤的,應該是500,我詢問學生是怎麼發現錯誤的,告訴自己身邊的小夥伴。此時學生就會進行積極主動的互動。通過這樣的錯誤資源利用方式,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從而能夠在自身實際基礎上顯著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
二、巧妙藉助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
教學的本質在於師生之間的交流,由此可見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環節的重要性十分之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需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轉變被動學習狀態為主動學習狀態。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營造知識點的矛盾和沖突,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的同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例如,我在講述和《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的相關內容的時候,我首先詢問學生能夠被2和5整除的數的特點,學生都能夠回答出來,只要看這個數的末尾是不是偶數和5的倍數就可以了。此時我再詢問學生,能不能依據這個結論尋找到能夠被3整除的數的特點。學生發現只看最後一個數字毫無規律,產生了認知沖突。這個時候我提示學生,你們觀察一下能夠被3整除的數,如果把個位十位或者百位的數字調動一下,還能被3整除嗎?學生經過實驗發現,依舊是可行的。這個時候學生在認知沖突和我的提示下,就可以發現需要將每一個數字都相加,如果相加的數能夠被3整除,那麼這個數字才能夠被3整除。這就是利用錯誤資源加強師生互動以及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典型例子。
三、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探究創新學習
學生犯錯誤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思維創新的過程。雖然結果是錯誤的,但是過程卻值得教師進行注意。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心路歷程,從而挖掘出學生的思維火花,藉助學生的思維誤區加以引導,提升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幫助學生能夠顯著提升自身的綜合數學素養,從而能夠讓學生在數學道路上越走越遠。
例如,我在講述和《化簡比》相關的內容時候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目:3/8:3/11的答案是什麼?有一位學生寫的答案很有意思,寫的是8/11;我通過自身的思考理解覺得這位學生犯了將後面的3/11倒過來和前面數字相乘的錯誤。我詢問這位學生的解題步驟,驗證了我的猜想。此時我詢問學生能否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自身思維誤區,學生經過思考之後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從而能夠在面臨相似題型的時候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四、利用錯誤資源進行自主反思學習
每一位同學在學習、解題的過程中都會犯錯誤,這些錯誤產生的原因就是學生在此方面知識點的缺失。在學生的復習階段,這些錯誤的價值就十分明顯,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發現自身的知識體系薄弱環節,從而進行突擊鞏固,讓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顯著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夯實數學基礎,為今後的數學鋪路。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在小學數學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錯誤資源,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有效利用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獲得自身數學能力的提升。人無完人,重要的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迅速的爬起來並更加穩健的在數學道路上越走越遠。教師不可盲目照搬他人的教學模式,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班級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合理改進他人的教學方法再運用於自身的教學之中。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夠真正的發揮錯誤資源的價值。
Ⅱ 小學數學課堂互動研究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巧用學生的話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組織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必須抓住學生語言中有意義的話,穿針引線,引發學生之間的互動,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數學課堂上,學生由於表達能力的限制,說出的話往往很少能直達題意,教師必須敏銳的抓住教學中學生話語中有意義的部分,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完善,引發互動,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的。
2.妙用學生的錯
心理學家蓋耶說得好:「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因此,教師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並能獨具慧眼,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錯誤,使錯誤巧妙地服務於教學活動。比如,數學課上讓學生板演一些易錯題,集體糾正;學生回答錯誤時,聽取其他同學的建議,鼓勵學生自己修改錯誤,這些都比教師簡單的指出錯誤來得更有效果。
3.善用學生的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的知識不足以生成和建構新思想和新觀念時,說明新舊知識之間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往往表現為問題,建構動態開放的數學課堂,就要通過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等多種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發現並走完這段距離。這就需要教師平時積極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運動能力,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探究的學習品質。
Ⅲ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與學生互動
交流是互動來學習中不可少源的重要環節,學生在互動中得出的知識、方法、結論,都要通過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互動學習中,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 一個人會不會「聽」是有很大區別的,那種時刻想說而不願聽別人講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傾聽」的快樂,更體會不到「傾聽」所帶來的收獲。此外,這種少數人在「互動」中獨霸課堂的現象,不僅不利於信息的多向交流、破壞「互動」的氛圍,而且最終也將影響合作學習整體目標的實現。所以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僅是互動學習中必要的習慣養成,也是在人際交往中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必要步驟。因此在互動學習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已的觀點,養成會說的習慣;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才能重視並採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Ⅳ 如何讓"錯誤"閃亮小學數學課堂
數學與人類文明一樣古老,有文化就一定有數學,數學與人類的生活及社會活動密不可分,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食物、牲畜、工具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分配與交換、房屋、倉庫的建造,丈量土地、興修水利,編制歷法等,隨著數學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數學的應用逐漸擴展到更一般的技術和科學領域,從古希臘開始,數學與哲學建立了密切的聯系,近代以來,數學又進入了人文科學領域,並使人文科學的數學化成為一種強大的趨勢。由於數學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數學的願望,但為什麼有的人學起來很輕松,有的人卻非常吃力。學好數學有什麼法寶嗎?我想是有的,那就是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與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你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的方向。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從事教學工作多年,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教學理論以及教學經驗,我認為數學課教學中應注重興趣教學,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徵,他們在每一節課上的注意力並不始終如一。注意力集中一般在二十多分鍾,如果教師在授課時,平鋪直敘,沒有高潮的迭起,學生聽起來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感到厭倦。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數學課,知識抽象,邏輯性強,這樣就決定數學教學要突出趣味性,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興趣教學的:一、數學課中對鋪墊教學的巧運用,使學生產生接受新知識的積極性。所謂鋪墊教學,就是指在講授新課前,精心設計好復習題,以舊代新,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自然過渡到新知識。鋪墊教學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和知識遷移的規律,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自然獲得新知。數學知識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一般說新知識都是舊知識的引申、發展和綜合。例如我在講實數與數軸這節課時,精心設計了復習提問:什麼是有理數?通過有理數引出了、л這樣的數無理數,這樣讓學生在有理數的基礎上來學習無理數、實數這節課,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使新課不新,難點不難,符合學生由已知到未知的認識規律,便於學生理解新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要求。二、巧設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上好每一節課,都要力求導語設計的新穎,它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精心設計導語,似石頭投入平靜之水,如奇峰突兀而起,能使學生大腦保持最興奮狀態。導語的設計,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①設疑導入,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給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在這種動力的作用下,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②情景導入,現在教學手段多種多樣,如利用電教手段設計一些精美的動畫,形象的實例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③直觀導入,教師在講授一些定理、定義公式時,往往採用習題導入,我認為這樣不如直接導入。如在講有理數時,可以直接出示一些有理數,然後說出象這樣的數就是有理數,這樣會引起學生學習它的好奇心,從而對它產生興趣;④以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導入。我在講垂徑定義這節課時,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我們語文課學過趙洲橋這篇文章,趙洲橋是我國隋代建造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了風風雨雨,但仍然堅固如初,它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趙洲橋的橋拱是圓弧形的,如果已知橋拱和跨度,怎樣求半徑呢?這就用到我們這節課所學的垂徑定理的內容。這樣設計導語,給學生留下懸念,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⑤從學生熟悉的社會現象導入;⑥利用對比實例導入;⑦故意找出錯例,從否定中推出結果導入;⑧抓住脈絡復習法導入等方法,都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三、講授新課時,應注重語言的趣味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教師風趣的語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2、靈活的教學方法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講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這節課時採用了引導發現法,通過操作發現結論三個教學環節:操作:即讓學生親自動手。(1)發給每人一張練習紙,另發給每人一硬紙條。(2)讓學生在練習紙上任意畫一條直線,並用刻度尺量一下這條直線被橫格線所截線段的長度。發現:讓學生發現規律。結論:引出平行線等分線段的定理。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了從感性認識發展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避免了平鋪直敘,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記憶深刻,同時我在教學時還注重直觀教學,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四、精心設計課堂訓練,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訓練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所以教師在設計訓練時,要形式多樣,題量適中,要有層次,有易到難,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讓各類學生都能通過課堂教學,各有所得,使課堂效果最佳。如我在教學中採用了游戲法、奪紅旗法等方式,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產生參與和競爭意識,增加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發展,我在講授二次根式、因式分解、乘方等知識時,都採用了上述的方法,同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及時糾正學生練習中出現的錯誤,適當的引導,恰當地評價,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尤其是對學困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對他們進行鼓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促使他們也積極地思考,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促使學生獨立思考,有獨到的見解,同時有創新精神。五、通過對本節課的總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六、創設耐人尋味的結束語,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簡捷、精練並且恰當的結束語,對整節課的內容的理解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將結束語設計的耐人尋味,就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講授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這節課時,結束語是這樣設計的:二次函數的圖象是這樣的,那麼它的性質是什麼呢?我們下一節課將接著學習,這樣使學生對下一節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七、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好地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後作業應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出發,但又要讓學生對每一節課的知識都能達到消化,理解和鞏固,我經常採用分層次訓練的方法,給學生留不同的作業題,讓各級各類學生都能有所發展,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系,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八、板書設計,通過板書設計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板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板書應遵循簡潔、規范、字跡美觀、內容更系統,重點、難點突出的原則。給人以美的感受,教師精心地設計好板書,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調動學生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之,我在課堂教學時,注意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引起學生的情感上的共鳴,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維,開展有益的討論,引導學生用眼觀察,激發學生動腦思考,啟發學生動口討論,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體現了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達到由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樂之者的程度,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Ⅳ 如何讓小學數學教學互動起來
一、 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不斷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的選擇,練習的設計等都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途徑。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已知的關於年、月、日的知識,再派代表發言,然後請學生自學新知,又鼓勵學生對書本提出疑問。學生自學新知識後,在全班交流了自己學習的情況,並提出了像「書上的日歷是98年的,太老了。」「為什麼一年是12個月不是16個月」等問題,充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接著,教師採用和學生討論、游戲等方法一道理解、記憶大月、小平月、閏年、平年。這樣全班參與,積極動腦,發表不同看法,通過互補、互看。加深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 課堂要創新,才有發展這是課堂教學的主題。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就要進行創新教學。學生有了好奇心,就急於表現自己,這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如低年級學生學習「厘米的認識」後, 教師讓學生自己在教室里找實物測量,有的量課本封面的長與寬,有的量胳膊的長,有的量文具盒。量著量著,學生發現了問題。想量黑板的長度,卻感到尺子太 短;想量圓形物體的長度,又遇到尺子不好用的困難。怎麼辦?教師讓學生一起來想辦法,一起來研究。一時間,學生爭先恐後想出了許多辦法,用短尺一把一把接 著量;又想到發明長長的尺子,還得發明軟軟的尺子。他們還設想這些尺子將用什麼材料製作,能更好地測量物體。整節課氣氛活躍,學生合作,主動探索,促進了 學生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
三、 以求營造良好氛圍在 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他們才能在學習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發展的機會。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創造各種 條件,讓學生有參與自由表達的機會,有參與自由思考的機會,有參與自我評價的機會。這些機會的提供在於教師的意識,只有教師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課 堂氛圍,學生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大膽、主動地參與,課堂才能真正邊為學生的「學堂」。如 教學小數乘法導入時,教師可創設情境:同學們,這個雙休日,我們班准備和希望小學開展手拉手活動,活動前我們要准備好贈品,聯歡活動的獎品和膠卷,另外還 有同學們來回的車票等,這總共花費將是多少呢?今天我們就利用這節課來算算!通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小數乘法 的學習中來。
四、 數學還應以活動為主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玩」的天性,更有利於孩子們在「玩」中學會知識、學會技能、學會交際,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提出:不要讓孩子去適應教育,而是讓教育來適應孩子。由此可見,數學課堂應該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活動。例如,我在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時,設計了一個「專家門診」的游戲。我出了一些有錯誤的筆算試題,請學生當「小專家」,改正不正確的題,還要說明「病因」。另外,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我相應採用像釣魚、送信、打電話等多種游戲。這些游戲穿插在教學中,有的讓學生集體參加,有的啟發他們分組研究。我們從課堂上那興奮、愉快、大方、自然的表情與活躍積極的表現中不難看出:尊重了學生的「玩」後,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孩子覺得學習著是美麗的。此外,老師的體態語言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有重要的作用。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了「語教具」的作用。總而言之,教師要為學生學好數學,努力創設最佳的課堂氛圍,不斷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情感交流,使他們願學數學,樂學數學。
Ⅵ 小學數學教師試講,下邊沒有學生,都是評委,但課堂互動的環節怎麼體現呢
首先,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一般會迴避有關多種演算法的說課題目。如果一定要說,就把評專委當學生直接問就行,屬你馬上說:「學生應該會想到....的方法。」其實比真正帶學生好講,因為你課前預設到的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在真正講課時,學生未必答得出來,呵呵呵:-)
Ⅶ 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互動交流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一、恰當地分析和使用教材,為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一)對教材進行准確的分析把握教材是教與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學獲取數學知識、開發智力和發展數學能力的源泉。不過,教材並等於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確定教學目標,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與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二)正確使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憑借,往往呈現一些生活、學習現象和事實,不利於學生探索與創新,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數學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慾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而引發的。課的引入是學生能否產生學習興趣,渴求新知,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挖掘教材活動性和創新性因素,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現實生活情境;第二種是問題矛盾情境。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設置認知沖突,以情激趣,以趣導思。讓學生的注意指向新知,並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數學課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還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意識。要選准新知識生長點,提供誘因,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主動探索的興趣。三、設計活動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構建數學知識學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取決於新知是教師的給予還是自身探求而獲得。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實施開放式教學,把課堂營造成學生的數學活動場景,把數學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設計成一定的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求知、在活動中發現創新,提高學習活動效率。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索性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有所發現,並能對自己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掌握科學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學中可讓學生聯系生活環境,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師生共同研討等探索性活動,通過觀察、操作、歸納、1/2頁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水平。例如,教學第七冊《可能性》時,我為學生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抽獎、摸球、塗色、抽簽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四、建立合作小組,提供主動參與的合作夥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讓每個學生明確討論的內容、要求之後,可採取小組學習討論的形式,以4---6人一組為標准,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別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組討論之時,教師關心每一小組的討論情況,同時有重點地參與一、兩個小組的討論。學生通過小組內的相互幫助,共同商討,不僅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學習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在小組討論之後,學生熱情高漲,教師應抓住時機,因勢利導,開展組間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示自我,肯定學生的獨到見解和鼓勵學生的相互爭辯。通過議論,爭辯,讓學生在攝取信息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增強了學生主動參加評價與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這種形式的交流,對於攝取信息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肯定;對攝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則是一種啟發、幫助。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必然更會學習,更喜歡學習,學習信心也就更足。五、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提高師生友好互動的有效性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師生雙方情感的溝通和協調、相互信任和合作關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師以自身積極情感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為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1.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2.教師在上課期間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
Ⅷ 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錯誤類型有哪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作用1、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2、創設情境,再現知識發現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新課程標准》規定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種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處於主體地位。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一個很有效的途徑,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從而提高創新能力,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於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和增強自信心,也有助於鍛煉學生克服困難,探求知識的毅力。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再現知識發現過程,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3、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其它科目相比較抽象,再加上有些內容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比較難掌握,這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而教學重點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於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這就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4、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在練習鞏固過程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這時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當今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於學生智力、能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二、在數學課堂中如何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1、運用多媒體教學,要強調它的有效價值,切忌「畫蛇添足」。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調動和協調學生多種分析器的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選擇多媒體進行教學,其目的在於解決那些用傳統教法不易講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於學生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教學重點或難點地方。如上「角的分類」一課時,特別是平角和周角時,學生在動手操作都難領會,我就應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先在屏幕上畫兩條重疊一起不同顏色的射線,然後饒著頂點慢慢地移動其中一條射線,最後閃爍著這個頂點及兩條平行的(或重疊的)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後馬上能領悟。通過這樣動態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獲得正確、清晰的思維。再如:「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百分數除法應用題,我就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將應用題中用文字表述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線段圖,通過「變色」、「閃爍」、「移動」等手段來突出這個百分數與對應量之間的等量關系,20%是6千克,100%是多少千克,化抽象為具體,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但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切忌「畫蛇添足」,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多媒體是為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如果達不到這一目的,或本來用傳統方法就可以解決得很好的地方就不必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了。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如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協作討論,效果會更好,效率會更高。因此,不管使用什麼手段,採取什麼方式進行教學,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即使使用了再先進、再豐富的多媒體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2、運用多媒體教學,要適時把握教學節奏,切忌「走馬觀花」。現代教育理念中,教師已不再是單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而是合理地調動,組織各種教學資源,使其發揮各自優勢,因此,教師應在生活中、工作中去發現信息、捕捉信息、最後把加工的信息融入到課件設計中。設計好的課件要適時地運用到該課教學時的內容,並緊跟教學節奏,一般來說在此階段,應考慮到教學中該使用網路的哪些功能,它們應該在教學的哪個環節使用;以及調配網路資源信息庫中哪些教學資源等問題。同時,理清教學思路,設計好教學流程。對整堂課的教學流程的設計,課件運行、測試、提問等在哪個環節插入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學雙方受制於教學網路。如在《圓的認識》教學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圓形的東西,(生說碗、燈罩、乒乓板、鍾、輪胎、、、、、、)接著問學生這些物體哪部分是圓形的,生說後我就用多媒體展示這些物體,並點擊滑鼠,把每個物體通過旋轉或正面透視變成大小不同的圓形,讓學生馬上建立起圓的表象。在學習圓的形成時,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圓的概念非常難理解,我就適時展示動畫:一隻羊脖子上系著一根繩子拴在木樁上,並繞木樁跑一周回到起點,羊在草地上留下的痕跡,就是一條封閉的曲線,也就是圓,這樣直觀展示出圓的形成過程,學生會過目不忘。多媒體引入課堂後,學生的主體性變得更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避免課堂教學節奏過快,導致「走馬觀花」式的教學。由於多媒體課件呈現信息的速度快,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的速度,從而忽視了與學生思維節奏合拍。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善於控制教學節奏。何時使用多媒體,使用多長時間,何處該精講細練,教師都應該准確把握。教師只有了解各種媒介的功能和教學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學習者特點、學習環境等恰當地展示,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3、運用多媒體教學,應著眼於激活學生思維,切忌「墨守成規」。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認識全過程,包含著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良好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而生的,它依賴於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一個人的思維素質所受的思維訓練密切相關。根據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為學生創造可參與的環境,並開拓思維空間,增加思維的自由度,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屏幕顯示一個圓:①把這個圓平均分成2份,並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②再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③最後把這個圓平均分成8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教師分別在屏幕上進行演示時,每演示一種分法,都啟發學生思考:每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最後提問:同樣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為什麼每份的數量卻不同呢?引起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和研究,從而得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一。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探求。這樣做不僅較順利地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由於多媒體的引進,使得課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媒體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化為形象具體,但同時也使學生的想像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對其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培養的不足,如果不妥善運用多媒體,學生很容易處在一個缺乏抽象思維的教學空間。在一些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設制的精美畫面、美妙的音樂,以及被層層化解的毫無難度的難點,使學生不必進行艱苦的思考,就能輕而易舉地「接受」知識,使思維僵化——「墨守成規」。如果這樣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反而會消弱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4、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注重於師生情感交流,切忌「滿堂電灌」。無論計算機多麼先進,課件設計多麼巧妙,它終究是冷冰冰的機器,無法代替充滿感情的老師。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也許就能打動學生的心。因此,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應把握好媒體出示的時機,切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並注重師生情感交流,切忌將充滿人情味兒的師生關系變成冷冰冰的「人機」關系。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由於大量使用事先已經輸入好的內容,很容易造成教師上課只知一味地點滑鼠,處處讓計算機「代言」,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時間,不僅不能讓學習者獲得完整的知識結構,更造成師生間情感的缺失。情感是數學教學的潤滑劑、催化劑,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及對數學真理的追求。過多的依賴多媒體教學,必然會消弱師生的情感交流。由此,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避免「滿堂電灌」。綜上而述,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立足點應是「輔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趕時髦,擺花架子。多媒體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小學數學課堂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才能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Ⅸ 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筆記
第一章 課前設計
進行學情調研的策略
制訂教學目標的策略
設計探究學習的策略
設計合作學習的策略
第二章 過程調控
提問和理答的策略
追問的策略
利用生成性資源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的策略
第三章 方法運用
促成學生認知沖突的策略
比較的策略
利用學生已有經驗的策略
第四章 思想文化
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策略
滲透轉化思想的策略
滲透對應思想的策略
滲透函數思想的策略
巧妙運用數學史知識的策略
第五章 教學設計與案例